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眼里的券商报告_股票_证券_财经

机构眼里的券商报告

加入日期:2010-7-23 8:50:33

  "抄袭"这个名词,最近和券商报告联系了起来。目前,已经有两位分析师卷入了抄袭传闻。虽然事情尚未查清,但用某位研究员的话说,"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啊"。对于券商来说,报告最重要的使用者是机构,那机构眼中的报告又是怎样的呢?《大众证券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公募更看重券商报告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公募基金对券商报告更看重些,而私募对券商报告的认可程度较低。不过不管是哪一类机构,均表示券商报告只是参考其中的数据和逻辑而非结论,如果真要投资某只股票,一定还要派自己的人去调研。
  "我们对报告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自己调研的力量不够支持投资的。"长盛基金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券商的研究报告我们是要重视的,在投资决策中占一半吧。不过主要感兴趣的是券商报告的数据,他们的观点。"上海简适投资的杨典说。
  铭远投资研究总监韩跃峰称:"券商的研究报告,我这里会看,是我们信息来源的一个渠道,更重要的还是和研究员的交流。但一旦我们立项,开始进入研究,券商的研究报告,就不重要了。"
  有一些私募的话,则不怎么客气。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里都没有署名。
  "你觉得,那些投资界里有十几年经验,最能干的人,有几个会真的听干了3、5年人的意见。"一位上海的私募表示他根本不看报告。"其实券商报告大多数都是些常规的东西,真正要获得超额收益,一定要打破常规。其实对于券商而言,他们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服务上,比如交流思路性质的路演,上市公司调研的协助等等。"
  "200个报告被我看中的最多不会超过3个,但是这3个就是有用的。"还有一位私募这样说。
  挑研究员要长期跟踪
  "我们只看15家研究所的报告。"星石投资这样说。对于机构而言,精力有限的他们只选择一部分券商进行研读。调查中记者发现,规模大的老牌券商更加受到信赖,中金、国君、申万、银河、中信、海通、招商、国金、中信建投、中投、安信、广发、国信、平安、西南等均被提及。
  "不同券商,不同的报告,重视程度不同,主要还是看研究员。"北京的一家私募解说他们是如何挑研究员的。"我们会跟踪一段时间他们推荐的效果,看研究报告发布之后,股票的涨跌情况,然后再来锁定我们关注的研究员。比如说,中投的医药、化工研究员都不错,西南的电子,还有现在的房地产研究员。而且研究员的价值,重要的是选股,选时其实不是他们的特长。"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