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宝马在华的主力经销商,燕宝的扩张之路几乎已被豪华车零售终端的后来者奉为样板,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停工事件却把燕宝推上了风口浪尖。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6月21日上午,由于燕宝集团以大连燕宝管理层不配合审计为由就地解雇了大连燕宝的多数管理人员,大连燕宝曾一度停工。
随后,燕宝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媒体公关活动。6月28日,在北京昆仑饭店的咖啡厅内,燕宝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佑伟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反复强调:“我要澄清两件事情。一是大连燕宝并没有出现过停工,所有燕宝员工目前都情绪稳定、工作状态正常;二是燕宝从未拖欠过员工工资,滞后的奖金也已经补发给了所有燕宝员工。”
然而,作为一名亲历过大连燕宝停工事件的燕宝员工,张先生(化名)对李佑伟的说法却并不认同。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他形容为“依然心有余悸”:“燕宝集团高层带着十几个工作人员和二十余名彪形大汉突然就冲进了大连燕宝的办公室,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把几名大连燕宝的管理人员赶下了台。”张先生说:“双方的冲突颇为激烈。这些被赶走的人直到现在都没有拿到自己所有的赔偿金,仍在向燕宝集团追索中。”
同样的一场停工事件,在两个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当事人口中,却演变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燕宝恰似坐在了矛盾的火山口上。
根据公开资料,燕宝集团成立于1994年,最早为香港家族企业控股,1996年香港老板将燕宝全部出售给花旗银行,2009年10月花旗银行将燕宝51%的股份出售给美国McLarty家族,保留其余49%股份。据张先生介绍,McLarty家族上任后,即对燕宝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对原有燕宝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的削权举动,导致中外双方矛盾频发,危机一触即发。“大连燕宝事件,或仅是一个序幕。6月30日,燕宝北京区总经理莫国材也离开了燕宝集团。随着中外双方矛盾的加剧,或许会有更多的中方管理人员相继离开。”
倘若如此,燕宝将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
停工事件
据张先生介绍,大连燕宝的停工事件缘起于燕宝内部频繁的审计。事实上,此前燕宝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正常的审计。但自从McLarty控股之后,集团的审计变得频繁起来。“现在大连燕宝基本上一个月就会被审计一次。反复的审计不仅干扰了燕宝正常的工作程序,也令很多燕宝员工无所适从。大连燕宝的管理层只好以停工相要挟,以表达对这种审计方式的不满。”张先生告诉记者。
6月21日上午,在得知大连燕宝的不满情绪后,集团高层一行四十余人赶到了大连燕宝,以不配合审计为由,将大连燕宝的部分管理层解雇。据张先生回忆,当时集团高层指派了二十余名身强体壮的保镖,以制止罢工为理由,跟在大连燕宝的管理层身后,令其进行工作交接,当天即有7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迫离职。
随即,当天下午,燕宝高层就与大连燕宝的离职人员展开了谈判。“据我了解,双方的谈判焦点在于赔偿金额。离职人员希望讨要回自己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销售奖金、同业禁止补偿金和劳动法规定的相关赔偿金等。不过这一谈判却并不顺利。直到目前为止,每个离职人员都仅拿到了最初约定赔偿金的10%-30%左右,剩下的赔偿金是否能够支付现在还是未知数。”张先生表示。
张先生的担心从北京燕宝的另一位员工口中得到印证:“2009年收购燕宝的股份之时,McLarty家族曾承诺提高燕宝所有员工的工资待遇。为此,燕宝内部曾提交了数套加薪方案,但加薪一事却迟迟没有发布。不过,McLarty家族的上台却使燕宝内部的罚款项目变得愈加名目繁多起来。目前,一线销售人员被纳入罚款处罚范围的从销售接待登记的每个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到市场活动邀请客户出席率不达标等方方面面,可谓事无巨细。
上述燕宝员工的说法和李佑伟的解释再一次产生了矛盾。“根据中国市场的成熟发展,集团自去年开始加强公司管理,实行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制度,有些人不适应、选择离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李佑伟表示,“大连现在只有4位管理层人员离职,新的管理人员已经接任。目前,大连燕宝军心稳定,运作也十分正常。现在,燕宝员工正享受着更高的薪资待遇,所有提成加起来比原来都要高,大家工作情绪都很高涨。”
水土不服的外资“淘金者”
事实上,大连燕宝的离职员工并非第一批出局者。北京燕宝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McLarty家族接管燕宝之后,半年内已有多名中方高管相继离职。6月30日,燕宝北京区总经理莫国材也向燕宝集团高管递交了离职申请。
“与外国投资方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是促使我作出离职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正准备辞职的燕宝中方管理人员对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燕宝现任主席名叫Mark McLarty,是著名美国政客和商人Thomas Mack McLarty的儿子。在关于Mark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颇为引人注意:“因为在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经常会受到来自雇员盗窃及贿赂的困扰,麦克拉蒂聘请了Yena Huang——来自宝洁公司和惠而普公司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力资源高管,Yena Huang于去年11月份开始审计该公司1200名雇员的行为。”
也许,正是Mark对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的这种“原罪”思想,让他对中方员工相当不信任,并急欲将美国的管理方式复制至中国。
根据媒体报道,对于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是Mark上台以后最大的动作。Mark掌权以后,引入了集团CFO、售后和服务副总裁、人力资源副总裁、审计和策略副总裁、销售和市场副总裁。截至目前,集团高层仅保留了CEO、财务总监、内审总监和各地区分公司总经理。在燕宝集团高层大“换血”同时,Mark逐渐接管了燕宝核心部门,他将各分公司售后、财务、销售甚至人事部门都独立出来,由美国派来的副总裁统一进行管理,统一制定目标,各地总经理只有执行的权力。
“这些美国人对中国市场并不熟悉,他们制定的许多目标都是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比如美方要求我们将售后的毛利率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4个点,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中方管理层迫于业绩压力不得不辞职。”
张先生说:“这对于宝马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燕宝作为宝马在华最大的经销商之一,去年的销量约占宝马中国总销量的八分之一左右。倘若大批有经验的中方管理层离职,仓促上马的新管理层由于不了解市场情况也许将无法顺利完成宝马今年的销售任务。届时,大量的压库现象就会出现,对燕宝的资金链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宝马的品牌和销量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业内人士认为,燕宝的危机绝非个案。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加速入侵汽车流通领域,豪赌中国汽车市场,中外双方的矛盾摩擦也将逐渐显现。大连燕宝事件,即是这种矛盾的极端表现。
风险投资者的赌注
“欠薪和停工事件发生在汽车高端品牌的外资经销商集团身上,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资深汽车行业营销专家苏晖表示,“在豪华车销售领域,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而这样的份额还在不断扩大。对于更多的代理进口品牌的外资经销商来说,中国市场的潜力与机会毋庸置疑。出现这样的事情,充分说明了企业现有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产生了问题。”
据了解,Mark McLarty曾经供职于少数中国汽车零售业务的大型投资商之一的德克萨斯太平洋(601099)公司(TPG公司)。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这家收购公司拥有中国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40%的股份。中国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是一家大型汽车连锁商店,销售中档价位品牌汽车,包括别克、大众以及丰田等。该公司希望在未来数年可以扩大其现在拥有的230家店面至超过一倍以上。
据一位知情人士表示,TPG公司控股的中国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去年仅仅销售额就达到约50亿美元,同时利润也超过了1.3亿美元。TPG希望在未来的几年可以让广汇汽车公司上市。
以广汇的工作经验,让迅猛扩张成为Mark上任之后的主要任务。他曾经表示计划令燕宝2010年新开设25家分店,并试图迅速扩充燕宝旗下的代理品牌。据悉,Mark已与捷豹和路虎谈妥了销售协议,Mark甚至考虑让燕宝销售保时捷汽车。
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过于快速的扩张,燕宝现在的资金链已经相当紧张。可以佐证的一个事实是,燕宝欲在全国各地买地建店,但最后为节省资金却变成了租地建店。即便如此,燕宝今年的扩店计划也无一实现,仅在北京开设了一家沃尔沃品牌的城市展厅。“这也是Mark想方设法甚至不顾一切牺牲员工利益、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因之一。”
Mark的迫切或与其收购燕宝股份的资金来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悉,McLarty家族收购花旗在燕宝股份的资金并不是该家族的直接投资,而是引入了多家欧美风险投资机构,这其中包括美国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占有燕宝30%的股份。
“风投的性质决定了其投资汽车流通行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做大,然后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值。”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这种短期的投资理念并不适合需要长期稳定资金支持的汽车流通领域,因此很容易使劳资双方产生摩擦,造成投资方水土不服。”
由于中国汽车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近年来,外国财团纷至沓来。但是,汽车产业的零售方面直到最近仍然未被外国汽车经销商大范围触及。直到2005年,外资只限于可以拥有汽车经销商的少数股权。现在,汽车市场变得更加成熟,增长趋势的诱人使得一批先行的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存在的限制性政策投入了巨额的赌注。
这其中,一部分外资已通过合作、参股或者独资等多种路径,在实现了单点的稳定扎根之后,又通过经验复制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扩张。
然而,还有一部分外国资本却在以风投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涛认为,由于诸多外资是通过金融公司进来的,他们大多数只熟悉资本运作,却对汽车行业所知不多。短时间内,风投的进入会创造一定的资本价值,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加剧我国汽车产业损害的风险,对行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