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潜伏 上海国资整合藏惊喜(附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巨资潜伏 上海国资整合藏惊喜(附股)

加入日期:2010-7-29 18:31:1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提高证券化率 上海加速国资整合
  基金478亿潜伏上海国资股
  42只上海本地股中报预喜
  上海国资再涌整合潮 区属公司或暗藏惊喜
  上海270亿国资整合路线图曝光 三大方向掘金
  上海本地股三大投资机会:重组世博与预增
  把握吃饭行情 重组再掀高潮 顺藤摸瓜上海本地股

  提高证券化率 上海加速国资整合
  上海工作重心正从世博悄然转向,大力推进国有资产整合。然而,以行政手段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是否合理?整合背后复杂的利益格局,又该如何平衡?
  随着世博步入中场,上海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正在悄然转向,推进国资证券化改革被提到首要位置。据了解,上海国资委确定的目标是,年内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将提高到30%以上,这意味着有近270亿元的资产要在下半年实现证券化,涉及上市公司可能超过15家。上海国资整合再度风生水起。
  明年证券化率35%-40%
  继7月12日上实发展(600748)因控股股东正在研究重大事项停牌后,7月19日,隶属于上海百联集团的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600827)也宣布因百联集团正筹划重大重组事宜开始停牌。自5月17日,上海地产集团下属的中华企业(600675)和金丰投资(600606)宣布停牌重组,6月17日,上海久事公司旗下的强生控股(600662)以同样理由停牌以来,两个月内,因重大重组停牌的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家。上海国资整合明显进入加速通道。
  此轮加速,意味着由于世博会而延缓的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正在成为下半年上海的经济工作重点。
  近期政府层面密集的相关会议,堪作佐证。据了解,围绕国企改革,近期上海市已经召开了三次专门会议。7月12日的一次市国资委内部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核心便是5+1工作,即推进企业市场化、开放性重组,充分用好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杨国雄表示,下半年在做好世博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7月15日,上海市国资委召开新闻例会,新闻发言人刘燮强调,按照年初确定的今年资本证券化率达到30%的目标,下半年上海国资委将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产置换、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刘燮透露,《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已经形成,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
  7月1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表示将出台政策支持上海大中型重点企业集团通过借壳、注资等多种形式实现整体上市。
  上海国资委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之所以选择现在加速重组,是因为2010年是《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的最后一年,而上海目前的国资证券化率只有25.4%。此外,上海国资旗下集团股权的层级结构复杂,在进行全方位梳理之后,整合条件已经成熟,不能再拖延。
  今年国资委主要的工作还是世博会,下半年,根据屠光绍副市长的指示,精力将往国资整合的方向转移。继这几家公司之后,接下来还会有几家公司重组。今年30%的证券化目标应该能够完成。国资委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上述人士还透露,前几天,上海市国资委又开了个内部会议,确定了明年上海市国资的证券化率目标,要达到35%-40%。这是明年上海市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资、国企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在我看来,一是上海国资应有进有退,从一些纯竞争性行业退出,二便是进行国资的重组,使国资的效率更高,布局更为集中。6家企业的停牌,是符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的。《上海经济年鉴》主编、研究员张兆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也认为,国资整合、国资证券化,是工作的正常推进,这一步准备得差不多了。不过,在他看来,国资证券化的文章做得有点过了。改革走到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会有完整的市场评价,只不过企业上市后市场评价机制更灵活。文章做得过头说明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够。


  【上海国资重组】
  合并同类项做大做强
  截至记者发稿时,6家公司停牌仍在继续。重大事项的相关情况和复牌时间,迟迟没有公开信息。记者去电了解时,百联集团工作人员答以相关负责人正在开会。金丰投资的董秘则称:没有任何信息可透露,如果要透露会公告的。中华企业企业文化部的工作人员也回复记者:8月4日上午有个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之前,相关的信息是不能透露的。
  在几家公司的公告中,只有中华企业透露出了一些人事调动信息,称7月12日,公司收到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中华企业党委书记陈力出任中华企业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历任中华企业董事和党委书记的张景载因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董事职务;同时,李敏不再担任中华企业副总经理职务。据媒体透露,张景载和李敏将赴金丰投资担任重要职位。
  此轮调动似乎与坊间传说的中华企业与金丰投资重组方案契合。有消息称,这两个上市平台的最终定位已经明确,中华企业将定位于开发平台,集中集(000039)团的地产资产,尽可能做大。金丰投资则定位于房地产流通服务平台,其现有的开发业务或将向中华企业集中。此外,上地集团旗下另一家非上市公司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也将划入中华企业。通过合并同类项,上海地产集团希望解决旗下企业房地产业务的同业竞争,同时解决中华企业储备不足的问题。
  这种整合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归根结底,地产资产的整合是否合理,还要看后面的效果如何。在我看来,房地产业务开发归开发,营销归营销,术业有专攻,在地产集团内形成齐全的产业链,做大做强还是有可能的。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陆骑麟认为,对开发商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从2009年上海市场拿地的情况来看,至少20亿、30亿元才能拿到地,而地产国资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显然更具拿地的能力。
  张兆安也认为,将上海国资地产整合起来,更利于地产资源的专业化经营,而专业化能促进规模化,最终可为国资保值增值创造更好条件。
  合并同类项,也是坊间流传的百联股份与友谊股份的重组方式。百联股份是百货和购物中心的资本平台,传言称友谊股份下属同类业务和资产,如虹桥友谊、南方购物中心、西郊百联购物中心,将注入到百联股份。而百联集团所持联华超市资产,可能将注入友谊股份。
  大集团下的各个子公司应该都是专业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这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张兆安称。
  不过,在张晖明看来,这一轮商业和地产国资的整合,还是体现出了行政化的思维方式。专业化、规模化说起来都不错,但这样的整合便割裂了企业的完整功能,比如地产资产整合,把房地产经营这个业务板块下的多个功能进行了分割。商业资产的整合也是如此。
  张晖明认为,国资整合、证券化的目的应是整体上市,而不是在业务板块内拆来拆去。拆来拆去还是行政化的思维方式,是国资委在摆弄下面的控股公司。
  事实上,今年5月,杨国雄在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显示,除整体上市之外,合并同类项实现分板块上市、跨集团重组、推进IPO等方式,也是上海国资证券化的基本路径。


  复杂的利益博弈
  据媒体透露,在2004-2007年期间,上海的国资整合都是自下而上地推动,但目前思路已经改变,整合过程转变成自上而下,很多大集团内部非常复杂,没有国资委的推动,根本不可能做成。
  对此,张晖明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国有资产的整合应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根据市场的可能性来操作。整合的关键是看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遵循市场规律。国资委由上而下行政推动是值得商榷的,控股公司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个夹层,对自身资产处置的主动性不够充分。
  至于涉及不同国资控股公司之间的资产整合,张晖明认为,国资委应发挥的作用是在其中协调,提出指导性的原则,而不是用行政的手段主导整合。
  不过,上海国资委有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个人认为此次重组不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是共同的互动的结果,下面也有整合的动力。有些专家认为行政化的东西太多,其实我们的目标是市场化,证券化就是市场化。我们只不过是利用了行政化的手段,来促进市场化。
  该人士也承认,整合的困难也很大,因为很多大国企都非常复杂,其中有艰难的利益博弈。
  此次几家停牌公司至今未公告具体整合方案,据业界推论,也是缘于其间的复杂利益关系。比如百联股份与友谊股份,不仅要平衡各自的股东利益,还要平衡包括大股东百联集团、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国资委,以及友谊股份的另一大实际控股股东豫园商城(600655)多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项目的方案规划需要较长时间。而上地集团的资产整合,还牵涉到提供上地大部分资产来源的上海市房地资源局,这才是重组真正复杂的地方。
  今年3月31日成立的国资运作平台上海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也与国资整合息息相关。与以往的国资平台相比,新成立的国资管理有限公司由资产经营转变为资本运作,长期目标是理顺国资监管体系,短期目标则是缓解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为上海基础设施建设而筹资。重组后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的股权划拨,是首先考虑到的筹资来源。
  据了解,上海已经整体上市的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考虑划转的股权。此外,上半年已完成整体上市的上海建工(600170)也在划转的目标股权之列。
  国有股划拨至国有资本管理公司,与财政有关,同时也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上世纪80年代利改税以前,国企的利润全部上交,利改税以后,国企上交税收,利润则归企业自己支配。在下一步改革中,政府作为出资者,对国有资本的利润也应享有处置权,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国有资产,同时出资者的权益更能得到保障。张兆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在张晖明看来,当一家国企整体上市以后,原来的国有资本全部装进上市公司,国有股的股权若变更为国有资本管理公司持有,只是股权持有主体的转移问题,事情相对简单,因为国有资产的股权持有主体是谁并不重要。而如果是部分国有股权划拨的话,原来的控股公司便没有了对接资本市场的管道,对控股公司自身的发展确有不利之处。国有资本管理公司与原有的控股公司之间,会出现利益问题,但利益可通过协调,达到平衡。张晖明表示。(时代周报)


  基金478亿潜伏上海国资股
  上海国资改革已拉开大幕,A股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早已提早潜伏其中,拟成为这场资改革大宴的享用者。根据早报记者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在上海国资资产整合的72家主要上市公司中,公募基金重仓19家公司,持股市值超过478亿元。
  浦发银行(600000)成基金宠儿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目前归属上海市国资委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超过40家,下属企业近千家,其中,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核心集团为32 家,国资委主要涉及资产整合的对象将主要集中在这些集团下属的72家上市公司中。
  早报记者根据基金二季报整理了基金持有这72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基金二季报显示,72家上海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基金重仓持有19只,持有总市值485.5亿元。
  其中,130只基金持有浦发银行(600000)。截至二季度末,基金持有浦发银行的总股数为15.56亿股,今年二季度基金更是增仓2.84亿股,持股总市值211亿元。
  另外,中国太保(601601)(601601)、上海家化(600315)(601315)、上海医药(600849)(601607)都成为基金扎堆配置的品种,这三家上市公司都由20家以上的基金重仓持有。
  多位基金经理告诉早报记者,上海本地股对于基金经理并不具有吸引力,从成长性来看,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更有活力,而深圳则培育出大批诸如万科(000002)、招商银行(600036)等有竞争力的行业公司,而上海这些年鲜少见到高速成长的企业。
  不过,多位关注题材投资的基金经理对上海本地股重组表示了兴趣。这些基金经理表示,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市场调整后,A股有大量套牢盘等待解放,而从中国近期的经济政策环境来看,系统性机会暂不存在,在此情况下,国资重组等题材股成为难得的市场机会。
  中邮系重仓百联系
  善于捕捉题材机会的中邮系基金,成为本轮上海国资改革题材参与的活跃分子,而近日停牌的百联股份(600631)(600631)和友谊股份(600827)(600827),早已是中邮系基金的囊中之物。
  根据百联股份(600631)一季报,中邮核心优选(590001)、中邮核心成长(590002)、中邮核心优势分别持有该股5125.62万股、4705.34万股和940.08万股,占该股流通股比例分别为4.66%、4.27%和0.85%,三只基金共持有1.077亿股。
  而根据这三只基金的二季报,中邮系三只基金在持有百联股份的数量上略有调整,但总量基本没变,坚守百联股份成为中邮系的主基调。
  同样,友谊股份也是中邮系的重仓品种。
  根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邮核心成长股票基金共持有友谊股份(600827)2119.54万份,占该股流通股比例为9.96%,中邮核心优选基金持有友谊股份1609.78万股,占该股流通股的5.57%,中邮核心优势持有该股789.5万股,占该股流通股的3.71%。中邮系三只基金共持有该股4518万股。
  而去年年底,中邮系旗下仅两只基金进入友谊股份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中邮系基金今年一季度已增仓友谊股份1000多万股。(东方早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