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看多、熊市看空都是正确观念。但股市中最常见的错误是过分看多,过分看空。当前市场很容易犯错的现象是过度看空,过度恐慌,这对投资决策不利。 其一,对房产税过度恐慌。这次房地产调控最有杀伤力的是房产税信息。房产税如果实施对当前抑制房价上涨当然有效,对股市却是负面因素。但目前股价完全超出房产税利空的打压程度,市场对房产税敏感、恐慌过度了。按照媒体流传的几个版本,对"新购买"房征房产税,或对"三套房"以上的征房产税。如果这些版本兑现,那么现有房价不可能大跌,也不会再次大涨。因为大部分有一套或二套存量房的居民可以安心,能够交房产税的只是少数有钱人。这种房产税对目前房价上涨,经济过热具有抑制调控作用,对经济具有利大于弊的作用。对房地产股有负面因素,股价下跌可以理解,但银行股由此下跌就反应过度了。中国所有居民买房资金中用于银行贷款的占比只有50%左右,换句话说,房价跌破50%才会跌到银行的贷款。这不可能。还有,银行贷款结构中,向开发商和居民个人贷款总量只占全部贷款的25%。即使房地产低迷,银行资产质量基本不会受大影响。这些正常客观的信息在媒体上,在股评家的评论中几乎看不到,人们只能看到房价调控将会引发可怕的股灾。 其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问题,对央行加息预期等等。媒体报道大部分夸大了恐慌情绪。比如周四各大媒体说地方借债四万亿预增到七万亿,危机一触就发。看了通篇报道,笔者发现该文章的作者除了把原来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数据重抄一遍之外,连借贷债务和发债债务的金融常识都混为一谈,都不懂。在没有分析这些债务主体和对应的资产项目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敢断言"危机一触就发"。事实的真相是,从去年下半年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就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清理、检查。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项目都处在安全范围之内。国务院近期就这些问题又采取多项防范措施。中国无论地方还是中央借债用途是基础设施建设,负债比例全世界最低,负债用途与欧洲国家用于高福利支出完全不同。那些财经记者或股评家对融资平台的项目从来不讲,就大讲危机来临,令人遗憾的是,反映真实情况的国家统计局数据被评论人说成"造假"。这是市场恐慌的表现方式。 市场过度恐慌的案例还有,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恐慌,对世界经济重陷危机,或二次探底的恐慌等等。这种过度恐慌情绪在熊市中最常见,等到牛市来临,同样的事情,又会被当成利多过分宣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