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长江证券:大涨出乎意料 背后三大因素支撑市场持续做多 西南证券付立春:银行股已具备中期投资价值 中信证券首席于军:市场忧虑趋于减缓 沪指或可弹至2800点 时寒冰:默哀!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 高善文:我们正处在旧周期末端 新牛市正在孕育 私 募:不惧市场调整继续加仓 蒙代尔: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良机 任志强:中国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 李 晶:食品类价格压力加大 沈雪峰:看好大消费概念 许万国:市场中期横盘概率大
长江证券:大涨出乎意料 背后三大因素支撑市场持续做多 8月16日,沪深两市小幅低开之后便一路走高,在接近两点半的时候,上证综指涨幅已经超过2%。盘面上来看,所有板块均呈现上涨态势,无一板块下跌。个股方面涨停或接近涨停接近20支,只有5支股票跌幅超过1%。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开伟,陈开伟称,今日大涨出乎他的意料,市场有可能上涨,但是没有想到周一上涨幅度会这么大。 经过分析,陈开伟认为今天市场大涨背后有三大因素 一是中期业绩释放效应拖动大盘持续上涨形成惯性;二是目前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从上半年高压调控地产和银行的偏紧政策向中性政策转换,由此带给市场一定预期。三是前期股市持续重挫,市场估值优势出现,从而激发持续性的市场做多动能。 但陈开伟同时也认为,从基本面上来看,市场并不支持这么大幅的上涨,今天的市场行情仍然不能界定为可带来持续性大幅上扬的机会,陈开伟强调,目前还不能界定这样一种行情。 上周五长江证券发布了研究报告,题为《错位的预期不是繁荣的起点》,其观点认为预期的政策放松不会实现,通胀上涨制约政策空间,经济形势决定决策层没有必要出手求经济。因此市场持续上扬的条件是不具备的。 陈开伟建议投资者在投资策略上建议去关注低估值个股,以及化工和交运设备。
西南证券付立春:银行股已具备中期投资价值 今日摆脱绿鞋机制的农行(601288)坚挺的放量上涨,银行板块集体出动带领大盘一路震荡上行。西南证券银行分析师、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表示,目前银行股已具备中期投资价值。 今日沪市以2603.79点跌2.91点低开后,在众多个股下跌推动下,大盘快速跌破2600点。探至2596.77点后,受超级病菌传播的刺激,医药率先拉升,同时,黄金、煤炭、券商等板块也挺身护盘,纷纷拉升。值得关注的是,农行今天公告称,其首次公开发行A股超额配售选择权(绿鞋)已于2010年8月13日行使完毕。此前,市场一直担忧农行脱鞋后会破发,但今天农行在2.68元发行价处依然有近5亿股的接盘等待买入。在农行大量买单刺激下,该股股价开始逐渐上行,从而带动银行板块发力向上集体翻红。受此影响,大盘节节拔高进一步上扬,越走越强。 西南证券银行分析师、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表示,目前银行板块已处于历史最低估值点,部分银行股的估值甚至比沪市1600点时还要低,因此估值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很小。目前经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中期来看,银行股已具备投资价值,预计银行板块向上趋势已基本确立,未来等待一轮估值修复过程来实现。他说。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于军:市场忧虑趋于减缓 沪指或可弹至2800点 今日大盘低开高走,一路上扬,各板块全线飘红,收盘时,上证指数上涨超过2%,两市个股中仅100只左右出现下跌,其中交通设施、期货、医药等板块领涨。连线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于军,他认为,今日股市大涨,是由于对经济的担忧有所减缓,激发了市场做多热情,沪指或可上行至2800点。 于军表示,今日大涨在预期之内。他认为,市场前期的调整中,市场对通胀有所担忧,7月份披露的数据好坏参半,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虽有所回落,但降幅有所减缓,表明经济已逐渐见底。因此,市场对于经济的担忧和对紧缩政策的担忧减缓。 于军还指出,李克强副总理再次强调将加强保障房建设,上周保监会《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以及中央未来投入1.5万亿开发广西的计划等消息,都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 于军认为,随着对经济的担忧越来越小,市场的热情将越来越高,大盘或可上行至2800点。
时寒冰:默哀!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
每一次生命的陨落,都让我们忍不住悲泣。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成为我们记忆中又一次巨大的疼痛。 生命是渺小的。 生命更是脆弱的。 当我们再次洒泪为逝者哀悼的时候,又不能不反思: 媒体的报道,告诉我们一些真相: 舟曲境内过去一直森林茂密,林木采伐始于明清时期,但真正造成破坏是近50年的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记者同时了解到,当地农民大规模的开垦坡地使舟曲的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40年间,全县总播种面积从10.63万亩增加到了21.53万亩,平均每年增加2725亩,据了解,县内各乡40度以下的坡地如今已被大部分开垦。有关领导感叹道,开垦坡地不仅严重破坏了植被,而且破坏了地质环境,开垦出的土地不仅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一切经济活动,都应该有长远的规划,都应该考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恶化了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乃是一种自戕后的欠账。这种欠账必然要加倍偿还的。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和以GDP为核心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正加速我们这个国家腐败的蔓延、私欲的膨胀、价值观的迷失和道德感、伦理观的沦丧。 今年4月,当我去旱区援建水窖并自费调查的时候,目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惨状,心里难过得不能自抑,也就明白了干旱之后几乎没有停顿就直接过渡到水灾的因果联系。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必然得到什么样的果。 人定胜天注定是狂人的呓语。事实上,从古自今,没有一个强大的王朝和民族不深怀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乃是文明世界的本能。 当金钱、房子等取代传统的一切信仰而成为核心信仰根植于这个民族,它还能好好静下心来反省吗? 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只能在一次次悲剧中,捂着胸口看着一些人悲惨地逝去,或者,是另一些人看着我们在一次次悲剧中无助地消失…… 每一次悲剧,遇到不幸的往往是穷苦的人,因为,他们是生态被破坏后首先面临危险的人,而另一些人早已踏着光环走向新升。这实际上意味着逆向激励机制的确立。当以GDP为核心评判一切的时候,破坏性必然随之而来,遗憾的是,尽管一次次悲剧不断敲响警钟,但对生态的保护,在很多地方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扪心自问:以牺牲健康、污染环境、消耗资源、恶化民生为代价累积起来的光环,真的值得炫耀吗?当那些一掷千金的向世界展示大国风采的形象工程以不可思议的豪华面目展示出来,还有什么理由因为本该承担的责任无能为力而要求层层的募捐? GDP不代表经济的发展,也不代表社会的进步。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弟弟),在1968年竞选总统时有过一段精彩发言: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确实惊人,数字接近8000亿。但是,我们能够以此为根据评判整个国家的状况吗?仅有此项业绩就够了吗?况且这个国民生产总值还应算进去空气污染、烟草广告以及战地救护车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穿梭的费用。还应该记入我们房门上多装数把大锁的费用,以及把砸烂那些锁具的行窃者关进监狱的费用。还要计入惠特曼步枪、斯比克刀具以及泛滥的影视剧目的费用--因为它们炫耀暴力,以求把更多的仿真玩具倾销给我们的孩子。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它既不能保障我们孩子们的健康,也不能保障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甚至不能保障他们无忧无虑的快乐。它与我们工厂设施的严整以及我们住区街巷的安全毫不相关。它不包括诸如能让我们的诗句溢美、能使我们的婚姻坚实、能滋养公民谈吐的睿智以及能确保我们的官员具有磊落风范的要素。它既不能用于衡量智慧和勇气,又不能衡量学养和见识,更无法衡量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热诚和责任。简而言之,它可以衡量一切,就是不能衡量那种可以让生命高贵,可以传承美国的精髓,可以让我们因自己是美国人而感到骄傲的东西。 这代表了西方对GDP这一指标的理性认识。 为什么西方国家因为GDP增长3%而欢呼雀跃,而我们却要以保8为基本底线?恰恰是经济发展未能让民众受益的结果。因为社会保障未能建立和完善,缺乏最基本的缓冲,民众一失业马上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财富大量向少数权贵集中,导致民众只能分享一点点残羹冷炙,西方经济增长3%、2%甚至1%,让民众得到的财富已足以享受中产的富足,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民众分享到的发展成果还非常有限,低于8%根本无法维持!这才是内需不振的根源。显然,保8乃是经济结构失衡、错位,财富分配严重不合理共同导致的畸形产物,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可以想见的是,将来需要保9、保10才能维持。 我不明白,面对如此显而易见的缺陷,为什么那么多的官员和经济学家视而不见。 也许,在这样一个悲恸的日子,在这样一个哀悼的日子,不应该再谈论如此沉重的话题,可是,又有什么样的日子,是反思的时机呢? 面对一切的一切,我越来越不愿意发表看法,越来越想逃避……这不是我要的选择,而是我必须要做的选择。在这样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不合时宜,越来越感觉到谏言遭到的忌恨之强烈,于是,便静下心来,读书、弹琴、做研究,远离尘嚣…… 只想对决策者说:珍爱生命,应该从珍爱生态开始;重视民生,也应该从重视生态开始。
高善文:我们正处在旧周期末端 新牛市正在孕育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去观察中国市场过去近二十年的变动起伏,我们可以看到前后有两段比较明显的周期。如果将前后十年叠加在一起的话,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相似性。 比如1992到1994年、2002到2004年的经济过热和宏观调控;比如1995年到1997年经济情况开始趋于稳定,相对实现了较好的软着陆,同样从2005到2007年,经济从总体上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加之通货膨胀较低;再到后来1998年和2008年的危机。 对此,我们有非常关键的一个视角,即这个周期同产能周期是密切相关的。 楼市、股市周期交替 回头总结这十年,从消费端来看,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汽车开始快速地进入中产阶级家庭,包括住房拥有率、人均住房面积也开始快速上升。同这样一个消费升级相比较,整个经济结构需要配合非常大的调整,比如重工业、化工、有色金属比重就需要提升。 所以说,我们需要在这些领域,形成更多的产能。但是产能大量的兴起和释放,最终又会形成一定的产能过剩和产能的清除,这也会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认为这个产能周期的长度大概是八到十年。 这一轮十年经济增长非常快,纺织、空调、家电等行业的增长迅速,但是相比之下,房地产、钢铁、化工等行业产量的增长则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在行业层面上,它们的结构和内容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在2000年左右,中国还没有像样的房地产市场,大部分还处在分房、房改的阶段。但是,到了2009年,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一个市值可能比股票市场还要大得多的房地产市场,所以我们在结构层面上会有很多这样很重要的变化。 再如,股票市场上在2000年没有太多的非常重要的蓝筹股,可现在银行板块,如果加上保险、钢铁、石化等,至少在上证指数之中占50%。 1996年股市创造了牛市辉煌。我认为,这轮牛市第一个整个经济层面上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经济在周期顶峰的位置就高增长、低通胀,对外贸易盈余很大,整个经济政策相对而言不像1994年宏观调控那样紧缩,也不像1998年、1999年经济很差需要刺激。经济政策是相对中性,或者相对宽松的。 站在2000年的角度看市场,上一轮的周期已经结束,经济要转型,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寻找新的行业。而这些都是在2000年所看不到的,加上此时政府仍在刺激经济,整个经济政策的环境,包括资金的环境也偏于宽松。在这个条件下,纳斯达克指数也在刺激着人们的想象力。这时,股市便炒出了以网络股为代表的泡沫。 它们没有业绩的支持,现在看来这个炒作对错各半。我们应当肯定这次炒作在寻找未来经济增长点上的努力,但这个炒作点却选择错了。如果当时考虑到纳斯达克市场的情况,这当然是相当令人信服的。 更应找准投资方向 到2006年、2007年这轮经济周期,也是在经济最高点的位置,企业盈利非常强劲,尤其是支柱型、周期型的行业,而这时期经济政策中性偏紧,对外贸易也有非常大的盈余。在这个条件下,市场上的炒作都是蓝筹股,从银行到地产到钢铁到石化,都是这轮周期的支柱产业。这与1996年的情况是非常相近的。这些股票都是指数的主要构成部分,指数因此被推得非常高,到了2009年、2010年则再次回到了周期的末端。 这十年周期的末端的基本特点,像钢铁这些周期性的行业的高点已经过去,再回到这样一个景气高点,在未来几年之内恐怕很难。 再逢周期交替,市场需要寻找经济的增长点,需要寻找方向。现在,国际上都在炒区域规划、新能源,就像2000年炒科技、网络泡沫一样,它的确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但又非常不确定。从整个经济政策的方向来看,新能源至少在一两个季度之内可能有一些起伏,而且整个经济政策肯定倾向于支持经济转型。在这个背景下,市场上有很多围绕新能源去炒作。但是现在跟2000年的区别在于,现在指数的构成中,蓝筹股的权重太大,如果说2000年指数创新高是由网络股推起来的,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应该看中小盘指数。中小板在2009年初实际是非常低的,可是在今年一季度,它却几乎创了新高。 现在炒新能源正确的部分大概只有15%,最多也不会超过30%。现在中小板、创业板的股价都相当高,五年以后当新的经济周期开始,我们再回头检讨现在的炒作,恐怕有一多半是不靠谱的。 新牛市正在孕育 新的牛市的萌芽,已经长出来。但是从这个萌芽长出来,到它成为一个支持,再到具有非常牢固的基础,这还需要时间。 当前,大量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可能还比较边缘化,但它的股价将会有非常大的增长,对指数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1996年前后有一个牛市,2000年前后有一个牛市,来自互联网泡沫。但这两年牛市是不一样的,其主要推动力量、市场的风格特征、领涨的股票都有很大不同。只是一个在周期的高点,另一个在周期的末端。我给它们取名上半场、下半场。1996年就是上半场,2000年就是下半场,2006年就是上半场,然后2009就是下半场。我认为,现在股市处于下半场的末端,或者说下半场已经结束。 如果从现在往后看三十年,我们的任务肯定是需要消化泡沫,寻找增长点。但是如果往上看,假设6个月,我们也许一手在消化泡沫,一手却在吹大泡沫,这个还难说。 从大类资产配置上来讲,自下而上的选股,才是新周期更恰当的策略。在牛市兴起的时候,自上而下是最有效的,整个指数暴涨,一般都跑不过指数的,因此只要仓位够便可。但是在熊市或者平衡市或者在没有如此大的趋势的背景下,这种策略则未必有效。(投资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