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蹈日本覆辙?美国的阴谋_股票_证券_财经

重蹈日本覆辙?美国的阴谋

加入日期:2010-6-23 19:06:4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叶檀:A股市场总市值达60万亿不遥远
  人民币国际化从来不是单独的事件,2010年6月19日重启汇改,几乎同时出台的一连串政策,全部剑指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等六部门22日联合下发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换言之,大部分的经常项目与边贸的人民币结算将放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资本项目开放紧锣密鼓,市场传出消息,中央计划扩大范围,放宽境外人民币或外汇经在港中资机构投资A股市场,这相当于资本项目开放的一个大通道。目前境外企业对于人民币结算兴趣不高,人民币不能投资、不能流通让市场人士恼火不已。而通过香港市场,允许在境外的人民币投资A股市场,相当于资本项目部分开放。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联袂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大大加速。
  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优势突显,不仅起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还起到监管资金流向的作用。以往境内资金投资香港H股的北水南调策略,现在变成了境外人民币可以投资A股市场的南水北调,资金流向倒了个,境内积聚的资金将越来越多。
  6月21、22日,中国央行宣布重启汇改之后接连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迭创新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破6.80,虽然22日收盘下跌,但可以看出人民币上升趋势没有变,人民币汇率弹性在增加。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如同暖流,外资流向中国是大势所趋。此前的5月份,外资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减少,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份我国外汇占款达204769.34亿元,5月新增量为1315.64亿元,较4月份2800多亿元的增量骤降五成。
  如果小QFII成行,规模将超过目前的QFII。截至今年3月末,共有88家外资机构经过批准获得QFII资格,审批的额度为170.7亿美元,而据分析,小QFII最少将有10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流向境内市场。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香港人民币存款近日出现大幅增长,4月份增幅达14.3%,目前在港人民币存款达到809亿元,打破2008年5月776.75亿元的纪录。如果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增加,每年将有2000亿以上的人民币需要寻找投资、交易窗口。
  A股市场已经为如此之多的人民币准备好了巨额筹码,近日传出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上市请求获批是明确的信号,越来越多的资产将寻求在证券市场兑现。如各类金融公司、各种大型企业、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处于低利润困境之中的民营企业,和中国亟须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可以断定,有多少资金流入A股市场,A股就有多少筹码准备派发。
  除了源源不断的融资再融资,以及没完没了的解禁股之外,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的交易。据报道,2005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或于近期修改,将取消之前几家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其他机构参与此项业务。据称,目前新的方案已经报至国务院待批,预计6月底或7月会有结果。
  此时,不要指望股指大涨,能够确定的是,市场容量会大涨。据资深市场人士徐智麟先生统计,从1999年年底到2009年年底,10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从12万亿增加到60万亿,增加了5倍;GDP从9万亿增加到33万亿,增加了3.3倍;与实体经济关系较为密切的标志性大宗商品铜,上海铜从每吨18250元上涨到59560元,上涨了3.26倍;而沪综指从1366.58上升到3277.14点,上升了2.3倍,与此相对应的是市值狂升,总市值从2.6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4.5万亿,上涨了9.4倍,而流通市值从0.8万亿元上升到15万亿元,增加了18.75倍。
  上述数据清楚地说明,中国的大宗商品、实体产品等价格难以望货币发行量之项背,指望股指大涨,什么股指过万不是梦,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证券市场容易急剧扩张的过程,这是中国抑制资产泡沫的利器,也是资产兑换所必须。中国没有债务危机,就是源源在上升市场中,有源源不断的资产可以兑现。只要未来数年广义货币发行量保持不变,只要人民币升值吸引全球资金,可以预料,A股市场总市值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张3倍达到60万亿,并不遥远。


  黄湘源:2.30元的鸡肋
  农行的发行定价可谓目前市场上最具洗具性也最具杯具性的一大玄机。1.905元或2.30元固然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3.02元~4.07元则意味着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中石油杯具可能又要重演。
  农行到底是最差的银行?还是成长性全球罕见的银行?两种极端的评价决定着对农行不同的估值。诚然,以目前的成绩单,农行的业绩还比不上工行、建行,但也不比中行差。一提业绩就将农行与历史上的 最差的银行相提并论,似乎已不合时宜。不过,任何一家银行,如果能够将8000多亿的不良资产划拨给财政部,再用几百亿的政策补贴扮靓自己的财报,恐怕都可以很轻松地夸耀 全球罕见的成长性。说穿了,农行的所谓三农特色,只不过是它赖以获得政策性特惠照顾的资本,与真正商业性银行意义上的成长性还有很远的距离。农行上市后,这种具有历史阶段性和政策可变性的特殊成长性可持续多久,就成为一个很大的疑问。特别值得一问的是,按照农行披露的正式招股说明书,财政部与农行设立共管账户 特别共管基金所置换的8156亿元不良资产,停息挂账存续时间为15年,农行将来还要不要还账?用什么去还这笔账?算上现实依然存在并不断滋生的不良资产,农行还有成长性值得期待吗?
  之前,国有大型银行在完成重组和上市后表现出的30%甚至60%的增长,是不是可以视为农行上市后未来3年的复合净利增长保持30%左右的速度,从而成为同业增长最快的银行的依据,这同样是有疑问的。因为农行此时上市已无法享受股改红利的释放,更重要的是,农行现在还在走依托资本市场的支持扩大经营规模求发展的老路,但是,这条老路不仅由于它的重融资轻回报的前行者寡信弃义而到了尽头,而且,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也进一步揭示了大到不能倒已经不是银行股挟持政府、市场和投资者的法宝。这就是市场为什么对银行大规模圈钱倍加反感的道理所在。
  让人奇怪的是,农行一边对发行定价和融资数额避不明言,一边却在路演中声称上市后不会破发。发行价尚未定,何来破发不破发?当然,如果农行的发行价定在传说中令其非常恼怒的1.905或2.30元,不破发是有可能的。但是,按照其主承销目前报出的3.02至4.07元,就有点难说了。按农行今年一季报净资产1.37元,2010年预测每股收益0.26元计算,3.02元~4.07元也就意味着发行市净率在2.2~2.97倍,市盈率在11.6~15.65倍,远远超过工行、建行、中行目前按今年一季报计算的1.8倍左右的市净率,和按2009年每股收益计算的10倍略多的市盈率。人们不禁要问,凭什么质地不如三大行,卖价却要贵许多?
  原来,这一切倚仗的不是什么成长性,而是询价配售机制。因为农行现在不管是公开询价也好,秘密询价也罢,最后决定IPO定价的还是竞价状态下的报价。参与询价的机构,为了放弃网下配售的机会,也得有被吊死在因竞价机制导致虚高报价标杆上的心理准备。这就难怪中金、中信们不怕中石油的故事重演了!


  叶楚华: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的阴谋
  次贷危机爆发后,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国加紧了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美国的阴谋吗?
  次贷危机其实是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危机,次贷本身那点钱根本不足以成为一种大危机,它只是一个导火索。
  什么是债务经济模式?美国人从19世纪开始就形成了全民性的借贷消费习惯,20世纪70年代开始更是发挥到了极限,美国人的借贷消费开始大规模跨出国门,他们开始借外国人的钱消费。其实这种债务经济模式在本文开头就已经说明白了。美国人从中国进口价值100美元货物,到头来中国又拿这一百美元借给了美国人,他们继续拿借来的钱购物,如此循环,永不止息。
  这样无限循环下去美国人相当于永远不用还债,实际上是不劳而获白白得到了中国的货物。既然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大好事,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捅破次贷危机,终止这种模式呢?
  很简单,30年来疯狂的国际借钱购物,快要让美国虚脱了:由于可以无限地借钱购物,美国人不再需要自己生产产品,绝大部分的一般性产品生产都被赶到美国境外去了。再这样下去,美国真要变成一个彻底的空壳子。有朝一日非得导致美国大部分产品都不会生产了不可。
  为了不彻底虚脱,美国必须终止这种债务经济模式--至少必须暂停一下。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次贷危机压根就不成问题,政府直接在全球借美元、甚至开动印钞机去填补窟窿,然后继续让美国人借钱在全球购物就行了,美国人要借多少钱,美国政府和银行就能提供多少钱,永无止境。
  于是美国捅破泡沫,紧缩银行借贷,美国人借不到钱了。但是美国政府发现,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想恢复经济迟早还是要靠宽松的货币来刺激,还是要恢复给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这样才会使得生产和消费都恢复。思来想去,美国想到的根治办法是逼迫人民币升值。就是让美国人有钱也不去买中国货,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货贵了。美国转而买本国货,这样美国的生产就恢复了,虚脱的趋势得以扭转。
  所以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显然不是阴谋,其目的是拯救自己,而不是害中国。这样就解开了各位对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障碍。进一步地,各位才有可能同意,人民币升值不仅利于美国,更利于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必须从人民币回归正常币值开始。
  人民币升值后如何实现经济转型
  反对人民币升值者主要基于一点:它将导致中国无数中小企业倒闭,中国经济将陷入停滞乃至危机之中。比如,有的人就危言耸听地宣称,如果人民币再升值5%,估计将近有一半以上的纺织企业面临倒闭。
  这样说有没有道理,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其前提是外销的企业在升值之后找不到内销的替代销路。如果政府实施了正确的经济转型战略,外向型经济转变成了内需型经济,则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你要说,经济转型是需要时间的,这些企业在经济转型完成之前就已经倒闭了。而我要告诉你,经济转型同样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不是天方夜谭。
  很简单,中国的外贸运转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印刷了人民币购买那些货物送给美国人(当然还有欧日等),然后美国人给了人民银行等额的美元(废纸)。既然得到的是毫无用处的外汇储备,中国央行还不如把这些货物送给自己的国民,不出口了。央行印钱购物分给中国民众,同样可以产生和出口一样的需求,企业一家也不会倒闭。所不同的就是,以前我们得到的是毫无用处的外汇储备,现在我们变聪明了不要这些无用外汇了,而直接印钱购物提高了本国人的生活水准(发商品给他们嘛)。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再举例来说明一下。比方说,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1000亿美元的廉价货物,中国企业得到这1000亿美元外汇,全部交给了央行,央行则印刷了6800亿人民币给这些企业。这不就是相当于,中国央行印刷了6800亿人民币购买了这些物品送给美国人,然后美国人给了它1000亿美元钞票吗?千万注意,中国得到这些多余的外汇,压根就没有任何用处,只好都购买美国国债回到美国了。中国还不如每年印刷6800亿人民币购物直接分给自己的国民算了。当然,央行印钱购物分给百姓只是直白的说法,实际操作则可以是给民众发放购物券,民众拿购物券去换自己喜欢的商品[2]。
  总之,中国目前的汇率导致了我们耗费了无穷的资源,以子孙后代的生存危机为代价换取了压根用不着的外汇储备,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价位,使得外汇储备恢复到够用或略有盈余的水平。这样我们就可以砍掉天文数字的不必要的出口,同时可以比现在低得多的价格进口世界各国的产品。而出口减少导致的外需企业大规模倒闭趋势,则可以通过政府的印钱购物来百分之百解决之。这样,政府的印钱购物产生的内需取代了原来的外需,中国经济则迅速从外需依赖型转向了内需型经济。从此,我们将以比现在小得多的资源消耗,实现比现在高得多的国民福利。当然,持久而稳固的内需型经济,还需要政府在长期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整个企业体系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更需要完善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藏富于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