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披露谢幕 业绩龙虎榜出炉(榜单)_股票_证券_财经

中报披露谢幕 业绩龙虎榜出炉(榜单)

加入日期:2010-8-31 9:27:13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贷款强势增长银行再融资或成常态
  2010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以31.18万亿的信贷规模维持了20%左右的同比增长。虽然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行业贷款有所限制,但相关行业仍延续2009年的行情保持快速增长。总体来看,上半年一般性贷款规模增长强劲,净息差水平触底反弹,16家上市银行净息收入同比增幅大多在30%以上。
  为缓解信贷增长带来的资本压力,上市银行纷纷抛出再融资计划,配股、增发、发债接二连三。分析人士指出,信贷快速增长遭遇监管红线标高,必然带来持续的资本压力,未来各种形式的资本补充将成为常态。  
  一般性贷款强势增长
  根据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统计,截至报告期末,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共计31.18万亿,其中一般性贷款总额30.19万亿,半数银行贷款同比增幅超过20%,仅有两家未足10%。16家上市银行(除农行、光大无同比数据)中,宁波银行以45.82%的同比增幅位居榜首,南京银行、中国银行以27.20%、25.31%位列二、三名。
  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厘定全年信贷投放计划7.5万亿。1月信贷狂飙突进后,随即进入稳定休整。各商业银行借压缩票据融资为一般性贷款腾挪空间,上半年有4个月负增长规模在千亿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剔除票据融资因素后,上述14家上市银行一般性贷款平均增速接近30%,其中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更是在40%以上。
  从业务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贷款占升息资产比重相比2009年略有下降至53.34%,但相比2007、2008年仍保持较高水平。对公贷款中,与政府融资平台相关度较高的建筑业贷款恢复到3.27%的历史较高水平,环境和公共设施贷款继2009年后,仍保持在8%以上的高占比。分析人士认为,2010年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政策虽然已有所限制,但未完成项目仍在谨慎推进,预计相关行业贷款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占比。
  而个人贷款方面,大多数上市银行在2010年中期的个贷占比相比2009年年末均有1%-2%的提升,主要源于各行的个人按揭贷款比重略有提升。特别是国有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占比较2008年、2009年均有较大提升,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在2009年末的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为12.03%,而到2010年中期已提升至13.88%;另如宁波银行,其在过去2年中持续提升个贷比重,个人按揭贷款占比已由2008年末的11.80%提升至2010年年中的22.44%。  
  监管加码或助推融资潮
  来自光大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有1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环比提升,议价能力逐步恢复。信贷投放规模保持较高增速,也奠定了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基础。
  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共录得净息收入6559.08亿元,净息收入同比增幅大多在30%以上。其中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幅超过60%,另有5家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幅超过了40%。分析人士预计,在下半年可用信贷规模有限的前提下,上市银行的息差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利息收入在利润中的占比将维持较高水平。
  然而,贷款高增长带来利润回稳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的资本压力。2010年6月末,为避开75%存贷比的监管红线,各商业银行提前半月打响存款拉锯战。不止启动了存款送礼、同业协议等常规做法,还有不少关系户突击短存的案例。
  相比由存贷比监管引发的揽储大战而言,贷款增长带来的资本压力是更为艰巨的考验。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曾在今年4月表示,基于当前11.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今后五年年均12%的净利润增幅和年均15%的贷款增幅,四大国有银行(除农行)在未来5年的资本缺口至少达到4800亿元。也是在这段时间,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几乎所有上市银行,纷纷抛出了再融资计划。
  上半年,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深发展相继各自完成发债、配股及增发计划,工行、建行、中行也将在年内以A+H配股融资方式融资1800亿元。截至6月末,上述三大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已在11.5%的监管红线附近徘徊,浦发、华夏、深发展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逼近10%的监管红线。
  与此同时,上述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正面临更为严峻的核心资本充足压力。报告期末,浦发、华夏、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7.01%、6.49%和7.20%。为补充核心资本,浦发银行将引入中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华夏银行也将向首钢总公司、国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定向增发,而深发展将与平安银行合并,具体方案仍在商讨之中。
  分析人士认为,商业银行持续的信贷增长动能必然带来持续的资本压力。2009年的一轮信贷激增引发了2010年银行的再融资浪潮,而未来,以发债形式不断补充附属资本或将成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常态。(邹靓)

 

  房地产业绩增速环比趋缓或有去库存压力
  上半年业绩增速环比回落
  截至8月28日,已经公布半年报的房地产公司全年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1314.2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净利润179.0亿元,同比增长19.0%,房地产的盈利持续增加,但是同比增速落后于一季度的129.0%和78.0%。笔者认为,自4月份以来的房地产政策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抑制作用得到了一定的显现。  
  由于房地产行业采用预售房屋的销售方式,因此房地产公司的当期销售收入和当期营业收入并不完全一致,我们认为房地产公司的预收账款的增加额和营业收入的合计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当期的经营收入情况。我们考察申万房地产行业已经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的预收账款增加额与营业收入合计值的变化情况,经历2008年底的低谷后,近几个季度的合计值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二季度来看,合计值从一季度的864亿元降至464亿元,这说明2010年房地产行业真实收入情况已经开始显现下滑迹象。  
  在政策未放松的大环境下,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下半年收入的将提升难言顺利。
  毛利率下半年将收窄
  半年报显示,房地产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为36.45%,对比一季度的38.12%有所下降。毛利率下降的主因是,房价在短期内的上涨因政策的打压有所趋缓。预计下半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有进一步收窄的可能。  
  从资产负债情况看,负债率有所提升,从一季度的0.66上升到二季度的0.68。预计后期融资渠道日趋困难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难以短期大幅下降。后续资金压力较大将逐步加大。  
  未来面临去库存压力
  二季度,房地产行业的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以及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96%、2.04%、1.96%,与一季度对比来看,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房地产行业年化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从一季度的17.0上升到18.6,对比一季度有明显上升,年化的存货周转率也有所提升,从一季度的0.24上升到0.26。运营能力的提升,反应了房地产企业普遍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来应对趋于严格的政策环境。
  从存货绝对量来看,截至2010年中,地产行业存货余额同比增长1.3%。较高的存货(主要为土地储备和在建工程)可以为房地产公司长期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也面临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未来市场销量一旦下滑,房地产企业将面临一定的去库存的压力。  
  
  楼市成交将逐步回升
  从目前情况看,一、二线城市的新推楼盘价格已有所回落,而在售的旧盘也通过各种形式的优惠来提升吸引力,加上三季度推盘量预计会逐步释放,预计8月重点一、二线城市的成交环比回升15%左右。  
  从政策面看,目前调控以贯彻现有政策为主,震荡盘升行情有望延续。管理层近日表态,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抑制投机炒作等不合理需求,加快保障房建设,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这表明调控将以贯彻现有政策为主,新的更趋严厉的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小,短期内政策放松的概率依然较低。在现有的调控政策下,随着合理定价的新推楼盘逐步入市,楼市成交逐步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在楼市成交回升的推动下,地产股的反弹行情有望进一步延续。

 

  钢铁业:量价齐升促业绩回暖

  据统计,截至8月28日,公布2010年半年报的上市钢铁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803亿元,同比增长40.3%;实现净利润209.19亿元,同比增长379.66%。业绩得以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上半年钢铁行业出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上半年以来,宏观经济和钢铁需求持续复苏,国内钢厂生产积极性高涨,钢铁产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而另一方面,钢材价格受需求全面启动、高成本支撑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拉动而强势上涨。  
  毛利率不断提升
  从相对数看,三项费用占总收入的比率从一季度的5.32%降至5.29%,钢铁企业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表明在业绩提升的过程中,费用增速小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存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一季度都有明显的提升,存货周转率从一季度的5.5降至二季度的5.6。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8年的49.2升至二季度的50.1。周转情况的好转,主要是由于收入的不断上升。存货周转效率的不断提高,表明2010上半年钢铁企业存货尚无压力。
  当前的毛利率从2010年一季度的9.47%大幅上升到10.14%,处在历史较高位置。净利率从2010年一季度的3.22%上升到3.6%。由于下半年钢铁企业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将不断加大,随着钢铁企业向下游转移价格的能力的减弱,我们估计未来的毛利率仍存在下降的可能。  
  下半年盈利提升不乐观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不断好转的预期下,我国宏观经济和钢铁需求持续复苏,各大钢厂生产积极性较高,国内钢材市场出现了量价齐升的良好势头。下半年来看,由于国内需求的下降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出口量的下降,钢价短期内有不断下行的压力,同期矿石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随着钢铁企业对下游价格转移能力不断逼近临界值,我们认为钢铁行业下半年的盈利提升将受到影响。
  钢铁行业属于发改委点名的产能过剩行业,该行业在2010年将面临全行业重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壮大优势企业,这是2010年的看点。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以及行业准入门槛等等政策的约束下,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民营小企业将陆续被当地或异地的大企业兼并,或者小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也将日益增多,从而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逐渐改变无序竞争的状况,从而促进整个行业顺利实现产业升级。
  从基本面看,不锈钢、特钢公司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能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经济转型期,产业升级为特钢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占特钢下游需求72%的汽车和机械行业将成为特钢需求增长的两大引擎。

 

  行业景气仍处高位交运设备公司业绩有保障
  截至8月28日,已公布半年报的申万一级行业下的交运设备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为4575亿元,同比增长75.81%;实现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加145.58%。净利润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合资公司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整车业绩增速大于零部件
  尽管交运设备公司收入呈现普涨格局,但受上涨幅度不同,成本结构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子行业业绩增速有所不同。
  上半年整车的净利润的增速要大于零部件的净利润增速。2010年上半年,整车上市公司共实现总营业收入2763.4亿元,同比增加89.78%。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加266.9%;汽车零部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加92.9%;实现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加136.9%。  
  营运能力有所增强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稳步上升,分别从第一季度的6.28和11.70上升到7.18和14.37。这两项指标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公司的管理上成效显著,原因主要是自今年上半年来,需求回暖,由于供求状况的改善,这使得应收账款周转和存货的周转不断加快。从整个行业来看,交运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强。
  行业景气仍处高位
  基于对中国汽车需求增长的持续性和强度的乐观预期,以及对于产能、终端上牌数的监控,我们认为行业景气仍处于高位且运行健康,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增速为25%左右,达到1700万辆左右的销售规模。
  此类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合资公司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以上海汽车为主的自主品牌通过持续的投入和较为成功的品牌战略已经表现出成功的迹象。我们仍然倾向于给予汽车行业积极的投资建议。核心的乘用车、商用车以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下半年业绩将有不俗的表现。

 

  有色:价格高位运行上半年业绩整体劲增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情况看,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114.14亿元,同比增加635.14%。业绩大幅提升主因是有色金属的价格上半年维持在较高水平。 
  价格推动业绩提升
  据Wind统计,截至8月28日,公布2010年半年报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实现主营收入总额2412亿元,同比增加60.53%;实现净利润114.14亿元,同比增加635.14%。已公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有色股大部分利润同比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业绩大幅提升的原因主要是有色金属价格上半年维持在较高水平。铜价在50000元-65000元/吨间,而铜冶炼平均成本在30000-35000元/吨之间,冶炼利润颇为丰厚。铝、锌价格表现则不及铜价强劲。铝价维持在14500元/吨左右,高于成本价;锌价价格维持在15000元/吨左右,接近成本价。  
  总体看,2010年有色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有色行业毛利率目前整体为11.83%,相比一季度的高点12.19%略有下降,但总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净利率目前为4.0%,较一季度的4.52%略为下降,但仍然在较高水平。
  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从三项费用看,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都出现不同比例的下降。三项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一季度的5.86%降至5.54%。三费的下降显示了今年上半年以来有色行业的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不断提升。
  从年化的周转情况看,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对比一季度环比上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10年一季度的26.8升至28.8,存货周转率从一季度的4.16升至4.78。固定资产周转率从一季度的2.08升至2.26。总体看,有色行业的总体营运能力显著提升。
  子行业业绩分化明显
  上市铜业公司的利润表现最佳。其中,铜冶炼企业的表现最明显。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就是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铜类公司净利润2010年中期同比增加117%,铝类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139.6%。营业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铝呈和铜业分别2010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加了97.8%和89.2%。
  毛利率表现来看,各个子行业都略有下降,下降最快的当属铝和铅锌,分别从一季度的9.99%和14.38%降至8.18%和11.82%。小金属的毛利率依然在较高水平。
  存货周转上看,有色行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均有所上升。在下半年价格难以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有色行业普遍通过提升周转能力来提高盈利水平。其中铝和铅锌的年内提升最为明显。存货周转率分别从一季度的4.9和2.9提升至二季度的5.4和3.5。
  单边上行趋势告一段落
  整体来说,有色类公司上半年利润同比大多增长,我们认为基本金属价格已基本完成了向均值回归的过程,2009年单边上行的趋势彻底结束。未来国内投资增速趋缓、外围经济复苏坎坷均可能成为需求增长的羁绊,而全球范围流动性收缩预期、美元阶段性走强等因素将削弱有色金属市场的投资性需求。我们相信,有色金属价格和有色企业盈利的回升均难言一帆风顺。
  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寻找新增长模式的过程中,更多的投资机会有望出现在与新产业、新技术相关的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例如稀土、锂。


  半年报亮眼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继续上行
  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相应地,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也继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31日,沪深两市194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总计盈利7849.89亿元,同比增长41.17%,超过四成;有可比数据公司二季度单季净利润3544.97亿元,环比增长9.74%。同比、环比两项指标的同步增长,反映出上市公司上半年良好的经营面貌。
  整体业绩仍处上升通道
  截至8月31日,两市1947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半年报,其中上半年盈利的1700家,亏损的247家,亏损比例12.69%,较2009年上半年下降五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这些公司1至6月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9540.69亿元,可比数据较去年同期大增42.23%;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849.89亿元,可比数据较去年同比增长41.17%。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1.10%,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跑赢GDP增速,显示出上市企业整体业绩仍处于上升通道。
  分季度看,1947家上市公司二季度单季业绩同比、环比均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环比数据,有可比样本的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总额38533.27亿元,与一季度33587.23亿元相比,环比增长14.73%;完成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544.97亿元,较一季度的3230.43亿元环比增长9.74%;非金融类公司经营性现金流2125.17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126.01%。
  市场人士分析表示,总体看来,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主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同比均呈现增长。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动荡影响,但仍然保持了快速上涨的增长势头,体现出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行业呈大面积双增态势
  分行业看,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良好,钢铁、机械、房地产等投资拉动型行业以及受益于消费扩张的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行业均实现同比、环比的强劲增长。
  统计显示,截至8月30日披露半年报的公司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1至6月净利润同比增长的达22类,仅信息服务业同比出现下滑,实现盈利增长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95.65%。增长行业中,剔除扭亏的电子元器件和黑色金属两大行业,增长最快的属有色金属、交通运输、交运设备、综合四类行业,同比增幅分别为717.07%、294.95%、145.32%和89.62%。从环比看,所有行业二季度净利润较一季度环比均出现增长,增幅最大的三类行业分别为采掘、金融服务和建筑建材。
  细分到申万二级行业分类,80类行业中,有68类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林业、农产品加工、通信运营、证券等8类行业同比出现下滑;钢铁、航运、化学原料实现扭亏;显示器件则出现亏损。
  在诸多增长行业中,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截至8月30日已披露半年报的20家公司上半年总计完成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幅达615.48%,二季度单季净利润5.73亿元,环比增长22.36%。
  蓝筹公司成为绝对主流
  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业绩是市场关注焦点,并引来资金关注,但不容置疑的是,大盘蓝筹股公司仍是所有上市公司中贡献利润的绝对主流。
  截至8月31日,上证50指标股公司总共完成营业收入42466.33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营收的53.39%,同比增长45.92%;共实现净利润5546.06亿元,占全部公司净利润的70.65%,同比增长33.15%。
  数据显示,金融类大蓝筹以及石化双雄为整体业绩的上升增色不少。上半年盈利能力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包括7家金融企业、石化双雄及中国神华。这10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超过100亿元,总计完成量达到4240亿元,占所有公司净利润的六成。与此同时,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工商银行以上半年盈利846.03亿元,位居利润榜榜首,该业绩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7.58%;建设银行以707.41亿元位居其后,业绩同比增幅为26.76%。石化双雄业绩也很亮眼,中国石油上半年净利润652.11亿元,同比增长29.58%,中国石化净利润354.29亿元,同比增长6.75%。
  下半年增速面临变数
  尽管上市公司2010年上半年业绩获得大幅增长,但目前市场最关心的无疑是下半年能否保持上半年的增速。从已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来看,超六成公司前三季预增或预盈。按照业绩增长惯性,上市公司全年业绩增长应无悬念。
  至于下半年业绩增长势头能否保持上半年速度,市场人士认为较难确定。一方面,随着下半年低基数效应消失,业绩大幅增长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在去年四万亿投资告一段落后,依靠大量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已过去,相关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或将相应变化。此外,下半年的出口增长也面临诸多考验。因此,源于宏观经济层面的诸多不确定性,三、四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将面临更多变数,不同板块的业绩也将呈明显分化。


  595家公司预告前三季业绩超六成预喜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30日,已有595家上市公司对前三季度业绩作出预告,其中报喜公司总计396家,占比达66.55%。元器件、汽车、造纸、医药等多个行业在前两季度业绩增长的同时,前三季度业绩将继续保持稳定态势,相比之下,房地产、电力等行业公司业绩则将出现分化。
  在前三季度报喜的396家公司中,有344家预增,50家预盈,2家减亏。报忧公司共计125家,占比21%,包括51家预降、74家预亏。另有71家公司预平,3家公司预告业绩不确定。
  在预增的344家公司中,增幅超过100%的公司达到59家,其中8家预测增幅在10倍以上,3家为ST公司。预测增幅最高的为重组后的东凌粮油,预告前三季度业绩增幅达到56255%,*ST嘉瑞、ST东源、*ST南方三家也将依靠转让收益等方式实现业绩大幅增长,从中可见,非经常性损益依旧是促使业绩飙升重要原因。
  在另外51家业绩增幅超过100%的公司中,有相当部分依靠主营收入增长提振业绩,且上半年业绩为前三季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风华高科、银轮股份、景兴纸业、厦工股份预告前三季度增幅均超过200%,也反映出行业整体景气状况。对应来看,元器件行业受行业景气度恢复影响,22家公司中19家企业预告前三季度业绩预增或者大幅扭亏;汽车行业则受益于需求释放,21家公司中17家报喜;造纸行业9家公司中6家净利润同比上升,且幅度均十分可观,最低亦有50%至70%;在重型机械方面,除厦工股份预增400%外,山推股份、徐工机械等多家公司均对前三季度业绩作出积极增长的预测。
  从上述行业特征中可见,部分行业前三季度增长,主要是今年上半年行业景气回升奠定了基础。如处于元器件行业的风华高科,其预测前三季度业绩增幅为718%至766%,而上半年业绩增长已在67倍以上,尽管幅度收窄,但前两季度业绩奠定了同比明显大增的格局。这一现象在元器件行业十分普遍:上述19家预告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公司中,11家公司预测的三季度增幅较之上半年收窄。这一情况在造纸、汽车行业中亦有体现,17家报喜汽车公司中,7家前三季度业绩较二季度末有所收窄,而造纸行业几乎所有的预增公司增幅不如上半年。
  生物医药、零售行业、软件行业、有色金属中的小金属行业也保持整体增长态势,预告的前三季业绩增幅较二季度整体末基本持平。生物医药行业30家公司报喜数为20家,预降或预亏为7家,有15家公司预报增长的幅度与二季度末基本一致。零售行业12家公司中有11家预告业绩同比增长,其中8家企业预测幅度与上半年业绩增幅相当。软件行业的22家公司也有15家同比预告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有色金属行业的18家公司中14家将扭亏或增长,小金属公司业绩整体增幅明显,且以包钢稀土、厦门钨业等小金属龙头企业为代表。
  电力、房地产等行业则出现明显分化,预告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和下降企业占比接近。10家电力企业5家预告业绩下滑或亏损;30家房地产企业里11家预亏或预降,综合分析,此类房企规模有限,且并无新项目贡献利润,在房地产调控阶段经营备受考验。不过,同时还有15家房企预告了上半年业绩增长或扭亏,尤其是9家公司增幅还在100%以上,对比之下反映出房地产公司业绩分化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对前三季度业绩做出预测的公司以中小板为主,但诸如元器件、汽车等行业上半年的良好表现,已为全年业绩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前三季度预测的增长幅度有所放缓,但从中可看出全年业绩增长仍较为明朗。(赵一蕙)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