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信贷坚持“有扶有控”_股票_证券_财经

央行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信贷坚持“有扶有控”

加入日期:2010-8-2 7:34:31

  “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把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密切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变化,重点关注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动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变化以及国内主要经济金融指标走势、房地产市场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等问题,及早研究和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一步增强宏观形势分析判断的前瞻性。”日前结束的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作出的上述表态,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央行下半年货币调控工作的指导思想。

  经济运行向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着力加强流动性管理,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成效显著。上半年,M1、M2增幅持续回落,新增人民币贷款4.63万亿元,同比少增加2.74万亿元。而GDP累计增长11.1%,增速比去年全年高2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

  财政部7月30日发布的税收收入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全国税收比去年同期增长30.8%。财政部认为,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回升向好的带动、价格水平上涨的影响、政策性调整翘尾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近两个月来,税收收入增幅已明显回落,预计下半年税收收入增幅将继续回落,全年税收收入将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

  央行日前在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表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3%,CPI同比上涨2.9%,人民币贷款新增2.03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基本面进一步回升向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仍持谨慎乐观看法,并认为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总体产生较大冲击的可能性也不大。

  未来信贷需求呈逐步趋缓态势

  但是在目前经济基本面良好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一些放缓迹象。从经济增长看,二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分析看,GDP增速也有所放缓。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有所回落,7月份为51.2%,环比降0.9个百分点。欧债危机使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无疑会有所减少。而下半年推高物价的因素有食品价格的涨幅可能回升,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未完全显现,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通胀预期仍较高。

  在经济增长放缓迹象出现的同时,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宏观调控面临复杂局面,因此引发了市场对于下半年货币信贷会否放松的争论。业内人士认为:“这显然取决于经济放缓的程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考虑到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较为复杂,政策进一步收紧和明显放松都不可取,政策叠加效应需要密切关注。但下半年货币政策总体基调不会有明显变化,名义上坚持适度宽松,实际操作上会保持稳定状态,只要加强操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即可。”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未来仍然将是整体以稳为主,明显的政策松动不会很快出现。但他的担心是,“三驾马车”都出现减速苗头、国际经济复苏强度减弱可能给下半年经济带来的叠加影响。

  央行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前期过快上涨的回调,有基数的原因;同时,也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管理通胀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态势未变;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我国外部环境好于去年。央行认为,总体看,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逐步趋缓态势。

  事实上,PMI仍在50%以上运行,而其中11个分项指数回落幅度有所缩小。“考虑到我国出口弹性较小,我国对外依存度自去年以来已有明显下降,即便是今后一段时期对欧盟出口下降,也可能被其他经济体需求的复苏所弥补。”央行在上述分析中表示,未来物价翘尾因素减小,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连平认为:“今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的温和状态。但未来多种长期存在的物价结构性上涨因素不可小觑,有必要继续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和管理。”

  改“有保有控”为“有扶有控”

  央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指出,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再次强调并重申:“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把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同时,落实好“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三农”、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严格执行差别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将以往所说的信贷政策“有保有控”,变为“有扶有控”,用词的变化说明信贷支持原则的“与时俱进”。“央行政策中的一字之差意义深远。”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保即保证,这让在信贷支持范围内的企业可以躺在银行信贷上,因为银行的信贷政策是保证支持,敞口给钱,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主动调整发展方式;而扶为扶持,更注重银行信贷投放的主动性原则,银行可根据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进行信贷投放,既有利于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银行控制风险,对企业和银行都是好事,当然也有利于支持三农、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责任编辑:苏来兴)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