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意外”大幅增持千亿债券 券商大幅减仓_股票_证券_财经

基金公司“意外”大幅增持千亿债券 券商大幅减仓

加入日期:2010-8-4 7:57:1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基金增持债券近千亿 券商大幅减仓
  股市火爆 基金意外增持千亿债券
  分级基金放量回调 短炒资金或在撤离?
  基金公司密集增持消费科技
  抄机构的底 次新股有机会

  基金增持债券近千亿 券商大幅减仓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基金大举增持债券977.22亿元,仅次于5月份1130.68亿元的增持规模。此前一些市场人士预测的基金大举减持债券以增持股票并非属实。
  统计显示,今年7月份债券托管量共增加了1822.06亿元,其中,基金增持量最大。截至7月底,基金共持有11306.72亿元债券,比2009年底的7958.85亿元,增加了3347.87亿元。另外,特殊结算会员和商业银行分别增持779.85亿元和321.02亿元。 此前,有市场人士以7月份股市大涨,部分基金增持股票为由,预测7月份基金大举减持债券。而据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马永谙分析,今年6月底主动投资股票方向基金现金持有比例达18.6%,远高于平常12%-13%的现金持有比例。因此不需要减持债券,基金也有足够的资金增持股票。
  从主要券种投资者结构来看,7月份基金大举增持了国开行债、短期融资券和进出口银行债,月度增持量分别达到了218.6亿元、133.52亿元和85.63亿元。7月份基金还小幅增持了企业债和国债,增持量分别达到33.1亿元和16.62亿元;另外小幅减持了农发行债1.6亿元。
  马永谙进一步表示,今年6月底偏高比例持有的现金很可能有一部分在7月份投向了债券市场,再加上目前债券基金销售状况良好,也带动了基金持债量的增加。
  数据显示,股市大涨虽然没能让基金大举减持债券,但是证券公司7月份减持债券量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减持量达到了257.1亿元,占6月底证券公司持债规模1507.26亿元的17.06%。(证券时报)
  


  股市火爆 基金意外增持千亿债券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七月流火,股市热辣。然而基金公司却意外的大幅增持债券。
  8月3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末,整个债券市场托管量达19.5万亿,其中7月份单月债券托管量增加1822.06亿元,这一数字较6月4334.37亿有大幅减少,减少原因在于商业银行7月债券托管量仅仅增加321亿,而6月份为4468.33 亿元。
  同时,与商业银行减持不同,基金公司一反6月份减持债券的做法,7月单月基金公司债券托管量增加977.22亿元,超过当月总量的一半。
  基金如此大幅度增持,确实让我们很意外。8月3日,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交易处人士表示,数据至少说明一点,7月股市行情向好背景下,基金公司并没有大规模的转仓行为。
  基金意外增持
  7月份,A股市场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使得人们有理由相信基金公司会转变上半年的保守投资策略,将资产配置由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倾斜。
  7月份,上证指数仅有6个交易日收阴,累计上涨274.15点,涨幅达11.43%。市场行情火爆之下,基金公司应有所作为,上述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说,7月份股票涨得比较凶,基金公司应该是减仓去买股票。
  然而,从7月主要券种债券净认购看,基金公司操作方向与市场预期显然相反。单月977亿元的债券增持也让市场大跌眼镜。其中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基金净认购分别为15.6亿和93.2亿,其中,基金对当月国开行金融债净认购高达79亿,相当于今年净认购总量三分之一多,而基金对企业债也为净认购11.50亿。
  此种反差,如何得解?
  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交易员分析,基金意外增持,有两种解释。一是,股市向好的情况下,基金原则上应该转到股票投资上,所以增持至少说明,这一波股票行情的上涨,有一些基金公司还是踏空了,债券仓位比较重,转仓力度没有想象那么大;二是,尽管股市上涨,但基金公司对未来股市走势整体比较保守,信心不足。
  未来上涨空间较少,基金公司整体看到3000点的比较少。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解表示。
  在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看来,基金公司7月增持债券,有可能是由于当月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比较大、发的比较多有关,他认为,基金也不是债市的主力多头。
  安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王昌俊认为,除7月份新发债券型基金较多外,可能大量债券并非公募基金增持,目前基金债券托管量在1.1万亿左右,这与公募基金债券资产不对称,目前公募基金债券资产规模也就在3000亿左右。
  上述基金人士也表示,确实更多的股票型基金在减持债券资产。
  与基金的增持债券相反,券商成为7月债券的减持大户,单月减持257.11亿元,此前仅有2009年1月份曾减持超过200亿。显然,券商在股市7月上涨中押对了筹码。
  城商行异军突起
  与基金公司增持不同,6月份债券增持主力商业银行7月份并无太大表现,商业银行债券托管量单月新增仅321亿元,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更是负增长20亿元。
  托管量下来的话,只能说到期量大于发行量。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不过,并不能据此解读为商业银行在减持债券资产。
  上述大行债券交易人士分析,商业银行很少出现减持债券的情况,一般都是被动到期。上月,央行基本维持投放操作,发行央票量有点少,有点被动到期的意思。
  从大行来说,2季度以来,配置节奏比较快。上述大行债券交易人员表示,除掉央票,商业银行债券托管量应该是增加的。
  在商业银行整体债券托管量疲软的背景下,城商行却拿下306.28亿的单月增加额,显得颇为不同。
  上述交易员分析,城商行债券增持与其上半年踏空有关系,所以一些城商行近期加大了对三年期央票增持力度。
  另外,保险公司增持力度并不大,保险公司单月债券托管量仅增加50亿。实际上,在A股市场向好背景下,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和券商无疑将投资重点开始转向股市。
  数据显示,5月份开始,保险公司单月债券托管量净增加幅度就呈下滑态势。6 月份保险机构债券托管量净增加254.87 亿,增幅比5 月份下降了341.44 亿。
  从产品品种看,低利率背景下,近两年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取向已接近一致,收益率较低的短融和一些久期为3-5年的产品遭到冷遇。
  上述大行交易员表示,中期债券收益率太低,很难满足商业银行内部考核要求,再加上央票发行量这么大的情况下,十年以上等久期较长的产品,受到银行和保险公司哄抢,短融利率太低,大家没法买。


  分级基金放量回调 短炒资金或在撤离?
  反弹节节走高,短线资金也似乎选择边打边撤。进入8月后,曾在7月遭资金爆炒的高杠杆基金纷纷放量回调,短炒资金疑似出现撤离迹象。
  短线资金撤离? 昨日,大盘午后快速跳水,上证综指下跌约1.7%,创下7月初以来的单日第二大跌幅。随之而来,分级基金集体快速躁动,多数出现放量下跌。其中,银华锐进跌幅最大,下跌约3.97%。其次,估值进取下跌3.03%,瑞福进取跌幅约1.95%,双禧B、合润B与同庆B等基金跌幅在1%~2%之间。
  上证资讯统计显示,截至8月3日,近期一直处于反弹的同庆B折价率至今高达14.29%,而估值进取和双禧B折价率均超过5%,分别为5.97%和5.56%;已经出现回调的银华锐进折价率约为1.13%,合润B折价率高达2.22%。与此同时,在低风险部分,溢价率出现缩水,而且部分品种出现折价,双禧A溢价率约为3.15%,同庆A溢价约2.34%,银华稳进溢价率接近2%。
  记者注意到,从7月30日开始,伴随着大盘震荡收绿,反弹进入高位区,高杠杆部分出现羊群效应,多空博弈激烈,暴炒的高杠杆基金大幅回调,或者放量滞涨。上周五开始,前期遭暴炒的银华锐进提前放量下跌,最近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将近9%,资金撤离迹象明显。
  高处不胜寒,这在分级基金的低风险部分依然适用。最近,避险资金在二级市场似乎也在收缩战线,7月份曾经冒尖的品种要么放量滞涨,要么放量缓慢下跌,双禧A和银华稳进等均出现上述现象。
  有业内人士表示,7月份市场连续反弹,分级基金场内交易活跃,随之股指节节走高形成回吐压力,7月份涌入分级基金的短线资金如今获利撤离,这可能使高杠杆部分场内放量下跌,低风险部分放量滞涨。
  分级基金渐成配置工具
  回顾A股红7月,此前刚刚上市交易的一批分级基金止住疲软之势。在短线资金的关照下,高杠杆部分纷纷见底反弹,受到资金关注的低风险部分也破位上行。
  在高杠杆部分中,以银华锐进为例,该基金7月底杠杆率一度接近3倍,仅7月份累计涨幅就超过40%,丝毫不逊牛股,而溢价率7月底一度逼近12%。在低风险部分,双禧A、银华稳进、同庆A和合润A二级市场表现始终相对稳定。
  然而,如果将时间拉长一点,分级基金资产配置功能凸显出来。高杠杆部分快涨快跌特性,使其杠杆放大后股性极强,而上半年弱市中的低风险部分则相对抗跌,成本较低的分级基金资产配置功能越发凸显。
  其实,分级基金数量不断增加,被动型和主动型轮番上阵,场内持有人结构也发生微妙变化,此前以保险机构和券商为主,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财务公司、民营企业和阳光私募等加入分级基金买家队伍。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薇表示,对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而言,场内基金品种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策略选择空间,更适宜于投资者灵活的交易需求,不仅可以成为战略性持有的标的,也是高效的资产配置工具。(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