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实现特区新跨越_股票_证券_财经

先行先试实现特区新跨越

加入日期:2010-8-23 10:04:14

  于伟国,1955年10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73年1月参加工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共十七大代表。现任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8月的鹏城,到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厦门,许多人也在分享着深圳人的喜悦。

  同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厦门和深圳,30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相似的身份和使命,相近的成长经历,频密的交流合作,使两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欣然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的专访,畅谈特区30年发展的经验体会,介绍厦门践行科学发展的新举措,展望特区下一步发展走向以及厦深合作的广阔前景。

  ■特区扩容

  绝不单纯是范围的扩大

  记者:几个月前,国务院先后批准深圳、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您认为这一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于伟国:深圳、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这是特区发展历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首先,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特区的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希望经济特区发展得更好些更快些,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这一决策化解了特区当前发展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拿厦门来说,原来特区范围仅限于岛内131平方公里,经过30年的建设,承载力趋于饱和,发展的空间严重受限。扩容后特区为全市范围1573平方公里,面积一下子扩大了整整12倍,发展就有了新的空间、新的载体、新的平台,顿时海阔天空、豁然开朗。这对完善厦门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功能,更好地在海西建设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三,特区扩容,绝不单纯是范围的扩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建设上要有全新的视野和理念。比如,原来一个市既有特区又有非特区,无论是在法律上、行政上还是在经济上、文化上,都很难统筹。加上自然、历史等原因,厦门长期以来岛内岛外发展极不平衡,岛内是城,岛外则是乡,二元结构特别明显。特区扩容,就为我们统筹全市城乡协调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记者:去年下半年,厦门市开始实施岛内外一体化战略。请问你们在这方面的总体思路怎样?具体如何推进?

  于伟国:岛内外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把城市建设重心转向岛外,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厦门时,对这一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并且明确要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特区扩容,为我们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注意到深圳特区最近一段时间来,也正以特区扩容为契机,大力推进关内外一体化建设。这表明,两个经济特区在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上有着十分强烈的共识。

  在推进岛内外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将提升岛内和拓展岛外并举。岛内重在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提升产业层次、提升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在拓展岛外方面,一是拓展城市空间。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四高”原则,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260平方公里现代化岛外新城区框架,加上岛内9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将达到350平方公里,使城市格局由原来集中于岛内一个“拳头”,伸展成为一个“手掌”,“手心”是大海,“五指”是厦门岛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组团。二是拓展产业载体。要把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新城区与产业区的有机融合。三是拓展服务平台。要在岛外布局建设一批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和公共市政配套项目,以完善新城功能,形成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

  ■先行先试

  特区未来会更“特”

  记者:显然,扩容给特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特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在您看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区的“特”,主要应该体现在哪里?

  于伟国: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厦门时强调指出,30年前,中央作出了设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他要求,厦门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开拓进取。近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那么,今后特区的“特”应该怎么体现?我觉得,重点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上先行先试,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特区更“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科学发展的要求更高了。前30年特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创业、创造。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升人的整体素质。这和前30年比,要求更高了。

  第二,改革攻坚的难度更大了。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面对的都是一些系统性、深层次问题,涉及的面更广了,触及的利益关系更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另外,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早期的一些改革创新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还需再改革、再深化。

  第三,和谐稳定的任务更重了。现在我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变化日新月异,但同时矛盾多发。这其实是社会转型期的正常现象,本来这些矛盾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当中出现和消化,但由于发展速度快,可能在三年、五年中就出来了,而且更加集中、更加尖锐。比如说外来务工人员问题,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和厦门户籍人口的比例大致是一比一。如何使他们平等地融入这座城市,就要求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这当然非常艰巨,肯定要有一个过程,但是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到这个城市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这个城市还是把他们作为外来人,长此以往,怎么能和谐、怎么能稳定?我们党委和政府怎么能不加以重视,怎么能不尽力而为地加以解决呢?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特区是不是更“特”了?这些都需要我们经济特区在新的形势下,在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创造新的特色,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

  ■倍感紧迫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记者:我注意到,您最近在几个重要场合上,都一再强调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那么这种紧迫感从何而来?

  于伟国:紧迫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如果说前30年特区的优势比较明显,那么随着我国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特区许多优惠政策逐渐变成了普惠政策,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作为特区,还是要继续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我们不是要去争特殊政策,而是要在科学发展中更好地先行先试,能够提供一点经验,能够继续走在前面。这是一种紧迫感。

  第二,从厦门自身的发展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是这个坎又一定要跨过去,跨不过去,科学发展观就不能真正得到落实。中央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作为特区,加快要率先、转变要领先、发展要争先。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紧迫感。

  第三,干部群众对特区下一步发展的期望值都很高,都希望特区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新的跨越,精气神都很足。我们要把特区人的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融入到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当中。因此,我们总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

  ■优势互补

  厦深合作前景广阔

  记者:您对深圳经济特区这些年的发展有何评价?

  于伟国:上世纪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去过深圳的蛇口。之后又多次到深圳,每次都有令人赞叹的新发现、新惊喜。15年前我到厦门工作,同是特区人,和深圳的联系就更多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探索和贡献,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典范。特别是近年来,深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为全国创造了许多有益经验,也为包括厦门在内的其他经济特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可以说,深圳是全国发展的“排头兵”,又是经济特区中的“尖兵”,是厦门学习的榜样。

  记者:您认为厦深两地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势互补,加强交流,增进合作?

  于伟国:长期以来,厦门和深圳两地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发展各具特色。在特区建立30周年前夕,深圳和厦门又共同迎来了特区扩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探索新道路、增创新优势、履行新使命等方面,面临着共同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两地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对双方都很有意义。

  为更好地把握扩区的历史机遇和一两年后厦深高铁通车的契机,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赢发展,我们期待两地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在产业发展方面,两地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加强合作有基础、有潜力,应积极鼓励两地企业强化先进制造业的合理分工,强化现代服务业的延伸对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二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两地有很多共性,又各有鲜明特色。希望两地加强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三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比如,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推进财税、投资、价格、收入分配、干部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导向;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探讨建立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围绕鼓励和促进两地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广泛交流和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记者:厦门是深圳人外出旅游的热点城市。在厦门街头,时常可以看到“粤B”牌的深圳车,厦门的独特文化、风景、美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您有什么话要带给深圳人吗?

  于伟国:同为特区人,厦门人对深圳人感到特别的亲切,对深圳人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不断创造发展奇迹感到由衷的钦佩。我接触的很多深圳朋友也对厦门有着特殊的好感。厦门不仅风景好、美食香,而且独具风格,被评为“中国最温馨的城市”。我们热情希望深圳朋友多来厦门走亲访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把厦门当作自己的家,同赏秋水共长天一色,共祝大鹏与白鹭齐飞。

  在庆祝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我代表厦门人民向深圳人民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深圳与厦门两个特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并进、互相加油,在新的起点上履行新的使命、演绎新的跨越,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