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如何长治久安 胡立阳:机会 李志林:筑底四因素_股票_证券_财经

水皮:如何长治久安 胡立阳:机会 李志林:筑底四因素

加入日期:2010-6-5 11:21:3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水皮杂谈:房地产市场长治久安的保障
  叶檀:新股破发并不是市场化的成功
  李志林:后市关注大盘艰难筑底的四个因素
  应健中:A股虚势等待农行上市
  花荣:想当下半年的股市赢家吗?
  应健中:2481点不破 就可以考虑战略性建仓
  金岩石:集体开发商时代 调控让住房更美好
  国信证券何诚颖:农行上市或成银行股走势拐点
  胡立阳:2571点以下都是买入良机
  谢百三:上海房产税引起全国关注 股市何日会好

  水皮杂谈:房地产市场长治久安的保障
  在无法无天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从小就没有感觉的所谓的法其实是缺乏敬畏之心的,不要说很多的时候无法可依,即便有法可依的时候也会想方设法绕过去,下面的人是这么想的,上面的人也是这么想,反正法这个东西是对人不对己的。
  物业税的话题说多了,大家发现于法无据,基本是一批法盲在胡说八道,于是便有人提出房产税,如果说提出的初衷是将1986年国务院就通过的房产税暂行条例落实到位的话那倒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可惜的是初衷并非如此,出发点是可以绕过物业税于法无据这道坎,这到底是算有法治意识呢,还是在玩弄法治意识呢?
  房产税针对的是营业用房,按规定,居民用于出租的住房必须缴纳12%的房产税,如果是无租用房则须缴纳房屋剩值的1.2%,但是现在征缴的情况又怎么样呢?根据一般的经验,租客除非是单位,否则如果是私人对私人的话,那么这12%的房产税根本就没有人会去主动缴纳,不是房东推房客,就是房客推房东,《华夏时报》的记者调查了北京的情况,北京现有的出租房多达135万套,但是纳税的金额不到8000万,连出租的正经的营业用房大家都在避税,如果房产税扩延到非自用房,征缴的难度就更可想而知,现在做不好或者说没做好的事怎么指望以后就会做好了呢?何况难度不是小了,而是大了。
  法是什么?
  过去说法,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现代的说法,法就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分寸、尺度,集体意志的表现。立的法就是要执行的,否则连放屁都不如,但是如果执行不下去,那么不如放屁。
  当初,大陆的中国人大要为反分裂法立法,台湾地区的民意反应强烈,按照我们的逻辑,根本轮不到台湾地方如此紧张,因为这是一部中国法律,台湾方面口口声声一边一国,大陆立法又关你何事呢?但是这种逻辑是我们这些从小在无法的环境中长大的人的逻辑,而在台湾地区的老百姓意识中,只要大陆立法,那么就是有法可依的,执法必严的,以后台湾搞分裂就是违法,即便这个法是大陆立的,大陆也可以据此打击分裂行为,这就是法的效应,可以跨越种族、地区、宗教,甚至国家。
  2004年以来,国家一直在进行宏观调控,效果时好时坏,政策摇摆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尽管我们的GDP每年都在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但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却表现反复,暴涨暴跌成为常态,涨的时候全球第一,跌的时候也是全球第一,好像金融危机没有发生在美国,也没有发生在欧洲,2008年和2010年都发生在中国,为什么会这样?简单地说,看得见的手太勤快,操作太频繁,太不甘寂寞,看不见的手被挤到了边缘,发挥不出太多的作用,市场的不确定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如果凡事讲法,早早的就立法禁止炒房,还会有这么多的麻烦吗?还用征什么这个税,那个税吗?中国的土地本来就是国有的,中国人在这个国有的土地上居者有其屋不是国家应该保证的基本权利吗?
  高房价的背后其实是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炒房成为富人资本增值的游戏,现在房价就算跌50%,穷人也是买不起的。立法禁止炒房实际上是保证富人和穷人拥有基本的生存空间,富人不可能达到对公共土地资源的无穷占有,有钱也没用,否则,理论上讲,比尔·盖茨联合巴菲特可以把整个北京买下来,或者把整个通州买下来,让北京人的户口都变成河北的或山西的,这可能吗?
  中国这么多人口的国家,又要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人民的口粮,对人均住房面积作一定的约束是必要的。我们提倡90和70%的意义也在于此,那么为什么不升华为国家意志,以立法形态固化呢?为什么不限制超大超越社会实际承受能力的住房开发呢?为什么人均70平方米可以是免税指标而不可以成为限购性指标呢?要让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环境,必须要有立法作为保障。


  叶檀:新股破发并不是市场化的成功
  让我们向具有特色的新股发行市场化致意。
  新股大量破发,被视为新股发行市场化成功的标志;新股破发的背景下继续发行新股,被视为管理层推进新股市场化改革的勇气。
  这是颠倒黑白的说法。在发行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情况下,在发行市盈率上升对所有一级市场有利的情况下,所谓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发行市场利益链的成功,所有机构与原始股权投资者都能从高发行价格中获益。而所谓的市场化,只在发行市盈率上放弃了强制定价式的窗口指导,而在上市审核、地区平衡等方面一切照旧,使得发行市场化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绝佳借口。
  上市公司自然希望发行价越高越好。截至5月末,已经上市的71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额高达277.2亿元,平均每家超募近4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发横财,买房买车,大把撒钱。由于投行业务竞争激烈,投行人士对于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要求几乎来者不拒,在成长性等概念上涂脂抹粉忽悠世人。
  对于承销商而言,高市盈率发行同样是发财良方。在现有募集资金的需求上,保荐人对超募部分往往是额外收费,比如基础募集部分保荐费率往往为1%~4%,超募部分甚至能达到10%~15%。除了保荐收入外,承销商的承销费用通常是承销金额的1.5%~3%之间,而2009年至今年景大好,发行价格如此之高,承销费率自然水涨船高。根据WIND的统计数据,2009年,111只新股共募集资金2021.97亿元,承销费合计53.15亿元,平均承销费率为2.6%。今年前5个月发行的152只新股共募集资金1906.94亿元,承销费合计65.69亿元,平均承销费率上升为3.4%。
  这些承销商忠实地执行了把幸福留给自己、把痛苦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宗旨。以今年前5个月承销规模最大的华泰证券为例,金额达到195亿元人民币,承销商海通证券由此在承销规模上排名第一,获得了约5亿的承销费用。但华泰证券留给投资者一地鸡毛,3月1日以每股20元的发行价登场,在23日蹿升至23元的高位后直线跳水,到昨天已经跌到14元,所有被花好稻好的分析忽悠进场的普通投资者欲哭无泪。
  据说,新股发行改革最大的成果是采用询价机制,改变了以往由监管层看守价格的弊端。但目前的询价机制存在严重的制度性弊端。
  A股市场的新股由264家询价机构主导,这些机构必须向上报价才能获得新股配售权,但这些机构不必参与购买,他们不必对过高的报价负责,却对发行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责权利严重不对等。可以想象,报出高价而不必对价格负责,又能讨好同行,为日后自己承销、上市留出余地,如此一举数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发行人、保荐机构与询价机构一团和气,各取所需,结果是惊人的--在中小板上市的海普瑞获得211家机构提供有效报价,最高报价竟然达230元,平均报价高达170元左右。
  中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失信之事比比皆是,在询价机制上却大放羊,实行责权利完全不对等的市场化,与中国的市场完全不符。
  把主要责任推给投资者也是不负责任的,比如投资者偏好冒险,嗜好打新等等。既然在大多数时候中国新股发行存在一二级市场溢价,既然新股发行数量的行政管制与事实上的不退市造就了畸形的市场,既然保险等大机构都在打新,凭什么要普通投资者放弃打新?中签的普通投资者应该做的是,新股上市第一天就抛售,绝不抬轿子。
  从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实证统计结果看,在2006年6月到2009年6月发行的223只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半,其中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9%。从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的分析研究结果看,从1991到2009年期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接近甚至超过60%。认清圈钱本质,不要在二级市场轻易购买新股。
  激励机制扭曲、制度设置不合理、上市受到严格的行政审核,但审核者不必对造假者负法律责任--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成功了吗?(每日经济新闻)


  李志林:后市关注大盘艰难筑底的四个因素
  虽然3181点以来的下跌行情至今没有一天收盘跌破2530点,虽然每每靠近2500点时都出现绝地反击,似乎市场各方很在乎2500点大关的得失,但是为什么指数始终受抑于五天均线,无法形成有气势、有力度的反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宏观调控的两难致使政策和消息的多元性和飘忽性。今年以来有时说要做好经济二次探底准备、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有时又说当前的重点仍是防通胀;有时说目前谈刺激政策的退出为时尚早,有时又说加不加息主要取决于国内物价水平;有时强调保增长,有时又强调抑过剩;有时强调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有时又强调要防止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过大;有时要防资产价格泡沫,有时又要防经济滞胀。这相对于2009年围绕保增长这个中心,所有的政策都体现稳定性和连续性而言,近来的基本面上表现出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即多元性和飘忽性。在此状况下,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便很容易将各种政策、消息都加以偏空的解读,造成下跌容易反弹难。
  高企的房价不跌,股市压力难除。自3181点的单边下跌始于政府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奇怪的是,在国十条和各地政府实施细则相继发布后,哪怕征收房产税的消息满天飞,房价依然坚挺,只是成交量大幅萎缩而已。但股市反映却雷厉风行,立竿见影,房地产股价普遍被腰斩,股指一个多月暴跌22%。投资者既恐惧国务院同意房产税改革的政策高层次性,又忧心于逐步推进过程的漫长性,以及房价不跌还将引发调控政策层层加码的危险性,因此,在房产税靴子正式落地之前,场内外资金不敢轻易进入股市,股市颓势难以扭转。也即,与目前房市政策观察期相适应,股市震荡筑底也是走一步看一歩。
  市场扩容步伐不减。今年是股改的最后一年,流通市值比例将从去年的70%上升到90%以上,这本身就是一次天量扩容,照理应减缓股市的IPO和再融资才是,但实际情况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每周依然发行和上市各8-9只新股;沪市主板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宁波港、唐山港等大盘新股即将发行上市;各大商业银行即将再融资,总量高达几千亿,造成短期市场供大于求,40%的新股破发。市场要真正确认底部,或许要等到夏季大扩容的高潮过后。
  欧美股市仍处高位,也使A股不敢轻举妄动。尽管经济一枝独秀的A股市场至今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高点还跌了60%,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股市只跌了30%,主权债务危机重重的欧洲股市只跌了20%,应该说A股市场完全有理由达到4200-4500点左右的相对应水平,然而现在连2500点都岌岌可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关方面把今年以来从3306-2482点25%的下跌一味归咎于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而欧美股市现在都处在高位,前不久暴跌后现又出现了大幅反弹,这样,每当隔夜欧美股市跌,A股就跌得更多;欧美股市大涨,A股就高开低走担心它们当晚补跌。欧洲债务危机已成了A股市场不正常下跌的遮羞布。
  但是我相信,无论底是在2500点还是在2200点,无论从经济、上市公司业绩、平均15-16倍市盈率的估值,还是与国际国内股市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此区间内建仓无疑是又一次类似于2008年买房或抄股市1664点大底的机会。(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