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与财政部默契表态 传递利好信号_股票_证券_财经

央行与财政部默契表态 传递利好信号

加入日期:2010-7-28 7:57:09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央行
  央行:人民币贷款增速连续8个月回落
  央行:经济放缓趋稳 警惕物价上涨
  央行:未来经济放缓趋稳可能性较大
  央行:重启汇改满月 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降低
  央行官员:货币政策将根据新形势加强适时微调
  财政部
  央行与财政部默契表态 稳定政策仍是宏调主调
  财政部提出下半年调控五大着力点
  财政部:稳定政策 为主基调
  财政部下半年财政工作未提房产税改革
  财政部表态回应传言 向市场传递出利好信号

  央行:人民币贷款增速连续8个月回落
  央行27日发布的《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8.2%,比上月下降3.3个百分点,已连续8个月回落,低于2006年以来20%的平均水平。
  央行认为,总体来看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现逐步趋缓的态势。如果2010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保持6月份18.2%的水平,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不超过7.5万亿元。(证券时报)


  央行:经济放缓趋稳 警惕物价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7月27日在其官网警示称,由于新涨价因素存在,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央行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小。
  央行是在其发布的《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作出上述阐述的。根据该报告,今年第二季度,央行检测的CG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普遍认同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之一)同比上涨了6.6%,比上月降低0.5个百分点。这是CGPI指数在连续6个月上升后,首次出现回落。
  央行之前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对下一阶段的调控目标,提出了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为去年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以来,央行首次提出稳定价格总水平。
  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央行认为,宏观经济出现降温迹象,未来经济放缓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央行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对于物价水平,根据央行的初步测算,2010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6、7月份,CPI翘尾因素均为2.1%,达到全年最高,下半年,CPI翘尾因素逐月减小,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由此,央行称未来仍要警惕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一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可能回升;二是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未完全显现;三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四是通胀预期仍较高。(东方早报)


  央行:未来经济放缓趋稳可能性较大
  当前物价上行压力有所减缓,但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
  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央行明确指出,未来经济放缓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该《报告》中,央行同时指出,通胀预期仍较高,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GDP:增长现放缓迹象
  《报告》中称,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二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增长11.1%,增速比去年全年高2个百分点,比2009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分析来看,GDP增速也有所放缓。
  但央行仍有充分理由认为,虽然当前经济增长表现出一些放缓迹象,但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未来经济放缓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其主要依据是:制造业景气指数(PMI)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在50%以上运行;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态势不变;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我国外部环境好于去年,6月份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等。
  《报告》表示,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前期过快上涨的回调,有基数的原因;同时,也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管理通胀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受去年基数较高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出现高位回调。就经济增长动力而言,一是预计在刺激政策推出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将稳步回落;二是预计2010年下半年消费增长虽然面临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减速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但在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仍然保持,以及收入分配改革导致的消费环境持续改善的长期趋势的正面推动下,2010年消费仍能维持稳定增长。三是下半年出口虽然面临欧债危机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预计仍能维持恢复性上涨势头。初步估计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7%和9%,出现季度增长率低于2009年一季度6.1%的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CPI:新涨价因素更重要
  数据显示,二季度,CPI同比上涨2.9%,比上季高0.7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CPI同比上涨2.6%,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总体呈上涨趋势。但6月份CPI同比上涨2.9%,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物价上行压力减缓。
  但是央行同时也指出,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一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可能回升;二是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未完全显现;三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四是通胀预期仍较高。
  总体来看,据初步测算,2010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6、7月份,CPI翘尾因素均为2.1%,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下半年,CPI翘尾因素逐月减小,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对此,连平预计下半年在产出缺口扩大、货币增速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舒缓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通胀压力将趋于缓解,物价上行速度和高度都将受到一定抑制。
  他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加息的必要性大为降低。一是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利率大幅提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风险;二是尽管物价涨幅持续超过存款利率,但物价上涨是否形成确定趋势还有待观察,加息并不显得十分迫切;三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加息时间有所延后,这也会延缓我国加息进程。四是汇改已经重启,人民币小幅升值的紧缩效应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对加息形成替代。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在物价涨幅高出市场预期时,为改善实际负利率状况而小幅上调一次、27个基点的可能。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则预计,货币政策下半年紧缩力度将减弱,甚至有所放松,加息的可能性降低。
  信贷:总体需求将趋缓
  截至6月末,M1同比增长24.6%,增幅比上年末回落7.8个百分点,比今年1月的历史最高值回落14.4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末回落9.2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2009.11)回落11.2个百分点。M2增速已连续7个月回落,M1基本回落至上年同期水平(24.8%)。M1回落幅度加大主要是由上年同期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使基数较高所致。
  央行表示,月度信贷投放逐渐回落。如果2010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保持6月份18.2%的水平,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不超过7.5万亿元。
  同时,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一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二是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东部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信贷资源不平衡的状况继续改善。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购房贷款增速连续两个月下滑,房地产调控措施初见成效。总体看,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逐步趋缓态势。
  汇率:双边波动增强
  从6月21日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情况看,双边波动明显增强。截至7月23日,25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0.72%。同时,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降低。7月23日1年期NDF贴水760点,比6月18日的贴水收窄545点。
  《报告》指出,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体制完善进程、金融监管水平提高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