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庞华玮
过去一二十年,在东莞,台商通常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正是他们跨过海峡持续不断地前来建厂投资,才让这个珠江东岸的小城市享有了“世界工厂”的巨大声誉。
但如今好景不再。在人民币升值、土地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接连冲击下,东莞境内6000多家台资企业中,有近1000家撑不下去倒闭了,其中至少有1/3是因为手头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了。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为挽救危局,当地台企的“主心骨”——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正在牵头筹组一个叫“大麦客”的综合性批发大卖场,一来为饱受出口订单下滑困扰的台企拓展内销通道,二来也希望借此打开在中国内地的融资大门,以解资金之渴。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2007年出任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叶春荣,不无苦涩地自嘲自己是“最难做的一届会长”,因为这三年正是东莞大多数台企到内地投资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出口市场萎缩导致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台企,经济效益全面下滑。
叶春荣正是“大麦客”的主要发起人,在设想的方案中,所谓“大麦客”,就是把台资企业的产品集中放到一个大卖场里,以统一品牌面向内地经销代理商。
东莞的台资企业过去主要做贴牌生产(即OEM),出口下滑,不得不转型内销,但为此要更新机器设备、打造品牌、寻找内销渠道,都将产生一系列新的资金需求。此外,出口虽然利润微薄,但回款很快,而内销则往往账期较长,资金周转压力更大。
因此,叶春荣要说服观望中的台企,“大麦客”的另一个功能是“聚钱”。
据叶春荣说,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家听到风声的内地银行找上门来,说“大麦客”做成以后,希望跟他们合作,因为“大麦客”天天都有物流和现金流。有的银行甚至许诺,一旦台企的货物进了卖场,只要手续齐全,银行很快可以按货物估值的50%发放贷款。
来自台湾的资深企业管理顾问袁明仁认为,内地银行一改以往对台企的谨慎态度,愿意主动贷款,首先因为筹备中的“大麦客”计划吸纳台商股东至少3亿元港币作为自有资金,其次,“大麦客”有意购买土地建商场,有实物可以抵押。
负责“大麦客”募股工作的袁明仁说,“大麦客”引入银行做结算业务,银行就很清楚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用途,而“大麦客”也可提供担保。
“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银行也明白及早介入才有机会。”袁明仁说。
台企内地借钱难
东莞的台企,跟进入内地投资的成千上万台企一样,长期面临在内地融资困难的窘境。据叶春荣估计,如今东莞仍在生产经营的数千家台企中,在融资方面遇到困难的,至少七成以上,就算能够融资,贷款利率也很高。
袁明仁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内地的台资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是在境外,因为“内地贷款的利率太高了”。比如台湾地区的企业贷款年利率平均在1.4%~2%之间,而内地银行企业贷款的年利率则普遍高达4%~5%。
东莞广营电子科技董事长林鸿文无奈地说,他从来没有找内地银行借过钱,生意不好做,流动资金不足,他就把台湾的资产变卖了来支撑工厂的运转。
内地的融资通路对台商一直不通畅。一家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的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向不愿贷款给主要从事“三来一补”业务的台资企业,因为这些台企租个厂房就可开工,厂房所有权仍在集体和村委会名下,而且机器设备长年超负荷运转折旧严重,不能作为抵押物,有的台企甚至连企业法人都不是台商本人。
东莞某银行一位负责人也说,台企融资、结算多头在外,内地银行不了解其资金用途和流向,因此除了少数大型台企外,银行对中小台企通常敬而远之。
这位负责人还说,去年有一些大型台资企业因为资金链过长、过分扩张,造成现金流紧张,在当地几家银行的贷款都出现未及时还贷的问题。
叶春荣回忆起台商企业以往在内地贷款的经历,也觉得很辛酸。他们的台商大楼选址在东莞市黄金地段,地价很高,台商筹集的自有启动资金也有4亿元人民币,但当初建楼时需要贷款8亿元,所有当地银行都不愿贷。
“我们说拿土地做抵押,银行还是不愿贷。”叶说,“他们觉得我们这栋楼盖起来,如果还款出问题,体量太大,无论是转租还是变卖,套现都很困难。”
原规划高68层的东莞台商大楼,直到去年盖到了三四十层时,才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7.9亿元贷款。作为东莞未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既有土地也有资金,贷款仍然这么难,一般台企的境况可想而知。
是否画饼充饥还需时间检验
据叶春荣透露,目前“大麦客”已面对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属下3104家会员企业公开募股,筹资首期运作所需的3亿港币,共划分为1500股,每股20万元港币,预计最快5月底可交齐。启动资金到位后,接下来是买地盖商场,首家“大麦客”已初步选址在东莞市道窖镇,占地200亩。
叶春荣希望,一切顺利的话,2015年前他们将在全国二三线城市设立至少10个以“大麦客”为核心的商贸流通基地,南宁、武汉、天津等城市都已在考察计划之内,最终目标是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台资企业内销网络。
叶春荣说,每个“大麦客”都以自购土地、自建商场的模式运营,这都将作为未来上市的净资产。按照他的构想,“大麦客”最快将在7年内辅导上市。
而“大麦客”首批入股台企,将成为这个大卖场贷款和融资的最先受益者。今后随着规模扩大,除了东莞台商协会会员可加盟外,还可能包括全国的台商,以及与台商有合作关系的其他生产供应商。
负责“大麦客”总体发展规划的苏隆德说,他们还在考虑把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都整合纳入到银行的融资平台上,不过由于是一切仍在筹备,模式属于创新,目前尚不便透露详情。
前述东莞一家银行的负责人则认为,目前情况下,银行更愿意做“大麦客”的结算业务,至于对其供应商贷款,要进行更谨慎的评估,毕竟“大麦客”是一个新生事物,前景还不明朗。
“如果实践证明‘大麦客’真的运营成功了,它有足够能力提供担保,我们才能放心放贷。”这位负责人说。
“大麦客”胜算几何?
按照设计,东莞台企协会筹建的“大麦客”将会对参股台企产品设置新的质量标准,统一以“大麦客”品牌出售,产品包括五金制品、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电子制品、服装、家具、皮件、饰品、化妆品、食品、饮料等日用百货及相关配件的批发、连锁加盟和电子商务等6000多种产品,面向内地市场做内销。
对于“大麦客”中间批发商的定位,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认为,这种批发业态可能尚不适合中国内地,如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但一直生存困难的麦德龙即是前车之鉴。麦德隆在国外本来是批发企业,但在内地,消费者觉得它是一个零售的大卖场。麦德隆和“大麦客”这样的卖场,服务对象应该是那些不具有采购竞争力的中小商业零售企业。但是现在,内地零售业没有承担任何商品流通的风险,它获得的是物业利润,不需要中间批发商。
在这种商业文化下,“大麦客”做批发要想成功比较困难。不过“两岸经济合作协定”马上就要签订,今后台湾的商品服务进入内地将免关税,而“大麦客”卖的是台湾产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