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用内幕交易窝案更多内情正在揭开。本报昨日刊发的《国资公司疑为中山公用案“大老鼠”》报道引起各方强烈反响,暴赚7600万元的振业投资成为“众矢之的”,振业投资法定代表人跟中山公用有着怎样的渊源?谭庆中、郑旭龄以及被中纪委带走的中山市长李启红与它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每日经济新闻》对此继续展开调查。
记者从中山工商局查阅的登记注册资料显示,振业投资是中山实业绝对控股的,而中山实业又是由“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100%控股的一家国有独资企业。
由于中山公用曾经的大股东公用集团,以及随后专门为重组专门成立的中汇集团,都是中山市国资委绝对控股的企业,按常理分析中山公用(000685,收盘价16.92元)的控股股东中汇集团跟振业投资大股东中山实业的关系是类似“兄弟”单位。
中山实业属中汇集团代管
兄弟单位子公司在重组前后精准买卖大赚特赚,本已十分可疑。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中山实业跟中汇集团绝非兄弟单位的关系如此简单,振业投资大赚特赚或是重组方中山公用大股东——中汇集团一手导演的。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曝料称,中山实业集团实际上是由中汇集团代管的企业。
对于此说法,记者从中汇集团网站得到证实,在其网站首页左边一个名为“其他企业编”栏目中,明确注明中山实业是中汇集团代管的企业。
在公用集团 (中汇集团前身)发展历程介绍中,甚至有振业投资成立的信息,在“2006年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条记录,“9月19日,经国资委批复成立中山市振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从振业投资工商注册情况来看,它似乎跟公用集团似乎完全没有关系,为何在发展历程中会有关于振业投资成立的记录?联系前述的代管关系,难道振业投资从“出生”开始,到随后的融资、二级市场购买、获利抛售动作都是中山公用大股东——中汇集团一手“操办”?
此外,还有一项证据更能说明问题,振业投资工商资料显示,其法定代表人为张来明,经过记者进一步调查,张来明目前正在中山公用任职。
张来明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今年4月26日,他接受中山市当地媒体采访,其身份为“中山公用集团物业开发事业部经理”。张来明与中山公用的关系,从公开资料来看,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在中汇集团的网站上,有一篇名为《成功召开中山公用事业集团2007年度工作会议》的文章,这篇文章作者正是张来明,此会议召开时间为2007年3月。
此事脉络似乎变更加清晰,中山公用大股东中汇集团代管中山实业,中山实业又成立振业投资,振业投资随后又精准踩稳中山公用重组的节奏,大赚7600万元,这岂不是赤裸裸的内幕交易?其中,中山公用大股东中汇集团董事长——谭庆中,正是关键人物。
李启红、谭庆中系内幕知情人
资料显示,谭庆中曾担任银河证券中山营业部总经理,2003年4月9日又被任命为银河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权。直至2005年底,谭庆中始终没能被扶正;随后,谭被派往香港学习,银河基金总经理一职由陈江浩代行。
谭庆中并未在香港待太长时间。2006年5月7日,一纸任命将谭庆中推到中山市公用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位置上。有意思的是,谭庆中一直以资本高手的形象示人并没有经营实业的经验,此次担任大型国企一把手的任命颇为神秘。
“其实当时中山公用已经开始考虑重组,谭庆中就是被点将操盘此事,而当时主抓重组的领导正是李启红。”一位中山当地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
李启红履历显示,2006年12月,其出任中山市代市长,随后在2007年1月转正,重组中山公用正是其上任后在资本市场上烧的第一把火,整个重组过程自然由其掌控。
在中汇集团网站首页的 “集团动态”一栏,一篇名为“市领导到公用集团(注:即中汇集团)调研”的新闻报道引起记者的注意,这篇发布时间为2007年2月3日的文章显示,当年2月1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李启红,和时任国资委主任黄国庆等人到公用集团调研。在调研会上,时任公用集团董事长的谭庆中就提出了“推进产权结构改革;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利用资本运营手段实施资产重组”。
李启红当时对谭庆中提出的产权结构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并明确表示,“公用集团提出的水务整体上市、投资天然气项目、重组旅游产业、收购证券公司、拓展新兴产业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按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推进实施。市委市政府拟成立利益协调机制,对资源与规划集中收权,对公共财政和公共事业逐步放权。公用集团可以就如何调整财务结构、产权结构改革、股份制改造等提出详细的方案上报政府。”
“中山公用是在2007年7月份停牌宣布重组,随后8月份披露具体方案拟收购公用集团拥有的水务资产和广发证券15%股权,这与李启红讲话里的内容不谋而合。”深圳一位资深私募人士分析称,上面这段讲话无疑说明中山公用集团很早就有整体上市的计划,而李启红和谭庆中就是第一手内幕知情人。
颇具戏剧性的是,2007年3月6日,中山公用还发布公告称,“经向公司经营层、控股股东征询,本公司经营活动正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