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添:暴涨 成思危:代价巨大_股票_证券_财经

叶荣添:暴涨 成思危:代价巨大

加入日期:2010-7-8 19:08:3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成思危:刺激经济代价巨大 警惕中国式次贷
  今年已经过了一半,一些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比如说PMI、发电量等,已经出现掉头回落的趋势。正在地方密集调研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就中国经济走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院长成思危表示,2009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但这些变化是花了很大的代价取得来的,它的不利影响将会在今年体现出来。
  第一个不利影响就是投资过快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库存增加,经济效益降低,以及由于要强调投资,有些环保措施等没有跟上。
  第二个不利影响就是投入的大量资金,实际上进入了虚拟经济领域,也就是房市和股市造成了一些资产泡沫。
  第三个不利影响是银行贷款给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国企拿到钱一时没有好项目,但又要效益,就去炒地。而地方政府由于银根比较宽裕,纷纷成立投资平台,也就是向银行借钱,借了以后搞些市政建设这些东西。地方政府靠什么还债呢?一靠卖地,一靠税收。从长远看不管是国企还是地方政府还不了债,只能造成两种结果,一个就是中央政府买单,中央财政买单的结果也就是老百姓买单,就会损害人民的福利。
  再一个就是靠通货膨胀把它稀释掉,这同样是损害老百姓福利的,所以这是中国式的次贷。他说外国的次贷是银行把钱借给不符合条件,或者说没有还债能力的个人,而我们的次贷是把钱借给那些没有还债能力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而且还有一点地方政府是没有办法破产的,所以最后你总得救它,就像现在的希腊一样。
  第四个不利影响就是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需要,造成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或者说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第三个不利影响是银行贷款给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国企拿到钱一时没有好项目,但又要效益,就去炒地。而地方政府由于银根比较宽裕,纷纷成立投资平台,也就是向银行借钱,借了以后搞些市政建设这些东西。地方政府靠什么还债呢?一靠卖地,一靠税收。从长远看不管是国企还是地方政府还不了债,只能造成两种结果,一个就是中央政府买单,中央财政买单的结果也就是老百姓买单,就会损害人民的福利。
  再一个就是靠通货膨胀把它稀释掉,这同样是损害老百姓福利的,所以这是中国式的次贷。他说外国的次贷是银行把钱借给不符合条件,或者说没有还债能力的个人,而我们的次贷是把钱借给那些没有还债能力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而且还有一点地方政府是没有办法破产的,所以最后你总得救它,就像现在的希腊一样。
  第四个不利影响就是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需要,造成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或者说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皮海洲:中行配股是向汇金利益输送 并无利好可言
  距6月7日中行400亿元可转债发行还不到1个月,7月2日晚,中行再次发布融资消息。拟A+H股配股融资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配股比例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配售不超过1.1股,共计配股不超过279亿股。其中,A股配股不超过196亿股,H股配股不超过84亿股。
  中行的配股方案吓了投资者一大跳。不过,很快就有舆论称,中行配股是重大利好。鉴于汇金承诺全额认购中行配股,而汇金持有中行股权的比例达到67.6%(全部是A股),因此需要出资约405亿元,而A股公众股东只需出资15亿元左右。因此,中行配股对A股市场影响不大。相反,汇金全额认购中行配股,表明了汇金对目前中行股价的认同,是汇金的一种抄底行为。
  笔者很是佩服一些人颠倒是非的能力。从这些人的能力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股市的凶险。实际上,中行配股毫无利好可言。
  首先,中行向A股股东配股是一种失信于人的做法,更是中国股市诚信缺失的表现。今年两会期间,中行董事长肖钢表示,如中行成功在A股市场发行不超过400亿可转债,短期内在A股市场不会再有新的融资计划,起码今年和明年是不会有融资计划了。
  话犹在耳,在中行400亿元可转债发行20多天后,又出尔反尔地抛出了A+H配股计划,市场的诚信何在?一个市场没有了诚信,还有比这更大的利空吗?
  其次,汇金全额认购中行配股不是抄底行为。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配股实行的是代销方式,如果控股股东不履行认配股份的承诺,或者代销期限届满,原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未达到拟配售数量百分之七十的,那么配股宣告失败,发行人应按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已认购的股东。由于汇金持有中行股本的67.6%,因此,如果汇金放弃配股,那么中行配股注定要失败。
  其实,中行配股是向汇金进行的利益输送。作为一种抄底行为,中行更应该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按市场价向汇金定向发行股份。但中行最终选择的是配股。这其中的奥妙在于配股价格可以较市场价有较大幅度的折让。根据中行配股方案,其融资不超过600亿元,配股不超过279亿股,以此计算中行的配股价约为2.15元,相当于方案出台前中行收盘价3.40元的六三折。将这样的廉价筹码大量配售给汇金,这实在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如果这个价格才是汇金认同的,那么,这就意味着银行股的估值仍然高估了30%以上,这对A股显然是一场灾难。

 

  克鲁格曼:今后很多人会失业 有些甚至终生失业
  本次萧条主要是政策失误造成的。当真正的威胁是通货紧缩,各国政府却着力于控制通胀,当真正的问题是支出不足,政府却鼓吹紧缩开支
  衰退常有,萧条罕见。据我所知,经济史上只有两个时期被称为是经济萧条:1873年大恐慌后的通货紧缩和动荡年代、1929年-1931年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失业年代。
  无论是19世纪的长期萧条(the Long Depression),还是20世纪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经济都没有连续下滑,恰恰相反,这两个时期内的经济都有增长。但这些增长都不足以弥补之前的危机爆发时所造成的伤害,而且危机复发的风险随时存在。
  我们现在恐怕正处于第三次萧条的早期。它看起来更像19世纪的长期萧条,而不是20世纪的严重的大萧条。但是对于世界经济和那些饱受失业打击的百万人口来说,这次萧条的代价十分巨大。
  本次萧条主要是政策失误造成的。全球范围来说,最近一次是上个周末召开的令人沮丧的G20会议,当真正的威胁是通货紧缩,各国政府却着力于控制通胀,当真正的问题是支出不足,政府却鼓吹紧缩开支。
  在2008年和2009年,我们看起来好像吸取了教训,不像以前的决策者那样,利用加息去应对金融危机,现任的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领导人采用降息和支持信贷市场去处理危机。以往的政府试图平衡预算去应对经济低迷,当今的政府允许赤字增长。这些更佳的政策避免了世界经济彻底崩溃,去年夏天,由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结束了,当然对这一点有不同看法的人也很多。
  但未来的历史学家会告诉我们,那并不意味着第三次衰退的结束,就好像1933年的经济回升并不是大萧条的终结点一样。毕竟,失业率,特别是长期失业率,还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且没有快速下降的迹象。不久以前,这样的高水平会被认为是灾难性的。美国和欧洲正迈向日本式的通货紧缩陷阱。
  面对这一残酷的景象,你可能会希望政策制定者们能意识到,他们对于经济恢复做的还不够。但是,不会的: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货币不可滥发和预算应当平衡的正统思想已经死灰复燃了。
  花哨一点地说,这种旧时期概念的复兴在欧洲是最明显的。欧洲的政府似乎从胡佛总统的演讲中学习到了要领,包括宣称提升税收和削减支出将提升商业信心,以此振兴经济。实际上,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也没高明到哪里去。美联储似乎了解通缩的风险,对针对这个风险却是啥也没做。奥巴马政府知道过早的财政紧缩政策带来的危险,但由于国会内共和党议员与保守的民主党议员不会批准对州政府增加额外的援助,紧缩政策还是会在州或地方以削减预算的形式出现。
  错误为什么能变成政策?强硬派会援引希腊等欧洲边缘国家的困境来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确的。的确,当政府的赤字无法解决时,债券投资人会逼债。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在萧条的经济下,短期财政紧缩会使投资者消除疑虑。相反,希腊已经通过了强硬的紧缩政策,结果只能使其危机蔓延得更广;爱尔兰粗暴地强制削减了公共事业支出,而西班牙显得不太愿意实施这些强硬的救助措施,结果市场认为爱尔兰的风险比西班牙要大。
  这几乎好像金融市场了解决策者所不明白的东西:虽然长期财政责任很重要,但是在萧条中削减开支就会加剧衰退并助长通货紧缩,实际上是在弄巧成拙。
  所以我认为,原因不是出在希腊,或者是需要在赤字和就业之间做出权衡。实际上,一个所谓的正统说法对理性分析毫无帮助,它们的宗旨就是在困难时期利用百姓的疾苦来显示自己的领导能力。
  谁会去为这种正统说法的胜利埋单?答案是,数以百万人的失业工人,其中很多人会在今后很多年内失业,有些人甚至终生失业。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