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进入监控期 温家宝天津调研透露新思路_股票_证券_财经

宏观调控进入监控期 温家宝天津调研透露新思路

加入日期:2010-5-22 14:25:3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改委否认出台更严厉楼市政策 房产税可能难产
  本报记者 晏耀斌 杨仕省 北京报道
  越是博弈激烈、摇摆不定的时候,越是被误读,越是谣言满天飞。

  5月17日,新国十条满月之际,一则关于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相关部委出台一项更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消息,让房产股顷刻失色。当日A股暴跌136点,超过5%的一根长阴线更是创下A股市场今年以来最大跌幅。

  发改委出台更严厉新政是真还是假?
  此消息纯属张冠李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近日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证实,发改委的确是在制定一项房地产规划,但该规划只是十二五规划中一个常规规划,出台的时间也在明年下半年。

  在此前后,另一个关于房产税的政策更是被传得眉目清晰,其中上海先行呼声最盛。

  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黄汉权5月17日则对《华夏时报》记者明确表态: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与这一说法互相验证的则是国家税务总局公开表态:地方对房产税征收范围没有解释权。

  随着误读被澄清,楼市调控到底向何处去急需新的方向。此时的时间结点是:通胀逼近、宏观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中央高层更是表态调控又遇两难。

  楼市调控政策短时期将进入政策冷静期。央行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对本报表示。包括上述官员在内的更多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短时期内已没有新的政策可出。

  误读发改委
  不存在发改委版楼市新政,这是将发改委投资司关于十二五规划中的房地产专项规划拿出来说事。黄汉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接表示。

  发改委版楼市新政源于5月17日的一则消息。当日有媒体报道,发改委正在牵头,由住建部、国土资源部、银监会等在内的多个部委参与制定一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文件,且该文件的力度和范围将大于不久前刚刚出台的新国十条。

  该消息一出,立刻登上各大网站的头条位置,且被市场解读为重大利空。尽管市场反应强烈,随后却没见国家发改委予以回应。

  发改委版更严厉新政真有其事吗?从发改委的角度讲还会有什么内容更为严厉?是要限制投资和价格吗?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结果却大出意料。

  孔泾源明确回答记者提问:发改委的确在做一项关于房地产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从投资的角度做,主要是投资司在做。
  没有这回事,要问应该问住建部。5月20日,《华夏时报》记者向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求证发改委是否正在牵头制定一项更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时,该司办公室一女士对此予以否认。

  然而就在5月17日当晚,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已就此进行了正面辟谣。国土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谢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并不知情。
  实际上,这则所谓的发改委版楼市新政就是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房地产行业的专项规划,其中的确包括土地制度、商品房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根据程序,房地产行业的专项规划是十二五规划在明年全国人大会上通过后才能出台。

  时间应该是明年的下半年。黄汉权根据规划的审议程序推断。

  房产税难产
  另外一个越传越甚的则是房产税。在物业税面临法律和技术障碍的情况下,房产税被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是击溃房价的最后一个杀手锏。

  事实上,一个接一个的地方楼市调控细则却鲜见关于房产税的规定,以至于各方面对即将出台的沪版楼市细则寄予了厚望,关于对住房持有环节的房产税如何征收、如何具有可操作性等的传闻似乎表明房产税征收已成定局。殊不知,房产税征收面临着两大难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要把征税范围扩大到住宅,那就涉及到修改《暂行条例》,地方政府是没有权力的。黄汉权认为这是房产税无法逾越的法律难题。

  技术层面同样无法操作。城市不动产产权确认、不动产资产评估等基础性工作都没有完善。邹平座认为。

  黄汉权告诉记者,这还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原因则是征收房产税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而他在5月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表示:房产税至少三年内不会出台。这为青岛、北京、深圳等地方楼市调控细则为什么均没有涉及房产税做出了注解。

  以至于一些投资客向记者表示:官员持有多套房产则是我们投资客不再担心房产税的天然屏障。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针对上海市拟对住房保有环节征税的传闻,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处处长牛新文在传言流行了一段时间后才公开表示:按照现行的规定,税收立法权在中央,也就是说中央来定,地方去执行,地方政府没有权力出台新税种。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陈淮则对记者表示,目前没有听说要征收房产税,至于是否会征收房产税应该由法律来决定。但陈淮的表态则更多地被认为是决策层在打太极。

  短期无政策
  楼市下一个政策会是什么?
  而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看似被政策遗忘,实则与本轮房地产调控的宗旨是一致的。邹平座分析说,提高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就是限制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相当于减少了供给,这样会导致房价继续上涨。这与增加供给抑制需求的调控方向是相左的。提高比例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从紧的政策则是加息。邹平座透露:短期内不会加息,加息取决于CPI走势,不取决于房地产。
  此前公布的4月份CPI数据则是2.8%。从数据上看,宏观经济有些过热倾向。

  不过,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从2009年的上半年开始真正发挥作用,预计到今年上半年边际效应开始递减,今年经济增长的趋势则会呈现前高后低。也就是说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会逐渐下降。经济增长依然摆在第一位,而通胀则是第二位,所以轻易不会加息。
  政策的边际效应在下降的同时,房地产市场价不跌量跌,而股市则价和量双双缩水,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渐放大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5月13日晚,温家宝在天津考察时提出,要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始终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这会不会是政策微调信号?17日,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指出,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阶段可能会进行微调,尤其是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这将给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

  一旦股市、地产都不景气,会反过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增长。和很多人一样,王建表示了对经济的担忧。

  基于此,邹平座则认为,相关部门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已有的房地产政策静观效果。未来一段时间楼市调控将进入一个冷静期。
  更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认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针对楼市的调控新政除了各地要相继出台细则落实外,在国家部委甚至是国务院层面均不会有新的政策出台。即使是各地的细则内容,也不必盼着会超出预期。

 


  广州楼市新政细则温柔出台 暂不限购
  ■核心提示
  昨天离国十条楼市调控新政出炉已一月有余,,广州新政细则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浮出水面,从8大方面提出24条措施(下称穗24条)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不过总体来看基本没有严厉的政策,重点放在加强住房保障、增加有效供给等供应端的调控上,较北京等地新政更为温柔。

  不是严不严格或者加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看效果。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文波表示,国十条已经切中要害,抑制了不合理的需求,广州楼市成交量已出现较大萎缩,今后房价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广州主要是在供应方面做文章,希望达到供需的平衡,从而稳定房价。
  焦点
  1不越权暂停三套房贷
  穗24条明确提出要加强楼市监管和信息披露,规定了要继续重点打击囤地、囤房、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等,实施阳光用地工程,逐步实现土地供应和监管信息的全公开。要推进二手房网上放盘、网上交易,逐步实现二手房交易信息的全公开。黄文波表示,广州今年将试行勾地预申请制度,有意的用地单位可预先提出土地价格、用地意向等,国土部门据此进行研究,并报请政府批准后再决定是否卖地。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无权决定的事项,穗24条没有越权明确。关于三套房贷暂停问题,黄文波介绍,决定是否暂停三套房贷是金融监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的职权。金融监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对暂停三套房贷问题已进行研究,部分商业银行已明确暂停发放,部分商业银行已提高三套房贷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二套房认定标准方面,他则表示,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会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制定,近期将出台。认定标准出台后,广州将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切实执行好。目前,市国土房管局系统可实现查询广州行政区域范围内个人名下的房产情况,但以家庭为单位查询尚有困难,将抓紧会同民政和公安部门研究解决办法。

  近期上海、重庆等地出台了征收房产税或特殊房产消费税的动态,广州会否效仿?黄文波坦言,广州作为副省级的省会城市,实际职权与地级市并无区别,没有定税权限,开征新税种方面要接受国家和省的统筹安排,这方面与国家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有较大区别。目前国家开征物业税或房产税正在研究、酝酿。

  焦点
  2国家调控已见成效,广州暂不限购
  对于限购等临时性调控措施,穗24条同样暂未规定,仅指出如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效果不理想,将采取限购等临时性调控措施。

  对此,黄文波解释说,主要考虑:第一,新政实施以来,广州楼市运行已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市场成交量已出现较大幅度萎缩,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新政抑投机、遏房价的成效初显。4月15日至5月14日,全市十区一手商品住宅网上签约面积同比减少了68.1%,环比减少了33.5%;网上签约均价环比下降7.4%,扣除萝岗区大幅波动因素外,其余九区均价环比下降0.8%。房价虽仍在高位,但涨势已得到遏制,预期随着成交的持续低迷,房价将出现下跌。第二,根据楼市投资买涨不买跌的规律,预期投机性需求将会得到有效抑制。第三,从广州购房需求结构来看,国内居民购房占绝大多数(占购房人群的99.1%),更有60%为广州户籍人口,限制港澳和外国人购房意义不大。

  焦点
  3关注夹心层,保障房开工规模空前
  为何不出台其他更加严厉的措施?我个人认为不是严不严格或者加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看效果。黄文波强调,国家调控政策已经实现了差别化的金融和税收政策,已切中要害,抑制了投机、投资等不合理需求。广州在贯彻中央调控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供应,使供需能够达到平衡,从而稳定房价。

  广州新政细则主要是在供应方面做文章。比如投资45亿元(其中财政直接投资12亿元)、开工新建3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这一规模比前4年总和还多。此外,在广州土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坚持土地供应向民生倾斜的原则,计划供应商品住宅用地5平方公里,其中有2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同样为近年之最。

  细则还将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针对符合保障条件、处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夹心层,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发展经济租赁住房;对不符合保障条件、又买不起商品住房的叫做外夹心层,发展首次置业需求的限价房,今年储备供应40公顷以上的限价房用地,建成后可供应限价房约1万套。此外,优先供应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落实90/70政策。

  ■相关广州房管局:不存在预售低价楼盘、拉低均价情况
  暂不取消房屋预售制度
  4月国十条楼市新政实施后,一些地方的房价似乎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有媒体统计,新政后,价位较低的郊区盘成为广州楼市供应主力,直接导致均价被拉低。昨天,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文波明确表示,广州并不存在这种情况,一旦发现将严厉查处相关负责人。他还认为,预售制不应轻易取消,楼市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监管体制上。

  据统计,4月15日新政之后,价位较低的郊区盘成为广州楼市供应主力,直接导致均价被拉低。

  我们的预售行政许可是预申请,符合条件申请就会发的,不可能房价高的就不发,房价低的才发,广州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说。同时,黄文波也明确表示,广州肯定不会这样操作,一旦发现将严厉查处相关负责人。

  此前,广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房屋采用预售制度,小业主在房子未竣工前就购买了房屋。但最终要办房产证时,却往往发现开发商改动规划搞违法建设,规划验收不了无法办房产证。为此,广州市规划局拟与房管部门研究能否改善房屋预售制度,比如能否取消房屋预售制度?
  昨天黄文波回应说,预售有效杜绝了过去一房多卖、销售抵押房、查封房等问题。预售制度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卖的是期房,不是现成品,仍然会出现面积误差、装修质量差等问题,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解决的。关键在于监管体制上,并不是预售的问题。黄文波说,目前,广州已联合多部门加强监管,比如在申请预售的过程中进行了房地产的预测会;凡是报建商品住宅,必须同步报建公共配套;开展市场巡查的时候,还要求开发企业必须公示小区规划情况。(南方日报)

 

  连续3个月负利率 滞胀苗头初现
  中国经济是否正进入滞胀的矛盾格局已引发市场越来越多的担忧。统计数据显示,一方面,经济增速正在减缓,另一方面,通胀仍在继续增强。

  增速减缓经济降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略低于3月的18.1%。经济学家预计,受较高的可比基数影响,5月和6月工业增加值将进一步下滑至16%以下。

  工业增速下降,也影响到其他的相关工业原材料、制造、服务业的增幅下降。值得注意是,4月份汽车产量、销量的增速出现向下收敛态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警示信号,并将对制造业产生很大的波动。此外,家电、钢铁等行业都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一个论坛上说。

  有评论称,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临近尾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流而上,并为全球GDP作出了贡献,但它可能仍然会面临着一个突如其来的发展停滞。

  依据OCED公布的综合领先指数(CLI),今年3月,中国的综合领先指数从102.7下滑到102.2。这个数字不容小觑,CLI被认为是经济转折的风向标,它是一种对经济转折点的评估体系,近年该评估体系对于主导经济体的走势预测几乎没有失手过。

  低于预期的工业生产增长数据可能表明,在政府自去年12月起制定目标控制2010年新增项目数量,年初开始实行重大信贷紧缩政策以及从4月中开始推行房地产市场降温措施的背景下,第一季度的高水平增长势头将会有所放缓。巴克莱资本的中国经济分析师彭文生指出。

  陈东琪判断,一季度近12%的增速应该是本轮经济增长的一个高点,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今年二、三、四季度回落到10%左右,是一个小周期的下降。他认为,此前进行的宏观调控着眼点是让经济出现季度和月度增速的适度降温,而目标是将经济增长稳定在10%左右,通胀在3%左右。一旦达到目标,政策节奏上或会出现先紧后松的局面。

  短期贷款被挤出
  彭文生对中国经济前景并不悲观,他认为,中国经济活动持续强劲,增长更加平衡,消费和出口增长回升,投资也进一步适度增长。

  据分析,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基本符合预期。1至4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6.1%。据测算,4月份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同比名义增长25.4%,实际增长21.7%;分别低于3月的26.3%和23.9%。而实际增长率在2009年第二季度达到41.5%的高点之后,已经处于快速回落轨道中。而4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18.5%,略高于3月的18%。

  从银行信贷来看,4月人民币新增贷款7740亿元,高于3月份的5110亿元,大致符合贷款有序增长的目标。贷款增幅从3月的19.8%微升至2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加速1.3个百分点至31.2%。4月份新增贷款中有 72%为中长期贷款,主要来自基建项目和房屋抵押贷款。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银行的贷款额度,短期营运资本金贷款被长期贷款挤出。

  目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管理是多方面的。一位股份制银行的行长有些担忧地对记者表示,按照目前多管齐下的政策实行,市场的流动性将受到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将会遇到资金瓶颈,下半年经济增长回落不可避免。
  连续3个月负利率
  在经济增长可能减缓的同时,通胀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4月份CPI通胀从3月份的年同比 2.4%上扬至 2.8%,高于预期。通胀CPI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驱动,食品价格在4月份年同比上涨了5.9%,而3月份的涨幅是5.2%。同期,PPI通胀从3月份的年同比5.9%进一步上涨至6.8%,也高于市场预期。

  CPI通胀已经连续3个月高于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2.25%,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负利率等于向存款的老百姓征收家庭储蓄税,或者说穷人贴补富人、贷款者。

  另外,负利率将无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储蓄搬家。今年3月份房价飙升,负利率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专家认为,尽管工业生产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略有放缓,但通胀压力持续上升且新增贷款仍然过高,因而很难确信经济过热风险已有切实缓解。同时房地产业持续繁荣。数据显示,4月份房地产销售比上月略有下滑,但仍比去年同期增长27.5%。4月份房屋新开工数及房地产投资继续迅速增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房地产投资及房价政策的效果,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显现。他还表示,尽管全球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但全面的价格压力还是温和可控的。2010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仍然是可能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3日在天津进行调研时指出,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面临两难挑战
  市场预期,面对众多两难问题,如,要不要马上加息、要不要人民币升值、要不要继续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等等,政府出台政策或许会更为谨慎。中金公司预计,人民币升值以及加息可能推迟。

  其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央行5月10日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人民币汇率提到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市场上很多观点因此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马上会重启,但近期欧元走弱,导致人民币最近随美元对欧元、英镑、及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均明显升值,中金的估算显示过去半年人民币对于一揽子货币升值已达4.7%。如果对美元马上开始升值,人民币对于一揽子货币无疑将进一步快速升值,不符合央行关于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的提法。因此,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必要性有所降低。

  二是央行报告还指出,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逐月小幅回升,3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同时3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比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再考虑到4月中以来二套房贷利率上浮至1.1倍;总体贷款利率已经相当于有一次27个基点的加息。因此,加息也可能延后。

  其他调控措施,比如房地产新政对于抑制房地产泡沫极为重要,但是需要增强灵活性和应变性。而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是我国实行资源价格改革和健全相关税收政策的良好时机。

  中金公司认为,在外部风险增大时,谨防出现类似2008年宏观调控的超调,建议紧缩政策进入观望期,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总体来看,4月份数据显示出经济基本面稳固,但同时数据也表明政策组合不恰当,即在没有收紧公共项目投资的情况下就急剧紧缩信贷。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开始显现,而且如果短期贷款以及对制造业部门的贷款继续被挤出,预期私人部门融资成本的提高将加剧明年CPI通胀上扬的风险。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理财周刊)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