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15年,深圳GDP将超1.5万亿元。图为深圳地王广场。记者梁嘉建、顾展旭摄
人大代表在认真听政府工作报告。
房价是市民最关注的问题。记者梁嘉建、顾展旭摄 文:记者阮晓光、鲍文娟、钟达文、余琴、阮元元 图:记者轩慧、高鹤涛(署名除外)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昨开幕 王荣作政府工作报告--5年后GDP接近新加坡 昨日上午,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市民中心开幕。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成绩,勾画了未来5年的工作计划,并部署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记者发现,在本次政府报告中,亮点纷呈, 不仅有许多新的提法,还有许多事关老百姓民生的内容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如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统一特区内外最低工资标准等。其中,报告中还立下了令人振奋的目标:5年后,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而这一总量,将接近新加坡的水平。此外,届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过去5年的"成绩单"-- 人均生产总值提前两年达标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王荣首先代表市政府对过去5年来的工作做了总结。王荣表示,去年生产总值达8201亿元,居内地大中城市第四位;深圳去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81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王荣说。深圳去年PCT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47.5%,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而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比2004年提高5.1个百分点。创业板推出后,深圳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37家,占两板上市企业数的11%。 在近5年的改革开放"成绩单"上,深圳的分数十分可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深圳综改方案的出台以及深圳正式成为国家综改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了深圳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而深圳近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来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6家。 在民生领域,深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农民工的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名列内地大中城市之首。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深圳大部制改革共减少了15个政府部门,调整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事项。 此外,深圳还在公务员分类改革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上率先取得突破。 未来5年发展计划-- 到2015年,GDP超1.5万亿元 已经迈入"三十而立"的深圳,新一届政府将怎样将特区之路走下去?"我们要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在昨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王荣书记给未来5年的政府工作做了这样一个定位。 王荣提出,目前深圳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于内地大城市前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下来,将提升眼界,以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为标杆,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为此,王荣书记给深圳立下了这样一个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接近新加坡的总量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清新、清晰、朴实。未来五年规划描述了美好前景,目标接近新加坡水平。现在深圳的GDP是8201亿元,到201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将近翻一番了,发展速度相当快。"人大代表、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子先表示,"现在,深圳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今年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王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今年的工作立下了具体的"指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6%和2%等。 "今年已经过去五个月了,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必须鼓足干劲、争分夺秒。"王荣说。 从数字看报告 过去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5年累计实现中央级财政收入8153亿元; 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7.8%,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62.5%,2009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47.5%,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每平方公里土地产生4.12亿元的生产总值和1.42亿元的财政收入,比2004年分别提高1.93亿元和0.81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8%,达到2702亿美元,出口实现十七连冠;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万元,比2004年增长47.9%,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五年提高76.6%,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 5年荣誉榜 在中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估报告中,深圳综合竞争力连续四年列内地城市榜首。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都"。 正式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连续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人大代表声音 张育彪: 特区内外一体化政府力度要大 人大代表、南岭村党委书记张育彪认为,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走出一条新路。特区内外一体化讲了很多年,但"讲得多、做得少、未有大变化",真要实现"一体化",政府"财力要够、力度要大",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对于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而言,首先应减少社区集体经济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负担,以南岭村为例,现在股份合作公司20%的开支为社会管理支出,仅环卫清洁费一项,村里每月就要花6万元;同时,建议社区工作站与股份公司脱钩,股份公司员工出任社区工作站人员占用了股份公司干部的大量精力。 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社区股份公司就可以"轻装上阵发展经济"了。 李冰: 盐田区的三个保税区应合一 盐田港集团董事长李冰指出,深圳目前有三个保税区和一个保税物流园区,其中沙头角保税区、盐田港保税区都在盐田区,盐田区的保税区发展应该大有可为。李冰建议,盐田区的三个保税区应该整合成一个"综合保税区",这样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使港口更好地服务企业。 李冰还提出,应该逐步将大铲湾部分纳入未来的前海保税区,共同享受保税区待遇。"大铲湾填海区的面积有10.2平方公里,而前海区不过是3.7平方公里,大铲湾纳入前海保税区将大大增加深圳物流业发展的空间。" 刘子先: "人才问题不解决,坪山难发展" 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子先说,政府工作报告上共有8处提到坪山新区,包括深圳"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组建光明、坪山新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这是一个创举,很鼓舞人心。 不过,现在的坪山新区有多个"瓶颈":首先是交通问题,"没有一条快速干线直通坪山","还有就是没有一条不收费的,惠盐、机荷、东部过境高速等都要收费;而从市民中心到坪山的地铁14号线要到2012年才规划研究,地铁12号线要到2015年后才立项,没有交通哪有跨越式的发展?" 此外,刘子先认为,"人才问题不解决,坪山难发展",希望政府能加大建设力度。 报告亮点逐个看: 1启动区级政府机构改革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让深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跨入了"快车道"。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后5年,大部制的改革将全面推开,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架构。 而根据计划,今年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因为一系列重点领域的改革将相继展开,包括总结推广市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做法,积极稳妥地启动区级政府机构改革;探索行政层级改革,在盐田区和光明、坪山新区进行整合街道办及社区工作站试点。 市社科院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整合乃至撤销街道办,是探索"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创新基层管理体制的尝试,这也被认为是综改的重中之重,也是深圳本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灵魂所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将试点区落在盐田区及两个功能区。 记者注意到,在报告中提出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光明、坪山、前海等功能区,这也是政府报告中首次将前海列入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范畴之内,深圳考虑未来建设更多新功能区的想法开始付诸实践。 2强化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地位 "高端化"、"总部型"、"低碳化"、"集群化"是深圳未来5年经济发展的四个关键词。报告指出,深圳未来要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企业向价值链的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端环节攀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落户深圳。此外,以国际一流标准加快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把深圳打造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造新的发展极是深圳经济在较高平台之上的又一发展趋势。报告提出,未来将大力发展互联网、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产值规模超过650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强化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不止一次在报告中被提出。同时,报告也勾画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做法,包括以深港合作为先导、珠江口东岸地区一体化为重点,不断扩大深圳经济腹地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深港重大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和前海、河套等地区开发等。 3关内外最低工资标准将统一 关内外一体化问题是这两天市民关注的热点。 而记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特区外一体化也被多次提及。王荣提出,要按照国际化一流水准,打造区域发展中心,到2015年,光明、龙华、大运、坪山四大新城要初具规模,宝安、龙岗中心区基本成熟,前海、大鹏半岛等地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加大特区外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幅缩小特区内外发展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特区内外一体化在报告中已经体现出"纵深"发展的趋势,从民生方面提出了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关内外实行统一标准。 4重视媒体监督作用 "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与形象。"王荣在总结深圳发展之困难时指出。他同时表示,在未来五年,深圳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民生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王荣特别重视媒体的力量,并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充分发挥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他还提出,要把市民群众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强烈反映的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5 5年后阴霾天数要明显减少 "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四大导向之一。记者看到,"环保"、"绿色"在报告中前所未有地占有大量篇幅。"全面优化环境"成为未来5年政府工作围绕的四个方面之一,而生态环境则更是用大量篇幅予以讲述。 近年来,深圳超过一半日子的天气均为灰霾天气,目前也未得到明显转变。针对该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接下来5年的目标。王荣表示:"到2015年,阴霾天数要明显减少,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王荣在报告中称,"深入治理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推动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6 落实人才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 今年3月份,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组织对深圳市民进行了"市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调查显示:在26个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中,房价问题成为市民最关注的首个问题。 "实现居者有其屋"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民生热点。"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王荣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 而人才住房问题又是解决住房难的重点。在政策支持上,王荣表示,将加快出台《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落实人才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加快启动安居商品房建设,出台《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 记者发现,深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速度跟往年比较明显加快,今年年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套,仅今年的建设规模就占了前5年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王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提供住房1万套,发放5000户货币补贴。 深圳十二五规划则计划将住房保障重点拓展至中等收入家庭和人才群体。深圳将加大力度增加保障房在建项目的开工量、竣工量和供应量。 7 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如何留住人才,不仅仅要靠房子让人才安居。"优化人才环境"、打造人才宜聚城市也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王荣表示,"要尽快形成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公共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多层级、多元化的人才集聚平台"。 而在昨日下午罗湖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浦表示,"留人才,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对于代表们关注的深圳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刘玉浦在罗湖区分组讨论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接着说:"人才的流动与职业平台有关,文艺工作者为什么都北漂去北京,就是因为北京文艺工作平台好。"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上也表示,原来深圳有很好的创新氛围,能留住人才,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敢闯、敢干,说白了就是能干成事。但现在这些优势弱化了,加上生活成本提高,所以人才就难留住了。现在看来,要留住人才还是得从软环境入手,还要继续营造敢闯、敢干的环境。 8 5年内基本解决高中学位紧张 深圳中考竞争过高考,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按深圳每年招生比例计算,深圳初中生中只有五成能上公办高中,而上重点高中的竞争则更为激烈。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比较,今年提出的年内新增高中学位翻了近一番。王荣表示,要推进寄宿制高中建设,年内新增高中学位9000个。 这将加速缓解高中学位的紧缺难题。"未来五年,基本解决高中学位不足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意味着深圳的高中学位紧张难题或在五年内获解。 而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为深圳寄予厚望的南方科技大学有望今年自主招生。记者了解到,南方科技大学(筹)的招生方案、课程设置和首批教师的招聘工作已经基本就绪。王荣在部署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时表示,"在教育方面,争创国家综合改革示范区,推动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今年开始自主招生。"而就未来五年发展,王荣则表示,要力争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初具规模,深圳大学改革发展取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