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未平,一“泡”又起;通胀还在,通缩预期又起。如果不能认清经济复杂形势,而在通胀或通缩的死胡同里穿行,我们将重蹈覆辙。
农产品价格上涨显示通胀阴影未除,上周二开始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已升至春节后最高点,民间拆借利率早已回到高位,显示资金面趋于紧张。这会给所有要求加息者当头一棒。与CPI相比,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是负数,从保护存款、降低通胀压力出发,应加息。不过,目前加息将损害而不是保障民众利益。目前加息,加剧紧缩趋势,宏观经济下挫倒逼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有可能重新走上以泡沫挽救内需之路。
实体经济有下行预兆。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3.9%,环比回落1.8%。说明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民企,已开始收缩,未来将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我国发放基础货币主要渠道是外汇占款,与前4个月不同,外汇占款在5月份意外下降。无论是人民币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还是美国债券收益率上升,都在显示资金重回美元、黄金避险。没有了外汇占款,央行即便想大肆发放货币也无可能,能做的就是减少央票发放,减少资金回笼,但与外汇、信贷的创造货币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中国经济最敏感的桥头堡——香港,显示资金急剧紧缩。5月份3个月期银行拆借利率已上升到0.27%,创去年6月以来新高。5月26日香港银行体系结余仅1487亿港元,而去年这一数据曾达8000亿港元。只要银行关上水闸,中国资产品价格泡沫破灭,国际游资就会掉头而去。
至于银行信贷,在严管下已失去贷款兴趣和能力。政府希望银行能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眼光转向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可惜,中国的银行既无风投的眼光,也无开拓新市场与新盈利增长点的能力,体制内更没有承担坏账升高的必要。农民靠天吃饭,银行靠政策吃饭。不仅如此,为弥补去年放松银根造成的风险,在一系列指标的严格要求下,银行不得不从债券、证券市场大肆吸金。如此一来,银行反成货币饮水机。
有许多人天真地认为,只要抑制房地产,货币将转战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这种线性思维违背了最起码的投资原理,房地产市场下挫,意味着投资品泡沫被刺破,证券市场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些资金不会流出房地产市场而是被锁定。农产品泡沫是此轮投资品泡沫的最后疯狂,昙花一现,无法长久。
在货币流动性远低于去年,银行做实资产负债表之际,除非央行政策再次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否则不要操心什么货币扩张。中国经济所需要做的是在保持政策明确预期前提下,坚决挤泡,坚决改革,坚决给予民资公平待遇。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