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CPI超“红线” 与“泄露版”惊人一致_股票_证券_财经

5月CPI超“红线” 与“泄露版”惊人一致

加入日期:2010-6-11 10:13:33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月加快7.6个百分点,比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 (.中.新.网)

  统计局: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67358亿元,同比增长25.9%。(.中.新.网)


  5月经济数据与外媒泄露版惊人一致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PPI同比上涨7.1%,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94亿,5月份出口1317.6亿美元,同比增长48.5%--这是国家统计局今日10点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这与路透社数天前有如神助般的预测出来的数据完全一致,几乎都精确到了十位数。
  6月9日,在数据发布的两天前,路透社报道称,有政府官员透露,5月出口同比增长约五成,达1300亿美元左右。此外,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为年内首次突破政府设定的3%目标。这一代表通胀形势的数据,大体符合市场预期,将进一步旁证经济活动依然强劲。如果再考虑到5月份约6300亿元人民币的新增信贷,可以使各方对于中国经济回落的担忧明显减弱。
  当日,沪深股市强劲上扬,沪指上涨2.78%,大涨近70点。不少市场人士,都将当日A股市场上演的惊天大逆转,归功于路透社泄露的天机。
  《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称,无意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是某些政府机关人员出卖了经济数据,但屡次的数据泄密,着实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民间流行着各种的猜测,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许是有人经不住诱惑,出卖了经济情报。提前泄露国家数据的人或单位,显然已经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他们必须为数据泄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家经济运行数据关系着国际民生,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在中国逐渐崛起的今天,经济、军事、技术数据都有可能成为国外机构研究和获取的对象。多次数据泄密已经为我们敲响了信息安全防范的警钟,只有作好了数据信息安全防范,严厉打击泄密者,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健康而顺利地运行和发展。
  此外,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中,CPI涨幅尤为被人关注,可以看出食品价格上涨6.1%,这与人们的感受似乎还有一定差距:居民消费价格在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分类别看,5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0%。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食品价格涨幅将有明显扩大,因此将推动CPI涨幅提高而不是下降。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尽管5月CPI的同比数据将超过国家今年调控的目标,但从环比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逐步减轻。中国银行总行经济师周景彤说,从目前来看,随着食品价格的下降,下半年CPI过快增长的局面在放缓,新涨价因素在减少。而考虑到加息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半年货币政策不应该再继续收紧,在经济走势没有比较明朗的情况下,央行需谨慎使用加息工具。
  【中国企业家网微评】说起国家数据泄密,不禁想起2009年7月份公布的上半年GDP数据,也和路透社之前公布的数据丝毫不差。如果说一次的猜测数据吻合那是纯属意外的话,那么,多次数据猜测都吻合,那就不能不引起警惕了。原则上,GDP、CPI、外贸数据等和国家经济政策、市场动向密切相关的信息必须由官方公开,任何提前或私下公开的行为不仅违规,更涉嫌违法。俗话说千金难买早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还存在这种精准的小道消息,那么别人不承认你的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更理直气壮了。(中国企业家)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3.1%,超越3%的红线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11日)公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下跌0.1%。
  周三有消息人士称,中国5月CPI涨幅将超过3%的温和通胀线,达到3.1%。
  统计局并公布,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1%,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6.9%,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6%;1-5月PPI同比上涨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预期中值为18.5%。
  此外,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17.1%;1-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预期中值为25.7%。(汇金网)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CPI将在年中达到2010年高点
  2010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3.1%,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
  国家统计局6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CPI环比下降0.1%, PPI环比上涨0.6%。2010年4月,CPI同比上升2.8%。PPI同比上升6.8%。
  5月31日-6月4日,接受财新传媒调查的20位经济学家对5月中国CPI同比涨幅的预测值平均为3%,高于4月2.8%的水平。其中,有12家机构的预测值为3%或3%以上,最高为3.2%。PPI均值由上月的6.8%回落至6.4%。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CPI将在年中达到2010年高点,之后开始回落,2010年下半年通胀压力明显减轻,全年CPI上涨3%的目标有可能实现。■(财新网)


  亚洲华尔街日报:中国5月数据疲软 通胀首超心理关口 要彻底打消市场加息预期
  中国5月份经济数据继续表现疲软,尤其工业增速大幅回落。这显示,货币紧缩措施导致的恶果继续显现,经济保持健康增长的前景黯淡。
  因此,只有彻底纠正此前盲目、不理智的行动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背离,彻底打消市场的加息预期,真正做到亡羊补牢,才能有效弥补紧缩对经济的致命创伤。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中国5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6.5%,增速大大低于4月份的17.8%和3月份的18.1%。
  今年1-5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8.5%,增速也低于1-4月的19.1%。而此前在春节消费因素激励下,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曾经高达20.7%。
  福无双至,在紧缩政策的影响下,5月份投资增速也继续回落。
  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5.9%,增速低于1-4月的26.1%,也低于1-3月的26.4%。今年1-2月的投资增速为26.6%。
  由此推算,5月份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5.4%,增速与4月份的25.4%持平。3月份投资增速为26.3%。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部分人士所谓的通货膨胀在5月份仍然难觅踪迹,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数据继续保持健康的小幅增长势头。
  今年1-5月累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5%,增速虽然略微高于1-4月的2.4%,但是仍然大大低于3%左右的全年增速目标,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不应加息的理论依据。
  5月份当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1%,增速虽然高于4月份的2.8%和3月份的2.4%,但是仍然属于正常增长。
  物价的下降或者温和适度增长,都将对经济的增长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而对中国而言,在经济增速介于8%至12%之间时,消费物价在4%以内的温和增长甚至下降都是健康有益的。
  作为CPI领先指标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1-5月较上年同期增长5.9%,增速高于1-4月的5.6%。
  其中,5月份当月PPI较上年同期增长7.1%,增速高于4月份的6.8%。
  此外,居民消费增速则受劳动节假日因素和去年比较基数较低的推动而略微加快。
  5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8.7%,增速略微高于4月份的18.5%。而2009年5月份零售额增速仅为15.2%。
  今年1-5月累计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8.2%,高于1-4月份的18.1%。
  不过,鉴于当前股市低迷,零售额未来可能无法维系高速增长。紧缩政策的负面影响终将打击居民消费。
  中国5月份经济数据中,工业和投资增速双双回落,清晰地展现出货币紧缩措施所导致的恶果。
  中国金融部门此前不断推出的货币紧缩措施,已经使得经济正常发展所需流动性明显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和投资行为。
  而因紧缩导致的资本市场暴跌,则加剧了对工业、投资、消费等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鉴于所谓恶性通货膨胀风险论的阴魂不散,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今年以来一直在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抑制货币信贷增速上左右摇摆。而近期这种摇摆不定的立场开始向完全紧缩货币政策转化。
  中国截至今年5月末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长21%,增速较上年同期低4.74个百分点。
  同时,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距25年高位仅一步之遥。而部分金融官员关于加息的误导言论也不时见诸报章。
  正是这种盲目、不理智的行动,导致维持经济正常发展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从而形成对工业、投资、消费等经济各方面的致命打击,进而最终影响中国的金融稳定局面。
  金融部门的紧缩措施已经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出现非正常暴跌。中国大陆股市今年1-5月是全球市场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而且跌幅超过很多受希腊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的股市。

  在中国暂时并未受到希腊危机冲击的情况下,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居然明显弱于处于危机核心的国家,这一非正常的局面无疑是拜紧缩政策所赐。
  盲目、不理智的行动导致的股市非正常下跌势必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和预期,进而进一步抑制生产和投资活动。
  当然,官方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抑制住房价格上涨的措施理论上将能激发居民其他正常消费需求,但该类措施对中国荒谬的房价到底能够产生多大作用尚未可知,因而对需求的促进作用至少目前还不明显。
  在紧缩政策使得经济保持健康增长的前景十分黯淡之际,官方只有像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样,纠正此前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背离,彻底打消市场的加息预期,不再出现盲目、不理智的行动,才能有效弥补紧缩对经济的致命创伤。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亚洲华尔街日报)

此信息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