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广为外界关注的欧盟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此后两三天,各方对于“压力测试”标准是否足够严厉、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的批评不绝于耳。实际上,“压力测试”只是欧盟用于增强市场信心、化解欧债危机的举措之一,与其陷入“压力测试”的短期争论之中,不如从长期看欧债危机到底走势如何。
关于欧盟“压力测试”本身,虽然这几天外界批评不断,但负面评价并不意味着这一计划就完全失败。欧盟公布“压力测试”结果,从一开始就面临两边不讨好的局面。如果宣布众多银行可能破产,将会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反而有可能助推危机升级;如果宣布少数银行可能破产,就必然遭到“标准不够严格”的批评。所以说,欧盟“压力测试”受到批评是正常的,不批评才是不正常的。
但从此前的经验看,最初的“批评”并不影响“压力测试”的最终结果。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财政部也对美国银行业进行了“压力测试”。一开始,市场也不买账,但后来事实证明,美国财政部的“压力测试”确实有助于让市场明白哪些银行面临何种风险,这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和减少误判。其实,这也恰恰是美国财长盖特纳之所以一开始就敦促欧盟开展类似“压力测试”的重要原因。
评价欧盟银行业“压力测试”效果有三个比较明确的标准:第一,欧盟银行机构的股价走势如何;第二,涉及欧盟银行机构“信用违约掉期”(CDS)合约价格走势如何;第三,欧盟银行间短期借贷利率走势如何。股价上升、CDS合约价格下跌、银行间借贷利率走低,意味着投资者对欧盟银行机构的信心增强;反之,则表明投资者不为所动。这大概需要几周的时间进行观察,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相对于欧盟银行业“压力测试”,其实,各方更应该关注欧债危机的走势,毕竟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从过去两个月的实际情况看,这一危机开始有逐渐消退的迹象。
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手推出的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功不可没。5月初,欧洲金融系统一度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前的情况极其相似,市场弥漫着浓厚的不信任情绪,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急剧下降,流动性短缺压力明显。但正是因为有了雷曼兄弟的前车之鉴,欧盟这一次并没有像美国财政部那样,坐视雷曼兄弟破产,酿成危机急剧升级。相反,欧盟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措施,与IMF一起出台了规模庞大的救助机制。在市场对于希腊等欧元区国家有可能“破产”的担忧极度严重之时,欧盟果断地向市场发出了明确信号,即欧盟将采取一切措施稳定形势,不会让任何一个欧元区国家“破产”,这实际上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转好的另外一个信号是欧元开始转而走强。欧元对美元在今年6月7日曾一度跌破1比1.20美元关口。一时间,关于“欧元完蛋”的呼声不绝于耳。但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欧元总体保持反弹态势,现在对美元比价已逼近1比1.30。
近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依然时有动荡,这实际上是投资者在提前考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这与今年上半年市场主要担心欧债危机而出现的动荡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
目前正处在北半球国家夏季休假期,等到8、9月份大量投资者重新返回市场之后,如果届时欧债危机没有出现新的恶化,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欧洲已经顺利渡过了最危急的时刻。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