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禁止炒房 温建宁:农行“破壳”行动意味着什么_股票_证券_财经

水皮:禁止炒房 温建宁:农行“破壳”行动意味着什么

加入日期:2010-7-24 8:59:4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姜韧:多头海底捞月 空头败走麦城
  前期A股沪指跌穿2500点之际,空头看似咄咄逼人且宜将余勇追残多,但正可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社保、保险资金加入多头阵营,鼓舞A股多头本周扬眉剑出鞘,一举收复前期A股沪指2500点失地,吹响了A股报复性反弹的前奏,大暑之际A股热点亦走俏。
  上海本地股承接上周余热,继续演绎涨停风云上半场。近期媒体报道:世博会步入中场,上海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正悄然转向,推进国资证券化改革被提到首要位置。上海国资委确定的目标是,年内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将提高到30%以上,这意味着有近270亿元的资产要在下半年实现证券化,涉及上市公司可能超过15家。这就是近期上海本地股走俏的根源,上周,地产集团旗下的中华企业(600675)、金丰投资(600606),久事公司旗下的强生控股(600662),上实集团旗下的上实发展(600748)等4家上市公司已经停牌重组。本周,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联股份(600631)、友谊股份(600827)又公告停牌。6只股票同一时段停牌并非巧合,其后恰好契合媒体透露的上海国资整合的重要时间节点。因此,上海物贸(600822)、上海新梅(600732)、爱建股份(600643)、双钱股份(600623)等上海本地股继续涨停榜上提名,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本地股热点效应亦呈逐级递减之势,投资者不宜追高而宜于守候梅开二度的机遇。
  新能源题材演绎本周中场热点,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这引起了市场充分的关注。周二,中炬高新(600872)开盘5分钟即冲上涨停,作为券商研究机构定义中的镍氢汽车动力电池的先行者,中炬高新强势上涨的背后正是该概念和政策利好的双重作用,但游资仍是幕后推手。中信金通杭州延安路营业部周二出现在中炬高新和方大特钢(600507)这两只沪市涨停股的背后,而买入金额分别达到3916.13万元和315.14万元,均在买入榜前两名之列。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就在上一个交易日,中信金通杭州延安路营业部还出现在宝能集团举牌的深振业A的背后,该股在周一上午10点28分左右,被多笔大买单瞬间拉至涨停,虽然盘中有所反复,深振业A还是于下午牢牢封住了涨停板。透过公开交易信息,中信金通杭州延安路营业部狂买1923.35万元,成为当日将深振业A拉至涨停的最大功臣。同日,方大炭素(600516)和四环生物(000518)也成为中信金通杭州延安路的目标,这两只个股均在周一下午开盘后不久即得到资金的凶猛买入,并且最终涨停。在这两只股票上,中信金通杭州延安路营业部分别动用了1420万元和1672万元。此外,该营业部潜伏并积极加仓东湖高新(600133),也同样涨停。
  A股沪指2500点下方是空头陷阱的态势已经明晰,若通胀风险在下半年逐级减弱,则A股前低后高趋势可期。


  徐辉:两大现象揭示: 本轮调整可能结束
  中央这两天已经定调了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核心点依旧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与此同时要保持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此外,对于流动性管理不再提及。这些关键点事实上在6月28日和29的国务院会议上基本已经成型,此次中央会议进一步确认了国务院经济会议的精神。如果说,6月28日、29日的国务院经济会议是本轮股市反弹的重要基本面因素的话,那么,本周中央会议则是对本次股市恢复性上涨,进行了基本面的进一步确认。
  为期近一年的市场调整可能结束
  根据中央精神,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以框架不变,动态优化,防止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以信贷紧缩为标志的实际从紧政策将告一段落,下半年宏观政策偏向中性,产业政策继续落实。
  可以看出,尽管调控框架不变,但是政策内容已经微调,而中国股市素来有放大效应出现。因此,可以预期为期一年的市场调整可能已经结束,沪综指已经比较难跌回2300点。理由是,1、估值迫近历史低位,市场具备形成底部的估值基础;2、流动性由从紧到中性,预示股市市盈率将出现相应的提升。如果说,流动性从紧对应的是10-15倍动态市盈率的话,那么中性的流动性背景,则可能对应市场20-25倍的动态市盈率。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股市存在出现较大上涨的可能;3、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不会出现超预期的下调。
  当然,此次市场上涨和2009年的市场上行仍有本质区别:2009年的市场上行是三轮驱动:低估值+流动性放松背景下的市盈率驱动+上市公司业绩提升背景下的EPS驱动。而2010年下半年的市场上行将主要由双轮驱动:低估值+流动性放松。不过,两轮驱动未必就比三轮驱动走得慢,这是因为机构预期的因素使然。
  机构连续买入,预示行情将超预期
  在以上认识的大前提下,我们再来看两个本周发现的新现象:
  现象之一:大机构资金从6月30日开始,连续18个交易日净买入,显示此轮行情不可小觑。
  首先,形成原因。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机构集中认错的反应。因为基金仓位在今年6月底已经回到70%左右,为2005年以来的历史低位水平上。在政策逆转、流动性逆转、地价可能逆转的大背景下,机构开始明显回补仓位。公墓基金仓位在未来将回升到80%以上,预示数千亿资金要进入股票市场。这是近期机构仓位大量买入股票的主要原因。
  其次,市场影响。当前这种连续买入即便在2009年的大行情中也未曾出现过,因为2009年的牛市行情是在犹犹豫豫中形成的,但此次市场反转却是在转瞬间完成的--机构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重大失误--仓位太低。所以,当市场的大户、中户和散户也开始逐渐明白后,机构将难以拿到筹码。这预示着机构等投资者将从上半年市场比较看淡的板块,如金融、地产等周期性板块入手,将可能完成筹码的补充。这为市场期待已久的风格转换提供了契机。也就是说,市场的风格转变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完成。
  这一状况的出现,预示股市出现超预期上涨的几率很大。但同时值得提醒的是,央行在本周暂停了持续九周净投放,全周进行了资金的净回笼。尽管拆借市场利率继续向下,表明资金依然宽松;但央行如果持续净回笼,可能导致市场持续波动。
  地产股上涨逻辑充分、潜力巨大
  现象二:全国地价(103个城市拍卖市场的平均地价)出现连续两个月的上涨。 楼面地价在4月份见底1600元/平米,到6月份楼面地价单价已经回升到2000元/平米。楼面单价的最高点出现在去年9月份,达到2500元/平米,宏观调控在这个时点上打左灯往右拐。地价单价在7个月内调整了900元,调整幅度高达36%。
  现在需要问的是,中国地价调整是否已经到位?最近两个月的地价上涨,是随机性波动,还是开始了新的向上趋势?笔者认为,全国地价连续两月上涨,尽管地价回升趋势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调整10个月后的全国地价水平确实存在见底可能。预示地产业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是地产业出现可喜征兆,也表明地产股上涨有其合理逻辑。而且,基于长期前景笔者认为,地产股目前仍被显著低估。目前主流地产股相对于港股市场依然低估30%左右。目前某龙头地产公司以A股股价计算的总市值为人民币880亿元,而与其同一级别的中国地产公司--中国海外发展目前在港股市场上市,当前市值折合人民币1200亿元。这意味该龙头公司股价即便回到港股估值水平,也将上涨36%。进一步看,当前市场普遍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净利率回复增长25%来看,其隐含公司合理市盈率为25倍。而当前公司基于2010年收益的动态市盈率仅为12.6倍,言下之意是该龙头地产公司股价存在翻倍的机会。
  可以预期的是,在PMI向下调整、迫近50的大背景下,中央此政策预示下半年将花更大精力保持经济增长。政策驱动导致投资类股票存在新的机会。(作者为中证投资公司首席分析师)


  顾铭德:2319点是行情的底部吗?
  7月2日上证指数跌至2319点,当天绝大多数股评家在各种媒体上鼓噪的仍然是继续下跌,下一个目标位是2000点。本周陆续亮相的各类基金仓位在6月底达到新低点。市场在7月2日前后,预测2319点是此轮跌势的底部的文章或者没有,或者根本没有人相信。这再次说明底部不是股评家或算命先生能够预测的,而是过后被市场追认的。今天,笔者当然不能断言2319点就是今年行情的底部,但是我们可以推论,这是一个大概率。
  坚持2300点不是今年行情底部的理由主要是,今年宏观经济面不好,不支持股价稳定。这里,我们想问这些所谓的专家,什么叫支持股市上涨好的宏观经济面?如果说GDP增幅10%左右,物价指数控制在3%左右,消费、投资、出口分别是18%、25%和40%以上。财政收入、国企收入大幅增长,银行不良率继续下降,业绩两位数增长。这样的经济金融数据仍然是股价下跌的理由,那么请问,有哪个国家有如此亮丽的相关数据?在中国,比这种经济金融数据更好的时间段又在哪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期间,总是在通胀或通缩之间,不断调整,不断纠偏,跌跌撞撞,摸着石头过河才有了今天。为什么今天同样的数据,对股市反而不利,反而利空呢?很显然,说经济面不支持股市企稳不符合客观事实。
  还有看空股评家认为下半年股市缺资金,反弹行情不能持久。这种观点反映了这些股评家市场经验的不足。中国股市二十余年,每次大熊市都是资金成交量极低,资金不知到哪里。可是,每当行情一来,国家货币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可资金量仿佛从地底下喷涌而出。这种现象表明,社会各方面并不缺乏资金,只是不敢轻易投入股市,一旦发现股市有机会,各方面资金会流向股市。众所周知,此轮行情的领头羊是社保基金和各类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敢于抄底,除了掌握政策和把握投资机遇之外,大量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急于找出路也是重要因素。在利率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握有大量资金的超级机构需要通过股市寻找机会。各类社会游资也需要通过股市寻找机会。因为,股市之外的机会,原来的房地产投资已经面临压力,而黄金、各类期货及大宗商品的投机所能吸引的资金量有限。中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正是资金量最充沛阶段,中国的M2总量折算成美元,与美国货币供应量差不多,而GDP总量只是美国的2/5。总之,中国目前不缺钱,缺的是信心和正常稳定的投资理念。(金融投资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