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集中认错 基金猛然加仓(附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机构集中认错 基金猛然加仓(附股)

加入日期:2010-7-25 10:34:22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导读:
  股票基金增仓悄然加速
  机构集中认错猛加仓 公募基金仓位或将回到80%以上
  多空难言休战 机构借上涨调仓换新
  二季度股基减仓逾10% 7月加仓基金看好下半年
  老基金新宠:新兴行业和农业
  次新基金偏爱股:银行和大消费类(附股)
  6大基金看后市
  基金"独门股"强于"扎堆股"(附表)
  二季度基金增持股另有新欢 减仓股不跌反涨(名单)
  4只基金集体自救导演海油工程逼空行情

  股票基金增仓悄然加速
  反手做多,本周净流入200多亿
  进入7月以来,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悄悄改变了操作的方向,由大幅减仓改为增仓,尤其是本周更是加快了增仓的步伐,监测数据显示,本周五个交易日,机构资金均为净流入,累计有超过200亿资金流入。而二季报完整公布后,偏股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为73%,较一季度大幅减仓近9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因二季度末偏股基金仓位较轻,一旦市场反弹趋势确立,后市仍有增仓的空间。
  7月以来,基金悄然加仓
  全景数据决策终端的监测数据显示,自7月6日以来,以基金为主的机构一改前期减仓的操作,开始小幅增仓。当天沪指大涨45点,机构资金净流入23.15亿元。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中,机构资金继续净流入80多亿元。而在本周,机构更是加快了增仓的操作,五个交易日均为净流入,累计净流入超过200亿元,其中周一、周二和周四三天净流入最多,分别为68.92亿元、67.94亿元和47.65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牛基金经理也证实了基金增仓的行为。整体加了一点仓,听说是每天买几十个亿,尤其是最近一周。但他也表示,即使每天有几十个亿元的增仓,摊到那么多只基金头上,其实也不多。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基金7月份以来采取了先加仓后减仓抢反弹的策略。7月初有加仓,估计增仓了几个百分点,现在又有所下降。知情人士透露。
  基金股票仓位仍较低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近一半偏股型基金的仓位在70%以下,较一季度末基金数量大幅增加。偏股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为73%,较一季度大幅减仓近9个百分点。二季度有32只基金减仓幅度在20个百分点以上。减持幅度最大的是金鹰红利价值,仓位从一季度末的79.38%降至二季度末的34.41%。
  与此同时,仍有39只基金逆势增仓,其中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增仓幅度最大,从一季度末的64.94%增仓至92.17%,华夏优势增长和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增仓在10个百分点以上。
  到二季度末,高仓位基金已经相对较少,共有19只偏股型基金仓位在90%以上。在股票型基金中,泰信优质生活、博时主题行业、华夏复兴、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和银华领先策略基金分列高仓位前五名,混合型基金中,交银稳健配置混合、富国天惠精选成长等基金持仓最多。这些基金在一季度末的仓位也高于或者接近90%。
  基金手握资金逾4000亿
  另据统计,截至二季末,偏股型基金共有逾4000亿元资金可随时入市。
  在Wind统计的259只股票型基金中,截至二季末,其资产规模总值为6515.79亿元。从各只基金的持仓比例来看,其投资股票之外的资金总额高达2197亿元。而混合型基金是投资股票的另一主要主体,截至二季末,混合型基金持股的总市值为4421.68亿元,其投资股票之外的资产总额亦超过2000亿元。
  不过,大部分基金在二季报中对下半年的行情表示了谨慎。如今年上半年偏股型基金中,业绩最好的嘉实主题精选表示,随着经济趋势的逐渐走低,政策再度松绑的预期逐渐加强,预计市场在创出新低后,有望出现阶段性反弹。(钱江晚报) 


  机构集中认错猛加仓 公募基金仓位或将回到80%以上
  如果说6月28日、29日的国务院经济会议是本轮股市反弹的重要基本面因素的话,那么本周中央会议则是对本次股市恢复性上涨进行了基本面的进一步确认。
  为期近一年的调整可能结束
  目前来看,为期一年的市场调整可能已经结束,沪综指已经比较难跌回2300点。理由如下:1.估值迫近历史低位;2.流动性由从紧到中性,预示股市市盈率将出现相应的提升;3.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不会出现超预期的下调。
  当然,此次市场上涨和2009年的市场上行仍有本质区别:2009年的市场上行是三轮驱动:低估值+流动性放松背景下的市盈率驱动+上市公司业绩提升背景下的EPS驱动。而2010年下半年的市场上行将主要由双轮驱动:低估值+流动性放松。不过,两轮驱动未必就比三轮驱动走得慢。
  机构连续18个交易日买入
  大机构资金从6月30日开始,连续18个交易日净买入。
  首先,形成原因。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机构集中认错的反应。因为基金仓位在今年6月底已经回到70%左右,为2005年以来的历史低位水平。在政策逆转、流动性逆转、地价可能逆转的大背景下,机构开始明显回补仓位。公募基金仓位在未来将回升到80%以上,预示数千亿资金要进入股票市场。这是近期机构仓位大量买入股票的主要原因。
  其次,市场影响。当前这种连续买入即便在2009年的大行情中也未曾出现过,此次市场反转却是在转瞬间完成的--机构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重大失误--仓位太低。所以,当市场的大户、中户和散户也开始逐渐明白后,机构将难以拿到筹码。这预示着机构等投资者将从上半年市场比较看淡的板块,如金融、地产等周期性板块入手,将可能完成筹码的补充。这为市场期待已久的风格转换提供了契机。也就是说,市场的风格转变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完成。
  这一状况的出现,预示股市出现超预期上涨的几率很大。但同时值得提醒的是,央行在本周暂停了持续九周净投放,全周进行了资金的净回笼。尽管拆借市场利率继续向下,表明资金依然宽松,但央行如果持续净回笼,可能导致市场持续波动。
  地产股上涨逻辑充分
  另外,全国地价(103个城市拍卖市场的平均地价)出现连续两个月的上涨。 此前,地价单价在7个月内调整了900元,调整幅度高达36%。
  这是地产业出现的可喜征兆,也表明地产股上涨有其合理逻辑。而且,基于长期前景,笔者认为,地产股目前仍被显著低估。目前某龙头地产公司以A股股价计算的总市值为人民币880亿元,而与其同一级别的中国地产公司--中国海外发展目前在港股市场上市,当前市值折合人民币1200亿元。这意味该龙头公司股价即便回到港股估值水平,也将上涨36%。进一步看,当前市场普遍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净利率回复增长25%来看,其隐含公司合理市盈率为25倍。而当前公司基于2010年收益的动态市盈率仅为12.6倍。该公司是A股蓝筹地产股的代表,其他地产股估值也大体类似,同样具有较大潜力。 


  多空难言休战 机构借上涨调仓换新
  经济增速趋缓将持续一段时间,市场筑底不会一触而就;本轮持续的放量反弹,除了说明市场各方对目前点位的逐步认可,更体现了以基金为代表的主力机构调仓换新的理念变化;无论从哪方面看,虽然不排除出现较大震荡的可能,但股市大幅向下的空间有限
  进入7月份以来,A股市场探至2319.74点后展开了持续反弹,上证综指重新收复2550点关口,并且单日成交量从过去的500亿元,逐步放大至约1000亿元。特别是,本周沪指涨幅6.1%,创今年最高周涨幅,市场人气持续活跃。
  针对本轮持续的反弹,市场观点分歧较大。空方认为,经过持续的反弹,上证指数已回到6月期间构筑的2500点到2600点的期箱上沿,这个平台上堆积的大量套牢筹码,将对股指一步反弹构成巨大压力,反弹已成强弩之末;多方认为,在本次反弹过程中,调整都在盘中完成,根本不给空头任何低位回补的机会,超强特征可见一斑。以目前的市场强度,前期箱体压力很难阻挡市场上行的步伐,后市将继续震荡上行。
  那么,本轮反弹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其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天量信贷调控基本到位
  通胀预期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1-6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长18.5%,狭义货币M1增长24.6%。正常年份,我国M2平均增长约为17-18%,上半年18.5%的增长说明货币供应量已基本恢复正常。而且M2增速从去年11月高点29.74%,已连续7个月回落;M1增速更是从今年1月高点38.96%,短短五个月中回落了14.36个百分点,力度不可谓不大。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1.1%,物价(CPI)上涨2.6%,即名义GDP增长了13.7%,相比之下,货币供应量(18.5%)减去名义GDP(13.7%)之差仅为4.8个百分点,而去年上半年GDP增长7.9%,CPI为-1.7%,名义GDP(6.2%)与货币供应量(28.46%)之差高达22.26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去年的天量信贷经过一年,特别是近半年的调控已基本到位,国家不会也没有必要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或者说因货币过量引发的通胀预期已经被基本管住,调控正在取得预期的效果。
  机构仓位降至历史低位
  主力做多弹药充足
  决定股市的第一要素便是资金面,如今仅保险资金就有2万亿元在寻找投资渠道,基金仓位则从一季末的81.95%下降到二季末72.9%,逼近历史最低,社保30亿元资金进场建仓,各大机构弹药充足,反弹所需资金不成问题。
  截至21日,6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二季报披露完毕。基金二季报数据显示,除了货币基金外,其余类型基金全线亏损,合计亏损额为3513.73亿元。而基金仓位进一步下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已经接近2008年熊市期的仓位水平,已经披露二季报的420多只偏股型基金中(不含未披露中报的次新基金),手握2259.79亿元的银行存款(未含债券)。
  从仓位变化情况来看,60家基金公司中仅有汇丰晋信小幅增仓0.21%,其余全部减仓,有29家公司仓位下降幅度在10%以上。其中金元比联、摩根士丹利华鑫、华富、信诚这4家基金管理公司减仓坚定,仓位降幅均超过20%,金元比联的仓位更是下降了31.75%至54.81%。
  与此同时,逾两万亿保险资金寻找投资渠道。保监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低迷,极大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上半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仅为1.93%,目前仍有9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今年预计将有超过2万亿元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适合的投资渠道,保险资产面临较大配置压力。而这一数据在年初还是1.5万亿元。
  此外,7月初,全国社保基金新增约30亿元资金入市。最近有媒体报道称,该部分资金在到达各基金公司账户的次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立即入市,目前这笔资金已完成建仓。
  有分析人士认为,社保基金本次加仓,说明社保基金认为在该点位上有投资的价值。实际上,尽管各基金认为三四季度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均认为2300点和2400点是一个低点位。

多空难言休战 机构借上涨调仓换新
  农业银行计入指数在即
  配置需求引发蓝筹动力
  一直以来,投资者都非常担心农行这个最大IPO破发,而昨日农业银行大涨2.93%,2.84元的股价更是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新高,大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周四、周五农行连续两个交易日,盘中出现大量资金涌入。周四,2.71元价位上近3亿股卖盘在短短几分钟内被吃干抹净,周五,2.78元和2.80元价位上频频出现过亿手大单买入,由于绿鞋护盘资金不能在发行价以上买入,说明市场上已经开始有大资金关注农行,积极建仓。
  7月29日农行A股将被计入上证综指、沪深300等一系列指数,分析人士认为,指数型基金巨大的配置需求很有可能成为农行上涨的催化剂。
  根据指数编制原则进行估算,农行A股占上证指数权重预计约4.48%,上证50指数约0.41%,上证180指数约0.37%,沪深300指数约0.62%,中证100指数约0.33%。
  据统计,投资于上述指数的A股指数基金有44只,资产净值总额473.9亿元,按照权重计算,农行A股计入指数以后指数型基金将会对它产生近15亿元的配置需求。此外,在新华富时A50指数中,农行A股也占了约1.78%的权重,目前QFII海外发行的新华富时A50指数基金产品资产管理规模已达70亿美元,照此计算其对农行的配置需求也有8.5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按照惯例指数基金一般需在农行计入指数后10日内完成建仓,在近期大市反弹的大环境下,受指数基金巨大的配置买盘推动,农行股价将有较强上攻动能,并有可能复制当年工行上市之初的表现,有望引发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的银行板块,以及上半年调整幅度超过30%的其他蓝筹股修复性反弹。工行股价翻倍,大盘掀起主升浪,当年的一幕值得期待。
  宏观数据开启时间窗口
  市场提前消化经济放缓预期
  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10.3%,较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略超市场预期,但应考虑到这是在上半年刺激政策退出和调控政策双路刹车背景下的减速,因此这一数据并没有超出合理预期。
  实际上,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反弹的上升趋势到2010年二季度已逆转向下,这从刚刚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等指标得以体现。
  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较一季度末19.6%的同比增速回落了2个百分点。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来自于重工业增长的动能放缓,而下半年仍然处在一个经济小周期回落的格局当中。
  与此同时,2010年前6个月发电量增速为19.3%,比1-5月的增速21.35%大幅降低2.01个百分点,6月份工业用电量环比持平、重工业用电量环比下降。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比5月份的16.5%大幅下降了2.8个百分点。
  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农业银行低调上市外,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再次启动了本轮行情的时间窗口。经济增速回落反而股市出现反弹,这充分说明股市前期的下跌其实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经济下滑的预期。后两个季度,尽管调控的主基调不会转向,并且预计未来几个月经济形势仍将处于下降之中,3、4季度可能快速下行,但经济下滑的状况已经吸引了政策的关注,适度灵活的政策也有预期,经济下滑幅度是否超出预期仍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