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遭爆炒 最强机构扫货8.5亿 散户大倒苦水_股票_证券_财经

光大银行遭爆炒 最强机构扫货8.5亿 散户大倒苦水

加入日期:2010-8-19 7:54:0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光大上市首日遭爆炒 三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12亿
  光大银行阳光之旅:最强机构扫货8.5亿
  机构抢大行业小盘股 光大银行要发要发受青睐
  光大银行昨成功登陆A股 唐双宁给首日表现打4+
  光大银行昨穿鞋上市受热捧一机构席位卖1164万股中签新股 散户大倒苦水
  光大银行打新收益率为农行9.5倍


  光大上市首日遭爆炒 三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12亿
  被称为内地最小盘银行股的中国光大银行昨天正式登陆A股,这是A股继工行和农行之后第三只使用绿鞋机制的银行股。最终以18.06%涨幅收盘,报收3.66元,超出预期,全日换手率85.46%。
  一机构席位买入超8.5亿
  光大银行昨天上市流通的为网上发行的24.5亿股,发行价为3.1元/股,这部分股份市值仅有75.95亿元,是目前流通市值最小的银行股。
  较小的流通盘方便了资金炒作。昨天,光大银行以8.71%涨幅开盘,随后大幅拉升,买盘踊跃,半小时内光大银行的换手率已经接近50%。截至收盘,光大银行报3.66元,大涨18.06%,盘中最高报3.72元,涨20%,最低报3.35元,全日换手率85.46%。
  据上海交易所盘后披露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昨日光大银行的涨势中也有机构推波助澜,有3家机构合计买入光大银行12亿元,其中买入最多的一家机构席位超过8.5亿元。
  昨日,光大银行的走强并未带动大盘起舞,昨日沪指微跌0.21%,金融板块则微张0.13%。
  唐双宁给上市首日打4+
  光大银行上市首日走势强劲,大大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也超乎了光大银行自己的预期。光大银行首席审计官林立昨天表示,之前预估的上市首日涨幅为10%-15%。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昨天在评论光大银行上市表现时称开市大吉,部分市场人士给光大银行首日表现打了5分,但毕竟仅仅是第一天,我自己打4+。
  东海证券策略研究员王凡表示,光大银行上市,盘中出现了大幅拉升,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光大银行在目前上市银行中流通盘较小,且发行时定价较低,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同;另一方面在于本次反弹银行股总体涨幅偏小,存在补涨的要求。光大银行较其他大盘银行股而言,机构拉升更加容易。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指出,目前光大银行流通股为24.5亿股,但成交总量已经超过19亿股,炒作意味已很明显。如果股价高于其合理价格3.4元,将很有可能被进一步炒作,甚至可能在未来几日达到4元/股。与已上市银行相比,光大银行总资产规模与兴业银行比较接近,但盈利能力还有差距。而东北证券分析师唐亚韫则称,光大银行若持续上涨对大盘不利,大盘将承受更大压力。
  ■ 看点:华夏系基金浮盈超9500万
  光大上市首日让参与网下配售的基金斩获颇丰。此次光大银行网下配售15.5亿股,共计95个配售对象获配,其中14家基金公司中的29只基金共计获得配售4.14亿股,按照光大银行3.1元/股发行价计算,昨天这些基金浮盈超过2.32亿元。
  基金公司中,打新最为积极的华夏基金无疑成为最大赢家。资料显示,华夏系4只基金共计获得1.7亿股,以此计算,华夏基金总共浮盈超过9500万元。(.新.京.报)


  光大银行阳光之旅:最强机构扫货8.5亿
  作为本周最受市场关注的上市新股,光大银行(601818.SH)昨日上市首日的表现大大出乎市场人士的预料,不管是3.66元的收盘价还是85.46%的换手率,都远高于专业人士此前的预期。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光大银行的强势表现,后市又将如何运行呢?
  15分钟奠定走势
  sohu报道,光大银行昨日上市首日开盘价即达到3.37元,在短暂下探3.35元之后,很快就被大量买盘托起,并在9点45分之后展开快速上攻,在短短15分钟后即上摸3.65元,区间涨幅接近10%。股价此后基本维持在3.65元附近的区间窄幅震荡,并以3.66元报收,全天涨幅18.06%,成交20.94亿股,换手率高达85.46%。
  在一位专业机构操盘手看来,光大银行首日的走势在最初的15分钟交易之后就已注定了。该操盘手表示,开盘15分钟换手率就超过36%,说明有主力资金在大量扫货,而超出市场预期的高开是一种典型的新股扫货手法。在经过15分钟的低吸之后,主力资金随后的推高可谓驾轻就熟,迅速脱离成本区打开了后市的运作空间。而此后3个多小时股价走势的波澜不惊更是体现主力资金控盘能力的高超,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新股炒作。
  机构席位涌入
  从上证所昨日公布的交易数据来看,买入光大银行金额前五的席位中出现了3家机构的身影,其中排名第一的席位买入金额高达8.50亿元,排名第二和第五的机构席位也分别买入了1.95亿元和1.41亿元,而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席位则以近1.82亿元的买入金额排名第三,充分体现了机构投资者看好光大银行的态度。而从卖出席位来看,排名第一的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证券营业部也仅卖出了4322万元,和机构的买入金额相比显然不在一个量级。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机构对光大银行的看好可能和此前公司发行时的沟通较为充分有关,毕竟像光大这样具有金融控股概念的个股还是市场的稀缺品种,目前A股市场也就光大和中信两家,相信其介入应该不是出于短炒的目的。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光大银行上市首演之所以如此强势,可能和其流通盘较小有关,其上市首日流通盘仅为24.5亿股,和农业银行(601288.SH)上市首日即达103.10亿股不可同日而语。相比其总股本,光大银行的杠杆作用较为突出,不排除有机构在提前布局。
  缘何强势
  根据14家券商此前对光大银行股价定位的分析,光大银行昨日3.66元的收盘价已经超出了其中13家券商给出的估值上限,仅有银河证券给出的3.95元的估值上限尚未突破。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光大银行的首日走势如此强劲呢?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表示,这可能是市场将光大银行与中信银行(601998.SH)目前的估值相比导致的。由于这两家银行情况较为类似,PB估值水平也基本在同一水平。当年中信银行上市时,也同样有过类似表现。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目前的动态PB为2.17倍,而以光大银行昨日收盘价计算,在未考虑绿鞋的情况下,其PB也是2.17倍,如果考虑绿鞋,其PB估值还将进一步降低。
  上述操盘手同时提醒,光大银行目前的股价定位已经远高于市场此前的预期,尽管主力资金可能还会借力拉升一波,但其主要目的现在已经变为如何兑现账面的浮盈,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高。


  机构抢大行业小盘股 光大银行要发要发受青睐
  8月18日,代码为601818的光大银行顺利登陆上交所,而其18%的涨幅也超出了市场预期。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机构抢筹迹象明显,3机构席位合计买入了11.86亿元,占全天总成交额的16.15%。
  业内人士指出,机构之所以看好光大银行,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上半年净利润68.3亿,约为09年净利润的9成,未来业绩增长确定;另一方面公司流通股股本仅24.5亿股,不到80亿元的市值适合资金炒作。
  当日,光大银行以3.37元开盘,在9点45分之后开始快速拉升,而在开盘半小时内,光大银行的换手率已经接近50%,主力已经牢牢地控制住盘面,而这也曾一度激活银行板块。截至收盘,光大银行上涨18.06%,报3.66元,远远超出市场预期。而上交所龙虎榜显示,3个机构席位出现在买方前五位,位于第一位的机构席位买入了8.5亿元,另外两席位分别买入1.95亿元和1.41亿元,三席位合计买入11.86亿元,占全天总成交额的16.15%。
   国泰君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刚刚公布的光大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68.3亿元,接近2009年全年净利润的九成,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所以机构较为看好;另一方面,光大银行首日上市流通数量为24.5亿股,按照发行价3.10元/股计算,这部分股份市值仅有75.95亿元,是目前流通市值最小的银行股,而较小的流通盘方便了资金炒作。
  东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光大银行是大行业里的小盘股,因此股性比较活跃;另外,业绩表现靓丽也是主力青睐的主要原因。不过,两位分析师均表示,由于光大银行在银行板块中权重较小,因此对整个银行板块刺激作用并不明显。
  昨天,除光大银行表现超预期外,另外三只新股也均涨幅较大,其中珠江啤酒涨幅最大,收盘涨幅高达177.24%,仅次于8月10日赣锋锂业185.99%的涨幅,而其收盘市盈率也高达101倍;此外,嘉事堂、沪电股份也分别上涨75.92%和26.38%。
  实际上,8月份以来新股收益率在持续走高,统计显示,8月份两市共有18只股票上市,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平均涨幅高达73.2%。受新股上市首日表现亮丽影响,8月份新股发行市盈率也水涨船高,18日申购的天齐锂业发行市盈率高达90.36倍,创今年4月22日以来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新股赚钱效应显现,一级市场人气急剧提升,这一方面说明资金参与热情提高,但另一方面说明泡沫可能也随之开始显现。今年4月份时市场也曾出现一波高市盈率发行,如4月21日发行的国民技术市盈率高达98.3创出新高,但随后市场出现一波深幅调整。
  光大银行上市,为战略投资者、光大银行第四大股东中再集团带来了20.7亿元的浮盈。光大银行的公告显示,中再集团是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占比3.72%,仅次于汇金和光大系。去年8月,中再集团花费33亿元投资光大银行14.7亿股,每股花费2.25元。尽管作为战略投资者需要锁定期,最长为36个月,但静态年投资收益仍然可以达到36%。(.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