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中国股市的核心弊端_股票_证券_财经

侯宁:中国股市的核心弊端

加入日期:2010-9-1 17:54:4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叶 檀:公募基金何妨全改成私募基金体制
  贾 康:政府不宜硬性调整收入分配结果
  李长安:国企应成为保障房建设的主力
  中金公司:个股炒作疯狂预示调整来临
  厉以宁:廉租房经适房无需遵循市场规律
  星岛日报:奥巴马站在加税决策十字街头
  武 洁:社保换土地是谁的城市化?
  侯 宁:中国股市的核心弊端

  
叶檀:公募基金何妨全改成私募基金体制

  公募基金经理菜鸟化,基金业绩劣质化,基金经理薪酬节节涨。业绩与薪酬背反显示,中国基金业的激励机制普遍错位。
  公募基金经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诸如巨大的排名压力、内部严格的约束机制等,一些基金公司的制度也让基金经理很少有自由选择的腾挪余地,在投资的程序、品种、仓位、个股或券种的比例等均有严格规定,而公司内部的僵化管理体制与人浮于事也让基金经理不堪重负。
  由此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出逃成为私募基金经理。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曾有853名基金经理,目前在职的只有507人,在职的基金经理中平均任职年限为2.58年。从业经历超过10年,目前还管理着基金的基金经理只剩下王亚伟、林彤彤和尚志民3人。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共有59家基金公司旗下227只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职,这个数据已经接近2009年全年的水平。笔者为此询问中国第一代的某基金经理,他的回答是,有什么好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制度原因,大势所趋。他现在打理着自己的私募基金,过得挺滋润。
  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基金业绩大幅下挫。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今年上半年,391只开放式偏股基金整体下挫,平均跌幅高达17.88%。2010年基金半年报披露结束,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基金本期利润为负的4397.5亿元,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为历史第二大半年度亏损额。越是亏损,基民越是盯着报酬,同期付给基金经理的报酬高达127.02亿元,相比2009年上半年的105.89亿元薪酬总额,同比涨幅高达20.9%。
  跟国企一样,公募基金业绩其次,规模第一,只要有规模,就能雷打不动地收取管理费。2008年,59家基金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总计150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亏损9740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65%;混合型基金累计亏损4057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27%;封闭式基金累计亏损841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5.6%,非股票型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仅有的两类盈利基金。当年国内6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07.32亿元。今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合计达到14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9%。
  为了扩大规模,一些虚弱的基金公司重金砸给销售渠道,让托管银行的托管费收入增长。今年上半年托管银行托管费收入26.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工行 、建行等银行在与基金的话语权争夺战中处于绝对上风。
  如果说公募基金还有制度约束等原因,试图与私募基金抗衡的一对多产品同样败阵,只能说是公募基金与市场原本就 气场不合。今年8月18日,一对多理财产品一周年,成绩惨淡。据不完全统计,一对多产品亏损的达到了八成。一对多面向具有风险承受力的高端客户,与私募基金一样采取固定管理费加20%的收益提成方式,投资也较为灵活。正确的激励方式没有换来美妙的钱景,让一对多处于尴尬境地,或者停发,或者降低门槛。据报道,未来基金公司达到20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才能从事专户业务的硬性门槛将可能被取消,而单只一对多产品的成立门槛或将由过去的5000万元下降到3000万元。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降低门槛与业绩提升之间并没有必然关联,只与基金规模相关。
  今年市场急剧震荡,大盘股的紧缩与中小盘股上涨全球第一并存于A股市场,私募基金出现分化,相信到年底有些私募基金不得不清盘。但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仍是金融人士的热门选择。
  私募基金类似于实体经济中的民企,公募基金属于披着市场化外衣的国企。
  对于多数金融人士而言,即便私募基金压力巨大,也会义无反顾投奔私募基金。他们不受过多制约,风险与收益与投资者共担,赢了大家赚钱,输了认亏出局,不需要听命于窗口指导,无需服从公司投资指令,更不需要养活公司关系户的一大帮三姑六婆。
  应当将所有的公募基金改成私募基金体制,按照股票、债券、共同与对冲等不同性质划分,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现在公募基金表面为公,实则为私,效率低下,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


  
贾康:政府不宜硬性调整收入分配结果

  从政府可做、应做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当前一个重要事项是应当通过深化财税改革,遏制和改变两个比重下降趋势、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改革的大方向上,我们强调应尽可能避免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名的福利赶超战略。尊重市场的基础与核心作用是第一位的原理,以政府干预的方式去强势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硬性提高或降低某一个分配结果指标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其结果却很可能是带来新的扭曲,长期效应极不乐观。
  财税体制改革的当下任务,一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合理调整政府收入结构。在政府支出总量不宜、也难以做出较大调整的制约条件下,对政府公共收入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减有增,同时跟进遏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降低企业过高垄断利润、约束控制政府支出规模的税收和预算管理改革;二是及时清除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的阻滞因素,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发育与走向成熟。
  优化结构性减税
  优化结构性减税,酌情推动增值税扩围改革,同步实现间接税比重降低。近年我国已采取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2009年因此而让渡给企业、居民的利益约为5000亿元,今后在这方面虽然可操作空间已收窄,但仍需积极考虑、动态优化。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降低间接税比重也已经具有迫切的社会需要并具备了一定可能性,更多强调支付原则为主的税制调整的基础条件在逐渐成熟。
  我们认为降低间接税比重的最佳方式就是在构建和完善地方税体系、形成地方支柱财源以落实省以下分税制的进程中,酌情实施增值税扩围改革。改革的多赢目的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减少增值税、营业税并行对于市场要素流动的现实阻滞,为我国服务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税收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税制改革推动经济质量跃上新台阶;二是通过税率设计,降低间接税比重,削减政府生产税收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减少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为了防止间接税比重下降对于政府收入总盘子的影响和对于地方财政的影响,要把资源税改革、房产税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适当前置,加紧推行。
  增值税扩围改革是解决增值税、营业税并行引发一系列矛盾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减少市场要素流动障碍,清除流转税制对服务业发展的制约。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分工细化和升级的产物,增值税自身具有公平、中性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征税,有利于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为产业分工细化创造公平、中性的税收环境,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要求,促进服务产业的进一步细化、扩大和升级换代。
  当然,增值税扩围改革不必然降低间接税比重,但在设计上可以有意为之。扩围面临的利益调整很多,涉及到重新确定服务业扩围后的增值税率、扩围后原实行增值税行业的税率、扩围后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比例等。总体上来说,推行此项改革,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的税收总量是否改变,对于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影响会有很大不同。如果能够把降低间接税比重作为改革的同步诉求,在减少增值税、营业税总体税负的前提下推进扩围改革,对经济主体层面无疑是一个长期利好政策,也有助于降低终端消费者的负担,这项改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综合效果,将会更加突出。
  强化直接税再分配作用
  结合多项改革需求,加快房产税改革,逐步强化直接税再分配作用。
  房产税改革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中的意义在于:在降低间接税比重的同时,可以强化主要针对富裕阶层的直接税,弥补地方政府收入并打造与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化内在契合的支柱财源;逐步将纳税环节从生产环节转移,后置到财产、资本环节。具体到和增值税扩围改革的配合,还要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
  增值税扩围改革可能最终导致营业税的取消,但目前营业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位置。房产税改革在我国研究论证已久,并进行了相关的物业税空转试验。从降低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的需求来看,房产税改革的必要性也就更加突出。房产税属于财产税类,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房地产市值的升高而提高。从市场经济的国际经验看,该税可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充足和稳定的税收来源。对于我国,房产税改革的最大意义首先在于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大宗的地方税种,使地方税体系建设得到重大推进,间接为其他改革和全局配套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撑。该税还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并强化政府应发挥的再分配的功能作用。
  此外,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以及以后条件具备时推出遗产税与赠予税的改革,都是可以发挥类似作用的改革事项。
  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为世界经济复苏投下了一丝阴霾,欧洲经济何时走出低谷,未来欧元和欧洲经济将会向何处去?这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8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欧元将走向何方?---动荡时代的欧元与世界经济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上,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爱尔兰央行行长霍诺翰针对目前欧洲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国家财政与银行发展的关系发表了主题演讲。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博士以美元本位制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七宗罪为题,就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弊端与解决办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银行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
  霍诺翰说,过去三年里,很多银行纷纷倒闭,导致许多国家的财政预算面临巨大风险。当今时代,银行和国家财政预算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银行业对国家预算影响非常大,银行规模大小决定了银行在经济当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当然,影响也是相互的,一个国家在预算方面的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同样会间接影响信贷的供应。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当银行业陷入困境时,他们更容易获得来自国家的救助,政府救助银行的主要手段是动用国家财政预算。爱尔兰的银行和国家财政预算之间的关系非常具有典型性。
  从财政盈余到需要政府救助
  从2003年到2007年,爱尔兰银行业大约50%的资金都流入实体经济,导致国内的资产包括房地产的资产大幅度上涨,滋生了严重的泡沫。与此同时,经济的活跃性也得到增强,国家税收不断增长,包括对房地产的资产收益税,房地产交易契税,有关建筑材料的增值税等,当时爱尔兰的建筑业是非常繁荣,几乎占全国就业人口的3%。
  过去很多年里,爱尔兰都是财政盈余国家,当时看起来国家的财政非常稳健,政府觉得没有必要去限制开支,对自己开支管制也开始放松。但是当国际市场信心崩溃的时候,爱尔兰的繁荣局面不复存在,全球经济衰退首先通过外贸使爱尔兰这个非常开放的国家深受其害。不得不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金融市场收紧银根。现在,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在逐渐下降,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泡沫破裂后,很多银行都资不抵债,这时政府必须出手拯救这些银行。
  爱尔兰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从2009年开始,爱尔兰政府开始对整个银行系统进行改革和结构调整。把那些银行不能收回的债务核销。为了救助银行业,爱尔兰政府为从国内银行手中收购有毒资产而设立坏银行国家资产管理局,剥离银行手中跟房地产等有关的贷款。在救助过程中,不仅要看债务的账面价值,还要看它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要允许国家资产管理局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自身盈亏平衡。开展金融救助工作资金需求量非常大,政府需要拿出大笔预算资金,所以爱尔兰政府今年负担的债务会有大幅上升。
  随着爱尔兰国内虚假繁荣难以为继,政府采取比较迅速但很痛苦的措施对政府的开支和税收进行了调整,最明显的就是公共部门雇员工资进行下调,现在政府基本上还是通过减少开支的形式,有条不紊地推行自己预算的控制目标,如果可以继续做下去的话。就可以把财政赤字从2009年占G D P的14%降到2014年的3%以下。
  政府救助也有限度
  霍诺翰说,不仅是爱尔兰,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对政府财政预算也造成重大影响,其中冰岛和拉脱维亚具有代表性。爱尔兰政府通过采取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方式控制财政赤字,对本国银行进行重新注资,这件事表明,无论银行是多么国际化,一旦其陷入困境,他们都会立刻寻求本国政府的帮助,冰岛银行业和政府的关系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冰岛政府也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冰岛是一个北欧小国,虽然他属于欧洲经济圈的一部分,而且全面参与欧洲的经济生活,但是并不属于欧盟成员国。他为什么也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近些年来,冰岛为了实现快速发展,不断扩大银行业规模,冰岛的银行过于频繁参与国际投资活动,完全不顾及本身的能力,按照国际标准,冰岛的银行仅仅属于中等规模,但是他们的业务做得非常大,银行业发展速度与本国实体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冰岛毕竟是人口只有50万的小国,实体经济规模都很小,当危机来临时,冰岛政府想救助这些银行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债务,所以他们只能进行部分救助,对于国外储户的存款他们拒绝负责,这导致了国际市场矛盾加剧,尤其是英国公民和荷兰公民在冰岛银行拥有大量存款。
  冰岛的情况说明,一旦银行体系出了问题,政府要出手救助也是有限度的。政府到底应该拿多少钱?政府救助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问题都是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银行一旦出现问题都向本国政府求援
  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他们的金融体系设计得非常复杂,救助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今后必须要使他们的设计更加简化,否则,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拉脱维亚是欧盟成员国,但是不属于欧元区国家,其境内银行业主要由外国银行经营,这些银行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向其本国政府寻求帮助,而不是拉脱维亚政府。也就是说,拉脱维亚经济衰退实际上是由这些在拉脱维亚投资的外资银行引起的,在拉脱维亚发放的贷款很多都是以外国货币计价的,这使得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那些跨国银行一旦出现问题首先都向本国进行收缩。为了满足对资本金的要求,他们首先考虑是向本国出售资产,而不是自己海外分支行所在国。以前认为银行已经国际化,很少谈所谓总部所在国,实际上情况跟我们的想象不一样。银行还是有国界区别的。这在冰岛还有其他的银行里面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银行在国外的经营会对银行总部所在的祖国政府的财政预算有重大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没有想象那么严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是民众关心的一个话题。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推出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帮助那些陷入财政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摆脱困境。这个金融救助方案确保这些国家能够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但是为这些国家提供救助是有条件的,今后他们必须在财政上更加自律,短期内采取削减开支的措施。
  欧洲央行的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利率和通胀比较低的情况之下恢复市场流动性,现在看来市场已经稳定下来。爱尔兰政府行动是比较早的,通过推出一系列政策确保财政能够重新稳定,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计划。短期来看,这些得到注资的国家由于政府财政支出减少,经济发展会低迷,但是长远来看将大有裨益。
  欧洲银行彼此之间相互持有主权债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有可能被过度放大了。欧洲前一段时间做了一个压力测试,帮助人们恢复了信心,让民众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尤其是所有参与的中央银行都公布了自己买了多少其他国家的主权债务,这使投资者恢复了信心。
  欧元区货币政策主要是控制通胀
  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把通胀控制在2%之内。我们看到从1999年欧元推出以来,欧元还有欧洲的货币政策机制在很长的时间内运行得还不错,欧元区作为区域性货币联盟在控制通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 欧元区国家平均通胀率维持在1.11%的水平。
  希腊债务危机凸现欧盟结构性的缺陷,欧元在欧洲各国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财政政策比较稳健,控制得很好,但是有的国家情况不尽如人意,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做。欧元设计不应该仅仅考虑控制通货膨胀,还应该考虑各国财政状态的差异。爱尔兰政府决定对银行存款进行百分之百的担保,极大地支撑了各家银行,这个决策是很仓促决定的。爱尔兰政府做出这项决定是为了稳定爱尔兰的银行体系,但是,这意味着很多欧洲人会倾向于将钱存在爱尔兰银行。英国或者英格兰银行都受到了影响,因为英国政府看到爱尔兰政府对存款进行百分之百担保,英国政府觉得很难做到。可见,一个国家提出政策需要和其他国家政策制定者进行磋商。
  许多人非常关心未来欧洲会不会有更大程度上的、统一的财政政策呢?我们也希望进行一些变革,但是这会有一些障碍,因为欧盟是一个主权国家联合体,有相应的条约和《欧盟宪章》,要修改条约就意味着欧盟成员国要把更多的国家权利让渡给欧盟机构,这样做很难被欧洲各国民众所接受,民众很难支持对欧盟联盟条约进行修改,所以难度会很大。因此,目前更好的出路是从盟约现有的条款中寻找可以利用的空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