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市场化也要反“三俗”_股票_证券_财经

黄湘源:市场化也要反“三俗”

加入日期:2010-8-19 8:04:23

  自从市场化引入IPO发行定价以来,有关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的争议一直就没有停息。不过,笔者认为,要反对的不是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本身,而是市场化发行定价中令人难以容忍的低俗、庸俗和媚俗倾向。
  以为市场化就是发行定价不受任何约束,发行人想把新股发行价格发到多高就可以发多高,这是市场化发行定价原则低俗化的主要表现。市场化发行定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市场说了算。在目前A股市场新股发行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新股发行未从审核制过渡到注册制,上市公司依然还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放纵大股东为了多圈钱、中介机构为了多赚佣金、参与询价的机构为了多得到认配份额而进行利益交换,哄抬发行定价,这绝不是什么市场化,而是违背市场原则的价格操纵。而面对如此不正常的高倍发行市盈率,"窗口指导"从一个极端走向无原则退出的另一个极端,不仅意味着发行定价机制市场化方向的迷失,也意味着市场监管机制的失职。
  在市场化发行定价的条件下,部分新股和次新股出现破发是不奇怪的,但是,非要把"破发"当成是新股发行改革的重大成果,那就奇怪到了过于庸俗的地步。"破发"不过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它可能是市场对于发行定价表示不认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可能是股票内在溢价要求的一种欲扬先抑的炒作手法。尽管一二级市场价差的过于悬殊,客观上造就了狂热的"打新族"和"炒新热",但是,对于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性不理性投资行为,所需要的不仅是更理性的引导,而且更需要对发行制度本身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反思和纠错。一不从根本上改革发行体制,二不打击一二级市场互为呼应的价格操纵,反而把提高发行市盈率当成教育投资者实际上是惩罚投资者的手段,是借市场化的名义行利益输送之实,这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至多是庸俗的市场化。
  把超募说成市场化发行的正常现象,把询价制变成竞价制说成杜绝了"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的市场约束机制,把"股权换保荐"、"自荐自投"、"保荐+直投"说成市场行为或国际惯例,这是一种恶俗。事实上,目前上市的100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489亿元,超募资金占比高达70%,超募资金在使用上非但难以做到切合实际需要,造成市场资源极大浪费,也给市场带来了业绩被摊薄、成长性被忽悠、价值预期被误导的严重贬值风险。如果说这也叫"市场化发行的正常现象",试问,正常在哪里?至于保荐不"公"、中介不"中"、PE腐败、价格操纵,更是发行人和相关中介机构把所谓市场化发行定价当成他们的私家"提款机"的表现。
  在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如此赤裸裸的为圈钱寻租张目之"三俗",如果不以为耻,反而美其名曰市场化,无疑是有害的,其结果势必将随着市场公平的牺牲和投资人利益的损失,而根本上断送市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机制。对此,钟爱市场化的人们可不能太天真。因为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理论争议,也不是一般的道德风险,而是关乎市场前途命运的大事情。(每日经济新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