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涨幅或创新高 8行业受益(附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4月CPI涨幅或创新高 8行业受益(附股)

加入日期:2010-5-5 18:25:4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4月CPI涨幅或创新高
  4月CPI下周公布 涨幅或创新高
  4月CPI或小幅反弹 净出口将转正
  4月份CPI预计于11日公布 分析称二季度可能加息  
  股市影响
  输入型通胀压力显现 五大机构热议5月行情
  【投资机会】机构逆势抢筹八大抗通胀板块(附个股)
  【板块一】 农林牧渔政策倾斜价格稳升
  【板块二】 保险股:机构重仓投资最佳
  【板块三】 商业零售业绩改善基金超配
  【板块四】 食品饮料增长强劲机构增持
  【板块五】 银行全年实现正增长没悬念
  【板块六】 有色金属政策支持趋稳回暖
  【板块七】 地产稳定发展是政策大方向
  【板块八】 煤炭股景气度处于底部区域

  4月CPI下周公布 涨幅或创新高
  3月份涨幅短暂回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在4月份迎来新的一轮高企。综合已经发布4月份CPI数据预测的5家金融机构观点,4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6%至3%之间,有很大可能性超过2月份2.7%的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宏观经济学者指出,未来随着猪肉价格触底反弹成为大概率事件,通胀压力将持续加大,全年3%的通胀目标要想实现困难重重。
  机构预测:4月CPI最高上涨3%
  受春节因素消失的影响,3月份我国CPI涨幅较上月出现回落。然而随着季节性因素的消失,4月份CPI涨幅将重拾升势,最高可能上涨3%,达到温和通胀的容忍上限。
  中投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微微就持这一观点。她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CPI主要刺激因素。4月份,商务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约5.2%,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5%,跌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据此估算,当月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这将带动CPI增长2.3个百分点。此外,住房与进口原油价格上涨也会起到重要拉动作用。预计4月份住房价格同比涨幅继续攀升,而且原油价格涨幅也处于高位,将可能致使非食品价格的涨幅达到1%,拉动CPI上涨0.67个百分点。两者相加,预计4月份CPI将同比上涨3%,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测的4月份CPI数据略低于邢微微,为2.8%。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CPI各分项来看,3月食品、居住分项对CPI分别拉动1.7%和0.4%。在3月食品CPI中,鲜菜拉动1.9%,水产品拉动1.6%,鲜果拉动1.3%,粮食拉动0.5%,肉禽及其制品拉动-0.6%。从4月前4周(3月29日至4月25日)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来看,食用农产品价格、猪肉批发价、鸡蛋零售价、蔬菜批发价、水产品批发价同比涨幅分别为5.0%、-5.2%、4.2%、32.3%、6.6%。预计4月食品CPI为5.5%,考虑到权重变化等影响,4月CPI将达到2.8%。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研究小组预测的数据与董先安一致。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测的更低一些,但是也达到了2.6%,同样高于3月份公布的CPI数据。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历史数据来看,除极个别年份外,4月食品CPI环比跌幅均低于3月跌幅,加之由于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的展开,近期生猪价格已企稳回升;4月中旬再次出现倒春寒,蔬菜、水果价格再次上行,预计4月食品CPI环比在-0.9%至0.4%,跌幅较3月小幅放缓。
  同时,非食品环比将高于3月。首先,历史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4月非食品CPI环比均显著高于2月,且不低于0。从非食品各项的季节性来看,4月往往是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这四个子项环比增大的月份。其次,4月14日成品油价上调亦将直接推高非食品中交通等与能源相关项目的环比。据此,预计4月非食品环比将显著上行至0.1%至0.3%。综合以上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信息,预计4月CPI环比可能增长0%,同比增长2.6%,较3月上行0.2个百分点。
  学者分析:猪肉价格反弹或成新涨价因素
  其实在关注通胀的宏观经济学者眼中,到底4月份CPI同比上涨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CPI有可能从4月份开始,走出一路上扬的轨迹。年初时本来有学者估计,今年我国的CPI走势是上半年一路上行,到六七月份,随着翘尾因素见顶而达到年内最大涨幅,然后掉头向下。但是4月初国家开始收储猪肉,可能导致猪肉价格见底回升,进而拉动CPI全年持续上行。(.经.济.参.考.报)

 

  4月CPI或小幅反弹 净出口将转正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信息发布日程,4月主要经济数据将于本月11日公布。
  近日发布的PMI数据和5月2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又一度引发各界对经济过热的争论。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以1.23%的跌幅表达了市场对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担忧。不过仍有观点认为,由于近期物价并未出现加速上行趋势,经济和工业增速在二季度回落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加息理由仍不够充足。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对市场机构和经济学家进行采访后发现,二季度我国经济景气度依然较高,食品价格止跌回升,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可能升至2.7%左右,其他各项经济数据表现平稳,净出口则可能转正。
  食品价格推动CPI上涨
  记者综合多家机构预测发现,各方预计4月份CPI的涨幅在2.6%~2.8%之间,主要的判断依据是一季度部分行业生产过热、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的滞后影响,将导致二季度通胀压力较大,加之食品价格回升,4月份CPI将出现小幅反弹。
  中金发布研报称,当前通胀暂时表现温和,预测4月CPI同比升幅在2.7%左右,并再度强调加息或将在三季度出现。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则认为,4月份CPI涨幅小幅反弹的最主要原因在于,4月份除了猪肉价格延续跌势外,鸡蛋、蔬菜、水产品等食品价格出现回升,预计当月食品类价格将上涨5.5%,因此拉动CPI上涨2.8%。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潘向东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确认,主要经济体货币过度宽松必将导致下半年到明年资源和资产价格再次快速上涨,从而引领整个物价上行,进而加剧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从近期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指标看,当前我国的经济热度仍然较高。业内专家对4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乐观估计,预计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
  中金称,投资增长尽管比去年回落,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私人部门投资还将加速,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投资还将保持强劲。董先安预计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
  对于PPI,董先安认为,由于3月份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呈持续攀升态势,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仍将上涨,预计会比上月微升。
  贸易顺差或回归
  在GDP增速仍旧居高不下之际,专家预计3月出现的贸易逆差将在二季度得到逆转。
  中金称,出口将进一步稳定回升,私人消费和投资将加速,净出口贡献改善均显示当前经济增长结构更为均衡,同时,全球需求前景的稳定将提振中国的出口行业。潘向东认为,3月的贸易逆差只是暂时现象,最近2个月两者的缺口开始收窄,预计4月将回归贸易顺差。
  加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当前某些行业出现的过热苗头,但加息也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整体性紧缩影响。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复苏尚未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动用加息工具必定慎之又慎。有业内专家称,通胀率快速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以及食品价格上涨,而这些都无法用货币政策解决,加息理由并不充分。
  中金也预计近期不会出台更有力的紧缩信贷的政策,政府会继续通过发行央票、公开市场操作来管理流动性。预计人民币二季度开始对美元升值,加息在三季度发生。(每日经济新闻 胡岩)

 


  4月份CPI预计于11日公布 分析称二季度可能加息
  4月份宏观数据预计将于本月11日公布,中国货币政策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是否会进一步收紧?此外,澳大利亚昨日再次加息,过去两周内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已相继宣布加息,中国加息进程是否会受到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从近期公布的工业利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等指标看,当前我国的经济热度仍然较高。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受食品价格上涨带动,4月份CPI涨幅将达到2.6%,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将同比上涨6.1%,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
  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则预计,4月份CPI会达到3%,PPI会达到7%。
  澳大利亚昨又加息
  新兴市场经济过热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澳大利亚宣布加息0.25%至4.5%,这是其在过去半年来的第6次加息,也是过去两周内继印度、巴西后第三家加息的新兴经济体,反映出亚太新兴市场对经济过热风险的担忧。
  据了解,澳大利亚房地产价格一季度同比增长了20%,一季度CPI同比增长2.9%。分析师指出,澳大利亚的通胀及GDP增长在今年内还会继续加大,预计澳央行还将进一步上调利率。
  与澳大利亚一样,为了控制过快的经济增速以及通货膨胀,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央行4月28日将基准利率上调0.75个百分点,这也是巴西央行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上调基准利率。
  此外,金砖四国中的印度也于4月20日再次将基准利率和贷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是其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意在控制高企的通货膨胀率。
  至此,金砖四国中,除了日前仍在降息的俄罗斯外,各国均已加紧回收流动性,但中国仍然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手段,何时加息仍未明朗。
  观点中国加息可能在二季度
  其他经济体加息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从货币政策的变化到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影响,一般有一年的时滞,所以不能等到通胀、GDP增速已经达到政策目标再开始紧缩。另一个启示是,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是CPI的重要领先指数,同时,房地产的大幅波动会导致金融领域的风险,央行有必要将调控房地产贷款增长和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认为,澳大利亚加息意味着中国很快将于今年二季度加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亦表示,6~9月中国可能加息。
  广东银监局一位资深人士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接下来就是加息了,但时间会延后至7月份,也即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后。(广州日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