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各国决策失误 第三次大萧条酝酿中
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后,美国经济有没有走出低谷?欧债危机会不会拖累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全球经济到底会走向何处?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就是经济学家和各国领袖谈论的焦点话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则坚持其悲观的论点。在6月27日发表专栏文章中,克鲁格曼表达了对于一些国家过早展开财政紧缩政策的担忧,称决策失误可能会触发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大萧条,并指出数百万失业人员将会为决策失误付出代价。
处于第三次大萧条初期
提到经济大萧条,人们可能会马上想到电影大师卓别林的代表作---《摩登时代》。《摩登时代》对上世纪20年代末世界经济大萧条做出了深刻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经济衰退很普遍,但经济大萧条却很罕见。经济历史上只有两次经济衰退在当时被广泛地描述为大萧条。第一次是在经历了1873年的经济恐慌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市场不稳定时期;第二次就是1929年至1931年金融危机后大量失业人员无法就业的困难时期。
克鲁格曼指出,不管是19世纪的长期低迷还是20世纪的大萧条,它们都并非发生在经济持续衰退时期。相反,当时都包含了周期性的经济增长,但那些经济改善并不足以弥补最初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害,而当前,我十分担心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大萧条的初级阶段。如今的情况看起来更接近19世纪经历的长期低迷期,尽管形势没有像20世纪大萧条时期那样严峻,但本次大萧条的代价,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数百万受失业困扰的人民来说,仍然是巨大的。
决策失误导致经济大萧条
在克鲁格曼看来,第三次大萧条主要是由决策失误引起的。世界各国政府现在均表现出对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而事实上,真正的威胁却来自通货紧缩;各国领袖都在宣扬收紧开支的必要性,而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支出不足。这一切在上周末让人深感失望的20国集团峰会上均得到了生动体现。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克鲁格曼就一直鼓吹各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帮助全球经济免于全面崩溃。事实上,在2008年底、2009年乃至今年,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规模惊人的经济刺激方案。
与前辈们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上调利率不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本次危机时期均大举下调利率并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信贷市场,并且与以往政府在面对经济下滑时竭力平衡预算不同,政府明智地选择允许赤字水平上升。可以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已于去年夏天结束。克鲁格曼指出。
然而,欧美各国失业率、尤其是长期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且并没有迹象显示失业率在短期内能够迅速下降。而同时,美国和欧洲似乎都正在走向日本式的通货紧缩困境。面临这种严酷的情况,人们可能会期望决策者意识到他们在推动复苏方面做得还不够。而事实却相反,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国家的决策者都日益关注财政紧缩计划并且趋向于按传统观念平衡预算。
克鲁格曼表示,各国如果过早实施财政紧缩计划和退出经济刺激,那么为这一政策埋单的只能是那数百万的失业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要持续几年处于失业状态,甚至有一些人永远无法再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尹中立:房价上涨拉大收入差距
从总体上看,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是居民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比例下降,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占比不断上升。形成这种分配结构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开始参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住房制度的市场化与货币化,该目标于2000年基本实现。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完成,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前的单位分房变为自己到市场去购买住房,使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房改之前,居民用于住的支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房改之后,此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迅速增加。1998年前,全国住宅销售收入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一直为5%左右,1998年以后迅速上升到15%以上,2009年达到36.8%。
住房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土地出让制度相应发生变化,政府可以通过出让土地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在1999年之前,只有深圳等个别城市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城市开发的资金来源。1999年之后,政府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获得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多。199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仅68亿元,2000年土地出让收入为595亿元,2001年为1295亿元,2002年为2416亿元,2003年为5421亿元,2009年为1.5万亿元,几乎以每年增长1倍的速度增长。在不少城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超过50%。这些收入对于政府来说是新增的收入。
当然,房地产开发商是这个过程最大的受益者,他们通过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获得丰厚的收益。从每年公布的财富排行榜就可以看出,最近几年财富排行榜中的前100位富豪,大多数与房地产业有关。
通过对比住房制度改革前后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住房制度改革之前,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在1998年之前基本上不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后,随着土地价格的大幅上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程度越来越深,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格局。
简单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房改后的十年间,有多少财富从居民手里转移到了政府和企业帐下。从行业内的经验数据看,建筑成本大约占住房销售收入的30%,将每年的住宅销售收入减去建筑成本得到的住宅开发毛收入就是政府与企业通过出让土地及房地产开发获得的收益(其中有一部分财富通过拆迁回到了居民手里,这部分数量不大,可以忽略不计).1999年至2009年,住宅销售收入共计14.31万亿元,将此数乘70%得10.02万亿元。
为了进一步说明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财富重新分配的事实,笔者将数据进行还原,将每年的商品住宅的住宅开发毛收入从政府储蓄与企业储蓄里减掉,再将住宅开发毛收入加到居民储蓄里去,在确保总储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储蓄作结构性调整。结果发现,修正后的居民储蓄占总储蓄的比例在1999年前后基本上保持不变。1999年之前的居民储蓄占总储蓄的比例的7年算数平均数是50.1%,1999年之后的7年算术平均数是51.0%,几乎完全相等。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导致1999年前后居民储蓄占总储蓄的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及房价上涨。那么,要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就应该在这两方面做文章,在此提出几点思路:
与土地有关的制度重建。从国外的经验看,在土地私有制国家里,普遍强调土地的共有属性,用不动产税、遗产税等方式来实现土地的共有属性目标。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国家,更应该强调土地的共有属性,这是我国有关房地产领域制度建设的立足点。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现在将住房制度退回到1998年以前的状态是不现实、不理性的。笔者认为可以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比如,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住房保障建设,或将土地出让金封闭运行。可以参照香港的做法,设立土地基金,让土地收入在阳光下运作。这样可以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应该将50%以上的城市居民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内。
在涉及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住房用地应该减免所有的费用成本,政府也应该用财政支出来建设部分住房,供低收入群体使用。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有所作为,已经出台很多政策。笔者想强调的是,这些政策并非短期的应急之策,而是长期需要落实的政策。
桂浩明:别寄望管理层救市
世界杯魔咒是否真的存在,需要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来证明。不过,当下世界杯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而境内股市似乎也的确是像着了魔一样,成交日渐清淡,并且跌势不止,屡创新低。
人们注意到,自4月份房地产调控大规模进行以来,股市就开始了持续下跌,这个势头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改变。在此期间,人们也看到了一些向好的政策信号,甚至感受到了原先的一些紧缩政策有放松的迹象出现。至少,在目前阶段,包括房地产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继续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据此,一些投资者认为大盘有足够的理由在这里构筑底部,并且引发反弹。而事实上,反弹也确实有过,但力度都很弱。尽管从形态来看行情是有一种筑底的样子,但其交易重心却在不断下降。就整体市场而言,大盘的弱势格局并没有改变。同时,人们还担心因为弱势的长时间延续,会使得股价出现松动,一些原先估值较高的品种会因此而形成较大幅度的补跌,造成行情再下台阶。果然,本周二,大盘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为什么在市场环境并没有继续恶化的情况下,股市仍然会表现得如此疲弱,并且继续向下破位呢?应该说两方面的原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是随着紧缩政策的见效,宏观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企业效益的增幅也有所下滑,而政府竭力推动的新兴产业战略,现在则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投资者普遍存在对经济增速放慢以及对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担忧。也因为这样,人们主动投资的热情会比较低,成交量的减少也不可避免,股市的交易重心下移就是必然的了。另一方面,近期股市的资金面还是不容乐观,虽然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投放了一点货币,但对流动性改善不大。而股票发行又在抓紧进行,巨大的供求矛盾使得人气散淡,即便有人发现了有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此刻也不会贸然介入,这就导致了行情向下趋势难以改变,年内指数新低的纪录不断被刷新。
那么,这种弱势格局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被改变呢?有人寄希望于管理层救市,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的情况与2008年不同,并不存在需要动用行政手段刺激股市的条件。也有人认为农业银行发行并上市以后,情况会好转。这种可能性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出现的概率也很低。原因很简单,现在早已不是某个个股就能够左右大盘的时代了。客观而言,要让大盘企稳反弹,一是需要政策面上有更为明显的动作,让投资者看到企业业绩改善的良性预期。还有就是流动性要能够有所宽裕,否则即便政策条件比较好,股市要涨也是有心无力。现在来看,资金面问题对行情的影响很大,而且要改变也很困难,特别是现在金融股的融资与再融资正处于高潮期,供求方面的矛盾十分尖锐,这就决定了行情的低迷态势不会轻易改变。估计到了7月份,弱势格局延续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