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0-25 □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三网融合成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项目,这为整个消费电子产业及网络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三网融合不仅仅是网络间的整合与重组,更为重要的是,三网融合之后任何一个网络终端都将成为一个多媒体信息中心,这意味着单纯以产品为竞争筹码的游戏规则已经结束,进而演变成依赖内容、软件等多元要素的平台竞争,这是当前各环节企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三网融合是全球各国发展的必然 趋 势 。 美 国 的 《1 9 9 6年 电 信法》为三网融合扫清了法律障碍,不 同 领 域 的 运 营 企 业 都 可 以 提 供“语音+视频+数据”三类业务;英国在2003年成立了新的通信业管理机构O fcom,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产业发展;而日本正在着手开发将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三个网络合一的新一代网络。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看,一旦三大网络解决了管理体制和兼容性问题,各种平台应用就纷至沓来,这就意味着基于硬件的软件、内容、网络运营商都将迎来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主要影响到四类企业,一是网络运营商,二是芯片和软件供应商,三是内容运营商,四是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硬件供应商。由于前三 者 都 可 以 为 用 户 提 供 持 续 性 服务,而终端硬件供应商提供的是离散型的服务,所以它的产业地位将不可避免的受到严重挤压———也许有一天,电视、电脑、手机将成为网络或内容运营商的附属赠品。
在三网融合趋势的推动下,彩电、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将成为一个复合功能接收终端,迅速集成的功能以及数据处理要求需要更为强大的计算与处理能力,这就对芯片与操作系统等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微软、英特尔等企业正加速抢占三网融合商机,试图建立类似电脑领域的“Wintel”产业架构,但由于三网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产业还存在变数。对国内企业来讲,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掌握芯片与操作系统等软件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掌控产业主导权的重要途径。
三 网 融 合 的 背 后 是 内 容 资 源的高度集成,以往相对孤立的三大内容库将实现高度整合,这一转变也催生了产业价 值 链 上 一 个 新 的角 色 — ——综 合 内 容 运 营 商 。国 内企 业 要 掌 握 三 网 融 合 后 的 主 导权 ,就 必 须 构 建 完 善 的 节 目 内 容运 营 平 台 ,通 过 提 升 内 容 平 台 运营 能 力 ,真 正 把 握 住 产 业 切 换 带来 的 市 场 机 遇 。索 尼 前 任 领 导 人曾 指 出 ,在 网 络 时 代 ,硬 件 将 失去 一 贯 的 价 值 ,谁 创 造 了 内 容 谁就控制了发起内容的网络。由此,索尼毅然逐渐放弃电子业务,转向内容业务。索尼的选择是否正确,现在尚无定论,但至少给全球电子制造企业开拓了一条新路。
在今后的不同产业环节中,谁对 用 户 的 黏 度 大 , 谁 的 话 语 权 就强。三网融合之后,电视、手机、电 脑 等 硬 件 仅 是 一 个 内 容 接 收 终端,对用户的黏度最小,硬件制造商的利润将会越来越低,甚至有一天会沦为“白送”的境地。从这个方面来看,虽然国内企业推出了互联网电视等三网融合的终端产品,但仅实现了硬件产品的改造,尚未完成内容平台的有效整合,因此难以具备市场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一个覆盖内容、软件等的集成内容运营体系,是我国企业在三网融合时代取胜的关键,否则整个产业将会陷入为别人做“嫁衣”的尴尬境地。
未来消费电子产业的竞争是基于内容、软件等的运营体系与商业模式间的竞争,产品硬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对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以终端为中心、整合软件设备、搭建内容平台”。所以,在三网融合时代,国内企业必须从芯片、软件以及节目内容等软实力上构建独立自主的创新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三网融合机遇,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