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危机表明全球需要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和治理框架
■汪巍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是在金融全球化的同时缺乏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后危机时期,一个新的全球金融稳定增长的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正在构建,全球金融格局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
金融业形势尚待稳定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但金融业的复苏仍是局部性的,从整体上看,全球金融业还在波动之中,它表现为金融机构盈利具有不平衡性,全球银行业还有1.3万亿美元不良资产等待处理,美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已处理了60%,欧洲银行业处理的不良资产不足40%。全球银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清除不良资产。在银行业没有彻底清理不良资产以前,整个金融业就不会真正稳定下来。
强化全面的金融监管
G20伦敦峰会联合公报明确提出,所有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都必须接受适度监督和管理。这一共识在美国和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得到了落实。奥巴马政府2009年6月正式提出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后,奥巴马总统于2010年7月21日签署,法案说明美国正在建立一个更为完整严密的监管体系。
欧盟则颁布了对冲基金监管草案,不仅将对冲基金等投资基金置于其监管范围之内,还对基金的投资额进行设限,并对组合投资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
加强全面监管是危机后全球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变化,必将对整个行业的资本需求、盈利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业整体规模收缩
在过去十多年里,全球金融业的膨胀达到了空前高度。到2007年底,全球股票市值为62.7万亿美元,债券余额为78.9万亿美元,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96.4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的名义价值高达674万亿美元。四者合计,全球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末,全球股票市值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品名义价值较高峰时下跌了24.6万亿美元,债券余额和银行资产增速均下滑。2009年很多资产抵押债券发行几乎停滞,许多大银行资产规模开始缩减。
金融业规模收缩的原因,一是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下降;二是金融监管全面强化,抑制了过度投机形成的金融泡沫。
金融市场结构调整
在全球金融业规模整体缩减的大趋势下,金融市场开始出现结构性调整,呈现出:在实体经济增长远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的背景下,企业融资减少,企业银行贷款也停滞不前;国内融资大幅增加,国际融资规模缩减;外汇市场交易量在降低,2009年日均交易量从2008年的4万亿美元下降到3万亿美元。
全球资本流动减少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全球资本流动大幅减少,如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从危机前的1.5万亿美元迅速下降到6千亿美元。国际资本流动大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过去美欧国家金融机构一直是资本输出的主力,通过对新兴市场发放大量银团贷款、外汇贷款,以及直接进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获取了较高收益,危机中这些银行发生了大量亏损,不得不从投资国大幅撤资以自救,从而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回流。第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国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保护主义倾向,对接受援助的大型金融机构,要求其优先在国内放贷,以支持本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很大程度限制了国际资本流动。
金融机构瘦身
金融机构瘦身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一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存在着摆脱管理困境、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的需求。其二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金融机构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与此同时需要偿还大量的到期负债,因此不得不变卖资产以还债,其结果是资产规模不断缩水。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