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股市三问:对未来经济不应过于悲观_股票_证券_财经

人民日报股市三问:对未来经济不应过于悲观

加入日期:2010-5-31 12:55:03

  人民日报股市三问:对未来经济不应过于悲观
  今年以来,沪深股市基本上处于下跌趋势之中,对此,投资者有不少疑问。
  一问:股市下跌是否缘于基本面?
  ■对未来经济走势不应过于悲观
  虎年股市多波澜。
  打开沪深股市的走势图可以看到,进入2010年之后,除了2、3月份一波幅度很小的反弹之外,市场基本上处于下跌趋势之中。尽管近几日有所反弹,但以上证综指5月28日的收盘点位2655.77点计,今年以来仍下跌约19%。
  针对股市的下跌,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宏观经济的景气度决定了股市的大方向,从目前宏观经济的主要先行指标看,4月中旬以来的调整不能看作是技术性回调,而是基本面趋势导致的下跌。
  这个观点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经济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作为GDP增速先行指标的工业增加值指标4月份出现环比下降,房地产调控后投资增速可能面临回落,出口形势也不能过于乐观。应当说,目前市场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担忧。
  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同样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尽管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排除了欧元区成员国短期内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投资者对于债务危机的担忧。5月25日,欧美主要股市以及香港、日本等市场均创出本轮下跌以来的新低,表明全球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
  然而,尽管经济运行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过于悲观地看待未来实体经济走势,同样也不是理性的态度。目前来看,宏观经济正处于恢复性增长的进程中,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并不大。从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角度来看,仍然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增长趋势中。据统计,目前已披露中期业绩预告的600多家上市公司中,预增和扭亏的公司占比超过60%。尤其是经过这一轮下跌后,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一些优质股票也具备了中长期投资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与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市场相比,中国经济运行更为稳定,但今年以来股市的下跌幅度却超过了欧洲股市。这一方面固然有去年A股反弹幅度更大的原因,但近期悲观情绪逐步蔓延,对市场下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问:宏观政策是否出现有利信号?
  ■宏观政策或正在微调中求得平衡
  由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地产股大幅下挫,是本轮股市下跌的一个导火索。下跌市中,投资者对于宏观政策的动向更为敏感。
  就房地产调控而言,在实施一个多月以后,已经开始显现政策的成效。很多地方楼市成交量明显下降,此前房价猛涨的部分城市,房价已保持稳定甚至出现小幅下挫。从市场的反应看,目前房地产调控已进入观察期,虽然对未来政策力度的预期还不明朗,但政策推出之初给股市投资者带来的紧张和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步淡去。
  近期有关房地产的另一则消息也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与各地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了进一步的强化,今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的数量有望比去年大幅增加。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仅可以扩大住房供给,对房价起到平抑作用,同时也可以抵消商品房投资下降风险,舒缓投资者对于经济下滑的担忧。
  货币政策方面,5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有减弱迹象。有分析认为,进入5月以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货币净回笼规模明显减少,这是否表明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宏观政策正在微调中求得平衡,需要密切关注。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在去年信贷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全社会流动性目前仍比较充裕,这在很多方面都有充分体现。今年以来,除了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外,大蒜、中药、绿豆等品种价格也都出现飙升,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资金的充裕程度。因此,今年全年的信贷还将严格控制在年初设定的水平上,这一大的基调难以改变。
  三问:新股频频破发是否预示底部已近?
  ■从历史经验看是这样,但也应具体分析
  5月25日,中小板新股广联达上市首日,开盘不到两分钟即跌破发行价,成为去年新股重启发行以来第89只跌破发行价的新股。
  以前在A股市场上较为少见的新股破发,今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大盘股破发到小盘股破发,从上市一段时间后破发到上市首日直接破发,破发之风愈演愈烈。尤其是5月第三周,上市的8只新股中有5只破发。在创业板上市的奥克股份,上市两天内最大跌幅接近16%,可以说是A股历史上走势最差的新股。有统计显示,1993年以来共有20多只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其中一半左右是今年上市的新股。
  对于再融资的股票而言,跌破增发价的也越来越多。今年以来,保利地产、长江电力、首开股份等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都先后跌破了增发价。5月初刚刚完成非公开发行的长征电气,5个交易日内就跌破了12.3元的增发价,成为"破增"最快的股票。此外,跌破净资产的股票也重现A股市场。以华菱钢铁为例,5月25日的收盘价4.67元,而其一季度每股摊薄净资产为5.4元。此外,如安阳钢铁、长春经开等,价格都低于净资产。
  从历史经验来看,破发、破净、破增现象的频繁出现,表明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往往标志着市场开始筑底。 不过,专家也提醒,对于目前的"三破"现象,背后的原因也需要具体分析。以破发为例,目前破发股的不断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新股发行过高的市盈率。统计显示,2009年上市的新股首发市盈率为53倍,2010年则接近60倍,远远高于以往二三十倍的首发市盈率。(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基本面将支持股市趋好
  通胀因素难撼实体经济根基 货币政策调整发展将更健康
  房地产调控将使市场更规范 国际经济负面影响越来越小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8月,上证综合指数回调至3478点。随着我国经济强劲复苏,股市没有出现同向走势,自去年8月到目前,总体呈现出疲软和下行趋势,自今年1月11日上证综指3306点之后,市值缩水已经超过3万亿元,尤其是股指期货推出后,股市不仅没有做出正面反映,却创下了19个月以来连续5周下跌的纪录。
  决定股市走势的最终力量应该是实体经济运行态势,目前股市走势没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事实上,今年,我国经济基本面得到继续改善,这一宏观背景将支持股市运行趋好。去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已经开始步入上升通道,今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尤其是扩大内需空间广阔,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18.5%,比去年同期多增长3.7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了11.9%的增速,应该说,股市向好发展具有坚实的宏观经济基础。此外,一季度,30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31.41亿元,同比增长了51%,净利润达到202.12亿元,同比增长了233%,上市公司正在领跑全国经济,支撑中国股市的实体经济基础持续夯实。
  目前经济发展中确实有不确定性因素,但这些因素构不成对实体经济破坏性影响,中国股市向好的根基没有受到动摇。
  今年影响经济大势因素或者说能够影响股市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通货膨胀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前景不明朗,国内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可能比预想的严重,粮食和副食品价格面临上涨压力,4月份CPI上涨2.8%,增加了实现今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目标的难度。但是,我们最有利的条件是绝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这个局面短期不会改变,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宏观背景下,即使物价水平突破3%,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太大负面影响。
  二是流动性管理。今年新增贷款目标是7.5万亿元,1-4月份已经达到3.37万亿元,占全年目标额的45%,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货币供应相当宽松。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旨在收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会做经常性调整,加息只是迟早的事,对此,股民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货币政策调整也好,不调整也好,皆为了宏观经济稳定,皆为了经济更加平稳健康运行,对股市不是利空消息,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
  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调控房市的"新十条"已经发生作用,楼市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扼制。房地产新政将影响上市房地产企业业绩,也影响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但可以确定,经过调控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将更加规范、健康、平稳,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和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的拉动将形成刚性支撑,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仍然具有可观的盈利空间。
  四是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目前希腊政府债务危机对国际经济确实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拯救希腊债务危机,欧盟财政部长经过漫长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形成了7500亿欧元援助方案,姑且不论这个救助行动实际效果究竟有多大,只要美国经济趋于稳定、持续走好,国际经济形势就坏不到哪里去,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2.5%。因此,作为反映国际经济晴雨表的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基本恢复常态,1-4月份对外出口达到4360.9亿美元,不但同比增长29.23%,而且与2008年同期相比还增长了2.73%。显然,影响我国经济最大不确定性因素的国际经济,至少不会比去年更坏,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小。
  我国经济在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重创下,去年仍然取得8.7%的增长成绩,今年一季度经济继续向好,实现了11.9%的增长速度,这充分说明,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已经夯实,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手段更加成熟。可以相信,今后的中国经济将步入常态化发展轨道,加速形成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局面,这也正是我们对中国股市前景满怀信心、充满乐观的理由。(作者为经济学博士,现任职北京市崇文区委)(人民日报海外版)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