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本月将报国务院 或先新能源出台_股票_证券_财经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本月将报国务院 或先新能源出台

加入日期:2010-6-3 8:03:1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本月将报国务院 或先新能源出台
  农业部:引导资金投生物育种产业 做强种业企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
  制药类.生物科技类上市公司指标龙虎榜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本月将报国务院 或先新能源出台
  可能先于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6月2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6月上报国务院。有分析人士认为,该规划有可能在新能源发展规划之前出台。
  江泽慧是在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间隙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做上述表示的。她在论坛上致词时提到,国家发改委把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后,将向国务院报告。
  根据一般的工作程序,一项规划在形成草案后要向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并在地方和企业进行调研,然后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最后上报国务院。
  据参加论坛的卫生部、农业部和科技部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已先后向这些部门征求意见。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国家发改委在牵头制定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时,曾向卫生部征求意见,卫生部从行业部门的角度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政府应该在引导相关政策和完善法律环境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相关的体制机制以及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表示,国家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相关生物企业,规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要突出医药保健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两大技术。
  厉无畏提出,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化基金,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鼓励设立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基金投向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产业政策,被称作4万亿后的下一个经济刺激点,生物产业即是其中重要一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的调研目前已接近尾声,将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到国务院。(中国证券报)


  农业部:引导资金投生物育种产业 做强种业企业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昨日在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育种产业,下一步要采取五措施促进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他提出,要完善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生物育种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市场化的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
  他还表示,要完善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政策协调和管理机制;要创新生物育种产业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机制;要加强有关农业生物育种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严格种子市场准入和品种审定,包括品种前的售前条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鼓励企业以并购、参股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种业企业;要实施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
  从发展的现状来看,商品种子供应率由九十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现在的60%,我国种业市场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上证)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昨日在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要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抢占下一轮的经济制高点。厉无畏认为,下一轮的革命将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结合信息技术、化学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应用的生物技术革命,人类社会也将会从信息经济逐步转向生物经济。
  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经济的总量每五年要翻一番,增长率在25%-30%,增长的幅度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十倍。预计到2020年,生物经济的规模就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
  厉无畏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生物医学的保健行业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是最有市场前景的,以基因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研究将为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现在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都应用于制药工业,全球所有的顶级化工企业都在投资于生物技术研究,今后生物技术将进入广泛的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生物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也起到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包括提高产量、质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等等。
  他建议,首先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搞好战略定位,制定生物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第二,国家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相关的生物企业,规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三,要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化基金,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应用研究和企业发展。(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