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FII获实质进展 险资或开始战略加仓_股票_证券_财经

小QFII获实质进展 险资或开始战略加仓

加入日期:2010-7-20 8:03:0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在港开人民币账户不受限 小QFII获实质进展
  策略转进取 QFII 6月坚守高仓位
  2400点一线屡屡出手 险资或开始战略加仓
  险企投资 股票基金反增逾2000亿
  上半年投资收益仅1.93% 2万亿保险资金急寻出口
  两万亿元险资配置压力大 相关投资政策有望调整
  178亿资金净流入逆转A股 红色七月可期?

  在港开人民币账户不受限 小QFII获实质进展
  《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明确,允许证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
  昨日下午,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与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在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以下称《清算协议》)。
  根据新修订的《清算协议》,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和提供各类服务,将不再存有限制,而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也可以通过银行自由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新修订的《清算协议》允许证券和基金公司开设人民币账户,这为香港的金融机构开发人民币产品,募集人民币资金提供了基本条件。
  香港证券业协会委员温天纳则指出,这意味着,近期在港盛传的小QFII,即在港中资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人民币产品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A股市场,其推出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近期,由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超均透露,中资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基金投资A股,已研究和推进得比较深入,小QFII一度引发香港投资者的无限憧憬。
  实际上,近月来,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内地股市深度调整后部分板块的估值优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外资金的目光。而内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因其内地背景成为海外资金投资内地的首选代理人。但目前中资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大多成立时间不长,资产管理规模更是远低于50亿美元的门槛,申请QFII牌照短期内难以完成,门槛稍低的小QFII便应运而生。
  不过,温天纳认为,在港中资金融机构被允许销售人民币计价的产品,距离可以将所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内地市场,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他指出,在香港,目前人民币投资渠道只有存款和债券,这两者收益率都非常低,如何开拓人民币投资渠道,将成为市场下一步探索的焦点。
  昨天,胡晓炼还与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就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签订了补充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就扩大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加强合作,同时在推动人民币在内地以外的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香港人民币市场平台的地位和作用。香港金管局指出,这是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了解,上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高速增长,结算额达706亿元,其中香港占比达75%。(上证)


  策略转进取 QFII 6月坚守高仓位
  QFII中国A股基金,在市场调整中艰难地坚持着自己的风格。
  来自理柏最新一期基金透视月报的数据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中的主动型基金在6月份大幅下跌7.05%,其组合净值的跌幅甚至超过被动型的QFII。而这无疑再次证明,在一片弱势之中,QFII中国A股基金依旧坚持着其一贯的高股票仓位策略。不仅如此,而且其组合风格在6月前已经转向了进取。
  根据月报统计,单纯追踪指数的被动型QFII中国基金,在6月份的平均业绩为下跌6.95%,小于主动型QFII基金7.05%的跌幅。整个上半年累计计算,被动型QFII基金与主动型QFII基金的累计跌幅分别达到27.77%及24.83%,均为A股市场的跌幅较大的基金类别。
  不过,风格稳键的QFII 基金在6月也遭遇了赎回的烦恼。根据理柏最新的资产数据分析,纳入统计的24只QFII中国A 股基金6月总资产规模初值,较5月修正后的数值微幅增加0.47%,达到了95.04亿美元。
  不过,上述基金净申购全赖在香港挂牌的iShare 新华富时A50 中国基金一枝独秀。若剔除该基金的申购额度,剩余的多家QFII中国A股基金的份额在6月份均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这和当月欧洲事件后,大批资金回流本土市场的说法不谋而合。
  与QFII中国A股基金相比,内地的各分类基金,6 月业绩表现虽然不佳,但都明显超越指数。货币市场基金当月成为唯一一类业绩为正的基金。而中国股票型基金中,除采取特殊投资策略的长盛同庆A有正收益,其余满盘尽墨。
  混合型基金则全军进入亏损状态,当月业绩表现无一为正。债券型基金今年上半年平均业绩以1.74%领先所有其他品种。混合型基金仅嘉实主题以6.34%正收益领先所有同侪。中国股票型今年上半年平均业绩大幅回落19.6%。不过,其和并不抢眼的QFII相比可能显得略有超越。
  不过,虽然份额上有所流失。但在有关监管机构的推动下,QFII未来的资金很可能将有所增加。市场普遍预计,证券监管部门最快可能于今年底推出有小QFII之称的新投资渠道。允许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中资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投资A 股市场。而早先已经有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募集资金通过QFII额度辗转投资内地A股市场的先例。
  另外,由于新渠道不分流现有的QFII额度,而是拥有自己单独的额度,在香港的活跃资金可以通过这一新的体制回流到内地金融市场,这很可能给目前比较被动的A股市场注入另一股资金活水。
  除了未来可能的创新机制外,6 月证监会在新批QFII 资格方面未有新的进展。不过,上半年来已有3 家外资机构先后获得QFII 资格。其中美国常青藤资产管理公司、日本达以安资产管理公司和法国欧菲资产管理公司均是在今年取得资格。(上证)


  2400点一线屡屡出手 险资或开始战略加仓
  2400点一线俨然已成保险资金加仓区。
  昨日,上证综指在跌破2400点整数关口时强势反弹,午后更是放量上攻,逼近2500点整数关口,传递出2400点下方投资者开始抄底的迹象。
  记者从一些基金公司了解到,作为股市主力军之一的保险资金已明显从前期的试探性买入转为开始战略加仓,在2400点以下时已多次抄底,包括申购基金和自购股票。目前国内几家主要保险公司的权益类仓位(股票+基金)大致在13%至14%的中性偏上水平,相较上月有所上升。
  险资此时加仓的理由不仅仅是对政策逐渐明朗的研判,也有对市场心态的把握,即当八九成投资者都看空市场时,就是险资由看空转看多的时候。一些保险机构表示,从跨年度的投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是一个赚钱的时点,市场若呈现稳步小涨走势,将是逐步企稳的信号。
  选股上,险资重点布局银行等金融股,以及估值便宜的消费板块。另外如昨日活跃的强周期性的煤炭股和前期跌幅较大的高科技、新能源等股票,也成为险资近期关注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保险资金下半年将面临较大的投资压力,预计超过2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迫切需要寻找投资出口,而这一数据在年初还是1.5万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股市逐渐回暖的背景下,不排除保险资金进一步加仓的可能性。
  保监会的数据还显示,保险公司上半年适时调整了投资结构,改善资产配置。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4.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其中,银行存款占比30.5%,债券占比51.8%,基金、股票、股权等权益类投资占比15.1%,其他投资占比2.6%。上半年,保险公司实现资金运用收益755.2亿元,其股票资产净值增长率好于上证指数,债券投资收益率高于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上证)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