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快征资本利得税 李志林:利空迷雾 桂浩明:分歧_股票_证券_财经

叶檀:快征资本利得税 李志林:利空迷雾 桂浩明:分歧

加入日期:2010-8-28 11:08:4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顾铭德:如何看待银行股内外巨大反差
  水皮杂谈:国美之争的本质在哪里
  叶檀:应当尽快推行征收累进制房地产资本利得税
  桂浩明:股市面临两大困扰 八月收官分歧加大
  应健中:夹缝中求转机 小盘中寻精彩
  李志林:认清利空迷雾 把握三大主线
  王利敏:大盘蓝筹股真会被边缘化吗?
  阿琪:下周市场风险犹存 谨防小股票盛极而衰
  笔夫:市场高位扩散 利空仍在累积
  谢百三:伊春空难的悲痛思考 兼谈本周股市

  顾铭德:如何看待银行股内外巨大反差
  境内大多数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对中国的银行股敬而远之,可是境外的QFII基金、各类主板投资基金和境外的战略投资者非常看好中国的银行股。他们买中国的银行股一是通过香港的H股,二是QFII方式,三是战略投资者。他们困惑是香港买H股中的银行股平均比A股市场同样银行股贵15%到20%左右。他们想通过QFII方式买A股银行股,又由于额度有限,需要溢价10%买额度,然后才能买到A股银行股。他们想通过战略投资者买未上市的银行股权或定向增发之类方式,发现难度比前几年大多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中国A股中的银行股是全世界质地最好、最便宜的股票(香港H股比价就是证明),可中国的大多数投资者为什么不买银行股,却乐意炒作风险大、收益率差的小盘股票?
  笔者对境外投资者解释说,国内银行股近几年扩张太快,所需资本金太多,大量融资,股本规模大,投资者不喜欢。但笔者同时发现境内投资者不买银行股,还有对银行股深深误解的原因。目前媒体上客观报道银行状况的信息几乎没人重视,而许多非专业的报道和传闻,反而能获得投资者相信。有些传闻从业内看完全是非专业媒体对银行投资者的误导。
  比如,本周四,各大网站报道说央行讨论是否加息,大多数官员主张不加等等。这个报道的错误在于,央行官员可以讨论是否改革利率、汇率体制问题,但对是否加息或存款准备金变动等市场敏感问题是不可能讨论的。该记者显然根本不了解中国利率是否上调的决策程序。
  又如,本周三,各大网站信息说银监会通知国有银行暂停开发商贷款。这则信息一看就知道或者是造谣,或者把个别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正常调节扩大到银监会全国层面。可悲的是许多投资者一看该信息就先抛银行股。
  再如,本周某证券报登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名降实增难乐观的文章,根本否定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双降的现状。该文章的理由是商业银行股改剥离,用利润冲销坏账等等。该作者没有说道,用利润冲销坏账和重组剥离是所有中外银行处理坏账的主要途径。不管中外商业银行,每年都会用一部分利润冲销坏账。关键看银行的冲销能力,新资产的质量问题。如果中国银行业有过高比率的坏账、假账,就很难逃过国际评级机构的追踪调查,银行股在香港不可能卖这个价。
  上述仅举几例说明,各类媒体对银行业现状的传闻,有许多是误导。这也是银行股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总之,银行股最终将会体现价格与价值接近的规律。(金融投资报)

 


  水皮杂谈:国美之争的本质在哪里
  企业的竞争究其实质是领导人的竞争,陈晓、张大中、张继升争不过黄光裕,所以永乐、大中、三联先后被国美并购,而张近东拥有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政治身份和地位,似乎早就预示着中国家电连锁业最终可能出现的走势。
  什么走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先合再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国美有朝一日归入苏宁的旗下,或者确切地讲,苏宁将来出面收拾国美的破山河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国美落到今天的地步,有偶然又有必然。偶然在于黄光裕入狱比较突然,国美对此缺乏准备,贝恩资本趁火打劫,乱上添乱;必然在于无论是黄光裕本人的性格修养或者国美的发展战略都已不足以支撑和苏宁对抗的局面,就像冷战时期的苏联一样,被拖垮是不可避免的命运。陈晓们和黄光裕的争斗无非是看不到前途的困兽的绝望缠斗,只会加快国美覆灭的步伐。
  国美的中报清楚地反映了这种趋势。
  中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国美电器销售收入是248.73亿元,同比增长21.55%,其中第二季度创下上市以来最高单季销售收入,每股盈利同比增长42.2%,综合毛利从16.48%上升至17.04%。孤立地看,国美的中报的确不错,但是如果和苏宁相比,无论是收入的增长比例还是两者的市场份额均逊色不少,苏宁的收入增长领先国美达10个百分点为31.9%,市场份额已经从和国美比的70%上升到96.37%,如果和2008年相比,国美的经营利润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下滑,而同期苏宁的利润则出现翻倍,超出国美一半还多。
  从2008年到2010年,苏宁国美此消彼长,黄光裕把责任归于陈晓是不客观的,因为首先的问题恰恰在于黄光裕个人或公司的犯罪才让国美陷于群龙无首的窘境,其次才有陈晓们擅自行事引入贝恩调整战略的过失。换句话讲,即便黄不入狱也未必能挡住张近东的紧逼,更不用提本来就是张黄手下败军之将的陈晓之流,反过来,如果国美保持了对苏宁的优势,黄光裕就会心甘情愿把国美拱手让给陈晓吗?
  同样,陈晓把当初引入贝恩的无奈救急形容成雪中送炭也是一种无知,把国美股价的回升与此相联更是一种愚弄,国美停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恒生指数同样在最低点1万点左右,现在翻倍在2万点,是个股票都一样。贝恩就是一个短期财务投资人,趁人之危发国难财的惟利是图者,陈晓与之捆绑本身,就是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表现,动辄代表全体股东更是一种无耻,陈晓能代表的只能是自己的利益,连贝恩其实都代表不了,管理层有自己的利益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不用寻找其他的理由和借口,否则就是对职业经理人的亵渎,对于解决国美目前的争斗没什么好处。的确,国美不是黄光裕一个人的,一个公司的成长和股东、高管、员工、消费者甚至政府方方面面的努力都有关系,国美既属于黄光裕也属于管理层,更属于国美几万的员工,国美的今天,黄光裕有责任,陈晓有责任,其他的管理层也有责任。
  黄陈之争是没有赢家的,倒霉的是国美电器,无论谁输谁赢都是惨败,伤敌一千,自毙八百。黄光裕落败则国美解体,因为黄家可以拿回300家没有上市的门店和商标使用权;陈晓落败则国美分裂,因为管理层已经公开背叛黄氏家族,这样的结果难道是贝恩想要的吗?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国美,跑马圈地是找死,画地为牢是等死,内讧争斗更是赶死,鱼不想死,网不能破,只有一个办法,和为贵,而关键的关键就在贝恩。
  否则,偷鸡不成蚀把米。


  叶檀:应当尽快推行征收累进制房地产资本利得税
  房产税是个必然征收的税种,房产税是摆脱地方土地财政、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责权利关系、抑制房地产投资的办法。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24日表示,我国计划实施一系列税收体制改革,包括优化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统筹企业税费负担,实施资源税改革;推进房产税改革;继续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
  房产税改革是我国税费改革大框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征,而是怎么征,以什么名义征。以往在深圳等地征收个人所得税即成交价与原价差额的20%并未落到实处,还有空子可钻。
  在围绕着房产税的诸多税种中,级差制的房地产资本利得税是最好的办法。
  首先,级差式房地产利得税可以避免产权纠纷。
  征收物业税的一大障碍是我国的土地国有化,非我财产不纳税成为反抗物业税的合理武器。但资本利得税则可以避免,对投资者买卖之间的差价征税,不涉及产权纠纷,只涉及房地产资本利得的调节。获得资本利得者多纳税,从事实业者与工薪阶层少纳税,是税收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房地产利得税并非新税种,需要的是进一步完善与改革。
  早在1986年,国家税务总局所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就规定,个人转让居住5年以上的、家庭惟一生活住房享受免交个人所得税政策,其他交易均须交纳个人所得税。当时的规定是交易后自觉申报,现在改成先税后证,也就是不纳税不能办理产权过户。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成交价与原价差额的20%,或者是合同价的1%、2%(视持有年限与商品房的性质而定)。
  个人所得税带有资本收益调节性质,此处存在的问题是,不管所得多少统一以20%的标准征收,没有体现税收公平要义。既然个人所得税都是累进税制,所得越多者缴税越多,在房地产资本利得上显然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按照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制征收。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房产税多如牛毛的税率中一项可有可无的固定税率,大家都按照合同价的1%或者2%征收。
  第三,征收房地产资本利得税可以抑制过度投机。
  资本利得税可以减少交易频率,为投资性需求降火。试想,炒房者获得100万的收益可能50万用于纳税,多半的炒房者会失去炒作的动力。在严酷的市场中,二套房以上的购房者不得不面对依然高涨的房价、上涨动力不足的租房市场,以及1.1倍的高息贷款,加上累进制的资本利得税。只要大部分炒房者退出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将回归消费需求主导的市场,而房地产成为金融替代品的风险、爆发中国式金融危机风险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
  第四,征收房地产资本利得税不会损害大部分普通收入阶层的利益。
  我国的房地产大部分掌握在拥有雄厚资本的人手中,或者有能力调动金融与房地产资源的人手中,征收级差式利得税获利越多者纳税越多,交易越频繁者纳税越多,普通工薪阶层或者只有一套自住房,或者拥有一套为子女购置的商品房暂时出租获利,基本不会受到级差式资本利得税的负面影响。目前所谓的房产税损害大多数人的呐喊,不过是手拥多套房的既得利益者拉着民生的大旗掩盖自己的私欲罢了。
  哈继铭先生曾经建议,为了保护真实的购房需求(居民自住),以下两种情况可享受免税,1.长期拥有的房地产(如10年以上);2.出售后一段时间内另外购置房产(如1年内,也就是说居民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的目的为换房而卖房)。最后,利得税还可以考虑区别对待自住和出租的房地产,对后者征收较高的税。
  最后,扩大普通工薪阶层较为安全的投资渠道,为实体经济降税,减少货币流动性,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可以减少国民对房地产投资的热衷程度。
  房地产资本利得税可以起到物业税的效果,却能够避免物业税激起的社会矛盾,理当尽快推行。(南方都市报)


  桂浩明:股市面临两大困扰 八月收官分歧加大
  近一个多星期来,股市走势十分疲弱,大家也都在纷纷探讨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两大因素其实对行情产生了制约,需要投资者认真加以防范。
  一个因素是通胀。必须承认的是,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等的影响,现在国际农产品价格呈现上涨态势。尽管中国对于这种输入性通胀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是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还是呈现出上行的迹象。人们据此分析,在7月份CPI指数达到3.3%以后,8月份还可能继续走高到3.5%甚至更高的位置。而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态势已经出现。这样一来,自然会有一个很不好的联想:经济是否会出现滞涨?实践证明,滞涨是最难化解的经济难题,也是对股市负面影响最大的一种经济现象。
  另外一个因素是,近阶段国内主要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按照金九银十的惯例,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中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成交量开始放大时,往往会伴有价格的上涨。而如果这些成为事实的话,那么楼市在冰封数月以后,将会有价增量升的状况出现。无疑,这是与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与要求相违背的,必然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并且导致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实施。而在此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并且也是冲击最大的,无疑还是股市。7月份的时候,大家还是普遍愿意看高一线的,但到了8月份对后市的认识就有了不小的分歧。
  通胀与房地产,本身就对股市有不小的影响。而现在,因为现实的因素,成为困扰股市的两大主要问题。显然,其本质是来自于宏观方面的不确定性。作为投资者,对此自然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应健中:夹缝中求转机 小盘中寻精彩
  自上周2700点一日游之后,本周上证指数退守2600点,市场空头气氛有所蔓延。2600点仅仅是一个心理关隘,并不具备技术意义,但围绕2600点整数大关的争夺依然激烈。
  本周最可圈可点的是B股,周二,上证B股指数盘中大涨8%,市场对B股的出路又开始憧憬,借着可能推出国际板,A、B股接轨的传言再起,尽管最终的结论依然是没有时间表,但对B股的炒劲依然十足。就今年各类指数走势而言,B股指数和中小板指数远远跑赢上证指数,其核心的问题在于,当市场资金无法推动整个大盘之时,市场游资就蜗居在一个小板块中自娱自乐。大盘走熊,个股和板块依然可以走牛。这个道理如同当年打仗,当军事对垒无法把握全局之时,就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建立一小块根据地。今年股市的扩容使市场资金捉襟见肘,于是,市场游资纷纷躲进中小板、创业板和B股,说到底就是炒小盘股。
  现在沪深股市B股一共才108个,B股的总市值才1799亿元,只有中小板市值的十分之一,B股的总市值还不到A股市值的1%,这种热炒实际上是踢开了大盘,资金在找自娱自乐的板块而已,这也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
  当下市场,看上证指数走势实际上就是看大盘银行股走势,而小盘股则另当别论。就大盘银行股而言,农行(601288)股价现在陷入了僵局,发行价守是守住了,但每天在1分钱范围内波动,想买就2.69元,想卖2.68元,想做差价,没门,即便你2.68元买进,2.69元卖出,扣除买路钱,没差价可赚。刚上市的光大银行,上行受阻后还在考验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如果失守就意味着上市以来入货者全线套牢。至于工、中、建三大行都在忙于再融资,这也给股价的上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盘银行股没戏就意味着反映大盘走势的上证指数没戏可唱,市场还在等待新的具有刺激性题材的介入。
  股市在一个不断收敛的夹板中已经运行了25个交易日,这个夹板就是60天均线与半年线,打开大盘K线图,这个夹板走势一目了然,至本周收市,这个夹板的上沿在2734点,而下沿在2554点,股指在这个每天收敛4点的区间中飘荡,而2600点的争夺已经靠近了这个夹板的下沿,如果有效击穿2600点,那么真正的支撑在这个下沿一带,如果再有效击穿60天线,那就意味着所有短期均线全部击穿,这走势就很可怕了,当然,这还是建立在如果的猜测之上。做股票靠被动地守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