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重要新闻点评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本月将报国务院 或先新能源出台
经济数据利好 美股强劲反弹
5月CPI料接近3%临界线 部分商品价格率先见顶
二、主力动向曝光
游资吸筹 绿景地产放量涨停
高管减持多是大手笔
证监会再度集中放行新基金 四只新基金同时获批
三、今日股评家最看好的股票
中材国际、厦门钨业、中航电子
一、重要新闻点评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本月将报国务院 或先新能源出台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6月2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6月上报国务院。有分析人士认为,该规划有可能在新能源发展规划之前出台。
江泽慧是在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间隙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做上述表示的。她在论坛上致词时提到,国家发改委把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后,将向国务院报告。
根据一般的工作程序,一项规划在形成草案后要向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并在地方和企业进行调研,然后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最后上报国务院。
据参加论坛的卫生部、农业部和科技部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已先后向这些部门征求意见。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国家发改委在牵头制定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时,曾向卫生部征求意见,卫生部从行业部门的角度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政府应该在引导相关政策和完善法律环境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相关的体制机制以及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表示,国家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相关生物企业,规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要突出医药保健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两大技术。
厉无畏提出,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化基金,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鼓励设立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基金投向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产业政策,被称作4万亿后的下一个经济刺激点,生物产业即是其中重要一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的调研目前已接近尾声,将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到国务院。
中财简评:每一轮经济危机过后都会有新的产业崛起并成为下轮繁荣期的缔造者,这次轮到了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低碳经济是今年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点,在今年一两年内我国将不间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新兴产业,以帮助新兴产业形成经济效益。该消息为新能源、生物等新兴产业利好。
经济数据利好 美股强劲反弹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消息 美国4月二手房签约销售数字大幅超出预期,增强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周三美国股市大幅收高,几乎完全挽回了前两个交易日大幅下跌的损失。
一些投资者认为昨天能源板块重挫是因为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风险被夸大,使近期严重超卖的能源板块迅猛回升。Key Private Bank机构首席投资策略师布鲁斯·麦凯恩(Bruce McCain)表示,今天股市强劲反弹,昨天跌幅最大的一些股票也有所上涨。
美东时间6月2日16:00(北京时间6月3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25.52点,收于10,249.54点,涨幅2.2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8.74点,收于2,281.07点,涨幅2.64%;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7.67点,收于1,098.38点,涨幅2.58%。
今天道指上涨225.52点,为2010年内第三大单日上涨点数。道指在过去两个交易日一共下跌了234.97点,跌幅2.3%。
一些投资者认为,周三美股大幅上涨的部分原因是在周二美股大幅下滑之后一些股票价格显得更有吸引力。截至周二收盘,标普500指数较其2010年4月底创造的今年最高点位已经下跌了12%。
投资机构Tower Bridge Advisors总裁玛丽丝·奥格(Maris Ogg)称,她的投资机构在一个月之前就在关注股票价值,但当时并未发现太多值得购买的股票。奥格表示,现在一些股票的价值看起来有吸引力得多,当问题是这些股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按照规律上涨起来。这就是是我们现在正在权衡的因素。
周三能源板块普遍上涨。英国石油公司(BP)的美国存托股上涨了3.2%,稍微挽回了周二重挫造成的损失。由于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造成了灾难性的石油泄漏事故,昨天美国司法部已经正式针对该公司启动了刑事调查。
其他一些在周二大幅下挫的能源股也纷纷回升,其中哈里伯顿公司(Halliburton,HAL)大涨12%,史密斯国际公司(Smith International,SII)上涨9.4%,斯伦贝谢(Schlumberger,SLB)上涨8.8%。
道指成分股美国铝业公司(Alcoa,AA)上涨了2.6%,卡特彼勒(Caterpillar,CAT)上涨了2.7%。这两只股票在周二均大幅下跌,原因是市场担心二者业绩将受到中国制造业增速减缓以及欧元区经济动荡的负面影响。
经济数据方面,周三美国公布了第一批就业方面的数据。人力资源服务咨询机构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在盘前宣布,美国企业5月公告裁员人数为3.881万人,比4月份创下的四年最低值3.8326万人增加了1.3%。ADP机构的私营部门就业数据将于周四公布,政府的非农就业人数报告将于周五发布。
美股开盘之后,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宣布,4月二手房签约销售指数环比增长6%,高于市场所平均预期的4.3%。3月指数的环比增幅由5.3%上调至7.1%。
在美国二手房签约销售指数报告的推动下,其他一些板块也普遍攀升。
美国汽车制造商今天陆续报告称5月在美汽车销售大幅攀升,进一步证实美国经济状况正在好转。福特汽车(F)、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以及克莱斯勒集团(Chrysler Group)均宣布5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了10%以上。
Key Private Bank机构首席投资策略师麦凯恩表示,显然这些数据很好,但我认为投资者在见到房地产市场不靠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也能自行复苏之前,他们将忽视诸如此类的很多报告。
Glenmede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师杰森·普莱德(Jason Pride)表示,大家都看到美国经济复苏力量强劲,而且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出现了过热状况--通常这种状况对股市是有利的。
普莱德认为,欧洲采取的财政紧缩与节俭计划将使该地区极有可能出现二次探底型经济衰退。他表示,标准普尔500指数之所以一度下跌至1070点,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担心情绪造成的。他指出,二次探底型经济衰退造成的担心情绪使周二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于10,70.71点,为3个多月以来的最低值。
中财简评:近期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均显示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稳健,但这并未成为美股连续走强的动力。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的反弹已经使美股存在高估的嫌疑,另一方面投资者对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以及高盛等国际投行违规行为的担忧使得美股进入中期调整。不过在基本面强力支撑下,我们判断美股中期调整幅度有限,这有利于全球股指走稳。
5月CPI料接近3%临界线 部分商品价格率先见顶
近期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业内关于通胀的强烈预期,但是在国家连出打压政策后,蔬菜价格应声回落,也降低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
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5月份我国CPI环比涨幅可能下降0.2-0.3个百分点,但同比涨幅继续维持上升的态势,可能会超过4月份2.8%的增速,达到3%的临界线。
部分商品价格率先见顶
自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5月24日公布了打击农产品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价格政策后,玉米、大豆、蔬菜等商品已经应声下跌。
以前期涨势最猛、与CPI关系较密切的玉米为例,2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1009合约价格收于193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3元/吨;较5月24日的前期高点1980元/吨,持续下跌了50元/吨。
科创信息王云汉表示,盘面上看,近期国家连续出台打压高价玉米、缓和市场供求紧张局面的措施初见成效。
而作为生产周期和保存时间都较短的蔬菜,现货零售价格已经见顶。发改委认为,当前已进入蔬菜上市旺季,随着气温持续回升,蔬菜供应增加,预计后期菜价将继续下降。
5月CPI接近3%
蔬菜价格疯涨之后的回落,使得其对CPI上行的推动压力得到减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对记者表示,5月CPI环比可能较4月有所下降,但是受翘尾因素影响,由于去年同期CPI基数太低,因此5月CPI同比增速应当依然会在3%左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5月份CPI可能在2.8%-3%之间,目前对CPI变化影响较大的还是肉类价格的波动,货币投放的因素对价格影响很大,如果要对价格进行干预,就必须要从这个角度入手。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预计,5月份CPI上涨3.1%,将首次超过3%的警戒线。
7月前后达峰值
祝宝良认为,6、7月份CPI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下半年会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宏观调控作用下货币发行量会有所下降。他认为,全年我国CPI可能会超过3%,但是这种情况也无需过分恐慌。
对于通货膨胀的风险,张永军认为7月份前后我国价格涨幅可能达到峰值,之后会持续下降,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都属于小品种,所占权重较小,对整体价格走势影响并不大。从世界经济角度来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已经暂时停止,通胀压力主要来自治理危机初期货币的大规模投放,这方面的压力也已经有所减轻。
中信证券报告指出,预计二季度CPI平均为3.3%,PPI为6.7%,对于全年物价走势而言,CPI上升的势头将保持到第三季度末,PPI将在第二季度达到高点。
中财简评:CPI连月上升,5月很可能触及3%红线,不过多数投资者预计今年5月CPI可能是年内高点,此后将随经济形势出现回落。尽管控制通胀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在经济复苏步伐不稳固的情况下,我们判断中央不会轻易加息来控制通胀水平,特别是在CPI可能见顶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