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秘密 王亚伟不简单 5年5倍好基金_股票_证券_财经

天王秘密 王亚伟不简单 5年5倍好基金

加入日期:2010-6-28 12:41:5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核心提示】糟透顶了。基金绝不可像散户。但现在像。基金的衡量坐标是长期业绩和复利收益。理财周报本期向你推荐的--在5年的周期里,收益超过400%的好基金。这已经超过了巴菲特。这已经是全球最好的基金经理。

  导读:
  天王的秘密 5年5倍好基金
  6年大考:11只基金回报过300% 嘉实增长不换经理领跑
  6年不换基金经理,嘉实增长终成隐形冠军
  泰达宏利刘青山,从排名末位到长跑季军
  国泰:最保守基金公司终获长期肯定
  解密5年长跑基因:王亚伟10倍收益一骑绝尘幕后
  基金三年刚上起跑线:华夏依旧领头 大摩是后起之秀

  天王的秘密 5年5倍好基金
  我想从一个跟基金无关的小故事开始。
  上周的某个晚上,跟友人在广州吃饭。在座有一位是国内心理学界的牛人,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之一曾奇峰。
  酒过三巡,他讲了一个好玩的事。每年下半年,德国和中国之间会有一个心理学方面的闭门学术交流。交流方式为,德方和中方各自派出十名专业人士,共同飞到加拿大的一个小岛,闭门十天,只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咨询在中国。
  曾奇峰今年是受邀的中方嘉宾之一。他说,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向与会的德国人来介绍中国人的某些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心理特征。思来想去,他准备用中国人最在意的三个区别来加以概括。分别是--桌上与桌下的区别;圈里与圈外的区别;对古与对今的区别。
  听完之后,我觉得甚为精辟。然后忽然联想到了基金圈里的桌上与桌下。
  在桌面上,基金行业的每个人,无论公司大小,从业时间长短,都会把长期回报挂在嘴边。
  然而在桌子下面的事实却是,大部分人都在为短期排名呕心沥血。
  管理层受到股东的压力;基金经理受到管理层的压力;销售部门受到基民的压力;投资部门受到销售部门的压力--总而言之,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对每一个公募基金的从业人员而言,短期排名就像一个魔咒,挥之不去。
  那么,短期排名有什么问题呢?
  表面上看,如果你每年的业绩都好,那么1+1=2,长期下来业绩也会好,这是个小学生都能算的应用题。
  如果事情真那么简单就好了。
  要害之处在于一个节奏感--追求短期业绩和追求长期收益的节奏感迥异--你很难想象同一个人左脚跳着快三,右脚踩着慢四的节奏而不摔倒。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受到了太大的短期排名压力,那么一定会通过各种决策情境,最终影响到他在长期稳定获取收益的能力。
  巴菲特的最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深知其中奥秘,早早放弃了对短期暴利的追求。只要每年有一个稳定的复合增长,长期下来就能滚出一个惊人的雪球--事实证明,他比很多冒出来一两年昙花一现的明星牛多了;事实也同样证明,买了他公司股票的人,是真正的大赢家。
  而这种追求长期回报的心态,需要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有一个大的氛围和土壤--这也是理财周报要高举旗帜,来为投资人遴选出长跑基金的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把目光回溯到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发现了这样一批长跑健将的存在,如华夏大盘精选,上投摩根中国优势,易方达策略成长等等。
  然而遗憾也依然存在。除了一骑绝尘的王亚伟依然坚守之外;当年为上投中国优势立下汗马功劳的吕俊如今已转型为管理规模超30亿的私募领军人物;当年易方达策略成长的明星基金经理肖坚早已投身专户;而当年易方达投资总监江作良则也许很快将再次以私募之名回到大家的视野。
  说当年总有些许惆怅。我们期许的是,长期来看,长江后浪推前浪。
  


  6年大考:11只基金回报过300% 嘉实增长不换经理领跑
  而事实上,自2003年7月9日以来,嘉实增长只有在2004年曾经取得过同类基金亚军的成绩,当年只有36只基金参加这一排名。而此后嘉实增长从未进入过同类基金的前10名,在2007年和2009年,甚至都滑落到同类基金的60名左右。
  由于短期业绩不突出,嘉实增长在投资者中知名度不高。
  一位别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表示,尽管嘉实增长去年业绩一般,但业内仍然根据长期业绩,认可这只基金。这只基金也曾获得业内一些长期业绩奖项。
  据理财周报统计,自2004年以来,共有11只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300%,其中嘉实基金两只,泰达宏利两只,国泰两只,华宝兴业、银河、易方达、鹏华、海富通各一只。
  尽管由于市场原因,2003年成立的大部分基金长期业绩都不错。但是同为2003年成立的基金,金鹰成分股优选成立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仅有148.21%,复权单位净值不到嘉实增长的一半,长跑能力强弱立见。
  理财周报研究发现,长跑业绩惊人的几家基金公司,唯一共同点即投研团队短期排名压力相对较小,不突出明星基金经理,从而获得团队与投资风格的相对稳定。
  


  6年不换基金经理,嘉实增长终成隐形冠军
  嘉实增长的目前基金经理邵健,是目前嘉实基金公司最资深的基金经理之一,现任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他自从2003年7月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转入基金业之后,一直在嘉实工作。而其从2004年4月6日至今,一直担任嘉实增长的基金经理,也几乎创下业内一个记录。
  在基金经理变化这么频繁的时候,看基金的短期业绩来投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一位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很多基金经理,在夺得年度排名后,就可能跳槽或者转投私募,无法令基金长期业绩稳定。
  历史上,嘉实投研曾有辉煌时期。2003年至2006年,在窦玉明的带领下,刘欣、孙林、赵军都曾是一时之选。
  2005年,嘉实基金开始在募集说明书中指出,公司对于投资实行集体决策,当时的投委会成员包括公司总经理赵学军、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窦玉明,总经理助理兼养老金投资部总监戴京焦、首席策略分析师徐轶、研究总监赵军、资深基金经理孙林、刘熹。
  2006年,随着A股市场的疯狂,基金业迎来大牛市。那一年后来也被目为基金公司业绩开始出现明显分化的一年。但正是在此时,嘉实基金投研团队开始大幅动荡。
  2006年,基金丰和基金经理刘欣、基金泰和和基金景福基金经理魏上云先后公转私。
  2007年,总经理助理赵军、嘉实主题基金经理王贵文先后公转私。
  2008年,主管投研数年、主导了嘉实业绩辉煌时期的副总窦玉明转任富国基金总经理。
  在多位大将相继离开时,业内也曾传言,嘉实增长基金经理邵健也有离职意向。
  投研的变动对于业绩的影响立竿见影。2007年开始,嘉实由于对大牛市判断不准,业绩大幅下滑,包括嘉实增长在内的多只基金均排名同类基金后1/2,在大型基金公司中,业绩基本垫底。
  而2006年12月,随着嘉实策略成功发行,嘉实成为业内首家管理资产过千亿的公司。当时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依次为嘉实、南方、易方达、华夏和博时。
  2007年,随着业绩下滑,嘉实的规模被华夏超越。
  即便如此,业内对于嘉实基金公司仍有争议,认为其规模增长速度与投研业绩不匹配,以致有重营销轻投研之嫌。
  2008年,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戴京焦升职副总经理,主管投研工作。对此当时很多业内人士也颇不以为然,认为戴京焦此前长期负责固定收益业务,对于权益类产品的运作经验不足。
  实际上,2009年,嘉实基金投研业绩未见明显起色,年底规模再度被易方达超越,投研部门压力极大。
  我们公司考核上相对不是那么看重短期业绩,部分减少了给基金经理的压力。即便短期业绩不行,也不会马上更换基金经理。一位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该名基金经理在2008年、2009年业绩均不如人意,曾在投资者中引起较大争议。但是至今在嘉实投研体系中,仍然担当重任。
  事实上,尽管嘉实增长长期业绩突出,但是6年来也曾多次被媒体认为业绩平平甚至处于中下水平。邵健的投资管理能力饱受质疑。
  2009年起,赵学军提出,嘉实将在投研发力,其投研团队建设战略为全天候、多策略。通过与博时类似的将基金经理按照标的和风格分组的方法,促进产品的投资风格多元化。
  2010年后,嘉实基金业绩显著向好,至今仍然名列大规模基金公司第一。
  令目前戴京焦领衔的嘉实投研部门自豪的一点是,自从2008年之后,嘉实再未发生过基金经理离职事件。目前最晚一位加入公司的基金经理赵勇,2008年3月已经加入公司,其他权益投资类产品的基金经理在嘉实任职都已超过三年。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