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国:五座山 叶荣添:结帐_股票_证券_财经

韩志国:五座山 叶荣添:结帐

加入日期:2010-7-22 19:05:13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李迅雷:股市之底在你心中
  总是不断有人问,股市何时见底?我总是纳闷,如果我能预知底部,何苦还要做辛勤笔耕的分析师?股市的底部是庞大的交易群体构建出来的,是群体行为合力的结果,如何能够精准预测。正如牛顿在投资股票惨败时所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们的疯狂程度。
  确实,投资者很多时候都是或喜或悲的。记得2005年股市下跌到1000点时,我曾经给客户讲过禅宗里面一个很经典的故事: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意思是2005年中国经济还是朗朗晴空,风未动,幡未动,只是投资者惊魂未定。后来股市到了6000点,充分展现了投资者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的心态,而中国经济却未发生奇迹。
  年初以来,媒体记者不断地向我询问,何时会加息,何时会推出国际板,希腊债务危机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等等,感觉上似乎像一个忧郁症患者喋喋不休的询问。这充分说明了当股市下跌的时候,无论是投资者、学者还是媒体人士,都在想着中国经济和股市还有哪些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但时至下半年,那么多年初投资者担忧的事情,却一件都不曾发生。但投资者依然忧心忡忡,市场交易日渐萎缩。也许是大家对07-08年股市的暴跌还记忆犹新,毕竟从6000多点跌到1600多点,起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因此,如果再来一次类似次贷危机级别的经济危机,岂不是股市又得在已经跌得很惨的水平上再度暴跌呢?
  大家都会担心历史会重演,但我觉得应该记住两点,一是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二是历史要重演需要经历一定的间隔周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很多人都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久会爆发。而事实上,第三次世界大战至今没有爆发,全球已经度过了历史罕见的长达65年的和平年代。09年国家出台两年4万亿的投资计划后,大家普遍担心CPI会出现高涨,但中国进入21世纪后,季度CPI超过5%的时间分别是2004和2008年,前后间隔4年,故从时间间隔周期看,09年和今年出现明显通胀的几率很小,这也是笔者在去年年初撰文的观点,并由此衍生出今年不会加息的判断。同样,次贷危机作为一次大级别的危机,2009年危机才过去,见底反转,怎么可能今年又由于出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来一个二次探底呢?毕竟去年西方国家已经去杠杆化了,杠杆率的下降也降低了再次危机的概率。但人们在经历过强力地震之后,如惊弓之鸟,错把余震当作强震。
  关于对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其实大部分分析师去年年末的判断并没有错,就是前高后低,那么今年年初的股价指数应该反映了这种预期,而且出口还大大好于预期,为何市场还会在第二季度出现较大的跌幅呢?也许这就是非理性因素导致的吧,不过这种非理性的表现与货币供应量M1-M2的增速差的变化有较大的相关性,M1-M2的增速差的最近三次拐点基本上滞后股市拐点一个季度左右,而下一个M1-M2增速差的向上拐点出现时间大约在明年的一季度,且底部大大抬高,这是否意味着接下来股市下跌空间不大,且年末股市将迎来拐点呢?
  但如前所述,预测股市底部几乎是不可能准确的,分析师只是提供各种预测方法,或基于历史数据寻找一些相关性。但投资的真谛还是在于寻求价值低估的品种,只要你心里认为以现在的价格投资是值得的,就不要管它是否还会跌多少,或者你喜欢这家公司,看好它的前景,那就意味着你心里有底了。


  皮海洲:小QFII对A股影响有限
  19日下午,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在香港签署。根据新协议,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和提供各类服务,将不再有限制,而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也可以通过银行自由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由于新协议允许证券和基金公司开设人民币账户,这为香港的金融机构开发人民币产品、募集人民币资金提供了基本条件,这就意味着近期在港盛传的小QFII的推出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这对于国内的A股市场显然构成利好。因为一旦小QFII推出,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小QFII途径来投资A股市场,为A股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不过,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小QFII对于A股市场的利好作用较为有限。
  新协议的意义显然不只是局限于打通小QFII的通道,其最大的意义在于确定人民币在香港市场的结算货币地位,使人民币在境外结算变得更方便,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为在过去,我国企业在跨境贸易结算时,主要参考的是美元和欧元等国际结算货币,这便牵涉到采用外币结算而产生的汇兑费用。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节约成本,简化结算流程,也提高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至于新协议的签订加速了小QFII的推出进程,这只是新协议多个意义中的一个而已。而且,即便小QFII推出了,也并非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比如债券市场同样也可以纳入到小QFII的投资范围。
  而且,在小QFII推出初期所能吸纳的资金是较为有限的。目前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也只有850亿元。虽然新协议签订后,将刺激香港人民币结算量上升,下半年人民币的存款量有望达到1600亿元甚至2000亿元。但在这为数不多的人民币存款中要分流出部分人民币存款通过小QFII途径来投资A股市场,可分流的资金量无疑是非常有限的。并且,随着小QFII的正式推出,港股ETF在沪深两地挂牌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而港股ETF所吸纳的内地资金足以抵减小QFII所吸纳的香港投资者投资于A股的资金。更何况港股直通车计划也有望在作进一步完善后择机推出,不久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就在一次会议上建议启动港股直通车。而相对于后者,小QFII的利好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由于香港股市远远比A股市场成熟,使得香港的投资者更关注于本地市场,A股市场反而对于香港的投资者缺少吸引力。如今年7月上旬,CFA协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香港2010年金融市场诚信指数(简称FMI指数)调查的总体评级比2009年有所好转,同时77%的香港调查对象表示有可能或非常可能推荐在香港市场投资。而A股市场显然对于香港投资者缺少吸引力。因为与港股相比,A股市场不仅投机性十足,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等问题实在是太多,像创业板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可以达到上百倍,吓都能把香港投资者吓死了。香港投资者唯一可以看好的是,A+H股中,A股股价低于H股的那少许股票,但这类股票毕竟数量太少,而且折价幅度也有限,很难吸引太多的资金进入。


  黄湘源:处罚两面针为何避重就轻?
  立案3年,两面针的事情终于水落石出。让人惊异的是,证监会虽然认定两面针存在2003年度虚增收入和利润、2004年和2005年度虚增利润等3项违法事实,但是,除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警告和相应罚款处分,对其涉嫌欺诈上市的罪责却只字未提,两面针的主承销商、上市推荐人以及担负审计工作的会计事务所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两面针2003年年度报告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86亿元,净利润为4096.79万元。经证监会查实,2003年两面针通过虚假销售和少计广告费的方式虚增利润合计8851.61万元。这意味着两面针虚增利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2004年1月30日的上市。对于如此明显的涉嫌欺诈上市违法行为,虽然认定违法,却避而不谈违法的具体性质,且所作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又如此之轻,于理不合,于法不通。与两面针2004年上市时高达6.83亿元的募集资金相比,60万的罚款犹如九牛之一毛,即使加上对相关责任人的全部罚款,也是避重就轻,不仅起不到惩罚犯罪、以儆效尤的作用,反而会鼓励企业滥用虚假陈述、虚构利润,欺诈发行上市。
  现在的IPO因涉及股权转移、专利认定、业绩排名等一应弄虚作假的同类案例大有蔓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严肃追究两面针之类虚假陈述、欺诈发行的法律责任,不仅将起到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对IPO秩序和市场信用的最好维护,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好保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最近从江苏三友、苏州恒久,到两面针等一系列案件的处罚,尽管每一个的招股说明书都经立案查实存在证据确凿的严重虚假陈述问题,却没有一个是按欺诈发行、欺诈上市来处罚的。这是对IPO中的虚假陈述可以不再认定为虚假发行或虚假陈述,还是为了维稳的需要只能轻轻放过?
  或许有人会说,证监会对两面针不认定欺诈上市,并不妨碍投资者按欺诈上市对两面针诉诸法庭。这话就法律维权的角度而言说得一点也没错,从证券监管的角度而言则依然不是证监会推卸其责任的理由。诚然,今年5月刚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已将在涉嫌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等5类虚假陈述欺诈上市等情形列入立案追诉范畴。但是,法律维权的进步不应该成为证券监管退步的理由,即使司法和证券监管在某些程序细节上可能有一些具体的分工变化,也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明示于众。
  市场化发行必须以法制化为前提和基础,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对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和公允表达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对欺诈上市没有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对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没有严肃的法律追究的条件下,会有一步到位的市场化么?在笔者看来,建立在法制化基础上的市场化发行并不意味着证券监管可以退居二线。即使证监会有意仿效国际成熟市场通行的市场化监管规范,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像美国证监会那样用自己的名义对两面针之类证据确凿的虚假陈述、欺诈上市提起法律诉讼呢?尽管对于处在新兴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股市来说,不成熟是其与生俱来的最大特点,但是,容忍不成熟不等于就可以无原则地容忍损害投资者利益、也损害创业板形象的越轨行为。
  严刑峻法,是比严把发行审核关更有效的市场监管,强化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切实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也是提高新股发行上市质量,最大程度地降低因 信披不实、不规范和不及时而导致市场投资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和保障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最有效的保障。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