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1+3”管理模式浮现_股票_证券_财经

重庆两江新区“1+3”管理模式浮现

加入日期:2010-6-29 1:32:48

  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在6月18日正式挂牌后,重庆加快了推进步伐。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区范围内的渝北、江北、北碚,三区已全面启动新区范围内违法建筑大清查大执法大拆除,以为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摸清情况、清除障碍。同时,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率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到北部新区调研。

  这也标志着,两江新区1+3管理模式开始正式运作。

  重庆在管理体制设计及人事安排方面,颇费周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表示,由于两江新区肩负着统筹内部不同行政区与经济性功能区的重担,如何保障新区高效运作,非常具有挑战性。

  “1+3”管理模式

  “不同于天津滨海与上海浦东两个新区的起步,两江新区在起步上,就面临复杂的局面。”陈万志说。 在两江新区成立前,陈曾组织政协,调研上海、深圳、苏州等国内各个开发区,在今年3月,完成了重庆科协委托的《重庆两江新区管理体制研究》课题,课题的建议基本得到决策层的采纳。

  据了解,两江新区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涉及三个行政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在这个辖区内,还有北部新区、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两个厅局级的市政府直属派出机构。

  其中面积16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情况最为复杂。北部新区系2001年在渝北、江北部分地块上成立的一个经济开发区。

  当时,重庆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位于南岸区的经开区和九龙坡区的高新区,为利用开发区政策,这两个开发区也被纳入,与北部新区是一种既平行又受其管理、协调的微妙关系。

  两江新区如何整合这些单元,是个问题。重庆采用了管委会模式,而非行政整合。即“1+3”管理模式。

  “1+3”模式最上端是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在这个小组管理下,两江新区管委会直管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代管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被称为两江新区的“三个平台”。

  两江新区管委会代表市政府在整个新区范围内具有协调的权力,同时,管委会与同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平行推进相关事务。

  “简单的说,在管委会统筹下,三个开发区打冲锋,三个行政区当后勤。” 陈文权说。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也表示,“这样形成一个各个方面的开发主体都马上能够应战,不管是遭遇战,还是攻坚战,还是战略性的战略,大家协同作战的局势,在这个意义上使两江新区把行政摩擦系数降到最低,能够立马运转起来。”

  陈万志主持的课题,也力主这种模式,因为“在两江新区开放开发的起步阶段和深化初期,需要的的更为集中的资源与权限,以及最为高效的运转机制。”

  人事调整已展开

  体制架构建立之后,人事安排至为关键。 现在,重庆市已完成两江新区相关的人事安排。

  位于管理层顶端的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黄奇帆担纲。市委常委翁杰明、副市长童小平、市协副主席吴家农任副组长,北部新区、江北、渝北、北碚和相关市级部门及部分大型企业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这种结构,有利于协调管委会与各个行政区、开发区之间的各种关系。”重庆行政学院教授陈文权说。

  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下的两江新区管会主任由翁杰明兼任。1963年出生的翁杰明,上海人。原任职中科院,1997年作为首届博士服务团的团长来到重庆。历任万盛区委书记、重庆市沙坪坝区委书记,到管委会之前,为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其他管委会官员也履历很是丰富。现年49岁的汤宗伟,曾担任过南岸区经委主任、市经委副主任及涪陵区区长。1962年12月出生的熊雪也曾在南岸区工作,曾担任过副区长,后调该市江津区,曾任区长,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北部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这是一批年富力强的官员,现在被委以重任,非常值得期待。”重庆市社科院区域所所长李勇表示。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