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争议焦点解读:各国金融改革不必完全一致
欧洲主权债务的爆发,使得欧洲国家的复苏之路充满障碍,一些国家甚至可能因此再次陷入衰退;而美联储在最近的利率决策声明中调低了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即使是中国,一些经济先行指标也预示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放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何去何从?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各国的政策协调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呢?且看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的解读。
数据: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 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在葡萄牙等欧洲四国的债务高达1.58万亿欧元,其中法国德国银行占61%。其中,有1740亿欧元为主权债务,另有7840亿欧元为私人债务。
当下形势:葡萄牙、爱尔兰、希腊与西班牙等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欧元区内部矛盾与货币金融机制改革问题凸显,欧元跌跌不休,全球金融市场深受拖累。
欧盟主席范龙佩(Rompuy)表示,欧元区在面世后11年的强势隐藏了欧元区的财政问题,本次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受到重创,对欧元区的货币金融制度重大改革势在必行,《里斯本条约》也有可能要修改。
目前,法德双方基本同意在欧元区削减赤字与征收金融交易税等问题上取得共识,不过,对如何保护欧元,双方仍有分歧。法国要求建立16国联合经济政府,德国则要求对违反欧盟财政政策的国家采取严厉政策。
同时,在削减赤字问题上,美国和欧洲国家又存在较大分歧,德法力主退出减赤,美国则担心过早退出有碍经济复苏。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金融危机后期,特别是经历了经济衰退之后,政府财政赤字的扩大是必然的。发达国家的政府财政赤字在过去两年大幅度上升。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1%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公共债务也上升到GDP的80%左右。财政赤字扩大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衰退导致税收大幅度下降;二是政府采取的各种刺激政策进一步扩大了赤字。据有关估计,由刺激政策造成的财政赤字增加部分平均大约是40%。
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大幅上升带来两大风险:一是由于市场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一些国家不得不过早撤出刺激政策,使经济再次陷入衰退;二是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新因素。希腊等国目前所经历的主权债务危机就是例证。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凸显了欧元区货币机制与财政机制之间的不协调:有统一的货币,但是没有统一的财政。只有十几年历史的欧元货币机制正在经受着其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不过只要德国和法国等主要欧元区国家有足够的政治意愿,欧元区还不至于解散。
各国改革不必完全一致
当下形势:金融改革是本次G20峰会的一个争议焦点,欧洲国家要求征收银行税和金融交易税,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则表示反对。
洪平凡:在这个问题上,各国短期内只能求同存异。不同国家金融发展阶段区别非常明显,即便是美日欧之间,银行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也不一样,欧洲和日本是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而美国的金融体系则以金融市场为核心,50%左右的贷款可以从银行以外的市场上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有不同的要求,监管方案不可能完全一样。
欧洲呼吁统一征收银行税,是担心自己加强了对银行的监管后,资本会流往监管比较松的国家。其实,各国不必过于顾虑资本流动问题,因为资本的去留不仅取决于监管严格程度和资本回报率,还取决于风险程度。如果监管严了,同时风险降低了,资本也会留下来。各国不必达成完全统一的监管条例。
陈凤英(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目前欧美面临的困境和主要矛盾不同,在具体举措上存在分歧,预计本次峰会的共识将是强调保障全球复苏和财政可持续之间的平衡。
全球经济不会再次衰退
洪平凡:虽然欧洲个别国家可能再度衰退,但从全球经济的整体来看,再度衰退的风险不高。
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部分,对全球金融市场震动很大,但世界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与一年多前相比已明显下降。从大趋势上来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在某一个季度再次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全球经济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会继续复苏。
就具体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在2010年和2011年复苏步伐比较谨慎,美国今年GDP增长不可能超过3%,明年会更低;日、欧会远低于美国。希腊和西班牙今年肯定继续衰退,尤其是希腊将连续两年衰退,意大利、爱尔兰等市场融资比较困难的国家也可能继续衰退,欧洲经济的主体国家--德国和法国可能会二次探底,但不会衰退。
不过,2009年下半年快速反弹的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将采取一种较为缓和的速度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度和广度仍有不少变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普遍缓慢。他们共同面临着金融危机后期的三大挑战:失业率高企、政府财政状况迅速恶化,以及金融机构继续需要整合资产负债,降低金融杠杆率。这些问题不可能在今明两年完全解决。(广州日报_
G20峰会公报草案对人民币增加弹性表示欢迎
G20峰会即将举行,相关官员周六引述会议公报草案称,会议对中国近期出台的汇率政策、增加人民币弹性表示欢迎。
公报草案说,对中国的行动表示欢迎,希望中国继续增加内需,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政策,增加弹性。有消息指,与会国家对声明如何回应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度产生分歧。有国家对此表示赞同,但也有国家强调中国政府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弹性的重要性。(凤凰卫视)
发改委官员:人民币汇率变化不屈从于某国压力
中新网多伦多6月26日电 (记者 张朔 赖海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事司司长马欣26日在多伦多表示,如果人民币汇率发生一些变化的话,也会根据中国经济内在的发展形势而变化,并不是屈从某国或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压力。
20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即将在多伦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率团与会。26日下午,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举行中外记者会。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马朝旭与来自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央行等机构的官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其中,马欣在回答有关提问时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说到底是经济上的问题,它就是一个货币的价格。谈到价格问题,应该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而供求关系,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发展形势。
所以,在谈到汇率问题时,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是不是需要汇率的变化。
马欣对记者说,如果你注意到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一定会注意到,目前我们提倡最多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句话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增加服务业,扩大内需和提高居民的收入。
他表示,所以说,如果人民币汇率发生一些变化的话,也会根据这些内在的发展形势而变化,并不是屈从某国或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压力。 (中国新闻网)
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官员2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表示,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助于中国进一步与其他经济伙伴共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张涛在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前举行的中国代表团新闻吹风会上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汇率改革的决定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欢迎。
张涛指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选择。
他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面可协调的发展,特别是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一些内需部门配置,以此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他认为,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还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资产泡沫。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该决定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财政部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欢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