券商:坚定看好10月后走势_股票_证券_财经

券商:坚定看好10月后走势

加入日期:2010-9-10 19:39:31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新华社:不排除新一轮调控出台
  金九银十楼市传统旺季刚刚开始,近来各地土地市场便已快速升温。在调控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开发商如此高调拿地底气何来?
  各地地王今又来
  9月伊始,土地市场陡然升温,短暂沉寂的地王又开始频出。9月2日,广州番禺中心南区一地块被广州城建以楼面价7282元/平方米取得,番禺地王再度被刷新。
  9月8日,香港九龙仓集团旗下的卓光控股有限公司,一举夺下上海浦东黄浦江沿岸一地块,总价48.28亿元,折合楼板价35490元/平方米,创下浦东住宅用地楼板价新高。
  此外,万达将武汉东湖中央商务区核心地段2幅商住用地收入囊中,47公顷的土地总价达76亿元,成为该地区新的总价地王。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认为,近期住宅市场成交量的回升令开发商对后市预期开始乐观,这是导致土地市场升温的直接原因;而各地政府为完成今年供地计划,供应放量也为地王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预计后续土地将维持放量供应,优质地块仍将受到各家开发商争夺,还会有更多的地王诞生。
  虽然目前政府频频释放出维持调控压力的信号,但是随着金九银十的来临,各地土地和住宅市场已持续升温,开发商对热门地块的争抢也有加剧之势,预计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各方博弈日益加剧。
  开发商拿地底气何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8月份政策面依然维持调控从紧态势,部分城市暂停第三套房贷、土地清查、预售监管等利空消息接连出现,但这些都未能阻挡成交量的稳步回升。
  在经历了3个月的市场调整和观望期后,8月刚性需求再度释放,推动楼市强势反弹。
  除了近期住宅市场的成交回暖外,销售回款增加令开发商资金状况有所好转,也让其拿地时底气十足。
  不排除新一轮调控出台
  一旦后市回暖过快,政府将极有可能采取更严厉的调控政策来严控市场,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再度陷入调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于8月中旬两次发表讲话,表示要巩固调控成果,保持市场平稳发展,充分显示出中央政府对于调控从严不变的决心,因此,楼市过快回暖并不是件好事。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也表示,在成交放量的背后,很多开发商项目都出现了价格上调的冲动,很多高端项目也跃跃欲试准备推盘。但是如果成交推高房价的话,不排除后期有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
  9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与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夏季报告》指出,下半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其中,要选择好房产税征收政策出台的合适时机,近一个月来再次明确提及征收房产税。
  杨红旭认为,九、十月份成交量还将继续反弹,但房价不会明显上涨,维持振荡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不会立即加码,依然处于房价观察期和政策维持期。但如果房价普涨将必然招致新政策打压,比如坊间频传的房产税。


  端宏斌:盖茨与巴菲特能感动中国富豪吗
  股神巴菲特和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将于9月底来华访问,并邀请中国的富豪们进行慈善晚宴,然而不少中国富豪担心被劝捐都婉拒了。
  之前,盖茨夫妇和巴菲特成功说动了大约40名美国富豪,他们承诺将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据媒体估计,这些亿万富翁承诺总计捐出至少1250亿美元。
  现在慈善二人组要来中国了,他们会在这里碰壁吗?好消息是,中国慈善第一人陈光标表示死后将捐出所有的财产。对于为什么中国富人不乐意捐钱,陈认为,一是许多富豪刚刚从贫困中走出来,还没有做慈善的自觉意识;二是对做慈善的人宣传不够,所以,有不少人做了大量慈善事业,社会上也不一定知道;三是有一些富豪捐了款后,不愿意宣传,害怕带来更多的麻烦。
  目前,富人在中国的名声普遍不佳,这是由于在一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时,必定会有很多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财富,因此有人说,正确的路径其实是先成功,再诚信。在你还默默无闻的时候,诚信带来的好处有限,而走旁门左道反而能谋取更多利益,但当你成功,被聚光灯照耀的时候,形势迫使你不得不诚信。
  你可以认为,有些富豪通过大量的捐款行为,成功把自己名声洗白。在几十年后,没人会记得他们是如何用不正当手段挤垮竞争对手,但人们会记得以其名字命名的音乐厅、美术馆和大学。
  中国富豪们在年轻时候普遍很穷,所以有了点钱就牢牢抓住不放,但是他们的下一辈人,在物质上被溺爱,却在情感上被忽略,他们视繁华为理所当然,却反而去追求更多精神上的东西。中国先贤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我的预测是,慈善二人组此番来华不会取得多好的成绩,但如果在20年后,那情况就会不同了,那时候就算没人来劝捐,也会有很多人愿意捐。


  潘正彦:靠市场化手段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无法通过盈利增长和效益提高等自我积累方式来解决因信贷快速扩张引起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相反,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手段已经成为它们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市场化手段。
  今天,工商银行(601398)发行的250亿元可转换债券将上市,由此拉开了工商银行新一轮再融资序幕。无独有偶,为支持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601939)的A+H配股,此前汇金公司刚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了400亿元人民币债券。这两个事件看似巧合,却透露出一个信号,国有商业银行早已偏向于采取市场化手段--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工具来解决其面临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
  也许,人们会问,国有商业银行为何偏好于采取股权再融资手段而不是通过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方式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或弥补资本金不足呢?诚然,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金充足率首先是要靠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使得其难以解决资本金充足率不足问题。正是由于内源性融资难度较大,才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选择外部融资。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寻求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的途径包括信贷规模扩张、盈利能力提高等,其中规模扩张是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全球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尚未达到规模经济程度,这预示了它们未来仍有巨大的规模增长空间。
  在此,所谓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增长主要是指信贷规模扩张,信贷规模扩张的直接结果是盈利的增加。其中,可以将部分留存盈利划转为资本储备,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及未分配利润部分等。并且,资本储备基本都可以形成总资本金。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信贷快速扩张,国有商业银行盈利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对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意味着它们的自我积累能力已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信贷增长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成反比,信贷快速扩张在带来盈利增长的同时,也会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并直接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从而部分或全部抵消了银行盈利增长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较大贡献,最终使国有商业银行陷入资本充足率下降或不足的尴尬与困境,这必然也会制约它们的后续信贷规模扩张。
  这就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悖论。从某种意义上讲,首先是即便信贷规模扩张可以带来盈利增长,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仍然难以弥补因信贷快速扩张带来的加权风险资产增长,特别是资本充足率不足增加了银行的外部融资压力;其次是说明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能力仍显不足,使得其难以承担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重任。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只有依靠外部融资或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方式,才能有效解决其面临的补充资本金压力。
  那么,这样的外部融资渠道是否可行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来补充资本金。这是因为,利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手段解决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这是一个国际惯例,即便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走出阴影时也是如此。有鉴于此,国内商业银行也完全可以依赖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手段来较好地解决其面临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
  从目前来看,以前我国资本市场确实难以承受住商业银行的庞大再融资压力,但这种情况目前已大为改观。今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通过配股、可转换债券和非公开定向增发等多重形式,以及在A股和H股两个市场同时展开再融资活动,成功实现了商业银行的巨额再融资,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与影响也要小于预期。所以,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基本上已经能够承受住商业银行的巨额再融资冲击与压力,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用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手段来不断补充其资本充足率不足。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短期内难以靠自身积累或自身发展来解决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这就为它们利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手段来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敞开了大门。从这个角度看,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解决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的最佳市场化手段。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