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对刺激政策退出发表看法 中行:加息料缓行_股票_证券_财经

周小川对刺激政策退出发表看法 中行:加息料缓行

加入日期:2010-6-7 8:12:5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楼市软着陆 加息料缓行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实现软着陆,全年信贷增长不会与年初目标有太大出入;预计加息将适当放缓,但不排除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中行净息差水平全年将保持稳定态势,信贷风险基本可控。
  加息与否
  关键看宏观调控整体效果
  中国证券报:温家宝总理认为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中国不宜过早退出刺激政策,市场猜测中国加息会延后。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礼辉:中行年初预测货币政策调控将主要采取数量型的政策工具。今年以来,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回收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市场资金总体适度,部分中小银行在部分时点上流动性趋紧。我们预计未来不排除有1-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当然,这要基于整个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
  对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我们原本预计下半年可能会有1-2次提高基准利率的机会,可能是27个基点,也可能是54个基点。央行会否加息,关键要看宏观调控的整体效果,尤其是物价上涨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物价上涨趋势与三四月份相比有所回落,央行可能会放缓提高利率。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看待目前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李礼辉: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两大问题亟需解决:首先是防止房地产资产泡沫化。前一段时间,政府出台了房地产调控的一系列措施,目前房价快速上涨趋势得到了遏制,成交量在减少。我们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最终效果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其次是保护产业健康发展。中国的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保护这个产业发展是很重要的。我们所有的措施都应着眼于实现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以促使房地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行对所有房地产贷款包括对公司客户的房地产贷款和对个人的住房贷款进行了压力测试。测试分三种情景,包括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重度压力。重度压力指房价下跌30%、基准利率上涨1.08个百分点。在重度压力的情况下,中行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会上升1.2个百分点,对全行的业绩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中国证券报:随着通胀预期加剧以及对房地产的信贷调控,今年的信贷增长是否会低于年初设立的7.5万亿元的目标?
  李礼辉:今年的实际信贷投放和年初设立的7.5万亿元目标不会有太大出入。从信贷投放绝对量来说,7.5万亿元的信贷增长确实比较高,但这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证刺激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效果。信贷高峰形成在2009年,之后会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应该说,今年确立的7.5万亿元信贷增长目标和我国预计8%-10%的GDP增速是匹配的。今年的信贷投放更多是为了满足开工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防止形成烂尾工程和半拉子工程。从目前经济增长看,为防止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宏观政策措施应强调适当、适度以及灵活性。我们认为,7.5万亿元的信贷增长目标是适度的,实际操作中新增信贷规模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但是不会过量。
  净息差全年基本持平
  中国证券报:由于信贷投放受限,银行更多将资金投放到货币市场,同时银行资金成本却在提高。这是否会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李礼辉: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提高利率揽存,但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吸引社会资金。去年以来,中行长期贷款投放占比有所增加,按照期限匹配的要求,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今年,中行积极吸收期限较长、稳定性较好的保险机构协议存款。对于这部分存款,银行支付的利率相对较高。目前中行协议存款占比适当提高,但是协议存款总体所占比重不大,对整个银行资金成本有1-2个基点的影响。
  资金成本上升,会带动贷款成本的上升。中行已经在业内率先对贷款利率做出调整。比如,房贷利率从以前的7折优惠收紧到8.5折。随着信贷资源的紧张,银行对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在提升,所以银行息差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进入二季度以来,中行净利息收入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中行的净息差水平预计全年将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信贷成本能够控制在0.5%左右。
  中国证券报:5月中旬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蹿升,尤其是大行由之前的拆出资金变成融入资金。请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银行流动性是否趋紧?
  李礼辉:从银行整个资金池看,国内银行目前流动性较好。国家通过数量型工具收紧市场流动性,对不同的金融机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小银行受到流动性压力比较大,大银行包括中行在内压力比较小。
  目前银行体系内流动性已经由过去的宽松,发展变化到现在的适中,不排除未来个别银行在某些时点流动性趋紧。这必然导致同业市场利率抬升。
  另外,由于存贷比不能超过75%等监管指标的限制,银行资金不可能全部用来放贷,部分资金流向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银行重要的资金配置渠道。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的上扬,这有利于增加银行收益。
  不担忧信贷风险
  中国证券报:去年信贷增长达到9.59万亿元。其中,中行增长最快。投资者对如何保证信贷质量有些担忧。中行会采取何种措施防范风险?
  李礼辉:中行去年人民币贷款增长49%,是所有银行中增长最快的。这主要是考虑到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在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的同时,我们坚持信贷标准不放松、坚持集中审批不改变,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资产质量稳步提高,信用成本得到控制。我们实行了更加严格的信贷组合管理。根据信贷结构调整要求和信贷组合管理要求,把信贷资源具体分配到行业、区域、客户和项目,符合国家政策的企业和项目以及中小企业会得到优先配置。对于市场风险,我们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采取严格的措施防范汇率波动、利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中行的多元化、国际化程度最高,投资银行、保险、租赁、直接投资等业务以及海外经营所面临的风险类别有所不同,今年我们将以并表管理为切入点加强对集团的整体风险管控。
  中国证券报:欧洲一些国家相继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目前中行在欧洲五国的风险敞口情况怎样?您如何评估这方面的风险情况?
  李礼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行对欧洲五国持有的债券余额为6.93亿美元,比去年底减少了3亿多美元。这是中行主动减持的结果。在减持中,中行没有出现损失,还取得了一定收益。
  目前,中行持有的欧洲国家债券占中行全部外币债券余额的21%。这个比重不大。对包括欧元债券、美元债券在内的所有外国债券,中行进行了严格的风险审查,内部也有严格的估值程序。
  从目前情况判断,总体风险可控,不需要增加计提债券拨备。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看待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李礼辉:去年,中行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贷款率仅为0.05%。
  当然,地方融资平台存在潜在风险。中国银行执行严格的准入管理,采取名单式控制,注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身和项目的偿债能力及现金流。在贷款投放上,中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92%集中于地市级和省级平台,只有8%左右是投向了县级平台,其中,约有八成是在全国百强县。所以,中行地方融资平台的总体风险可控。
  中行已经开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逐笔开包重检工作,并要求分行对存在潜在风险的贷款,采取增加偿债主体、增加担保主体、增加有效抵质押品以及主动压缩退出等措施,缓释和化解风险。这项工作将在6月底前完成。(中国证券报)


  二次探底逼近 各国央行忧心赤字财政
  央行的技术官僚在公开场合言及财政政策时,一般都三缄其口。这不仅因为央行官员谈论财政问题有越俎代庖之嫌,更重要的是公共财政在各个国家都是敏感问题,一言不慎就可能掉入不同政党和利益集团的政争之中。然而,今年以来,中央银行圈子里最流行的话题就是政府赤字和主权债务。这也表明,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主权债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各国货币当局不得不直面的一大问题。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是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年初以来,他几乎言必谈主权债务风险和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问题,试图抓住一切机会,敦促欧元区国家政府拿出政治勇气来削减赤字,但他的声音一次次地淹没在各国政客的相互攻讦之中。
  欧央行宣布购买欧元区国家的政府公债,这当然是无奈之举,但也给了欧洲央行极大的发言权。5月31日,特里谢称,在货币同盟之外,欧元区还需要一个财政同盟,以监督和审核各国财政政策的实施,这在欧洲债务危机的政策讨论中,无疑是最为激进的声音之一。
  更具争议的是英格兰央行行长默文·金。在刚刚结束的英国大选期间,金多次批评前首相布朗及工党政府的财政政策。他直言不讳地称,高企的财政赤字是英国经济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英国国债完全可能失去AAA评级。
  相对于欧洲同行,美联储和伯南克不那么显扬,而这并不能掩饰其对美国公共赤字问题的焦虑。今年4月,美国国会成立一个两党联席的财政责任和改革委员会,会上,伯南克着实说了一些对白宫和国会来说不太中听的真话。
  他的讲话大概表达了几层意思:按照目前的增速,美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难以持续;除了危机引发的税收减少、开支激增等周期性因素,随着美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结构性赤字将越发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如果奥巴马政府不能采取迅速有力的措施来削减赤字,投资者将会丧失对美国国债的信心,这本身即对美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
  伯南克的此番讲话,发生在美国历史性的医改法案刚刚通过之际,而其主要观点即在强调新法案对于美国公共财政的不确定性,这无疑是在提醒美国政府和国会:医疗改革的方向可能出了问题。这与完成历史性突破后奥巴马政府内弹冠相庆的气氛并不合拍。
  希腊债务危机可能是全球主权债务问题的冰山一角。身为技术官僚的央行官员,不过扮演了矿井中预报风险的金丝雀角色。伯南克们的种种表现,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状况迅速恶化,可能形成全球金融新的系统性风险。
  目前关于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的国际共识,一般基于1997年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确定的标准:即一国公共部门债务余额不超过GDP的60%,而年度预算赤字则不超过GDP的3%。然而,IMF的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中鲜有达标者:美、英、德、法、日五国2010年预算赤字分别达到GDP的11.0%、11.4%、5.7%、8.2%、9.8%;而五国截至去年年底的公债余额占GDP比例分别为83.2%、68.2%、72.5%、77.4%、217.7%。
  更坏的消息是,全球金融危机仍一眼看不到尽头,激进财政政策的退出依然遥遥无期,这也意味着,发达国家在中短期内仍需要维持较高的财政赤字,并最终将债务总量抬升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同样根据IMF的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上升约20%,而当前的政策持续下去,2015年这一比例还要再上升近20个百分点,即达到GDP的110%。
  历史经验证明,主权债务危机从来都是祸不单行,其结果几乎必然引发银行危机甚至货币危机;如果希腊的惨痛教训在美、英上演,势必引爆又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甚至倾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主要贸易赢余国和外汇储备国的东亚国家中,中央银行家们开始感到忧虑了吗?(《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胜寒)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