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历史惊人的相似 叶檀:对垒 李大霄:布局蓝筹_股票_证券_财经

水皮:历史惊人的相似 叶檀:对垒 李大霄:布局蓝筹

加入日期:2010-6-26 9:39:53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水皮杂谈: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 二次汇改考验谁的大智慧
  金融危机的缘起是房地产泡沫,而次贷的最典型的代表是两房,即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引爆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两年之后,房地美和房利美终于要退市了,不是因为撑不下去了,而是因为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太难看了,与其每天在市场上丢人现眼,不如回家重新洗心革面。
  两房的退市在中国后果很严重,中国老百姓很气愤,中国的官员很沮丧,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人,在两房拥有债券就达到3700亿美元,两房的退市会不会让中国这点投资血本无归,没有人出来作个详细的解释,越是这样,大家越是胡思乱想。其实,债券和股权并不是一回事,股价和估值也不是一回事,退市和破产更是两回事。尽管两房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价暴跌了40%,市值蒸发了40%,但是并不影响净资产,更不会影响到债券的收益,但是无论如何,两房的投资都不能算是成功的投资,挨点骂也是必须的,中国政府的管理层如果能从中吸取点经验教训,那么,这笔学费也就不算白花,要知道3760亿美元和2万亿的外汇储备相比,并不算个大数,如果执迷不悟,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
  外国政府,即便是美国政府,和我们认识中的中国政府根本不是一回事,他们往往只把自己定义为有限的小政府而不是无所不能的大政府,对于政府责任的认识和我们有天壤之别,对国有企业的处理态度也截然不同。按中国的概念,两房是标准的国有企业,但是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就会发表声明,要求他们自己从纽交所退市,美国人不认为这是政府丢脸的事,更不会大包大揽,打肿脸充胖子。毕竟退市和破产不同,要是能破产的话,两房早就破产了,也不会等到今天。
  或许只是巧合,两房退市的第二天,中国央行宣布重新启动汇率改革,对外释放出人民币升值的强劲信号,第三天又是罕见的声明,否认人民币一次性重估,并且强调一篮子货币的新目标。人民币升值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国民财富的体现,长期而言利大于弊,人民币要成为国际通用的硬通货,币值坚挺是基础,面值稳定是前提,升值预期就是动力。人民币升值,不但中国股市大涨,亚太股市也跟着大涨,甚至欧洲市场也跟着上涨,充分体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只有美国股市例外。
  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就会涨,这是常识,这种常识已经在人民币第一次汇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民币的第一次汇改始于2005年7月而终于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的2008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20%,此间不但中国的股市走出了一波历史上少有的大牛行情,即便是楼市也是经历了一次暴涨的过程。分析对比就可以发现,在2005年7月到2007年10月之间,股市和汇率走势是一模一样的,分化出现在6124点之后,而汇率走平则在4个月以后。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形成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因为一旦这种预期形成单边的思维,那么套利的外汇就会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我们的外汇储备就会不受控制地增长,为了对冲,央行就不得不释放相应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就成了管理层解决不了的难题,为此不得不在货币政策上搞从紧,不得不提高存款保证金,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汇率管制下,央行管理这么多外汇储备的操作能力是有欠缺的,对策是单一的,很容易被动,能不能摆脱2008年的阴影,是考验大智慧的。
  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是不可能完全复制或拷贝。二次汇改和一次汇改不会一样,对股市的影响也不会一样,但是二次汇改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封杀或缩短了这次市场调整的空间或时间,股市未必会马上上涨,但是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又有什么影响呢?又有谁会在乎这一天半天的行情呢?股市第一次突破2500点是在200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那时的汇率是7.81,而现在人民币的中间价已经升到了6.78,指数还在2500点徘徊,比照两房退市的标准,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内的这些金融指标股都不够交易的资格,更不用讲还没上市的农业银行了,这就是我们要的股市?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吧!


  叶檀:G20美欧对垒 最终结果将打平
  将于6月26日、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G20会议,将成为凯恩斯主义与财政平衡学派信奉者对垒的舞台。
  从总统到财长,美国政要一再表示,保持经济的复苏势头比财政平衡更重要。G20会议召开前一周,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信G20领导人,呼吁其他主要工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不要执行过度的紧缩财政政策,而是为经济强劲增长提供必要政策支持,以免让经济复苏半途而废。美国财长盖特纳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萨默斯在撰文表示:我们必须展现削减长期赤字的承诺,但不可牺牲短期增长。若这刻没增长,赤字会进一步攀升,削弱未来增长能力。美国政府经济学家甚至将欧洲的财政平衡政策指为胡佛时刻,显然,这是把欧洲的紧缩政策与上世纪2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著名的反面政治人物美国总统胡佛相提并论。潜台词是,主权危机爆发还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欧洲人,你们自找麻烦。
  美国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美国的负债率创出历史新高:今年6月2日,美国财政部表示,截至6月1日,美国政府负债历史上首次突破13万亿美元大关。
  美国是凯恩斯主义的忠实信徒,对巨大的债务风险弃而不顾,或者说,美国因为国债有全球投资客买单,有恃无恐。
  不顾美国人的呼吁,欧洲与加拿大坚决执行财政平衡政策,要求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厉行节俭--英国新政府宣布30年来最严厉的预算案;德国总理默克尔早前公布节支措施,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节支达800亿欧元;法国月初宣布在未来3年削减1000亿欧元公共开支。美国的近邻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上周也给G20首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各国领导人达成一致,到2013年将财政赤字减少一半,并稳定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或在2016年前使其进入下降轨道,从而消除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动荡风险。与本国首脑表态相应,加拿大央行开始加息。
  欧洲人也许并不那么排斥凯恩斯主义,但业已爆发的主权债务风险,使他们不得不将凯恩斯主义丢入垃圾筒。当欧洲需要债务补充资金时,主权债务评级公司给欧洲的债务写上大大的红字,放在离垃圾评级不远的地方。此时,没有投资者愿意向欧债伸手,更不要说把欧元当作安全避风港。
  美国与欧洲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让全球为他买单,所以可以大手大脚花钱,而后者主要由自己买单,所以必须财政平衡、量入为出。换句话说,只要美国可以用信用支撑债务体系,就一定会把经济发展置于财政平衡之上。而欧洲、加拿大则实行严格的通胀目标制,欧元区的某些国家刚刚偏离了这一标准,在泡沫浴中狂欢了三四年,就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欧洲要摆脱主权债务危机,不可能像美国一样通过扩张债务摆脱债务,只能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执行财政纪律实现。
  从根本上来说,美国与欧洲的退市之争,并非学术之争,而是两种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两种不同信用体系之争。
  金融危机大敌当前,双方携手应对;人民币汇改重启之前,双方一致针对人民币;现在赛场上只剩下美欧两个选手,双方没有回旋余地。最终的结果将是平手,在达成某些无关紧要的妥协之后,双方继续各干各的。
  和稀泥政策表现在市场上,就是市场震荡不停。虽然美国不断爆出糟糕的房地产消费与就业数据,但从长期来看,美元走入一轮上升牛市,欧元在疲软的反弹后继续掉头向下,直到欧债危机与经济复苏基本成功。
  在G20会议上,中国并非可有可无的打酱油参与者。会议之前,硝烟四起,美欧四处呼吁寻求同道中人,中国通过重启汇改避免成为矛盾的焦点;会议之时,中国可以站在中立而相对客观的立场,呼吁建立国际监管新秩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国际监管;最后,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之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贸易自由主义一经贯之的呼吁者与执行者。
  以公正立论,不仅对中国有利,有助于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对建立国际新秩序、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古人说,以礼节之,只有以正义立论,不粗鄙不炫富,才能近悦远来建立良性生态。


  笔夫:汇改未能改变市场弱势
  投资人试图预料一切,但决不可能预测类似汇改这样的事情。在G20峰会前夕,央行突然间公布的这一消息给投资人出了一道特大的难题,这个难度在于你不仅需要判断汇改对于市值以及资产价格的实际影响,同时还要判断这种改革的实际用意,或者说央行意向的真实程度如何。对于后者的判断甚至要难过前者。
  汇改提振资产价格是个伪命题
  虽然,启动汇改有利于舒缓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以一种更富于技巧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代替生硬而不符合大国行事风格的拖延战术可能更有利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博弈。
  消息公布后,周一,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但随后一日,币值却又出现回落,借此,央行已向全球市场澄清和重新定义了汇改的真实含义,即汇改不意味升值,主动放弃紧盯美元货币,重新回到一篮子货币,是想让全球贸易伙伴真正明白,人民币目前只存在局部低估,在市场公认对美元低估的同时,人民币兑欧元今年以来已被动升值了15%强。
  人民币兑欧元升值的后果还没有及时体现到统计数据中来。一旦表观数据真实反映出欧元贬值对出口的影响程度,国内对人民币升值的支持度将会大大降低,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尽管我们对经济结构转型充满期待,但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目前无法承受币值大幅攀升所造成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微幅的升值都足以造成大批企业倒闭。这是现实。
  人民币升值提升国内资产价格的命题,显然有些陈旧。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已行政性设置准入门槛,因而,热钱因人民币升值而流入的冲动会减弱。而一旦升值对上市公司的价值造成集体性毁损,则也不要期待会对扭转A股颓势有所裨益。这是并不难判断的事实。
  比较难以判断的是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因为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使进口商品显得更加便宜,从而增加国内库存,改善供求。但另一方面,亦会使商品输出国因受到激励而提升输出价格。有许多人拿2005年汇改的后果来推测今后市场的走势,只不过,没有任何两段历史是完全相似的,不仅2005年汇改的模式不会再次重演,而且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也完全不一样。2005年汇改完成后的几个月,国际上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了20%,但是,分析当时的情况,也应当看到,那时正处于经济周期向上的阶段,中国经济对大宗商品的现实需求推高了价格。但经历了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需求似乎一时难以恢复到当时的状况,金融因素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决定性的,因而,笔夫的判断是,短期来看,可能市场受到提振,但中长期仍未看好。
  股指期货仍未摆脱弱势格局
  上周笔夫的策略周报要求投资者注意道琼斯指数回落的风险。本周,道指已开始大幅回落,全球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期望值已大幅降低,这自然削弱了金融市场继续上涨的原动力,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人仍不可忽略道指连创新低的可能性,以及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农行上市已经近在眼前,不管其发行价如何,市场持续的扩容而新入场资金有限,难以使市场短期内走出弱势。
  欧洲债务危机在过去的几周里似乎平静了许多,这使得欧元出现了难得的反弹。但熟谙内情的人都会明白,危机并没有就此过去,在一场持续的危机中,越是平静的阶段越是值得警惕的时刻,因为正是在这种时候,一场新的危机可能正在酝酿。
  沪深300指数期货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从技术形态上分析,下降三角形已经呼之欲出,如不出所料,再经过一周左右的收敛,调整浪即将要结束,市场可能再次迎来单边下跌的局面。
  大宗商品反弹不改长期趋势
  在看似活跃的反弹中,新的利空依然接踵而至,至少,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对钢材等有色金属价格无疑是当头一棒,市场对此已开始有所反应。如果我们将其与国内对三高行业的整体性治理联系起来则不难看出,类似政策将会持续,而决不是权宜之计。汽车和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已是大势所趋,新房开工数量正在下降,金属行业产量严重过剩,库存高企的局面将导致价格长期走势仍处于弱势。
  印度的降雨量再次超预期,这对这个季风性气候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将极大改善国际白糖供应状况,国际糖价反弹料难以持久。而随着近期国内糖价的稳步回升,国储一拖再拖的抛储计划应该将会重新提上议程,这仍是郑糖上涨的主要压制因素。
  中国购买能力的增强并未有效提振CBOT玉米和大豆价格,在冲高后出现了显著回落。最近两周,中国从美国进口了多达36万吨玉米,商家积极的进口态度无疑对国内价格构成压制。但油脂产品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可能会更加坚挺一些,这一点市场早有期待,而且本周在价格上已有所反应。
  棉花价格似乎仍在维持强势的特征,但是,这种价格维系在外贸出口持续繁荣的心理预期之上,不过,笔夫上周已经指出,5月份48%的数据存在疑问,而一旦外贸增速放缓,估计棉花的供需就会改善,应该可以判断,价格已现中期顶部,因为金融大环境不太支持其价格继续大幅上扬,尽管供求基本面仍属紧张。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