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底?叶檀:罕见的无耻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复合底?叶檀:罕见的无耻股

加入日期:2010-6-29 17:34:3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皮海洲:市场化发行并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从过去一年来的新股市场化发行情况来看,新股定价市场化的做法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新股市场化发行完全沦为了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超募发行的三高发行,成了发行人圈钱的工具。
  随着新股发行重启一周年这一日子的到来,新股发行制度后续改革措施何时推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日前有报道称,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管理层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下一阶段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仍在研究过程中,何时正式启动还没有时间表。
  虽然下一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还在研究过程中,但从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不同场所的讲话来看,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尤其是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的做法不会改变。
  从过去一年来情况来看,新股市场化发行呈现三高状态。这种市场化发行的后果与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市场化发行结果完全背道而驰,受到广大投资者及市场人士的广泛诟病。因此,研究下一阶段的改革思路与措施,有必要探讨目前新股市场化发行沦为三高发行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真正解决新股发行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市场化的新股发行何以沦为三高发行呢?究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市场化发行本身就背离了市场化的原则,使市场化发行不受任何约束,发行人想把新股发行价格发到多高就发多高,市场化发行进入到一种无政府状态。
  这其实是对市场化发行的最大歪曲。市场化发行并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同样是要受到缰绳的牵制。
  首先,作为市场化发行,它不应该脱离中国股市的发展现状。中国股市目前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还只是一个投机市。中国股市各方面的制度甚至都还不完善,中国股市还缺少市场化发行的土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发行只能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个试点而已,而不应该在中国股市里全面推行,甚至使得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只剩下市场化发行这一种模式,让发行人失去了应有的发行方式选择。事实证明,这种脱离中国股市发展历史阶段的市场化发行,最终只能沦为发行人圈钱的工具。
  其次,作为市场化发行,它不应该完全脱离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但从过去一年的新股发行来看,市场化发行完全把二级市场踩在了脚下,演变成一种投机性发行、赌博化发行。最明显的就是新股发行的市盈率远远超过了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只有20几倍的情况下,大盘股的发行市盈率却达到了50几倍,中小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达到了70-80倍,创业板的市盈率更是达到了126倍。市场化发行完全脱离了二级市场,这无疑是对市场化发行的极大讽刺。
  其三,作为市场化发行,它必须是责、权、利的统一。发行人可以享受市场化发行带来的巨额融资,但也应该承担与此相对应的责任。至少发行人给予投资者的回报要与发行人的高价发行相匹配。如果只是从投资者身上索取,却不给予投资者以相应的回报,那么,这就不是市场化发行,而是圈钱化发行。
  所以,不论下一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走向何方,但在市场化发行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新股发行不能以市场化之名成为脱缰野马,而必须从上述三方面予以制约。

 

  郎咸平:房产税不能根本解决高房价问题
  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对危机的低估和无知才是最可怕的。在新作《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经济学家郎咸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真正的危机根本不是金融海啸,而是制造业危机。金融海啸只是让问题更加严重。
  中国经济生病了。第一个病是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第二个病就是产能过剩,而生病的必然结果就是发烧。但是我们这个感觉良好的民族把发烧解读为回暖。书中,郎咸平分析说,因为制造业萧条,老板们不干了,拿出手里的钱,买鞋子皮包。于是,在世界奢侈品消费大萧条时,中国奢侈品消费上涨40%,剩下的闲钱就拿来炒股、买楼。于是,中国的股市领先世界4个月回暖,中国的楼市也-路狂飙。
  对于中国经济逆势增长、-路飘红的喜人景象,郎咸平却冷静地认为,中国的经济正危机重重:汇率上升,劳动合同法的提出,出口退税的调低,宏观调控流动性资金的收回及税费增加五大内忧,加重了制造业投资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而汇率战、成本战和贸易战三大外患,则让中国的出口型产业进-步受阻。
  遭遇夹击,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此背景下,为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只有通过拉动内需来实现。郎咸平说。
  他认为,产能过剩、投资环境恶化,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虚高。地产泡沫非常可怕,迪拜楼市崩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各地方财政来源30%~80%都是靠卖地,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地卖不出去,这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因此,2010年经济是极其复杂的一年,需要首先了解危机,才能用去解决。郎咸平表示。
  近年来,国家政策连出重拳,却为何对高房价回天无力?郎咸平把近几年房价不断推高的过程形容为火山爆发。他认为,目前我国房价严重泡沫化,其根本原因是: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开发比例的本末倒置,市场基本被商品房垄断,社会资本投资楼市,期待升值从而推高房价--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要么房价继续高企,要么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还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在郎咸平看来,相关政策始终没有看清经济发展的根源,而是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地方政府也不应该简单比拼打压房价的效率。他举例说,2007年,楼市过热时,政府-味收紧银根,导致楼市成交量的锐减;待经济危机来临,影响经济增长时,就对于楼市过度宽松。
  中国楼市从2003年开始,已经奠定两个畸形结构。第一是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垄断,第二是商品房所占比重过大。郎咸平说,当前国内大部分老百姓只能向开发商买房,开发商和政府掌握着房地产的定价权。另一方面,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还不完善,绝大多数是商品房。这两方面无异于是在火山口插上了两根导管,加速火山喷发的进程。
  中国楼市应该何去何从--房价会持续下跌吗?不得低于五成首付的二套房及停止贷款的三套房,是不是都说明了住宅投资的终结?一户一房制度是否会成为现实?现在是不是钢需族的春天?
  他认为,当前的所谓房产税等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如果把它堵住的话更糟糕,因为岩浆没有消失,一定从地壳最薄弱环节爆发。
  对于国务院最近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对购房者的抑制,郎咸平说:也许未来房价或将下跌,但要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仅靠这些政策仍然不够。在他看来,要解决高房价必须对症下药。目前破解房价高企有三条路径:一是抑制投机性资金流入,二是增加保障性住房,三是调整楼市供应结构,这样才能标本兼治使楼市降温。

 

  李志林:期待管理层有所作为
  沪市成交量从800多亿元开始一路萎缩,到上周四、五的521亿元、527亿元。这可是2008年12月1820点时的地量,也是去年8月3478点以来的地量。市场又回到2008年年底时的低迷状况,急需股市政策有所作为。
  1 有力扭转单边下跌市
  从去年底3277点至今年5月21日2481点,指数暴跌近800点,跌幅达24.3%。即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大熊市,春季也出现过4778点-5522点、幅度为15.6%的反弹。唯今年初以来连跌半年,实为20年所罕见。如果以沪市主板为投资标的,包括公募、私募、险资、社保、券商在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均被一网打尽,亏损严重。去年底绝大多数机构预测今年上半年能冲高至4200点-4500点,结果却是南辕北辙,至今躺在2500多点。
  2 明显放缓扩容节奏
  今年上半年,巨量大小非解禁不断,中小板和创业板每周发行和上市各8只-9只新股,总数逾200只;主板大盘新股如一重、二重、南车、北车包括未来的农行也不断登陆;银行股全面巨量再融资更压得市场喘不过气。记得2008年跌破2800点后停止IPO,而2009年7月在2900点上方重新恢复,如今又跌回2500点。尽管大批新股破发,但每周上市8只新股仍毫不动摇。可以说,今年是史上扩容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管理层只字不提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力的一年。巨量快节奏扩容,像大功率抽水机,不断吸走资金,市场不堪承受之重。
  3 修正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的过度利空反应
  今年是政策对经济调控力度很大的一年。从年初调结构、抑过剩、防通胀、降贷款、扼房价、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到6月中旬后的汇改、大面积取消出口退税、扼制两高一资,重拳都打在金融、地产、资源、钢铁等大盘股身上,大盘蓝筹股市盈率从20倍降到10倍左右,大盘银行股已仅8倍-9倍,低于国际成熟股市。指数即使沉在2500点也涨不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缺乏成长性和股价弹性的大盘股,历来流通性最好、成交量最大的大盘股日益被边缘化,以致沪市成交已连续被深市所超过。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用行政意志代替市场意志,一味考虑多圈钱而给农行定高发行价,以便维系构筑一个多月的2500点平台,确保股市稳定。
  4 限制股指期货的过度投机
  4月中旬股市从3000点下跌到2500点,恰巧与股指期货开出的三个月合约的空头走势同步。股指期货吸引了大批高投机性资金做空和做T+0,开仓量虽不大,但日成交量却大大超过现货市场。6月后公募、私募也陆续进入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再度上升。巨大的投机效应和赚钱效应,盖过股市吸引力,使股市唯股指期货走势是从。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抑制股指期货的投机性交易量,恢复其套期保值的功能。
  5 通过财富效应以恢复投资者信心
  回顾近20年,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照理,新兴的中国股市在全球表现也应该最好,上市公司融资和投资者盈利这两大功能应能同步发展。但现状却是:与金融危机前的高点相比,美、欧、日及中国香港股市至今只跌30%,而中国A股却跌了60%。与2000年底2073点相比,至今只涨了20%出头,不仅大大跑输年均9%的GDP,跑输上涨的房价,而且跑输2.5%的年通胀率。A、H股甚至已经倒挂。但需知,中石化、中石油A股发行价为4.22元、16.7元,而H股发行价仅1.60元、1.27元,这种接轨对A股投资者来说太残酷了。再看所谓的新股市场化发行,大盘股几乎都破发,中小板股超高价发行的也相继破发。换言之,投资A股的绝大多数投资者,5年、10年下来,除给上市公司没完没了地融资、再融资,就是亏损累累。一个好端端的股市人气全无。这显然需要管理层调整政策、加强协调、统筹兼顾,重新把保护投资者利益视为重中之重。
  6 加强对中小盘新股发行价的管理
  今年政府已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为国策,因此,当大盘股沉沦时,包括基金、社保在内的广大投资者,便将资金投向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中的高科技股。整个市场已由原先对大盘蓝筹股空泛的价值投资,转向对中小盘高科技股的高成长性、高扩张性,以及真正的价值,进行中长期投资,波段性操作,使自身财富与上市公司股本一起壮大,在上半年也取得不错收益,可谓市场大扩容中的自我缩容,是目前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中唯一的红色根据地。但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中小盘新股,在市场化旗号下,存在利益操纵、定价奇高、过度超募,市场急盼管理层能为中小盘新股发行市盈率定上限(如40倍),以促使中小板、创业板健康、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
  在重融资、轻投资者利益的政策取向未改观前,上证综指和大盘股估值的趋低化,快节奏扩容的常态化,成交量的平淡化,中小板创业板指数的趋高化,以及中小盘高科技股的独立化,可能是较长时间内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