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现金流骤降72% 中投成长的烦恼 三年吃三大败仗_股票_证券_财经

汇金现金流骤降72% 中投成长的烦恼 三年吃三大败仗

加入日期:2010-8-20 8:04:28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汇金晒账本:去年现金流骤降72%
  神秘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公司)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
  昨日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汇金公司的近三年账本首次被公开:2009年,汇金公司净赚2189亿元,比2008年上涨15.2%。至2009年底,汇金的未分配利润累积达到3009亿元。
  作为央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汇金持有多家国有大型金融企业的股权。
  财务报表显示,2009年,汇金公司实现净利润2189亿元,营业总收入2197.85亿元。其中,因持有股权而获得的投资收益是营收大头,入账2172.97亿元。但当年汇金公司汇兑收益则大幅降低,从2008年的85.45亿元降至2009年的2659.85万元。
  不过,2009年汇金公司的净资产也比2008年有所下降,从11497.84亿元降至10914.62亿元降,降幅为5%。
  而汇金公司在2009年的现金流相对出现大幅下降。截至2009年底,汇金公司货币资金及金融资产合计337.46亿元,2008年底为1132.85亿元;汇金的流动资产合计在362.6亿元,比2008年底的1291.67亿元骤降了72%。
  汇金公司2008年的营业总收入为2002.466亿元,2007年则仅有1224.76亿元。这两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900.5亿元和1224.7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对比近三年持股情况可见,汇金公司在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向工中建三行进行了集中增持后,从2009年9月到12月,汇金公司又在公开市场买入了中行(601988)512.6万股,买入了建行11574.7万股,买入了工行(601398)3064.2万股。
  截至2009年底,汇金持有中国银行(601988)67.49%的股权,持有建设银行(601939)57.03%的股权,持有工商银行(601398)35.33%的股权、持有光大银行(601818)59.82%的股权,持有国家开发银行48.7%的股权,持有中国农业银行(601288)50%的股权。 (□ .忻.尚.论  .东.方.早.报)
  


  中投成长的烦恼:三年吃三大败仗 抄底大摩亏9.1亿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或许是生不逢时,成立近三年来,掌管着2000亿美元资产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有两年时间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火中取栗。
  2007年尚在筹备中的中投斥资30亿美元火线入股黑石集团,如今已浮亏近20亿美元,损失大半;同年12月,成立仅三个月的中投再斥巨资56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意图抄底,但随后因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大摩股票一度跌至6美元左右,后为摊薄成本中投又追加投资12亿美元,如今仍浮亏9.1亿美元。
  如果说这两次失手尚可以归结为全球金融危机中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而且只是账面损失,结局未有定论,那么2008年9月,中投在美国斥资54亿美元买入的一只货币基金也由于跌破净值而遭遇大规模赎回潮并最终清盘,实在难以让人理解。时至今日,中投仍未对外公布具体亏损数额。
  在中投海外重磅投资频频失手的同时,其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而来的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每年高达682亿元人民币的利息,主要由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来买单。而汇金的收入则完全来自于其控、参股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开行、中国再保险公司、建银投资以及银河、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三大券商的分红。
  8月17日,540亿元人民币汇金债即将登陆银行间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为配合除刚刚完成IPO的农行之外的工、中、建三大行再融资,汇金也缺钱了,中投怎么办?
  出师不利
  出师不利的第一仗,甚至是在中投还未正式成立时已经吃定的。
  2007年5月,尚在筹备中的中投斥资以每股29.605美元认购了黑石集团1.01亿股的无投票权股份,总耗资30亿美元,不在董事会拥有席位,股票锁定期为四年。
  随后,黑石集团于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IPO每股价格为31美元。在6月22日上市首日大涨13.1%,但仅仅在两个交易日后,黑石集团便跌破发行价。
  此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的股价纷纷大幅跳水,黑石集团也未能幸免,最低时股价跌至5美元以下。
  中投缘何如此急不可耐以致引火烧身?
  当黑石集团最初邀请梁锦松担任黑石大中国区主席时,这位香港特区前任财政司司长就开始奔赴国内四处游说。随后,尚在筹备阶段、官方色彩浓厚的中投公司迫不及待地向黑石集团投入了30亿美元。
  2008年9月,全球深陷金融危机之时,中投对黑石集团的投资出现账面巨亏,梁锦松对媒体表示,中投成立正好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如果投资到其他市场是亏损的,投资A股也会亏。大的投资者不是要看市场是不是要抄底,而是看这个公司长远的业绩是不是很好,作为一个投资者应以平常心去看。
  然而,直到2010年8月18日,按照黑石集团当日收盘价10.56美元计算,在中投持股距离解禁只有一年时间之际,当年每股29美元的投资,至今浮亏高达64%,总额19亿美元。一旦解禁期到,不知中投的平常心还能坚持多久。
  抄底大摩亏9.1亿美元
  2007年12月,中投完成了一次巨资抄底行动--56亿美元增资摩根士丹利,此时,距离中投正式成立已经过了三个月。
  本报记者查询到的SEC文件显示,根据双方的协议,中投购买的是大摩发行的到期后转为普通股的强制可转换股权单位。期限为两年零七个月,期间按照年息9%按季支付利息,强制转换的时间为2010年8月17日,到期后必须转换为大摩上市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到期后,总计5579143份可转换股权单位按1:20.803比例全部转换成普通股后,中投将持有约1.16亿大摩的普通股股份,强制转股价格为每股48.07美元。股权单位全部转换后,中投持有大摩的股份将不超过9.9%。
  遗憾的是,此后,金融危机越演越烈,2008年9月22日,大摩正式宣布从原先的投资银行变身为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同年10月,大摩股价最低跌至每股6.71美元。
  此时,面对48.07美元的强制转股价格,大摩股权对于中投来说无疑变成了烫手山芋。
  更让中投感觉糟糕的是,2008年10月,深陷金融危机的大摩引入了新的投资者日本三菱UFJ集团,其入股成本仅为25.25美元,较一年前中投的入股成本低了将近50%。
  此外,日本三菱UFJ集团的这次入股一旦转化为普通股,就会将中投在2007年12月底入股大摩的持股比例从9.86%摊薄到7.68%。
  2009年6月初,全球金融市场转暖,大摩的前景清晰,股价迅速回升,每股价格达到20多美元/股。此时,中投宣布耗资12亿美元对大摩增资,使其持股比例再次达到9.86%。
  这是中投对大摩的第二次投资,中投此次增资分几次完成,购买的均是普通股股份,成交价格从23美元到27美元不等,这大大降低了中投对大摩的整体投资成本。
  至此,中投对摩根士丹利的总投资额达到68亿美元。
  2010年8月17日,中投所持大摩可转换股权单位到期,一旦这部分可转换股权单位转换为普通股,中投这笔为期两年零七个月的投资账面损益也将出炉。
  本报记者查询的SEC系列文件显示,2010年7月21日至8月9日,中投总共十次减持大摩共2545万股,录得收入6.9亿美元。另按照与大摩的协议,中投56亿美元的投资获得利息约13亿美元。
  而截至2010年8月17日,中投仍持有大摩约1.5亿股,按大摩2010年8月来平均价格25.90美元计算,账面价值约为39亿美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一旦可转换股权单位转换成普通股,中投对大摩的投资账面浮亏将达到约9.1亿美元。
  买货币基金也能亏
  相比前两次投资失误,中投第三次失误显得有些匪夷所思--导致其54亿美元资金出现巨亏风险的竟然是安全性仅次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货币基金。
  2008年10月,SEC公布的一份关于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清盘的文件显示,中投在这只基金上54亿美元的投资出现问题。
  SEC文件显示,截止到2008年9月1日,中投旗下分支机构Stable Investment Corp是美国货币市场基金 Reserve Primary Fund的最大股东。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Reserve Primary Fund被迫核销其所持7.85亿美元雷曼兄弟债券,导致净值跌至0.97美元,引发大规模赎回潮。
  据路透社当时的报道,Reserve Primary Fund因此成为自1984年以来第一个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随后,该基金宣布暂停赎回,中投54亿美元资金遭冻结。
  当时国内有投资界人士对中投的举措仍表示质疑,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投资者纷纷逃离市场导致美国信贷紧缩,整个货币市场基金业都面临危局,而中投竟然大量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
  更有业内人士在当时评价说,货币基金能跌破净值,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少见,能买到实属不易。
  中投随后公告称,其在Reserve Primary Fund刚刚遭遇赎回时便已经提出了赎回要求,但赎回一事并不顺利。事发后,Reserve Primary Fund最先的态度是,Stable Investment Corp不会优先于该基金其他投资者获得清偿资金,且所获清偿额度取决于最终清盘计划。
  2009年3月4日,中投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汪建熙对媒体表示,经过第三轮支付,中投已经拿回了86%左右的本金,该基金目前仍在继续分步骤变现资产。而对于剩下的部分,汪建熙表示,有可能得到全额的赎回,也有可能是按比例的赎回,这样损失不可避免。
  此后再无下文。
  汇金买单
  中投公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虽然当年中投实现净利润231.3亿美元,资本回报率达到6.8%,但其全球投资组合的回报率为-2.1%。也就是说,中投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中央汇金公司在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收益。
  成立之初,中投的注册资本大约为2000亿美元,来源于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的15500亿元人民币,发债成本则由中投来承担。
  这些特别国债分几批发行,为10年期和15年期的记账式国债,利率为4.3%-4.69%,并且是每半年付息一次,按照不同利率国债计算下来,中投每年必须支付大约682亿元的利息。
  正如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在2007年时所说,按照工作日算,每天我必须赚3亿元才能够支付每年5%左右的资本金成本。
  2008年中投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于中央汇金公司在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收益。
  农行上市前,汇金每年仅从工、中、建三大上市银行就获得不少分红。据本报记者统计,2009年,汇金从上述三大行预计获得分红710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述三大行合计向汇金分红677.14亿元;2007年,这一数字则为653亿元。除此之外,汇金控、参股的其他多家包括券商、再保险集团等金融机构的分红亦很可观。
  8月17日,汇金发债的消息不胫而走。有消息称,汇金债拟发债规模1875亿元,首批540亿元债券预计8月下旬发行。
  大背景是,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的再融资方案均已落定。不算可转债融资方案,工行、建行、中行确定的配股再融资额依次为450亿元、750亿元和600亿元。汇金作为工、建、中行的大股东,分别持有35.42%、57.09%和67.53%的股份。
  按照此前汇金承诺支持几大行配股融资计划,若为保证股权不被稀释全额参与认购获配股份,汇金需要资金达千亿。
  而消息人士指出,汇金解决资金缺口不再是外汇储备注资,也非由财政部发行国债注入资本,而是直接在银行间发行人民币金融债。
  如果汇金都要发债了,中投高息谁来付?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2009年中投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由负转正,达11.7%。在付出昂贵学费之后,中投交出了第一份成绩不俗的答卷。
  截至8月19日,中投在香港投资的保利协鑫、龙源电力、南戈壁能源均已出现账面浮盈。此外,中投2007年12月以每股5.78港元参与的新股中国中铁,曾一度在2008年底大幅下跌使得中投浮亏3500万美元,而截至8月19日,其股价也已回升至5.74港元,中投略有浮亏。
  网罗全球精英
  2007年,道琼斯通讯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在全球网罗人才,并聘请国际咨询机构帮助其规划全球资产配置方案。
  该报道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话说,中投公司的薪酬制度尚未敲定,但不会以中国政府的薪酬体系为基础。
  不过,另有报道称,其管理层仍为中管干部,因此在薪酬体系上将与汇金公司接近。汇金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水平略高于国家部委,基本上不在市场化范围之内。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中投至少聘请了三位有资深外资金融机构背景的人士担任中层职位。
  中投私募投资部门主管胡冰就是其中之一。其在美国接受教育,曾效力于现已倒闭的雷曼兄弟。他于本世纪初回到中国,加盟证监会,担任证监会资产证券化工作组组长。
  另一位曾在纽约工作过的银行家是樊功生,现任中投相对收益投资部门主管。
  还有一位就是目前负责中投的策略投资部和专项投资部的周元,他在1994至1998年间担任瑞银驻中国的高级银行家,中投对黑石集团、大摩的头寸正是由他负责管理。
  中投2009年年报显示,其员工总数为246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99人,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人达到115人,占比近半;此外,中投拥有31名外籍员工。
  年报显示,中投2009年营业成本为1.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00万美元,人均营业成本高达62.2万美元,按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平均6.83人民币/美元计算,达424.8万人民币。其中2009年投资费用为1.06亿美元,人均43万美元;2009年管理费用则为4700万美元,人均19.1万美元。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