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答问
詹铃 深圳报道
核心提示:三峡抵御“万年一遇”洪水是指遭遇峰值流量为11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时,大坝主体建筑物不会遭到破坏。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吴道喜称,虽然三峡水库防洪作用巨大,但总归能力有限,其蓄洪总库容量只有洪水量的1/10。
12年前那个夏天, 是长江流域许多人永生难忘的悲惨回忆, 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万多公顷良田顷刻变为汪洋,经济损失超过1600亿。
今天,面对长江上游有可能超1998年的洪峰,我们有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抵御武器——举国之力建设的三峡工程。
于是,过去几天里,人们把目光的焦点再次投向三峡。
但在这次12年来最大的长江洪水逼近时,关于三峡工程的防洪标准突然成为一个公开的谜。“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底哪一个才是三峡的真面目?
历时17年、耗资2000多亿的三峡工程已于去年竣工,对于设计之初希望达到的防洪、发电、通航三大功能,三峡能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呢?
何谓万年一遇:抗洪功效考
在岳阳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张卯对98年那场大洪水记忆犹新,“那年整个夏天都在抢救伤病员的忙乱之中,一切正常生活都被洪水打乱了。“
今年,同样是大水之年,但情况已经好得多。
“虽然也有洪水险情,但大家的工作生活都还是按照正常在进行,没有受到太多惊扰,从我们普通人的感受看,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还是有效果的。”张卯说。
7月20日8时,峰值为7万立方米/秒的洪水抵达三峡大坝。为迎接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首次大规模洪峰,大坝开启9个泄洪深孔,将洪水下泄流量控制在4万立方米/秒左右,削减了40%多的洪峰下泄流量。
三峡这个世纪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终于得到一次验证。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而荆江地区则是三峡工程建成后的第一个受益对象。”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华表示。
尽管三峡成功抵御了大洪峰,但从各地传来的消息,长江流域依然是险情四伏。
三峡枢纽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说,过去长江最险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是“十年一遇”,三峡工程建成后提高到“百年一遇”。当洪水流量峰值达83700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可保证下游的安全。
“千年一遇”是指当峰值为98800立方米/秒的千年一遇洪水来临时,大坝本身仍能正常运行。倘若有超过百年一遇至千年一遇洪水,三峡工程可配合分蓄洪工程,保荆江河段安全。
“万年一遇”是指当峰值流量为110000立方米/秒的万年一遇洪水时,大坝主体建筑物不会遭到破坏。
此外,通过三峡还可以通过优化调度放大防洪库容。
7月15日,长江防总就已经向三峡集团下发调度令,要求从当日起,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由2.5万立方米每秒,逐步加大至3.2万立方米每秒,为迎接7月20日的大洪水腾库。
在大洪峰过后,从7月22日晚8时起,三峡水库又开始按长江防总的指示,以34000立方米/秒流量下泄,为下一次蓄洪作准备。
对于三峡在此次洪水中所起作用, 长江水利委主任蔡其华描述说, “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及时拦蓄,70多亿立方米的洪水冲向下游,将极大地增加下游的防洪压力,荆江河道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如果那样,每日需动用10万至16万人上堤防汛,所花费用需以亿计。”
但即便如此,三峡工程依然不能解决所有洪水问题。
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吴道喜表示,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量是221.5亿立方米,但是宜昌通过的年水量就有4500多亿立方米,汛期还要多一些,因此三峡的蓄洪总库容量也只有洪水量的1/10。
“所以客观地说,三峡水库对防洪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但总归还是能力有限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吴道喜说。
长江防总人士表示,有了三峡水库之后,长江干堤的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但还有大量分蓄洪区存在隐患,许多支流的堤防需要加固。“治理长江水患是个综合工程,对中小河流中小水库的防洪也必须重视,并使其与三峡的作用协调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抢水:发电与防洪“矛盾”
如果说三峡工程的首要作用是荆江河段防洪,那么三峡工程的首要经济来源则是发电,但这两种效益经常发生矛盾。
7月20日,当三峡水库建库以来的最大洪峰通过大坝时,坝址峰值流量达70000立方米/秒。随着三峡水库水位升高,并于21日晚达到156米,三峡电站26台70万千瓦机组开始满额发电。这也是三峡机组今年首次达到设计额定出力1820万千瓦,日发电量4亿多千瓦时。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两天之后,按照长江防总的安排,三峡必须再次开闸放洪,以等待下一次洪峰。
“在目前情况下,三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有一定的矛盾。”三峡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解释,“因为要发电效益最大化,蓄水就要尽可能达到设计最高高度,也就是175米,如果水量过低,就会影响发电水平。但是,在枯水期,如果三峡蓄水太多,就可能会对下游用水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适度泄水;而在汛期,为了腾库迎接新的洪峰,三峡水库也不能满负荷蓄水。”
事实上,自建成以来,三峡一直在等待实现175米的蓄水高度,这也是三峡水库的最终水位目标。175米,意味着,三峡工程可以完全发挥发电、通航、补水等综合功能。
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目标水位始终无法如愿。
2009年9月,三峡集团启动了第二次实验性蓄水,从145米开始,本来计划去年10月底或11月初蓄水至175米,由于去年秋天,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旱情,三峡水库不得不多次加大下泄流量,三峡上游水位最高只达到过171米多。这甚至低于2008年的第一次实验所达到的172米多的高度。
“在去年10月以来,三峡多次应长江防总的要求将处于试验性蓄水的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三峡蓄水进程由此受到影响。而今年7月又进入主汛期,三峡水库必须提前泄水以迎接洪峰到来,要再次蓄水只能等到9月之后。”上述三峡集团人士指出。
但秋季蓄水同样可能出现问题。
因为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众多,如果大量水库在汛末或汛后同时启动蓄水,势必出现“互相抢水”以至于影响农业经济的局面。
针对长江流域水库众多,难以协调的状况,三峡工程专家组组长、院士潘家铮指出,“三峡工程和长江上游已建、在建、待建的水电站今后将组成全球最大水库群,必须要实施联合调度,才能发挥综合效益。”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也非常认可长江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观点,“三峡工程目前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但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还必须启动荆江分蓄洪工程来配合。如果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能够实施,可以在将来把位于中下游的很多分洪区取消,用来放心发展经济。”
“如果长江水库能够实行联合调度,三峡的综合作用肯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但现在影响三峡工程调度的部门很多,这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才可能进行。”三峡集团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黄金水道初现
防洪,发电之外,提高长江领域的通航能力,是三峡工程的另一大功能。
最新数据显示,三峡库区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达1400吨,是成库前的4倍多,居全国内河第一。
按设计要求,三峡工程分135米、156米、175米三个水位进行三期蓄水。三峡工程2003年首次蓄水至135米,2008年和2009年都进行过175米试验性蓄水,因种种原因,两次分别蓄至172.8米和171.43米。
“虽然蓄水没有达到175米高度,但宜昌市至重庆市660公里长江干线航道条件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善,不仅延伸了支流通航水域,可通航里程也大大增加。”重庆市交委一位人士称,三峡达到接近175米蓄水高度后,库区可通航河流将比成库前新增57条,达到193条。重庆境内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 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从长江下游可直达重庆。
数据显示,重庆市2009年完成水运货运量7771万吨,是2002年的4.1倍。
“随着三峡船闸正式开放以来,三峡的运行效益迅速提高,但现在通过能力已经基本饱和。”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计玉健说,“我们正在想各种办法提高三峡的通航能力。其中一个办法是,现在我们正在与各相关单位协商,希望建立翻坝转运长效机制。此外,作为补充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另一重要途径,升船机的建设也已经在准备中。”
(责任编辑:明明)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