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秘密 王亚伟不简单 5年5倍好基金_股票_证券_财经

天王秘密 王亚伟不简单 5年5倍好基金

加入日期:2010-6-28 12:41:5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泰达宏利刘青山,从排名末位到长跑季军
  对照2005年至今的嘉实投委会名录,只有两个人一直在列:总经理赵学军,和从总经理助理到副总经理的戴京焦。而另一家长期业绩靠前的基金公司泰达宏利,尽管6年来几乎成为业内股东和名字变动最频繁的公司,但是公司投研灵魂人物刘青山,却已经在公司坚守8年,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旗下产品业绩的基本稳定。
  据公开资料,在参与筹备2002年成立的湘财基金管理公司之前,刘青山曾经于华夏证券任职,也参与过华夏基金公司的筹备。2001年起,他就转投湘财证券公司,参与筹备湘财合丰基金管理公司。
  2003年,荷兰银行收购湘财合丰基金管理公司33%股份,公司更名湘财荷银。
  当年,湘财合丰基金公司发出基金合丰成长(即目前泰达宏利成长),刘青山出任基金经理。由于湘财系列基金成立建仓点位相对较高,在刘青山出掌这只基金第一年,湘财合丰排名2003年所有开放式基金最后一名。
  尽管压力较大,但当时忙于更换东家和改名的湘财合丰并未对基金经理做出调整。2004年,合丰成长取得全年开放式基金冠军,刘青山一战成名。
  当时,刘青山公开表示,不赞成依赖短期排名考察基金经理业绩。他说,在短期排名的刺激下,基金经理不敢试错,只能紧盯同行操作,以此确保自己排名短期内不会大幅下滑,这样无助于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在当时接受采访时他甚至表示,认为湘财荷银业绩表现突出的原因在于成立以来还没有开除过任何一个人。
  2005年,原投资总监江晖离职,转投新成立的工银瑞信。刘青山接任投资总监、湘财荷银投委会主任委员,从此开始全面负责公司投研工作。
  2006年,湘财荷银再次发生股东变更,更名为泰达荷银。
  此时的泰达荷银投研团队包括温震宇、梁辉、李泽刚、康赛波、曾昭雄等,其中不乏李泽刚、温震宇这样从研究做起,在泰达荷银由刘青山一手栽培的基金经理。
  但是2006年开始,泰达荷银投研变动频繁。曾昭雄、吴建飞、康赛波、温震宇、梁钧、魏延军、彭泳、李泽刚先后离职,不少研究机构甚至将泰达荷银所有基金品种,都列入回避名单。
  但刘青山的第一只基金已经更名为泰达荷银成长、更换过多位基金经理,仍然击败风光无限的王亚伟领衔的华夏大盘,取得了2008年股基冠军。
  刘青山可能个人意志比较强,旗下基金经理无论是名气还是资历,都和他相差太大,无法在投资上体现个人意志,所以虽然公司业绩不差,团队却变动很大。一位业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2010年,泰达荷银更名为泰达宏利。据最新的公司资料,目前公司投研部门高层除了刘青山之外,还包括投资部总经理梁辉,和研究部总监陈少平。
  和此前泰达宏利的大部分基金经理一样,梁辉和陈少平都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泰达宏利,从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做起,追随刘青山多年。
  


  国泰:最保守基金公司终获长期肯定
  在业内,国泰基金向来以作风保守著称,甚至多年被投资者和业内视为不思进取。金鹰增长作为其旗下最明星的基金,也是中国第二只标准开放式基金,从历史数据上来看,除了成立之初的2003年在同类13只基金中取得过冠军、第二年取得季军外,其他基本鲜有年度排名靠前的情况。
  同样不温不火的是国泰的投研团队,在公司首任总经理李春平时期,国泰的风格被描述为风险控制高于一切。投研团队中也基本没有明星基金经理。从历史上来看,只有在2003年2月至2004年3月短暂出任过金鹰增长基金经理的吕俊,在基金界知名度较高。
  而29岁就在国泰担任基金经理的吕俊,虽然第一年就带领金鹰增长夺得年度冠军,但真正获得江湖地位,仍然是在离开国泰转赴上投时期。而当时的国泰高层,虽然欣赏吕俊,但并未在公司宣传上将这位年轻人作为重点。
  2007年,李春平离任,金旭接任总经理。
  金旭上任后,国泰投研团队出现大换血,原公司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陈苏在2008年因个人原因离职,原基金部总监何江旭2009年底转投工银瑞信。
  而国泰新的投研团队则出现了此前各家基金公司的一些新面孔,包括现任投委会主席、拟任副总经理余荣权,从2003年起就担任华宝兴业宝康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在华宝兴业期间业绩相当稳定。现任投资总监归江,在博时时期已经成名。现在即使转投国泰,也念念不忘博时肖华当年主推的价值投资。
  但即便在余荣权和归江的双保险下,国泰2009年到2010年的业绩,仍然不温不火,虽然仍然没有年度或者半年排名靠前的基金,但是大部分基金都保持了同类前1/2的排名。整体业绩比前两年已有所提升。
  


  解密5年长跑基因:王亚伟10倍收益一骑绝尘幕后
  2005年年底,从国泰基金跳槽上投摩根,接盘上投中国优势基金一年有余的吕俊渐负盛名,当年上投优势收益率为11.32%,一跃第4。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而此时,因苦心经营华夏成长却始终不如意而卸任基金经理的王亚伟,已在郁闷苦想了8个月。他想通了,决定接手疲软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从此开始与吕俊在基金排行榜巅峰追逐。
  5年之后,两人在正偏两条路上割开鸿沟,自成一派领袖,在同样的体制下分道扬镳,不过殊途同归的是,他们一手奠基的基金均已成中国当世顶级公募基金,荣晋5年长跑的亚军和冠军。
  他们何以成就长跑冠军,似已不难研究,但悬疑的是,冠军的基因将由谁来传承?
  谁在领跑5年
  2005年6月18日,是A股世纪大底998点之后的第十天,上证指数收报1085点,5年之后,仅上涨136%。
  以同样的时间区间考察,在所有可比的96只偏股型及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中,88只基金跑过了大盘。而5年长跑冠军,已经毫无悬念可言,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以5年10.75倍的净值增长一骑绝尘。
  继之,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和银河稳健,分别以极为接近的408.96%和408.18%涨幅,分列亚军和季军。显然,目前已无从想象,假若不是因为恪守大统的吕俊的离开,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会更为逼近剑走偏锋的王亚伟。
  此外,鹏华中国50和泰达红利行业精选等18只基金,涨幅超过了300%。鹏华中国50涨幅实际上逼近4倍,这对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的鹏华中国50来说,相当不易。
  从英雄榜上看,稳健型(稳定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长跑能力,较之其他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及成长型股票混合基金,长跑能力更为突出。榜单第一集团军华夏大盘精选、上投摩根优势、银河稳健、鹏华中国50、泰达红利精选均属偏股混合型基金。
  在前10中,仅有嘉实增长一只成长型基金,其标榜投资于具有高速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以获取未来资本增值的机会。但实际上,其仓位配置风格非常灵活,完全不拘泥于中小企业,2007年之后,这一趋势愈加鲜明。
  灵活的策略充分在投资集中度中得到体现。理财周报简单分析发现,绝大部分长跑型基金的投资集中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2009年,偏股型及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整体投资集中度为0.0014,而华夏大盘精选为0.0001,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为0.0003,鹏华中国50为0.0007,泰达宏利行业精选为0.00006。
  显然,频繁的调仓、灵活的资产配置为这些基金在各种市场中留出了更游刃有余的处理空间。很难想像,在中国这样新旧交织、轻重兼有的复杂产业体系中,纯粹的大盘基金和纯粹的中小盘成长基金能够持续跑过牛熊。
  以5年的视野观看,似乎在中国,神出鬼没的王亚伟比雷打不动的巴菲特要出彩得多。
  长跑冠军的共同基因是什么
  如果仅仅将长跑冠军的皇冠戴在华夏大盘精选头上,显然因为其太特立独行而备受争议。因此,理财周报将在后文单独探讨华夏大盘。
  那么,榜单中第一集团军的共同基因是什么?
  简单看,排行前列的基金中,豪门基金入围者众;且无论华夏大盘精选还是上投摩根优势,都有崇尚研发的血统,而豪门基金的研发能力和资源无疑更多。而靠前者大多为混合型基金,这给予了基金经理更大的操作空间,在熊市中可以轻仓规避风险。
  不过这仍然不够。
  对运作超过5年的股票投资类基金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能连续4年跑进前1/2梯队的基金只有13只,分别是易方达策略成长、华夏大盘精选、国泰金龙行业精选、华夏成长、国投瑞银景气行业、广发聚富、华宝兴业宝康灵活、华安宝利配置、嘉实服务增值行业、易方达积极成长、鹏华中国50、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和广发稳健。而连续5年跑进前1/2者,仅有易方达策略成长一只。
  上述13只基金,均位列5年红榜前三十,即增长30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的配置及稳定性较其他基金明显更胜一筹。
  王亚伟2005年底之后,就一直执掌华夏大盘,而易方达策略的扎实基础由肖坚自2004年即已打下,直至2007年离职。同样,上投摩根中国优势的底子来源于离职之前的吕俊。
  毫无疑问,领袖基金经理的离职将不可避免波及基金业绩,一如2007年8月9日,吕俊离开上投,2008年上投优势跌幅达57.25%,跌幅在103只基金中排在96位;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肖坚任期内,在同类35只基金中排第一。进入2008年后,随着肖坚转任易方达专户投资总监,该基金排名下滑到前二分之一。这在银河稳健成长身上也如是翻版。
  不过上投优势和银河稳健这两只基金后续的再次发力表明,在中国浮躁的体制和投资环境中,寻求从一而终的基金经理可能是镜花水月,但更重要的是投资理念的延续性。
  因为无论是在王振州的大小结合还是钱睿南的长短结合中,我们都看到了某种共同的基因--稳健基础上灵活多变的策略。
  一只基金如何保持基因的延续性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对一只基金的塑造经常是彻底的也是危险的。
  比如2006年,当吕俊几乎凭一己之力,将上投摩根优势推上巅峰的时候,他同时也就站在了一个复杂利益体的针尖。
  因而,在吕俊、石波、肖华、江晖等黄金一代相继挂靴之后,公募基金领域对长跑领袖基金的管理,早已从管理明星基金经理过渡到管理明星基金。
  由此,团队和内控制度成了不少基金公司头牌基金维稳的最重要平台。一些相对复杂的制度和多元化的基金经理组合登上历史舞台。
  比如,易方达积极成长由易方达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陈志民领衔管理;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目前施行双基金经理制;执行同样制度的还有广发稳健基金,由该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许雪梅领衔;泰达宏利行业精选由泰达荷银副总经理刘青山亲自操刀。而2010年以来,表现最抗跌的华夏大盘精选和嘉实增长,其基金经理王亚伟和邵健都已晋升公司高管。
  而鹏华中国50在基金经理频繁更替下,犹能气脉不断,是建立在如此框架下:引入团队合作制,取消明星基金经理制。在行业配置和个股配置中做到完全的分散化。基金经理对个股的配置权限只有3%,超过限制则需层层审批。
  风雨征程中,黄钦来、胡建平、黄敬东、黄鑫都掌管过鹏华50,该基金连续5年跑赢市场平均业绩。特别是在人员变动最为频繁的2006年,鹏华50以157.92%的收益排前十。原因即在于此。
  此外,易方达基金互动式的辩论和质询机制促进了个人与团队智慧的有机结合,成为业内一大特色。
  用权力豢养基因、用人提防基因、用制度牵制基因,到底何种方式能保存中国黄金一代大牛基的种?众所周知,在逃离基金的奇怪气氛中,基金经理们的心态已日渐浮躁,怪异的体制,是否会孵化更多王亚伟式的怪杰?
  王亚伟是必然还是偶然?
  5年10倍,王亚伟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作为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已升级为娱乐圈人物,从而变得更加光怪陆离。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到底是如何操作的?
  2009年12月成立的华夏盛世精选基金,正在受到投资者的质疑。Wind数据显示,2010年初至6月9日,华夏盛世精选基金净值缩水12.41%,在该公司管理的27只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五。
  华夏大盘基金介入吉林森工(600189)最早是在2009年一季度,当时持有250万股,2009年中报时持股增加至500.09万股,在这一过程中吉林森工股价从6元上涨至8.5元。此后,华夏大盘开始减仓,2009年底时持股降至300万股,至2010年一季度时已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完全撤出。一个月后吉林森工股价暴跌。
  不再陌生的一幕出现了。就在2010年一季度华夏大盘撤出过程中,华夏行业精选和华夏盛世精选却逆势加仓,分别增持239.86万股和122.96万股,造成两只基金上千万元的损失。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投资决策背后是什么原因?此类质疑已经很多,比如太行水泥(600553)。与此相关的,就是华夏大盘一直在控制规模,形似封闭式基金。
  而且据上海某基金人士向理财周报透露,王亚伟这一模式已经对业内形成某些影响。
  不过,王亚伟显然并不如此简单。
  从华夏精选的投资实践来看,王亚伟的投资思路似乎颇受彼得林奇投资理念的影响。彼得林奇这位基金业的传奇投资大师,正是以广选股、精选股、灵活操作、不拘一格著称。
  而善变、操作频繁及持股分散是华夏大盘的评价。最多时,华夏大盘共持有四五十只个股,所持的大量题材股、重组股与其大盘之称南辕北辙,大盘权重股很少进入华夏大盘的重仓持股名单,相反其埋伏题材股的精准性让业内震服。
  就理财周报接触的业内部分券商和基金人士的反映,实际上大量的人对王亚伟的风险控制能力(仓位不超80%)和背后团队精良的研发能力甚为钦佩。
  而王亚伟身后若即若离的一些影子则更不可言喻。据上海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向理财周报透露,证监会在某次会议上反驳新股发行导致股市暴跌论时,点名称,王亚伟撰写的某篇立意相反的文章才是正确言论。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