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率先开征“房产保有税”_股票_证券_财经

上海将率先开征“房产保有税”

加入日期:2010-5-12 8:03:1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广州将推温和版楼市新政 上海或考虑房产保有税
  广州将出台温和版楼市新政
  上海或考虑出台房产保有税
  张艳红 唐文祺 阴雪
  追随深圳,广州也将出台一个温和的楼市新政贯彻意见。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不日将对外发布的贯彻意见,不会包含严厉的行政干预措施。
  而此前北京公布的京十二条不仅停贷第三套房,还规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严厉程度明显高于国十条。
  现在,上海的新政细则迟迟未公布,引发市场多方解读。有知情人士称,上海版新政细则或将包括房产保有税的内容。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地贯彻新政的力度如此不一?
  广州细则三不限
  昨日下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起草的国十条贯彻意见,已经在4月26日获得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目前文稿处于最后审批印发阶段,不日将对外发布。
  尽管具体文稿内容尚未公开,但该位负责人透露了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处理方式,包括三套房停贷、居民购房套数以及二套房认定。
  首先是第三套房停贷问题,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信贷的决定权在金融监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我们主要是及时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和工作建议。
  关于二套房认定标准和具体执行,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称需等待国家有关部委明确政策后,方能确定。该位负责人透露,按照目前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系统,只能确认个人的购房套数,如果要涉及统计家庭购房套数,在技术上还无力解决,如果需要,只能联络公安局户籍部门协助。
  至于限制性购房,贯彻意见暂时未规定执行,但留了余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如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效果不理想,将采取限购等临时性调控措施。
  此前深圳公布的调控细则中,也只包含了差别化信贷、授权商业银行可暂停购买三套以上住房贷款,以及限制非本地居民贷款购房的内容,市场一直流传的限购套数的政策没有在细则中出现。
  对此,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解释称,4月17日国务院的政策出台后,深圳的成交易量已经大幅下跌,这表明国家的调控政策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投机行为得到遏制,因此,深圳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出台限购令。
  而作为第一个对国十条做出反应的一线城市,北京市政府于4月30日迅速出台了 京十二条,亮点包括: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购房贷款;同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市场普遍认为,北京的细则十分严厉,尤其是限制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措施,引发一定的争议。
  上海或祭出保有税
  北京、深圳相继出台地方楼市调控细则后,上海楼市调控细则迟迟未见动静。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细则目前已在征求意见状态。从业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来看,仍然集中于房产保有税是否会如约现身。
  一位业内专家昨日向《sohu》记者透露,据他了解,征求意见稿中提及了房产保有税。但最终是否会正式纳入,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房产保有税真的出现在上海版细则中,那么与其他地方版本细则相比,就显得比较严厉了。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
  4月22日,有媒体称,物业税4个城市的试点已获得国务院批准。其中即包括了业已出台楼市细则的北京与深圳两地。然而,从这两个城市的细则公布内容来看,却并未涉及物业税或房产保有税开征的时间表。
  近日市场再度传出,上海版细则将参考北京,即规定同一家庭限购两套住房,而已拥有两套或以上房屋的家庭,则不能再新购置房屋。不过,如何核实房屋套数以及是否会有面积限定等诸项细节,仍然悬而未决。
  不过,陈晟认为:过度运用行政手段对楼市进行干预,并不一定会起到理想效果。他建议,细则可以继续在抑制投机性需求上加大力度。
  政策宽严背后
  北京出台如此严厉的措施,根本原因在于今年以来房价上涨速度过快,并且市场中的炒房比例过高。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
  据北京中原监测,望京和通州地区是新政出台的导火线,以通州为例,今年3月底至4月初,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多数在售楼盘的价格上涨了约10000元/平方米。与此同时,该区域的投资性购房的比例已经超过五成。
  事实上,广州出台温和细则,并不让业内感到意外。知情人士透露,在广州的主管部门和开发商看来,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房价不但是价值洼地,更是应该向其他一线城市看齐而补涨。
  有知情人士透露,五一前夕,国土部门召集了万科、保利、恒大等六大开发商开会时,几家开发商就有价格洼地以及不会降价的言论。
  而在北京,京十二条出台后,按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说法,北京房地产市场迅速进入了冰川期。
  据亚豪机构统计,上周北京市商品住宅整体成交均价为16898元/平方米,环比之前一周每平方米下降了1790元,降幅约一成。而与新政出台之前的4月4日至11日一周相比,北京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降幅达三成。
  张大伟预测,京十二条的出台将使得之前占市场总成交量四成的投资客离场,大量刚性需求也会因期待房价下跌而转为观望。预计5月北京楼市成交量下降六成以上,部分区域价格加速回落的现象也将出现,北京房价很可能在年内下调30%。

 

  解析京沪深调控细节 房价将迎实质性下降
  在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无疑是此轮房地产调控的焦点。调控是否显效,这三个城市的动态走势具有绝对的风向标意义,也引领着调控者不断调整其节奏与尺度。
  三个城市中,北京新政已出,媒体以史上最严厉来形容。深圳新政却被评价为温柔一刀。而上海细则正在紧张讨论中,并有望本月出台。一个可能为楼市带来更大震动的消息是,上海细则中可能同步推出住房保有环节征税办法。
  伴随着刚刚出炉的一线楼市大幅跳水的成交数据,本期周刊,上海证券报解析调控政策酝酿细节,以帮助读者了解市场之所以成为今天之现状的原因所在,并更好预测未来调控力度与方向。
  北京成交萎缩近8成 最狠一招在家庭购房申请表
  五一节前一天,北京出台一线城市中的首个地方楼市调控细则,其中对北京市居民的限购要求使其在中央尺度下,又进一步紧缩。业内人士感慨,新政后一周,北京一、二手商品房成交量比4月国十条出台前几乎萎缩近8成,价格破堤指日可待。
  数据显示,5月6日以来连续4天,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网签量分别只有126套、141套、164套、114套。虽然加上保障性住房后,北京的住宅成交量还可以维持日平均300至400套,但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销售数据在多年比较中已属十分难看。二手房方面,除去大量经济适用房转商品房的特殊因素,近12天的二手房日均成交237套,相比4月日平均成交1096套下跌幅度达到了78%。
  价格方面,亚豪机构数据显示,上周(5月3日至9日)北京市商品住宅整体成交均价为16898元/平方米,和本轮楼市新政出台前一周(4月4日至11日)相比,成交均价下降了7744元/平方米,降幅达31.43%。不过,业内人士称,总体感觉房价并没有大幅跳水。开发商和二手房东仍处于屏气坚持阶段。
  不过,这种坚持很有可能在近期打破,并导致房价进一步跳水,其原因之一是成交量的持续冰冻。而导致北京出现成交冰冻的重要因素除了几大限购要求外,还有隐匿其中的最狠一招,即家庭购房申请表。
  按北京新政要求,自5月1日起,购房人在网上签约前须填写《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或存量房网签服务窗口通过查验购房人的户口本、结婚证等证件原件对《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核实并复印存档,在网上签约时录入家庭成员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等信息。
  专家介绍,该政策的玄机所在,是大大增加了家庭财产透明性。因为害怕隐匿资产曝光,出于多种考虑的各类人群目前对填表心存戒备,政府工作人员是其中重要一群。
  对于北京房价的调控目标,一位接近北京市地方政府的业内人士透露,地方表态是决不能容忍房价继续之前的上涨态势。看来,本次调控的目标不是房价涨幅放缓,而是房价环比出现实质性下跌。也就是说,即便开发商打折促销,如果成交价较之前的成交价仍高,就不能算调控到位。中原地产北京区总经理李文杰表示。
  上海细则待出 开发商互通出货短信
  上海情况则更为复杂。有消息称,上海已就地方细则进行了数次专家研讨和政府内部讨论会,各区区长及房地局相关领导参加。目前上海方案已经初步拟定,本月有望出台。上海证券报获悉,此前曾报道的住房保有环节税收办法也在上海细则讨论内容中。不出意外,税收办法将在细则中得到体现。
  另据传闻,上海也拟对本地家庭进行限购:同一家庭如果至今未购房,可新购两套;已拥有一套的,只能再新购一套;已拥有两套或以上的,则不能再购。但该传闻未得到相关方面证实。
  新国十条后,各地陆续出台地方细则,而上海作为楼市风向标性的城市却迟迟未见细则出台。近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公开表态,要求各地抓紧制定落实实施细则,必要的话将公布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的名单。
  而上海证券报得到的消息是,上海细则之所以迟于京、深,其中一个原因是同步酝酿住房保有环节的征税办法。业内人士透露,为尽快实现对住房保有环节征税,上海最终选定的方案是应用现有的房产税概念,以减少立法审批流程。
  专家介绍,根据1986年公布的《房产税暂行条例》,房产税征收对象是经营性物业。此次,上海方案将把持有多套住宅解释为经营行为。以实现在法理依据上的无缝衔接。
  而近日被媒体曝光的一份国土资源部调研报告也建言,上海应采取政策组合拳,加大房地产持有环节成本,遏制投机需求。
  上海新政动向已经在开发商之间流传。据了解,上海部分房企高层已经接到短信提醒:快速消化存量房源。高房价已经把政府推到了必出杀手锏的唯一道路。一位开发商称。
  数据显示,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7.1万平方米,环比大跌35%,创下近5年来成交面积最低水平。但成交均价仍高居2.5万元/平方米以上。上海地产界人士称,一旦房产税开征,上海房价将全面回调。如果政策止步于此,降了20%的楼盘就可以买了,但是如果征税,那将还有下降空间。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称。
  深圳温柔一刀的背后
  尽管在五一节前就已敲定,但深圳细则却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上周才正式公布。而这份姗姗来迟调控文件也相对温和,业内人士担忧,深圳明显属于国家认定的房价上涨过快区域,地方却并未制定更严厉的政策进行调控,政府的手软可能导致后期的反弹。
  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房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这些深圳细则仅遵循了中央基本政策。
  深圳一位开发商在细则公布前曾向记者透露:深圳细则在五一前就拟定,其中有对外地人限购套数的规定,但推迟出台后,这个条款却没有了。
  细则制定者、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峰表示,细则是根据深圳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国十条出台后,在深圳投机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明显遏制的情况下,考虑到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在出台政策方面深圳并没有跟别的城市一样。同时充分考虑供求矛盾,通过增加供应来抑制高房价。
  国十条出台后,深圳楼市开始掉头向下,其成交量领跌全国。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显示,新政前三周,深圳新房销售面积为26.48万平方米,而在新政后三周,深圳新房销售面积仅为8.5万平方米,下跌幅度近70%,而且下跌幅度每周都在加剧。
  这次调控政策主要是对投资客的打击,而深圳的投资客的比例在全国前列,所以新政出台后,深圳成交量下跌幅度很大。王峰表示,宏观调控的政策、国家的信贷政策在本市已经起到明显的作用。投机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明显遏制的情况下,考虑到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在出台政策方面他们并没有跟别的城市一样。
  尽管业内认为深圳的细则缺少亮点,但深圳市方面却表示细则在增加供应方面对遏制高房价将起重要作用。
  北京今年的新增住房供应是25平方公里,上海是14平方公里,广州是5平方公里,深圳只有0.97个平方公里。王峰认为,今年深圳在国内四个一线城市在新增的居住供应方面差距非常大,解决供应问题非常重要。
  深圳细则提出,2010年启动安居商品房建设,对全市新供商品房用地和城市更新用地项目进行年度统筹,总量上配建不低于住房总建筑面积30%的安居型商品房。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统计,2010年3月深圳市的新房均价为20435元/平方米,同比去年3月11101元/平方米的均价上涨幅度接近90%,上涨幅度位居全国前列。
  这次深圳的细则是相对保守的,成交量的下降让地方政府出现手软。目前房价还坚挺,怎么能够说调整已经显效、到位呢? 深圳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向记者表示,这有可能会给开发商和投资客传递一些误导的信息,从而导致市场后期的反弹。
  王锋也表示,如果调控政策落实后市场情况仍然没有达到调控的预期,例如出现房价反弹性上升,那么将不排除出台更大力度的调控措施。(上证)

 

  房地产市场未来或经三个阶段
  4月14日国务院出台新国四条之后,各部委陆续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监管、二套房认定标准、房地产信贷等方面提出了细化要求。在一系列新政的影响下,市场的观望氛围加重,导致成交量持续萎缩,市场进入降温通道。
  市场迅速降温
  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从4月15日以后各城市市场成交量的变化走势来看,多数城市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态势,五一节假日期间,成交量更是继续萎缩。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预期已经在供求双方形成,开发商纷纷延迟推盘,购房者选择观望,投资客也逐渐离场,成交量大幅度下降。
  政策出台后三周,多数城市市场成交显著下降。政策出台后成交量出现明显下滑,至政策出台后第三周(5.1-5.7)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接近三成城市下跌幅度超过50%,宁波降幅最大达71.64%,十大典型城市成交指数环比降幅达14.36%,除北京、杭州、成都成交环比上升以外,其余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五一期间房展会冷清,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房价尚未全面调整
  随着新政的出台,购房者心态微妙变化,市场火热态势受到抑制,成交下行,但房价尚未全面调整,仍未出现大范围的降价促销现象,多数开发商在此市场背景下采取延迟开盘的策略。从五一期间典型在售项目来看,多数项目仍保持前期的价格水平。从采取优惠促销的项目来看,多数项目也仅仅是小幅折扣,优惠幅度集中在9.7到9.9折之间,并没有大幅降价的态势。
  出现当前的现象主要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房价对市场变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二是因为各地细则尚未出台,在政策尚未明晰的情况下,开发商采取观望静待的态度;三是因为开发商经过了2009年的火爆销售,当前资金充裕,并不急于降价回笼资金。
  市场或经历三个阶段
  鉴于当前开发企业总体呈现情况为资金相对充裕、供应不足以及博弈透明三个因素,因此预计市场量价表现会经历三个过程。目前处于成交量率先萎缩,价格僵持的第一阶段。
  随之而来的第二阶段是:价格开始出现松动,成交量相应的会有所增长。由于此次政府调控的态度异常坚决,所以房价会出现一个回落的阶段。政府一方面通过信贷坚决抑制恶意炒房,一方面加强监管,从各个产业环节打压催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加大市场供应,从改变供求关系来对高房价施加压力。可以预见,只要新政能够贯彻落实下去,房价出现回调几乎不可避免。
  在第三阶段市场将会在第二阶段基础上有所回转。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彻底否决,因而第三阶段何时到来与调控政策何时退出或放宽密切相关。房地产行业一味地萧条不振显然也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情况,相信一旦调控的目的达到了,政府将适时收手,被抑制的部分投资需求将再度激活,市场进入回暖期。但是,总体而言本论调控将会是一个中期的过程,至少持续六个月以上,预计价格回调在10-15%左右。
  此外,在供应层面上,目前各城市可售面积并不充裕,新开工面积及在建面积则普遍成倍加大,而2009年出让的大量土地也将在政府的督促和紧密审查下被动加速开工。按照这个整体节奏来判断,2010年第四季度及2011年上半年将会是集中的上市供应期,销售压力也是随之上升,价格出现下调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上证)

 

  地产股离止跌还很远 强周期行业短线恐难言底

  4月中旬以来,受政策打压,地产带领周期性行业持续下行,期间弱反弹都少见。尽管本周部分强周期行业呈现出弱反弹迹象,但在地产政策阴云难散的背景下,强周期行业短线恐难言底。
  地产股下跌趋势难改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张泰欣
  自4月15日地产行业进一步严调以来,申万地产板块累计跌幅已超过24%,未来政策调控的空间以及市场的悲观预期将继续主导地产板块持续下跌的格局。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尽管一些龙头地产股PNAV折价30%以上,有的中小公司折价超过40%,但我们认为,无论从目前房价的态势看,还是历史上板块估值的确认路径看,地产股的底部都仍未筑就。
  地产股离止跌还很远
  自4月15日至5月10日,我们统计的全国龙头地产公司跌幅达21.33%,二三线地产股跌幅达23.89%,一线城市地产股跌幅为23.22%,其中超过30%跌幅的公司7家,全部为中小公司,大部分地产股价均接近或超过09年3月以来的低谷。从PNAV看,大的龙头地产股普遍折价30%,中小地产股出现一些分化,前期涨幅较多,炒作较多的区域性地产股PNAV折价超过40%,而前期跌幅较多,运行平稳的地产股PNAV折价不到20%,不过整体而言,地产股的估值处于一年多来的低点,从横向比较看,地产板块也在周期性行业中低估明显,虽然纵向、横向比都貌似有很大吸引力,但地产交易市场和政策预期的因素都彰显出地产板块未来的风险依然很大。
  从楼市交易情况来看,虽然成交量继续呈现胶着状态,但房价并未出现整体性的大幅度下降,目前政策和市场的预期普遍转为房价合理的下跌,而非控制继续上涨,如果房价下跌的态势没有确认,市场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存在。从目前的预期来看,如果中期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政府调控的手段有可能还会加强,而前期信贷和供求方面调控的实质效应还未完全显现出来,如果目前政策中期内持续,未来楼市交易下行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因此,从风险和估值看,地产股离止跌空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地产大跌引发连环反应
  由地产调整引发的大盘回调目前已演变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由于地产在当前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取代,如果未来地产投资持续向下,则在此产业链上无疑会引发钢铁、建筑建材、工程机械、煤炭发电、家电零售、汽车等众多行业业绩下滑。因而,只有地产投资趋稳、悲观预期释放,且向下风险不大的情况下,与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才会走稳,相应的板块个股在此支撑下才会有进一步向上的动力。不过,目前来看,4月份的地产数据很可能会是一个高点,未来地产投资等数据都可能在调控下逐步走低,因而,上游的钢铁、建材等行业的低迷会率先体现出来,如果下行成为趋势,则大盘还会继续向下。
  具体到四月份的月度数据,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6.2%,在建面积和竣工面积有所回落,已经体现出开发商对未来市场的担忧,而近期钢价的下行和工程机械销量的回稳,可能已经预示未来投资将步入平稳通道;而4月份PPI和CPI分别上涨6.8%和2.8%,说明物价指数重拾升势而业绩预期普遍下调,这或预示着未来市场调整的压力还会加大。
  


  房屋施工面积大幅回落
  长材库存连续八周下降后上周出现回升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全面下滑
  地产调控扰乱钢价上涨脚步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李波
  作为房地产的重要上游,钢铁特别是长材的销量与房地产景气度密切相关。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国内钢价自4月中旬开始结束了持续上涨的脚步。尽管钢铁股经过持续下跌后估值较低,但楼市的骤然降温令钢铁行业未来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投资机会仍需等待。
  楼市降温吹冷钢价
  受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近期明显降温,并快速传导至钢铁等重点上游行业。4月下旬以来,国内钢价结束了之前连续八周大幅上涨的态势,出现震荡回落。截至上周末,Myspic综合指数、长材指数和扁平材指数分别为167.1、180.7和151.9,基本上回到4月初的水平。
  与此同时,上周钢铁社会库存在连续八周下降后回升1%。从具体品种来看,长材库存周增幅较明显,达到2.8%,板材继续下降1%。我们认为,螺纹钢和线材库存增加主要是因为钢价回调令贸易商和下游采购开始谨慎;不过,销售旺季的到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钢价回落对库存的影响,预计长材库存可能会稳定在当前水平。
  房地产是我国钢铁下游最大的消费行业,其景气度与钢铁行业的需求密切相关。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楼市成交量出现明显回落,价格也出现一定松动。如果该现象持续,那么势必影响未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进而影响建筑钢材的需求,从而令螺纹钢和线材的价格继续回落。另一方面,钢铁行业自身也一直存在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其对楼市的降温就更为敏感。
  板块机会尚需等待
  一季度钢铁板块盈利大幅增长,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317.57%,环比增长47.63%。不过与历史同期水平相比,一季度钢企盈利依然处于低位,且二季度铁矿石涨价因素将全面显现,因而钢铁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目前钢铁产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最新公布的4月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5540.30万吨和6910.7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钢铁需求受制于地产调控难以继续大幅提升,加上成本高企,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将受到压制。
  从市场表现来看,钢铁板块今年以来走势疲弱。按照算术平均法和总市值加权平均法,钢铁板块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分别为25.35%和30.70%,在23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跌幅最深。受此影响,当前钢铁板块的PB为1.44倍,低于2001年以来的平均值2.19倍,接近理论下限(平均值-1个标准差)1.39倍。另外,安阳钢铁、华凌钢铁等钢铁股破净,莱钢股份、河北钢铁等钢铁股的吨钢市值低于重置成本。
  从估值的角度而言,钢铁股似乎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安全边际较高,但是鉴于下游买涨不买跌的惯例,在钢价下跌的过程中行业盈利难有根本性改善。总体来看,中长期钢铁股具备投资机会,但是中短期行业景气趋势并未向好,因此投资时机仍需等待。在此过程中,超跌引发的估值修复仅仅会带来一些交易性机会。
  


  建材行业或面临旺季遇冷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张泰欣
  1-4月水泥累计产量1.6亿吨,同比增长16.1%,水泥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均在上涨,这显示出目前建材行业正处于开工旺季。不过,在地产调控进一步严厉且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的情况下,这样的旺季能持续多久值得质疑,如果中期内地产施工和新开工面积有所回落,建筑外包订单情况仍不理想,且地方基建项目冲高回落,则建材行业的旺季可能提前结束。
  建材旺季受考验
  每年二季度都是建材行业的景气回升时期,建筑施工的大量开工,带动了更多的水泥玻璃需求。4月以来,随着大部分地区进入建设旺季,再加上天气的好转,水泥价格呈现渐次上涨态势。而玻璃行业的库存水平在4月份有所回落,达到1573万重量箱,相对于去年年底也上涨了28%,玻璃行业也随之步入旺季。目前水泥需求开始释放,华南,华东价格出现上升,华北地区农村水泥建房需求复苏,冀东水泥出货量出现明显上升,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本周水泥价格也开始上调。同时,玻璃价格在连续上涨后保持了高位稳定的状态,而这都有利于相关公司业绩的增长。
  除了产能提高及季节因素影响外,目前建材的供求两旺更多的是由于前期地产投资的拉动,水泥和玻璃生产与房地产施工基本同步,去年末持续到今年一季度的地产投资增长拉动了建材的产能。而随着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显现,我们预期未来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进而会缩小对水泥及玻璃的需求,虽然还有保障房、政策性用房的需求及基建项目的需求,但整体来看,我们对建材的产销保持谨慎态度。
  未来机会不大
  4月15日以来,申万建筑板块累计跌幅达18.38%,在23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八,在强周期行业中排名第四。虽然建筑建材短期基本面仍乐观,但地产股超跌引发的建筑板块下跌已经在市场上体现出来。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按照TTM整体法算,截至5月11日,建筑建材整体为18.99倍,处于近7年来的低点,尤其以水泥最为低估,为16.89倍。不过对于水泥行业而言,由于短期供需矛盾加大,建材下乡效应今年无法显现,且煤炭价格上涨趋势未变,我们中期给予水泥行业中性的评级,未来的机会仍然不大,建议关注区域开发重点中的题材股,如天山股份、江西水泥等。
  对于新材料而言,按照前述算法,目前的市盈率为34.77倍,估值蕴含了较大的调整风险。虽然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且这些中小公司都有很强的核心技术,但考虑到目前小盘股积聚的风险和板块未来的受制因素,我们认为,建筑新材料公司股价未来下行的压力较大。据统计,4月15日以来,该板块总计下跌25.18%,在建筑建材细分行业中位列榜首,考虑到今年建材行业业绩有可能低于预期,我们预计新材料板块的下跌空间仍然很大。
  


  水泥生产正处季节景气
  煤炭开采板块及全部A股市盈率走势
  煤炭需求难抵地产冲击波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王维波
  在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耗行业是电力、钢铁、水泥和化工,这些行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又都与房地产密切相关。因而在房地产跌势难止的背景下,煤炭板块短线也难逃地产阴云。
  二级市场上,4月17日发布关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通知的当日,两市出现暴跌。实际上,此前一个交易日市场就有所反映,直到5月11日收盘,上证综指已跌去517点,跌幅达16%。同期房地产(申万一级行业)下跌740点,跌幅为22.64%%;而煤炭开采同期下降1180点,跌幅为19.34%,弱势特征也较为明显。
  我们认为,煤炭近期弱势难改的原因显然在于目前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改变了对煤炭需求增长及业绩继续向好的预期。此外,根据调控之前的经济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快速恢复的判断,煤炭需求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煤炭价格及公司业绩也会有较好表现。
  但调控来了,且力度比预期大。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房地产开发完成额及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继续大幅增长,保持自去年年中以来的基本运行态势。因此,尽管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房地产仍保持快速增长,但预期变了,即房价将出现明显下降,而房价下跌必将导致开发商投资增速下降,而这或将直接间接地减少对上下游及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甚至对整个经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煤炭的需求增量甚至存量都将受到影响,销售将下降,公司业绩也可能受到拖累。
  从业绩方面来看,煤炭板块原本今年一季度业绩优良,煤炭开采板块(申万二级行业,整体法)每股收益达到0.3183元,位列申万81个二级行业第二位,较2009年同期的0.2754元增长了15.58%,较2009年第四季度的0.221元增长了44.03%。但究竟未来煤炭还能否保持如此好的业绩,市场的担忧已经显现,这在二级市场已提前展现出来:在房地产的带动下,包括煤炭板块在内的所谓强周期性行业齐头向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处于预期的第一阶段,房地产行业的低谷还远没有到来,因而其在二级市场上的底部也还未到。因而煤炭开采板块短期仍将继续向下。
  同时行业还存在其它不利因素,如政府最近出台了严厉淘汰落后产能的方案,而地方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措施也可能会出台,这进一步增加了市场对煤炭前景的担心。另外,即将出台的资源税如果超过原预期的5%,也很可能使二级市场受到较大压力。而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也会对国内煤炭板块形成压制。
  不过,煤炭板块仍具备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是目前其价格仍在较高位置,而且维持着涨势,最近一个月秦皇岛港动力煤价格就上涨了大约10%。夏季作为煤炭消费的一个旺季正在到来,这也将对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其次,煤炭作为资源和能源兼具长期价值,从供给关系来看,受整合、安检、运力等方面的影响,煤炭总体供求偏紧,且局部及某时段仍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此外,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煤炭开采板块(申万二级行业)目前估值水平较低,安全性较高。以5月10日收盘价及一季度业绩并按整体法计算,其市盈率仅14.98倍;若按预测的2010年市盈率来看,则仅14.07倍。而同样方法计算的全部A股(扣除金融后)市盈率分别为22.68倍和18.98倍;显然煤炭板块分别较A股(扣除金融后)低33.95%和25.87%。从历史数据来看,我们以2003年初以来的周数据,并按TTM整体法剔除负值计算,煤炭开采板块市盈率平均值为24.75倍,比全部A股(扣除金融后)市盈率平均值低6.28%-10.94%。目前其估值是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估值较为安全,因而中长期来看煤炭板块仍值得投资者关注。(中国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