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防补跌股风险 关注错杀股机会 昨日金融地产股企稳反弹,而中小板个股逆势大跌 我们认为,在大盘反复探明底部的复杂构筑期内,个股的结构性调整亦会加剧。因此既要谨防前期偏离基本面支撑的个股出现补跌,同时也应避免错杀复苏迹象明显以及盈利环比持续改善的优良品种。 盘面观察,尽管周一两市股指收红,但个股仍是跌多涨少,尤其是前期强势品种补跌迹象明显。中小板个股盘中回调力度明显加大。昨日中小板综指收盘跌逾2%,并跌破半年线支撑;两市48只10%跌停个股中,中小板个股也占到了16只。而从中小板综指的运行轨迹看,前期在60日线及半年线一带均未能获得支撑,目前已经回落至200天线附近,还不具备有效回稳的基础。尽管中小板个股不乏良好的盈利增长潜质,但个股的股价修正会因前期拉升过快而明显加剧。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一些前期强势品种出现大幅杀跌。如受原油期价创出11周新低影响,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昨日均跌停报收。对于此类受消息影响而短线大幅杀跌的个股需引起警惕。此外,即便是成长性良好的品种也可能出现技术补跌。像周一处于两市跌幅榜前列的医药、电子信息、IT类等板块,板块指数已经有效击穿中期均线支撑。此类强势成长股的回调对于后市的热点形成将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在市场不容置疑的下行趋势当中,多数个股都难以摆脱明显的跟随性下探。但是先于调整的少量品种往往也会先于市场企稳。近期市盈率偏低的银行板块已显露企稳反弹端倪。一些前期走势较为抗跌的个股形态上则初具双底雏形,如中国银行和北京银行等。此类个股历年稳定的盈利增长能力符合持仓的稳定性要求,技术形态上也具备防守型特征。另一类是靓丽季报表现、估值未见过度推高的保险股,周一多只个股位于涨幅榜前列,如技术面形成有效突破,随后的反弹空间值得期待。以往反弹行情中,唯有权重占比较大的金融股先行回稳,才能给市场带来稳定人气。而在以往反弹行情初期配置金融股,也会带来较好的先行利润。 从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观察,欧债债务危机加大了近期外盘市场的动荡幅度,短期内外围市场出现恢复性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同时,年内已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如果对控制通胀预期的效果不佳,则加息的脚步就会临近。此外,房地产紧缩政策所带来的行业趋势性转折也需要一定时期完成。因此,总体上看市场明确底部的条件还不成熟,避险操作仍是近期主要思路。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不建议匆忙介入刚刚步入修正形态的板块个股。而对于积极的投资者可以在适度降低既定的收益目标的前提下低仓位运作。而持仓品种的选择要综合政策取向、市场趋势、行业周期等多重因素考虑。 (证券时报,西部证券)
叶檀:为了股市放松房地产调控大错特错 随着股市下行,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第一个质疑,对于房地产太过严厉,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第二个质疑,打压房地产不应误伤股市;第三,打压房地产就是打压银行与房地产等大盘蓝筹股,就是伤害中国经济、伤害投资者。 楼市下挫是挤压泡沫的必然结果,股市下挫是挤压泡沫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预期下降以及隐形泡沫作用的结果。房地产调控到关键阶段,不能因为压力而有丝毫放松。 应该承认一个事实,打压房地产必然影响到上游资源型企业及相关产业,并且中国需求下降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原油价格暴跌,有色金属大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今年一路上升的钢价开始掉头向下,到4月底主要钢材价格跌幅达数百元,地产、钢铁等板块节节下挫。数个月间,水泥、家居、建材等都将有一轮调整。 挤压房地产泡沫,必然意味着投资需求弱化,更意味着疯狂的房地产与相关行业会处于一轮明显的退烧期,这是市场下行的必然结果。目前的钢铁、原油、铝等价格的下挫是正常反应,难道市场价格维持在去年的高位才算正常?难道铁矿石价格发烧到澳大利亚数次加息才算正常? 经历一轮急速调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但尚未到低位。如果中国的保障型住房与必须的基建能够弥补缺口,钢铁等行业的价格下挫将维持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去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属天量信贷吹起的资产泡沫与需求。以至投资者于明知产能过剩还在不断收购、进口,出现仓库爆仓的情况。而今年挤压信贷泡沫与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在此过程中,实体经济显现微弱的复苏曙光,出现去库存化现象。以铜为例,上周伦铜库存达到50万吨以下,铝库存在450万吨附近,较上上周减少近3万吨。国内铜现货小幅上升了50~150元/吨,保税库的铜流入国内市场,同时交易所库存减少8300吨,表明国内消费存在,工业品的下游需求正在恢复。4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印证了这一点,但毫无疑问,过热的投资会降速,未来的制造业指数必然下降。 至关重要的是,在挤压房地产泡沫的同时,继续维持重点项目的基建投资、保障住房投资,维持汽车、家电等方面的消费,这是避免中国经济在房地产调控后硬着陆的关键步骤。很明确,政府对于汽车、家电等方面的消费刺激政策还在延续,中国的高铁时代建设紧锣密鼓,并没有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而下挫。 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有一定的相关度,挤压房地产泡沫难免影响股市。 中国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相关性不强,实体经济上天,证券市场入地,案例屡见不鲜。2004年3月、2007年8月、2010年1月,M1与股市、楼市峰值几乎同时出现。股市、楼市都与货币流动性密切相关,所谓楼市股市跷跷板,只是暂时现象,不符合投资市场规律。中国股市今年与狭义货币供应同比降幅一致,M1自1月份以来下跌了9个百分点。去年7月,A股新开户数量达到每周70万的峰值;而今年4月份迄今平均新开户数量仅为31.8万。流动性越大,资金在缺乏管制的情况下向股市与楼市流动。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股价自1月份以来已下跌逾27%,自2009年7月达到峰值以来已下跌逾45%,引发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下行,导致大盘蓝筹股下挫。 去年我国股指上涨不快是有意为之的结果,但融资与再融资额却是全球第一。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内,中国各证交所2009年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募集的资金额超过美国一倍。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中国内地交易所的融资总额达到244亿美元。如果没有疯狂的融资与再融资,我国的股指将与巴西等国试比高,因此,股指的平稳并不代表中国证券市场没有泡沫。融资与再融资的压力延续到今年,为了保证去年银行制造的信贷泡沫不至于成为坏账,银行在资本市场需要补充数千亿的资本金。作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最后一场大战役,农行的IPO如箭在弦,预计今年7月上市,达到300亿美元,超过工行(601398)的融资纪录。 如果说去年房地产是显性泡沫,那么证券市场的泡沫则是隐性的,主要表现在融资、再融资市场,表现在注资、重组等杠杆的拉长,表现在中小盘股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疯狂估价。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该审慎,密切关注实体经济数据,寻找到实体经济承受力的安全边际。同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必须是坚决的,给予市场以明确预期,使市场资金毫不犹豫地转向实体经济,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房地产泡沫高涨时呼吁刺泡,房地产泡沫略有下降大呼实体经济难以承受,急地方政府之所急寻找土地财政的合理性;看到菜价上涨呼吁加息,看到股市下跌呼吁保持流动性,所谓经济调控中的投降主义与机会主义,莫此为甚。(每日经济新闻)
|