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业银行的8000万诉讼一直悬而未决,是导致山西证券上市“流产”的真正原因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朱地术
7月28日夜,距离山西证券IPO上发审委会议审核不到2天时间。公司上下在焦急等待过程中,却迎来证监会一纸紧急叫停公告。随后的一周内,市场传言,保荐人关联关系以及隐形的“老鼠仓”事件,将山西证券IPO阻挡在发审委大门之外。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这恐怕只是事情的表象,而与农业银行8000万元的诉讼一直悬而未决,才是导致山西证券上市“流产”的真正原因。
2004年7月,山西证券存于山西建行、交行、农行等几家银行的7亿元保证金,离奇丢失,事后被定性为银行内部与金融诈骗团伙内外勾结所致。但银行方面始终认为山西证券内部难辞其咎。2006年,中国农业银行太原市分行漪汾街分理处以公司不当得利为由,向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山西证券返还其8000万元及相应利息。2006年11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但农行方面并未就此放弃,在得知山西证券申报上市时,农行方面进一步向证监会提出申诉,要求解决该项诉讼。由此,证监会叫停山西证券上市。
该案是多年积案,案情错综复杂,为解决当时山西证券面临的危机,山西省政府曾先后出资5.8亿元援手。
保证金案
保证金遗失案发生在2005年7月28日。当时,山西证券财务负责人拟调拨存于建设银行山西分行万柏林支行的资金时发现,账户内1.5亿元的股民保证金竟然仅剩不足1万元。
经查证,上述资金是在之前的半年内,分30多次被转出。进一步盘查其他开户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发现山西证券在农行太原分行的8家分支机构及交通银行、太原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账户内股民保证金及客户国债委托资金,总计约7亿元被挪用。
事发之后,建行万柏林支行两位行长及上述其他银行太原分行的部分负责人被当地公安局控制,时任山西证券副总裁樊廷让和银行部总经理宋明生一度接受警方调查。
事后证实,此案件背后主使为朱玉杰、王力民、田志刚、胡吉贤、杜建国为首的山西金融诈骗集团。这几个人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比如,王力民是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要作案对象,朱玉杰是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主要作案目标,胡吉贤则主要选择股份制商业银行下手等等。他们作案时互相达成默契,作案的银行也互有交叉,甚至还会互施援手。
此案中,各家银行总计超过30亿元资金被盗,其中,山西证券及其三家控股或参股的企业是此次“7•28”大案涉案金额最高的受害者,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这四家拥有独立法人的企业涉案本金和利息共近9亿元,其中有山西证券7亿元。
山西证券及其关联的四家企业于2005年年底向三家涉案银行提起民事诉讼,案由是存单纠纷。其中,有交通银行6个分理处,建设银行两个支行,以及农行5个分理处或支行。
据接近上述银行的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此后山西证券一方面通过诉讼向上述3家银行施压,一方面求助省政府。最后,为了挽救面临破产危机的山西证券,省政府相关方面进行斡旋。上述交行和建行先后赔付了山西证券方面对应损失资金,而农行方面只赔付了3000万元,另外尚余3亿元,其中涉及山西证券8000万元。农行方面认为责任在于山西证券方面,不愿赔付。之后,不得已妥协赔付之后,2006年又提起诉讼,认定责任在于山西证券,要求退还此前赔付的8000万元。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山西证券公司,于1988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1995年,山西证券参与国债期货炒作,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亏损1.5亿元。后来,人民银行系统按当时政策要求,逐步剥离证券业务。为了生存,山西证券开始寻求增资扩股。2001年2月16日,山西证券与省内5家信托公司的证券类资产进行了重组合并,并实施增资扩募,注册资本金增至10.25亿元人民币,共有股东14家。其中第一大股东山西省国信投资(集团)公司,由原山西省信托投资公司更名并改制组建而成,是山西省唯一的国有金融控股公司。
在上述保证金遗失案中,这些存款大部分是诈骗罪犯在2004年前后,用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分很多次取走的。事后庭审显示,山西证券也曾察觉过对账单有假,但银行支行或者分理处都会出示证明存款仍在户头的信函,或者,被盗资金很快又被挪回,山西证券方面并没有深入追究。
山西证券的2009年年报显示,农业银行的8000万元未决诉讼,仍被列为或有债务。
化解危机
当时的山西证券还深陷委托理财危机之中。
国债委托理财是山西证券于2002年12月推出的一项重要的创新业务。2003年全年,山西证券国债交易额达65.7亿元,加上企业债及其他债券共计79.2亿元,占整个市场份额的4.76%。截至2003年12月30日,山西证券受托债券账面金额(成本)合计274995万元,而市值为269067万元,成本高于市价5928万元。
当时一些券商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国债回购融得资金,或用于自营或将资金高息借出。2003年山西证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67262万元,其中通过国债回购和资金拆借业务共使现金流入55168万元。2004年1月~3月山西证券在国债现货交易117048万元,回购交易3505180万元。
而此后的一年时间内,整个国内股票二级市场继续低迷。山西证券国债委托理财出现大幅亏损,公司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巨大亏损,使得当时的山西证券经营已举步维艰,并且多个股东提出撤资的要求。
为了彻底拯救山西证券,2004年年底,省政府出面,再次通过山西国信集团注入5.8亿元资金。其中,27880万元作为国信集团新增注册资本以货币资金投入,另外22120万元用于国信集团受让中国网通集团山西省通信公司、阳泉信达投资管理公司、太原晋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山西省经贸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吕梁地区投资管理公司、长治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等八家股东的股权。变更后山西证券的股本变为130380万元。
这5.8亿元主要用于弥补公司国债理财业务截至2005年12月31日的清理损失。
虽然此项资金解决了山西证券一时的燃眉之急,但山西证券管理层面临的一个严峻事实是,注入这5.8亿元资金之后,国信集团占有山西证券的股权由之前的53%上升到72.56%,成为绝对的一股独大,国信集团有意重新调整公司经营团队和业务架构。
在此后的几年,股市渐渐回暖,券商借壳潮起,国信集团一股独大现象得以化解。
2008年年初,山西钢铁龙头企业太钢集团和中信国安集团分别受让国信集团3亿元和4600万元股本,另外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山西省电力公司5000万元股本,成为山西证券的战略投资者。
由此,国信集团的股权由72.56%降至46.02%。加之山西证券开始扭亏,经营团队的调整危机也就此画上句号。
之后,山西证券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渐有起色。2009年1月,山西证券联合德意志银行成立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主营投资银行业务,中德证券注册地和总部设于北京,山西证券和德意志银行分别持有该公司66.7%和33.3%的股份。
经营平淡
相较其资本运作手段,山西证券在经营方面并无明显亮点。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09年,山西证券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为11.7亿元,列第40位;在券商营业部平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的榜单上,山西证券位于中位线以下。
2009年,券商营业部营业收入的中位线为2730万元,山西证券共有38家证券营业部和15家证券服务部,平均收入为2208万元。
在最新的一次证监会有关券商的评审中,山西证券被连降两级,从之前的BBB级降至B级。
据证监会颁布的《201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底稿》,证券公司评级主要涉及的指标为:资本充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动态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安全、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等6类评价指标。
据接近山西证券内部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7月12日,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内部下发监管情况通报,山西证券被点名尚未规范的证券服务部数量在5家以上。除此之外,山西证券在上述六项指标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差距。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