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行使绿鞋结束创造经典IPO案例
农行在面临极其不利的国内外资本市场环境下成功地完成了A+H股的同步发行上市,筹集了221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IPO,通过几项制度创新创造A+H股发行上市第三种模式,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系统工程成功收官。农行IPO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IPO成功案例,写进国内及国际资本市场历史的一页。
记者卓尚进8月15日夜间,农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农行已完成绿鞋机制的行使。通过在香港和内地两地市场行使绿鞋,农行IPO最终成功募集资金221亿美元,成为近年来全球最大IPO.
8月16日,为农行成功完成A+H股同步上市满一个月。从7月15日和16日,农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从交易日来看,至8月13日,农行A股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已在30日内完成通过行使绿鞋机制稳定农行A股股价的任务。事实上,自7月15日农行A股上市以来,农行A股股价从来没有跌破2.68元人民币的发行价。
根据约定,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可在农行A股上市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使用超额配售股票所获得的资金,以不超过发行价的价格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累计买入股数不超过超额配售股数。农行A股上市后,到8月13日是绿鞋发挥作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在绿鞋行使结束之后,农行A股会不会破发?这已成为眼前内地市场的一大悬念。据专业人士分析,在8月13日上交所收市之前一小时,农行A股成交量急剧放大,当天收盘在2.69元。由于主承销商用绿鞋资金护盘只能在2.68元及其以下买进,显然当天有其他机构投资者大量买进农行A股,他们十分看好农行A股的后续走势。据此分析,农行A股2.68元的发行价,还是定价低了一点,因为当时市场不好,银行股在估值洼地,而且农行A股发行时正值A股大跌之际,有一些低估。现在农行A股已计入上证指数,其股价应当有稳定的基础。
农行IPO及上市的快慢不是主要的,融资规模的大小也不是主要的,而要进行几项制度创新,成为资本市场上
IPO的经典案例才是主要的。8月14日,农行董事会秘书李振江向记者这样表示。
李振江说,农行IPO在A+H股上市模式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创造了第三种新模式,即采取了同时路演、同时簿记、同时定价、差异化定价的方式。这是不同于建行和中行当年IPO时采取的先H股上市、后A股上市的模式,也不同于工行IPO时采取的A股、H股同时发行、同时定价、统一价格、同时上市的模式。
农行创造的新模式,是根据两个市场的需求状况、为了保障高融资效率而设计出来的,A股、H股定价分别为2.68元人民币和3.20港元,由于成功实施绿鞋机制,不仅成功募集了221亿美元的资金,创造全球最大IPO的历史新纪录,而且在一个月内维护了股价的稳定。
此次农行IPO,又恢复了此前停止了一段时间的战略配售。农行发行上市真正采取和实施了绿鞋机制,而且达到了预定效果,并推动了有关监管制度的改革,而工行当年IPO时虽然设计了绿鞋机制,但并没有完全行使。另外,与工行、中行、建行等中资企业当年
IPO定价地选择在境外如欧洲、美国等地不同,此次农行定价地选择在国内,国内国际承销商全部集中到农行总部大楼,这表明中国大型企业IPO较之以往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更多重视和充分肯定。
李振江向记者表示,农行融资规模不是按照成为全球最大IPO设计方案的,而是根据三个标准来设计的:一是为农行打造一个优质股东名册,其对提升农行公司治理有好处;二是实现投资者与发行人双赢,事实上不可能采取极端的定价方式,而要考虑长远,即不是一次性圈钱,而是要考虑在将来有需要时从资本市场再融资;三是要考虑后市表现,保障融资效率,把农行IPO做成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优秀的IPO项目。
现在看来,农行在面临极其不利的国内外资本市场环境下成功地完成了A+H股的同步发行上市,筹集了221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IPO,通过几项制度创新创造A+H股发行上市第三种模式,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系统工程成功收官。农行IPO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IPO成功案例,写进国内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历史的一页。(.金.融.时.报)
算算农行护身符的巨大收益
基金依约护盘农行发行价,其实并非苦差事,在2.68元与2.69元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利差,农行死守发行价,其实是给护盘资金送钱,守得越久,送钱越多,就像是做一种贸易。
昨日晚间,农行发布了一则公告 ,在初始发行222亿股A股的基础上超额发行33亿股A股,占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的15%。发行人因此增加的募集资金总额约为89.39亿元。今天农行绿鞋失效,投资者最关注的就是农行2.68元的发行价格还是不是铁底,未来农行股价走势如何。2.68元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在2.69元不堆积出远大于2.68元买盘的抛盘量,农行股价就不会跌破2.68元大关。
还说这个投资策略,库存100万股农行股票 ,每日早盘第一时间挂单2.68元买入100万股农行股票,2.69元卖出100万股农行股票。排队一天,根据时间优先的原则,成交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这样一天下来,就能获利1万元整,如果扣除掉手续费2685元(按万分之五计算)及印花税 2690元和过户费2000元,还有盈余2625元,年化收益率达到17.6%,对于大资金来说,这样的无风险收益还是很诱人的。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操作也并非绝无风险,如果农行破发并一路下行,风险还是存在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标志,即农行每天在2.68元买入的数量和在2.69元卖出的数量之比。目前2.69元卖出的股数远小于在2.68元买入的股数,这就表明护盘力量依然强大,堡垒依然坚固,农行破发的迹象并不存在,如果有一天2.69元的抛盘急剧增加,而2.68元的买盘开始枯竭,也就到了投资者该离场的时候,因为农行的护盘已经接近尾声。
事实上,如果只是想保卫发行价,基金根本没必要在2.68元横刀立马,大可在每次跌破后不断超底买入,而在2.68元横大单,最大的目的就是赚取这0.01元的差价,横得越久,差价收入也就越多。
很明显,这样的价差收益来自于中小散户的渠道劣势。一个普通散户,报单不可能比基金更早,他们只能在2.69元买入,在2.68元卖出,基金实际上额外赚取了做市商的夹板利润。要想改变这种侵害中小投资者的格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当股价低于一定价格的时候,例如10元,就把这个股票的最小报价单位由0.01元改为0.001元,这样投资者就可以选择在2.685元买入农行及2.686元卖出农行,减小了散户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同时基金也会因为价差减少而无法通过夹板获取不当得利。
此外,改变时间优先的交易规则也能达到这个效果,根据目前A股市场的规定,如果同样价位的报单,按照时间优先的顺序成交。而在某些国际市场,则是采用轮换成交,即一笔排队中的报单,如果成交了一次,哪怕只有100股,也要重新排队,排到队尾,好给后面的投资者提供成交的机会。否则真到了抢夺时间优先的时候,散户投资者是不可能战胜机构投资者的。(周科竞 北京商报)
中金公司未买农行股票 谁埋下10亿股保发大单?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几乎每天都有10亿股左右买单死死守在农行2.68元发行价关口。尽管农行股价数次下探至2.68元,但每次都化险为夷。其实,农行在绿鞋期间(2010 年7月15 日至2010年8月13日)的保发成功早在市场预期中,但市场却没有预料到挂巨单护盘的并不是中金公司。
8月15日晚,农行发布公告称,中金公司在绿鞋期间(2010 年7 月15 日至2010 年8 月13日),并没有使用超额配售所获得的资金从集中交易市场买入本次发行的农行股票,而绿鞋期后,中金公司也不会再利用上述资金买入农行股票,所募集约为 88.22 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农行资本金。
农行在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在初始发行222.35亿股A股的基础上超额发33.35亿A股,占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的15%。农行因此增加的募集资金总额约为89.39亿元人民币,A股IPO最终募集资金总额约为685.29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约为675.58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农业银行H股联席簿记管理人(代表国际发售承销商)已于2010 年7 月29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行上市后一个月内的两次保发大战中, 每天都有10亿股左右的买单死死压住2.68元,为农行保发筑起钢铁长城,在2.68元挂单者也因此获得了较多筹码。市场一直认为,如此巨额的买单应是中金公司所为,因为中金公司当初通过向网上投资者超额33.35亿股获得了近90亿元资金,可以在绿鞋行使期间以不高于发行价的价格买入农行股票,以稳定股价。而从农行公告来看,保发主力并非中金公司。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有资金大鳄利用市场心理,在这一个月时间内借助中金公司名义低位吸筹。而周一开盘之后,农行保发大军身份揭开冰山一角,也不再有绿鞋可穿,这些资金大鳄或者可以一边卖出手中农行的现货股票,一边做空股指期货,利用杠杆效应赚取超额利润。(每日经济新闻)
赤脚农行会否继续充当大盘风向标
15日晚间农行公告已全额行使绿鞋机制,由此农行也宣告进入赤脚时代。而失去了绿鞋的保护伞,农行能否顶住破发压力?农行下一步走向又会否成为大盘短期风向标?
绿鞋保护伞没了农行股价悬了?
8月15日晚间,农行发布公告:作为本次发行具体实施绿鞋操作的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已于8月13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即在初始发行222.35亿股A股的基础上超额发行33.35亿股A股,因而农行的最终发行规模为255.71股。分析人士普遍表示,本周开始农行便已卸下保护伞,再加上农行A股全额行使15%的配售股,短期农行股价将面临严峻考验。
破发已箭在弦上?
8月13日,农业银行顽强收于2.69元,微涨0.37%。当日盘面波澜不惊,2.68元价位上集中了接近10亿股的买盘,从而令农行股价牢牢收在发行价上方。
然而,在农行公告全额行使A股绿鞋机制的同时,农行一个月以来的保护伞也已宣告正式撤下,因而农行能否继续守住发行价已成为悬念。
一位上海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在上市后一个月里,农行股价几经考验2.68元发行价,如果没有绿鞋保护,早就破发了,现在没有绿鞋,破发应该在意料之中。
该人士认为,从A/H股折价来看,农业银行股价也不算低。截至8月13日,农业银行H股收于3.39港元,A/H股折价为9.39%,同期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的折价都在15%以上。如果按照其他大行的折价率,农行股价还得下跌。这位人士说。
不过,东吴证券分析师寇建勋则认为,就算破发,农行股价下跌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寇建勋认为,农行的股价在2.67、2.66元附近比较合理。他表示,如果农行股价下跌10%-20%,则会有很大的参与价值。
会否殃及池鱼?
其实,农业银行是否破发,也表明市场对整个银行板块的担忧。光大证券分析师腾印认为,农行自7月15日上市以来,股价出现冲高回落的倒V型走势,在绿鞋机制的保护之下,农行股价始终没有破发。而从本周一开始,农行将失去绿鞋的保护,农行能否守住发行价将面临考验。他认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大盘将处于弱势格局,农行很可能会面临跌破发行价的风险,其对银行股市场定位的传导效应值得警觉。
在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黄学军看来,农行破发从长期来看反而对市场有利。他认为,超级大盘股农行如果破发,将有可能会令管理层放缓半年多以来新股的高速发行节奏;而融资压力的减弱,将对后市起到正面作用。此外,农行破发如果拉动指数向下,那么反而会使得市场在加速向下之时出现较好的买入机会。
就在农行脱去绿鞋保护的同时,另一家大型银行--光大银行也将马上正式登陆A股。市场人士认为,光大银行上市后的表现,也可能对农行股价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光大银行上市后走势不强,很有可能形成联动效应,反过来拖低农行股价,不过一位投资人士也认为,光大银行流通股不大,先上市的只有24.5亿股,上市后一个月内也有绿鞋保护,故其股价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回顾本轮反弹行情,在市场超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农行的上市。尽管从决定发行到申购中签,从引入绿鞋机制护盘到A、H股成功上市,此轮反弹行情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农行的烙印,但上周五为农行绿鞋机制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顽强守住发行价的农行会否在赤脚之后迅速破发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最大热点。从农行自身及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赤脚农行破发恐难免;不过,农行破发后的下行空间较为有限,且其对市场的心理影响要大于实质影响。短线而言,震荡仍是大盘的主基调,趋势性交易机会难现。
农行破发恐难避免
自7月15日登陆A股,在绿鞋护盘的陪伴下,22个交易日农行股价多次触及2.68元的发行价,但均有惊无险。上周五为农行绿鞋机制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其股价收于2.69元,距发行价仅1分之遥。分析师人士普遍表示,农行绿鞋到期后,若无巨量资金护盘,其跌破发行价易如反掌。与此同时,在香港市场上,农行的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和上市保荐人高盛先后在其涨幅不大的价位上大幅减持农行股份,这或表明这两家机构对农行股价看淡,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A股投资者的追逐心理,并限制农行的向上空间。此外,鉴于农行在A股的权重地位,该股极易成为资金操控股指的工具,后市不排除主力利用农行破发来达到做空目的。
虽然农行破发似乎在所难免,但我们认为,农行的下行空间极为有限。后市即使农行破发,对A股市场走势的心理影响也要大于实质影响,投资者大可不必将农行是否破发作为A股的标志性事件。
短期震荡仍是主基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农行的破发与否并不能决定A股市场的整体趋势;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通胀压力、货币或地产调控政策走向、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后的整体盈利状况,以及外围市场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才是影响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的重要看点,投资者需持续关注。
短期来看,随着二级市场反弹的深入,目前中小市值概念股又处于历史高位,创出反弹新高的也比比皆是,预计后市中小盘股继续冲高的风险较大。而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因融资压力、地产政策调控等因素牵绊且成交量有限,仍难单独依靠低估值的优势走出持续的涨升行情。不过,由于2500点以下是机构于本轮反弹行情的建仓区域,加之银行等权重股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因而除非发生系统性风险,否则沪指短期内下穿2500点的可能性很小。现阶段市场或将呈现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震荡调整之势,短线难有趋势性的交易机会,投资者在追逐题材个股时应注意把握节奏和分寸。
在失去绿鞋的保护后,农行会不会破发甚至是继续下行,恐怕已不单单由农行自身的基本面决定,投资者对银行板块的整体预期将起到更大的作用。目前银行板块的悲观预期是选择逐渐消退还是一一兑现,将成为决定银行板块当前低估值能否转化为未来投资机会的关键因素。
下半年业绩难有惊喜
较差的经营环境往往是悲观预期滋生的温床,银行股目前正处于这种境地中。由于宏观经济降温、存款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银行业绩很难带来惊喜。
从存款的角度来看,7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1609亿元,而2009年7月份为3993亿元,今年7月存款同比少增2384亿元,存款增长幅度明显减缓;同时,今年7月居民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分析人士指出,存款增速下行加之银监会对贷存比的硬约束,势必将导致银行揽储成本继续处于高位,从而不利于银行业绩的增长。
从贷款的角度来看,据报道,银监会日前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全部转入表内。分析人士估计目前这部分资产的存量大概在1万亿元左右。而表外资产转表内将对银行产生两方面不利影响:一方面,基于表外业务的超额收益将消失;另一方面,表外资产转表内意味着实际信贷规模的缩减。
两悲观预期待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大多数周期类股票,在可预测的范围内,银行股下半年的业绩增长其实比较稳定;但银行股估值却已经在历史底部区域运行了很长时间。显然,业绩的平淡并不会带来如此大的估值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压低银行股估值主要在于两大悲观预期:一是地方融资平台整顿引发的不良贷款提升压力,二是融资与再融资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
由于房地产首付比例带来较大安全保障,因此地产调控给银行股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土地收入下降引发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坏账压力。有分析师统计指出,目前大概有两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存在不合规或有问题的情形,如果未来这部分贷款中的较大部分被归入无覆盖或半覆盖范畴,则银行股短期将面临较大的拨备压力。预计这一悲观预期将持续至今年9月份银行汇报相关整改工作的时刻,如果问题贷款规模显著小于市场预期,其对银行股估值的压力将明显减弱。
至于融资问题,农业银行之后,市场将迎来光大银行的IPO,此外,工行、中行、建行下半年也都有超过600亿的A+H股配股计划或可转债融资计划。虽然银行股融资、再融资对二级市场资金的直接抽取相对有限,但其给整体资金面以及投资者心理带来的压力仍客观存在。相对于对银行坏账的担忧,融资对银行股估值的制约可能更为现实。
由此来看,尽管近期银行板块跟随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由于主要悲观预期仍然客观存在,该板块估值出现系统性大幅提升的时机还需继续等待。当然,由于目前银行股估值已经对相关预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因此只要不出现新的悲观因素,银行股短期继续下行的空间将会相当有限。从这个角度而言,农业银行即便短期破发,其大幅下行的概率也非常小。(.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