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最新表态透露宏观政策中期方向 下半年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房地产、社会保障改革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首要之义,仍是重中之重。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和论证后,中央对于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基调于近日确立。 继续积极和适度宽松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7月20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 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 要继续做好农业发展工作,抓好夏种夏管和秋粮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胡锦涛说。 记者注意到,高层在定调时将下半年工作同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相并列,显示了下半年工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平衡调结构与保增长 对于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平衡取舍,中央也确定了政策方向。 温家宝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上半年,中国主要执行的调控政策包括:房地产调控政策、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政策、节能减排政策,同时政府从去年以来一直在抑制通货膨胀预期。 今年二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11.9%跌至10.3%,并可能在下半年继续放缓。 经济增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这与基数有关,也是我们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一个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时作上述表示。 根据最新的讲话精神,虽然二季度数据稍有下降,但中央并没有放松调控的姿态。 比如在节能减排政策上,胡锦涛强调,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他同时指出,要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房地产、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宏观政策从中期的方向 巴黎银行驻北京的经济学家孟原对《sohu》记者表示,中央最新的表态显示,上来说主要是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要兼顾短期的经济风险,也维持了灵活性、针对性的提法。下半年政策出现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市场所憧憬的房地产调控放松不太可能发生。 调整投资与消费 正因为下半年的承前启后作用,对于结构中长期调整的任务也将在下半年继续实施,而且对投资和消费的调整都已提到了新高度。 胡锦涛强调,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益,引导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薄弱环节。 孟原表示,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提法,显示政府已经准备开始解决前期刺激性投资中所隐藏的问题,因为包括高铁、地铁、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后续配套支出,可能会成为新的政府负担,这种表态也意味着,市场所期待的下半年新的大型项目刺激可能会被更有限、更为谨慎地执行。 温家宝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消费可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 记者注意到,包括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中国信息报》近日的专题评论在内,近期官方媒体对同消费相关的改革的讨论较为集中。 孟原分析说,从刺激消费的角度看,收入分配改革等措施可能在年内会有推进。
专家分析称新经济刺激方案出台几率不大 昨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内容来看,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央侧重强调改革。 张永军告诉南都记者,前段时间,外界有专家建议中央出台相对更大的经济刺激方案,拉动内需,保持我国经济增长。从政治局会议新闻稿的表述来看,下半年出台经济刺激方案的几率不太大。此次中央强调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对改革的问题提得比较多,而在宏观政策方面提得相对比较少。由此看来,现阶段中央将通过加快各方面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2008年底,我国刚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时,中央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扩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而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强调刺激经济政策的力度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张永军猜测,下半年,进一步刺激内需的政策不一定会出台,即使出台,也是局部性的,刺激力度也不会有2008年底那么大。 张永军还表示,中央政治局新闻通稿里对房产调控只有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这一句话,相对比较简单,从最近各部门表态来看,中央对房地产政策明显放松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南方网)
《瞭望》预测十七届五中全会热点 经济收入在列 天新华社发布消息,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今年10月召开,将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这一规划将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最新一期《瞭望》预测了其中的热点。 权威人士透露,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通过十二五规划,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一些影响全局和长远的改革任务,将集中在这五年完成。 第一大热点: 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提高经济动力活力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要素市场发育迟滞,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理顺;国有经济调整尚未到位,垄断行业改革有些还未破题;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等等。权威人士指出,当前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作用的结果,行政手段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逐步显现出来。扩大内需,最终要靠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改革中,要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大热点: 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承受能力较强,应该有条件、有能力在十二五时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权威人士分析,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因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第三大热点: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镇化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随之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破除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是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体制问题。 权威人士认为,其中,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强调。一是进城农业人口的城镇化问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村人口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更为迫切。二是土地问题,我国城镇化将持续以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快速推进,一部分农村土地要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将会产生巨大的土地级差地租,这些财富由谁来分配?按照什么机制来分配?如何从制度安排上既能保护农民利益,又能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对这些问题,要在十二五规划中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第四大热点: 政府转型堪称牛鼻子,控制政府收入增速 第一次改革主线是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经济总量。第二次改革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目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现民富国强。权威专家表示,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第二次改革,对后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这其中的关键是政府转型。 政府转型决定十二五改革全局。权威人士具体建议,以缓解收入差距为目标,十二五初期要尽快启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控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实施工资谈判制度和工资定期增长制度。 同时,应确立政府在十二五收入分配改革的约束性指标,推进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向行政上的省直管县过渡;将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大城市增设为直辖市,将部分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增设为副省级城市。继续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执行权,建立执行机构。强化监督权,成立独立的监督委员会。(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